出版社: 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原作名: The Coldest Winte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译者: 王祖宁 / 刘寅龙
出版年: 2017-8-1
页数: 728
定价: 8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6814345
内容简介 · · · · · ·
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No.1,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精选阅读
沈志华、杨奎松、冯仑、高晓松、梁文道 郑重推荐
★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权威机构审读,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最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
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No.1,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精选阅读
沈志华、杨奎松、冯仑、高晓松、梁文道 郑重推荐
★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权威机构审读,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最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起点,恢复作战前的势力范围。哈伯斯塔姆穿过战场的迷雾,揭开大国博弈的真相。
★ 美国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半岛困局?凛冬将至,历史是否会重演?
★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役,美国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战斗,联合国军从此退出北朝鲜。双方在极端恶劣的严寒天气下展开战斗,均遭遇重大伤亡。书中详细描写了美军陆战第一师突破层层包围,成功撤退的过程,有如银幕重现。
★ “美国恺撒”麦克阿瑟遭遇生平最大的滑铁卢,黯然走下神坛。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二战后成为远东权势最大的美国人,连总统杜鲁门也要退避三舍。在朝鲜半岛,他狂妄自负的一面被战场的局势无限放大,尤其是在仁川登陆后,他的一系列错误战略让美国在战场和政治上都陷入被动。最后,麦克阿瑟在朝鲜耗尽了自己的荣誉资本,黯然回国。
★ 三十万美军在鸭绿江畔虎视眈眈,中国要派兵入朝,却只有一个半人支持。
麦克阿瑟一心要将战火烧向中国,毛泽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出兵朝鲜。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没有人肯积极回应,除了毛泽东,只有“半个人”(指周恩来)同意出兵。
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
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今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也在战略部署和政治外交上展开全面较量。
然而,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最后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
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
朝鲜人民军攻势猛烈,让美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几乎被赶入日本海。
麦克阿瑟险中求胜,实施仁川登陆计划,一举扭转败局,展开反攻。
战火延烧到中国,形势危急,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派兵入朝,战争局势风云突变。
外交策略的失误,政治上的钩心斗角,军事上的盲目自信,对关键情报的漠视……
美国政府一系列错误判断,导致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在战场上狼狈不堪。
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
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4—2007),美国资深记者,被“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尊称为“记者之父”。1934年出生在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在《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担任记者。1964年,因报道越南战争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被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称为“国家的叛徒”。
哈伯斯塔姆先后创作了二十多本畅销书,内容涵盖战争史、媒体史、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史、民权运动史、棒球史、五十年代史等等,他有志于创作出美国战后影响巨大的三次最重要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前两部即《最寒冷的冬天》和《出类拔萃之辈》,均为20世纪非虚构类的经典巨作。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是,如果30年后再去回顾那段时间,人们会惊奇的发现,韩国经过了一次不可思议的社会民主化进程。出人意料的是,这场变革完全是作为现代化的副产品而出现的。 首先应该是教育现代化,而后是社会现代化,然后是经济现代化,最后才是政治现代化 政府对付的不是左翼学生力量。左翼学生可能冲在表面,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些示威运动背后的支持者是强大的中产阶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64页 -
有一次,营长鲍勃凯恩中校对他说:“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你得撂倒一百名敌军,然后就能回家了。等你真的撂倒一百名敌军,这场战争也就不算什么了。…… 美军发射信号弹以后, 从小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农场长大的他看到满山遍野的敌军时,不由想起家乡麦浪翻滚的景象。现在这种景象令人不寒而栗,成千上万的敌军士兵朝他们扑将而来。就算你撂倒一个,还会有下一个;就算你撂倒一百个,还会有另外一百个前仆后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最寒冷的冬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最寒冷的冬天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最寒冷的冬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6 条 )


美国人眼中的麦克阿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美国军队是以联合国警察的身份,进驻朝鲜,当然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是对于美国,对于麦克阿瑟,谁也没把朝鲜放在眼里,也许是他们的过分自大和狂妄,导致老天发威。尚未开战,天时已经开始瓦解美军战士的信念。而从军事角度讲,这就是严重的错误,对于... (展开)

> 更多书评 96篇
-
皮陀 (A dreamer, after all)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尽管对土耳其人的作战能力一无所知,但库尔特还是对其赞赏有加。土耳其人外形硬朗,尤其是他们的大胡子,在他眼里就是活脱脱的勇猛武士,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土耳其旅作为预备队编入第9军。现在他决定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派出这支奇兵。但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毫无战斗经验、不堪一击的部队,他们的指挥官没有受过任何正规训练,与美国人和韩国人之间又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刚与中国军队交手,他们便宣布活捉了200名中国人,在当...2020-10-24 01:29 1人喜欢
-
“炮兵开始井然有序地将一批批炮弹倾泻到中国人的行军纵队中。但中国军队仍然继续前进,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脚步,即使是如此无情的弹雨。此时,这种无畏精神反倒成了他们的弱点:一旦战斗打响,他们很难根据战局发展做出调整。于是,美国的大炮就这样不间断地轰击了三个多小时。” 他们很勇敢,勇敢得很浪费,这种勇敢绝对不应该被歌颂
2020-07-13 20:46 1人喜欢
-
-
里特对那天夜里的恐怖经历记忆犹新,但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亲眼目睹了战友的胆怯和自私。里特至今还记得那个伤员的名字——维拉德·史密斯,来自田纳西州的安德森。史密斯伤势严重但还活着,里特认为只要能把他带出来,他就肯定能活下去。撤退的速度因史密斯而大大放慢,但是带上受伤战友也是一个军人在那时应该做的事情。当时,他们中间只有一个年轻的中尉军官,但他并不是这些人的真正长官,实际上大家是群龙无首了。他们早已...
