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的七支刀的笔记(17)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月昭然

    纵观日本古代史,着实不可思议之事正在奇迹般地上演着。将近两千年前,倭奴国王从东汉光武帝处获赐的金印,江户时代在九州的海岸重见天日,一直流传至今;据说神功皇后时期由百济国奉献而来的七支刀得以完整保存,现今依然沉睡在在和石上神宫的宝库之中。这两大事实堪称古代史上的双壁,若论奇迹,恐无能出其右者。 金印的由来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第三部正史《后汉书》的纪中,记录了光武帝中元二年(57)东夷倭奴国王遣使朝贡之...

    2018-01-08 12:39:07   2人喜欢

  • cc修文

    自古以来,刀剑都伴随着神秘和浪漫的气息。现在考虑长文刀铭的潮流时,我们将其追根溯源到了与汉王朝对立、并使汉王朝深受其苦的匈奴游牧王朝的后裔一一大夏天王赫连勃勃所发明的龙雀刀。龙雀刀南渡到刘宋王室中成了明帝的元嘉刀,元嘉刀又渡海百济成了文周王的七支刀,七支刀渡海传入日本后,促进了稻荷山刀和船山刀的制作。虽然现今流传的只有两把刀,但从这两把刀的存在可以推断,当时还生产了许多与之相似的刀剑。 尽管是出...

    2021-03-29 13:02:20   1人喜欢

  • kultegin

    “正因为是这样的时代,百济在与日本交涉时,当然也会把日本的国讳作为常识,尽可能地避开使用。而日本对外的国讳,应该就是以所谓倭五王的名字记载下来的武、济等等。于是,济和百济的国名起了冲突。这时比起国名来,必须首先照顾对方的国讳。因为国名只是地名,百济国即便写作伯济国之类,也不至于会损伤国威。” 这一段关于国讳的论述挺有意思的,不过即便当时百济在面对高句丽的威胁时必须要与日本搞好关系,也不一定就会在...

    2018-11-03 22:27:06   1人喜欢

  • 月昭然

    近年来,世间在这一问题上犯了一个大错误。所谓民主和学问的公开,听起来都十分悦耳,新闻报道也不断地煽动。一听说哪里有新的发掘,众人都趋之若鹜,一时间就聚集了数千数万的人群。如果不造成损坏还好,问题是有些宝物十分容易损坏,冷静地想一想,仅仅看一眼对学问研究的进步能有多大意义呢?

    2018-01-08 12:52:59   1人喜欢

  • 沙漠的邻居

    把胜败观念带人学问的世界,就会成为模糊理性的根源。一想到胜负,自然就会产生党同伐异的风气。如果以派系的一致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那就意味着自己放弃了学问的自由。 研究归根到底应该以个人为主体,一边享受,一边从事。有时只要是自己的信念,甚至必须对老师的学说提出异议。学说必须不停地进步,为了进步就必须一边修正原有的轨道一边前进,这可以说是当然的现象,没什么值得奇的。如果不惜一切地墨守于师长的学说,这只能...

    2024-04-10 22:28:28

  • 沙漠的邻居

    我还有个一直以来的主张,那就是关于世间常有的对基本史料的盲目迷信。比如一旦有高松冢古坟'壁画那样珍奇的发现,群众就会争先恐后地涌来。这种情况下,有些物品不宜公开展示,因为它十分脆弱,很容易遭到损坏。管理者方面既然对保管负有全责,设定参观限制是理所当然的,但动辄就会听到“特权者想把全体国民的宝物占为已有”的非难。 …… 如果许多人都争着去看容易损坏的宝物,即便能够看上一眼,这也和科学的普及毫无关系。...

    2024-04-04 22:38:15

  • 小补丁

    2021-08-15 13:28:59

  • momo

    研究学问就像是寻掉在地板上的别针,虽然已经有众多学者弹精竭虑地进行了探索,但如果以不同的眼光重新审视,依然能够意外地发现遗漏的东西。 投入与众不同的全新手段,无论多少次都是必要的。

    2021-04-09 23:34:57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谜一般的七支刀

>谜一般的七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