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戈多不来了 2021-06-03 17:38:18

    戴着有色眼镜看天气,焉能分的清是晴还是阴

  • 2 罚纱 2022-03-29 12:12:08

    展望的部分最终成了镜花水月……结合作者的境遇,不免叹息

  • 1 阿道in宁波 2022-10-15 21:10:01 浙江

    看着文字不是特别好懂,但讲的道理是被如今现象反复验证的。官僚体系和官僚经济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 2 🧡勞小姐🧡 2023-11-06 17:18:04 广东

    -_-说白了就是道政合一让政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一切学术、思想乃至教育本身都成为统治阶层的政治工具(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二千年之学,荀学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如作者所言,“惟其中国专制的官僚的政治,自始就动员了或利用了各种社会文化的因素,以扩大其影响,故官僚政治的支配的、贯彻的作用,就逐渐把它自己造成为一种思想生活上的天罗地网,使全体生息在这种政治局面下的官吏与人民、支配者与被支配者,都不知不觉的把这种政治形态看为最自然、最合理的。在一般无知无识的人民固不必说,就是自认为穷则‘寓治于教’,达到‘寓教于治’的士大夫阶层,历来就很少有人想到这种政治形态以外去。”正因如此,我们要改,很难。要根除,更难。虽然作者在最后也没能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能把问题讲得这么清楚也挺难得的。

  • 2 一只薛定谔的猫 2023-04-15 18:58:54 北京

    一句话:中国的官僚政治,必得在作为其社会基础的封建体制(买办的或官僚的经济组织,最后仍是依存于封建的剥削关系)清除了,必得在作为其官与民对立的社会身分关系洗脱了,从而必得让人民、让一般工农大众普遍的自觉自动起来,参加并主导着政治革新运动了,那才是它(官僚政治)真正寿终正寝的时候。

  • 2 huaz 2022-05-14 21:24:29

    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解释了秦以后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本质,诠释了传统官僚政治形成发展演变的基础。

  • 8 送你一杯乙硫醇 2020-10-20 23:15:56

    1948年写的书,从欧洲开始写起,再自古至今地梳理官僚主义的发展脉络。当初它是怎样促进社会发展,到清末又是怎样阻碍社会发展,直到民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作者当时说,官僚政治总有一天走到尽头,可惜我们或许还没有见到那一天,

  • 0 oini 2021-12-18 22:10:07

    框架搭得很广也很清晰,但还是不太好读,曲折的长句和古籍的引用不少,好些史论没摆史实对我来讲理解比较吃力,总是一知半解。末尾看到先生生平,67年入牛棚,69年病逝,致敬

  • 4 绿音儿&外星兔 2021-10-19 17:03:15

    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本论著,以马克思主义政经论述旧中国制度,却不经意给出来中国经济史角度的分析。较之前段时间略火的大分流,王亚南这本七十多年前的探索一点不显过时,反而让我这史盲更有信服之感。 历史对一切旧制度,那些官僚主义政治,不是存有幻想或放任它延续,而是让它丢尽颜面后,给后世警醒。王亚南这样充满力量和期望的预言,伴随他对官僚政治是专制制度的必然产物的论断,以及他对官场各种机制的解释,跨过1960年代末进入2010年代的经典文丛。而这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第一学者,没有跨过那个时代,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大帽子,眺望远方学阀的身影,长眠。

  • 0 spicyyogurt 2021-11-21 13:00:37

    绝对的大难书 1984年出版的

  • 0 黄彬 2022-06-02 09:32:04

    作者本意是为一个落后体制做一段结案陈词,不成想,却见证了它的新生。其实细究起来,西方民主国家之间的政治体制也是有极大差异的。隐身朝代更替背后的官僚体制其实也是在缓慢迭代的。很难说下一代能不能跑过代议制前头去,不容易,谨慎乐观。

  • 2 山野莽夫食细糠 2022-11-23 20:00:56 北京

    特殊与普遍,停滞与抬头,一袋米要抗几楼。题外话,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少子化现象,对官场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稀释了权力的血亲-姻亲网状结构。

  • 0 如是如是 2022-09-26 15:01:40 福建

    还是乐观了,官僚政治持续存在。

  • 0 伊弥斯 2024-03-11 11:20:52 江苏

    作为整体的官僚阶层立基于农工结合体的经济之上,兼商兼官,以官为主,将自由的市民阶层压制不起,这是本书大体的结论,却并未对该阶层的内部构成与运作进行深入的论述;同时窃以为过分强调经济基础的结果就是忽视中国古代特别强烈的文化主导因素;且即便考虑到年代,将官僚政治局限在过渡阶段的专制主义附属物,是否得当,值得斟酌。

  • 0 Círdan 2022-12-19 14:14:45 四川

    太啰嗦,几句话能讲清的内容要翻来覆去的讲是不是社会学作品的通病哪,看了好几本社会学类的书,包括评价很高如费孝通的作品都是这种感觉,车轱辘话反复讲。

  • 0 青梅竹马 2023-12-30 21:02:54 河北

    真希望王老最后的结论是正确的啊,可惜了啊,到今天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官僚社会的解体与灭亡,不知道是王老的分析路径错了还是当初的“人民群众”gm运动并不是真正的“人民群众”gm运动。。。20231230第三十一本

  • 0 时不可兮忽得 2024-02-12 09:35:17 安徽

    有点乱,且有檄文之嫌,且是理想主义者过于乐观的大言不惭的檄文。

  • 3 中文系谢葳 2022-05-24 22:40:16

    这不单纯是一部学术作品,所以也很难完全以学术著作的标准来衡量它。1948年,报刊连载后集结成书,联系时代背景,不难发现这还是一部檄文,一部战书。 而从学术性上考虑,在1948年,娴熟地以唯物史观范式解剖政治,又无”庸俗社会学“之气,已属不易。但往往结论过多,论证较少。特别是涉及到现在通常表述为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部分及选人用人制度这些官僚政治的体制核心时,叙述和分析均较为笼统。 但总的来说,依然不失为一本好书。可以作为阅读周雪光和周飞舟的预备,与《国家与革命》《论再生产》等对读。 最后,黑钱穆黑得漂亮。

  • 0 温谨知微 2022-07-07 10:59:55

    跳着看,似乎收获不大,思路是挺清晰的,文字却有点绕,没看见有新意的观点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