2018-09-04 18:29 1人喜欢
里特对那天夜里的恐怖经历记忆犹新,但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亲眼目睹了战友的胆怯和自私。里特至今还记得那个伤员的名字——维拉德·史密斯,来自田纳西州的安德森。史密斯伤势严重但还活着,里特认为只要能把他带出来,他就肯定能活下去。撤退的速度因史密斯而大大放慢,但是带上受伤战友也是一个军人在那时应该做的事情。当时,他们中间只有一个年轻的中尉军官,但他并不是这些人的真正长官,实际上大家是群龙无首了。他们早已筋疲力尽,毕竟只能睡一个小时,也没有吃过任何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无暇顾及体面和尊严了。他们能清晰地听见远处中国人的喊杀声,枪声离自己越来越近。 最后,在拂晓时分,他们逃到一条河边。那个中尉终于发话了:“我们只能把他留在这里了,明天可以派一架直升机来找他。”一个名义上的领导者,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对他自己也是一个极其痛苦的抉择。其他四个抬伤员的士兵面面相觑地看着中尉,他们知道这个中尉是在说谎,因为根本就没有直升机,更不用说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去寻找一具被冻僵的尸体了。他的真实意思无非是尽快撤退,把史密斯留在那里等死。没有人愿意那么做。他们自己早已经精疲力竭、近乎崩溃,但每个人也都知道,他的提议是可耻的,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置另一个生命于不顾,这对军人来说是不可饶恕的。里特说:“你的意思是说,把他留在这里等死吗?”中尉没有回答,他也没有必要回答。实际上,他是给其他人提供了一个保住生命的机会。 在里特的记忆中,那真是一种地狱般的经历。每个人都想去做正确的事,即使已经毫无希望,即使你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你也会在所不惜。此时此刻,他的头脑中没有什么比这更清晰的:仿佛你是在向这个世界声明,你是个怎样的人。于是,四个人最终一致同意继续带着史密斯,而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命令。两个韩国人也跟随他们保护伤员。多年之后,在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里特依旧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居然那么容易就接受自己的建议。里特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可能会因此而丧命,因此,这个决定似乎带有一点判决的味道,也许是人生的最终判决,用你对世界的回应去定义自己的人生。于是,中尉留下里特和其他三名士兵保护史密斯,在严寒中跋涉。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8-09-04 18:29 -
为了弥补战场上成果的缺失,肯尼迪政府很快就抛出更可怕的工具—制造一台巨大无比的撒谎机器,它的基地在华盛顿,而最主要的辅助设备则设在西贡,这台机器不仅会系统化地拒绝所有来自战场上的负面消息,而且还能根据要求制造出他们幻想中的胜利和成功,无数从来就不存在的胜利和成功。它将自欺欺人的伎俩发挥到极致:在那段时间,这台撒谎机器确实物尽所用,让真实的消息整整推迟三年才传到华盛顿,当然,它也开启了美国政府公...
2018-09-04 18:29
论坛 · · · · · ·
想问问大陆版阉割多么? | 来自原应叹息 | 3 回应 | 2021-01-27 |
这书版本不同评分怎么差这么多? | 来自云的眼泪 | 6 回应 | 2021-01-27 |
彭德怀少年时期吃的苦 | 来自• | 2020-11-16 | |
李承晚伪军向北朝鲜发动全线进攻 朝鲜共和国警备... | 来自文鲁 | 6 回应 | 2020-10-24 |
朴宪永 白汉勇 | 来自frarel | 2019-10-14 |
> 浏览更多话题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全场一本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Hyperion (2007)9.2分 24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10)7.5分 1375人读过
-
暂时无货, 7天前曾上架
-
重庆出版社 (2014)8.2分 49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
八旗文化 (2012)8.4分 4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最寒冷的冬天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xiaohanyu 2019-05-31
基本上算是在手机上利用吃饭通勤及马桶上的时间读完了此书。好像整本书都在贬损麦克阿瑟,想想也算正常,麦那时的精力估计更多是放在日本身上,朝鲜微不足道,等到天漏了再去补救,又有些晚了,加上年过古稀精力不济,后面的结果也算是再所难免。话说回来,虽然这本书有挺多“马后炮”的成分,但是某些情节写得依旧是,惊心动魄,节奏相当紧张,部分地方有一种让人吊着脑袋战战兢兢的感觉。最后,还是向在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将士致... 基本上算是在手机上利用吃饭通勤及马桶上的时间读完了此书。好像整本书都在贬损麦克阿瑟,想想也算正常,麦那时的精力估计更多是放在日本身上,朝鲜微不足道,等到天漏了再去补救,又有些晚了,加上年过古稀精力不济,后面的结果也算是再所难免。话说回来,虽然这本书有挺多“马后炮”的成分,但是某些情节写得依旧是,惊心动魄,节奏相当紧张,部分地方有一种让人吊着脑袋战战兢兢的感觉。最后,还是向在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立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太祖在政治军事政治上的手腕天才难遇,彭大将军横刀立马,了不起,了不起。 (展开)
7 有用 睡觉与水饺 2017-11-12
确实是美国人的眼中的朝鲜战争,一大半篇幅在写美国政治。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值得读,读起来也很顺畅。
13 有用 波妞 2017-08-30
美国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15 有用 痞来痞去 2018-03-31
难以置信,在一本美国人写的书里的志愿军的形象,比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更正面更值得尊敬。
10 有用 大脸 2019-07-09
不算精彩但足够诚意。与其说这是朝鲜战争史实,不如说是贯穿在朝鲜战争时期各个政治人物的处境与发展,麦克阿瑟的趾高气昂极尽自负,金日成眼看中共的成功对统一朝鲜的迫切渴望,斯大林不想染指又要表面支持朝鲜的虚伪与狡诈,毛泽东对斯大林对中共胜利的漠视带来的不快与巩固政权的需求,杜鲁门等美国内政客的政治立场与现实的残酷关系,都在这本书中被细数,细节之多,史料之杂令人咋舌,即使这样,不少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景还是被... 不算精彩但足够诚意。与其说这是朝鲜战争史实,不如说是贯穿在朝鲜战争时期各个政治人物的处境与发展,麦克阿瑟的趾高气昂极尽自负,金日成眼看中共的成功对统一朝鲜的迫切渴望,斯大林不想染指又要表面支持朝鲜的虚伪与狡诈,毛泽东对斯大林对中共胜利的漠视带来的不快与巩固政权的需求,杜鲁门等美国内政客的政治立场与现实的残酷关系,都在这本书中被细数,细节之多,史料之杂令人咋舌,即使这样,不少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景还是被作者演绎了。朝鲜战争作为局部战争,在美国国民心中地位和影响力之低,与美国士兵遇到的志愿军顽强抵抗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尤其是面对志愿军如海浪般一波波的疯狂扑来,踏着同胞尸体迎着机关扫射也毫不屈服的状态,十分恐惧。侧面反映了我军伤亡之惨烈..战争是政治人物权势的角力,搭上得是众多军人和他支离破碎的家庭。 (展开)
0 有用 80nianmo 2021-03-02
这是本写给美国人的报告文学,所以就不要指望有多客观真实。美军失败的原因包括如下:天太冷,装备太差,土共人太多,韩军太太拉跨,老麦及其党羽太坑。另外,此书应该改名叫麦克阿瑟,我就是看你丫不爽。
0 有用 G5002 2021-02-28
言之有物,能圆其说,翻译流畅,足够了。
0 有用 songwilliam 2021-02-27
视角宏大,立场客观。
0 有用 涡轮增压阿拉蕾 2021-02-26
很多字的一本书,用了很多天才读完。作者从美国人的视角来解读朝鲜战争,建议想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结合其他书一并读。绝大多数篇幅都落在了幕后的政治上,对于战场的描写不算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0 有用 vivi 2021-02-26
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