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副标题: 50周年纪念版
原作名: Cien años de soledad
译者: 范晔
出版年: 2017-8
页数: 360
定价: 5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ISBN: 9787544291170
内容简介 · · · · · ·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
编辑推荐
【50周年纪念版!全新典藏内封;限量赠50周年精美魔幻明信片1套】
【马尔克斯代表作,全球惟一正式授权中文版,未作任何删节!6年发行量超600万册!】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
编辑推荐
【50周年纪念版!全新典藏内封;限量赠50周年精美魔幻明信片1套】
【马尔克斯代表作,全球惟一正式授权中文版,未作任何删节!6年发行量超600万册!】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zui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惟一正式授权,根据马尔克斯指定版本翻译,未做任何增删!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映射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诺贝尔文学奖
名人推荐
我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第一个感觉是“震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紧接着感觉到遗憾,我为什么早不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呢?二十多年来我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样的作家,我们既恨又爱,爱是因为打开我们头脑很多的禁锢,恨他是因为他的吸引力太强大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百年孤独》我读了三遍,现在我的孩子也已经读完《百年孤独》,他在英国跟我一块在火车上读的,一边读还一段一段念给我听。这是一本天才之作。——余华
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长销书,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苏童
《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zui伟大的杰作。——萨尔曼·拉什迪
一部惟一的美洲《圣经》。——卡洛斯·富恩特斯
《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巴尔加斯·略萨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所有语言中zui伟大的作家。——比尔·克林顿
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欧文·肖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惟一没有争议的一位。——韩素音
媒体推荐
《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作者简介 · · · · · ·
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Márquez),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的文学标杆”,影响滋养了几代中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世上最美的溺水者》《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
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Márquez),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的文学标杆”,影响滋养了几代中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世上最美的溺水者》《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丛书信息
喜欢读"百年孤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百年孤独"的人也喜欢 · · · · · ·
百年孤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百年孤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48 条 )







-
-
乌尔苏拉又不禁自问是否应当索性躺进坟墓让人埋土,并毫无顾忌地质询上帝是否真的认为人心如铁足以承受这许多痛苦的折磨。 看百年孤独,忽然感觉和自己好像,和我背后的家族也好像。 布恩迪亚家族的男性要么自大,要么没有爱的能力。而这个家族的女人,要么像乌尔苏拉一样,勤劳、务实、奉献,日复一日固守传统为整个家庭奉献。要么就像,阿玛兰坦一样,渴望爱情却又被内心的恐惧所束缚,最终一个人走完一生。还有就是,天生丽...
2020-08-14 23:32 4人喜欢
乌尔苏拉又不禁自问是否应当索性躺进坟墓让人埋土,并毫无顾忌地质询上帝是否真的认为人心如铁足以承受这许多痛苦的折磨。 引自第221页 看百年孤独,忽然感觉和自己好像,和我背后的家族也好像。
布恩迪亚家族的男性要么自大,要么没有爱的能力。而这个家族的女人,要么像乌尔苏拉一样,勤劳、务实、奉献,日复一日固守传统为整个家庭奉献。要么就像,阿玛兰坦一样,渴望爱情却又被内心的恐惧所束缚,最终一个人走完一生。还有就是,天生丽质却基本早逝的仙女形象。
这个家族的男人和女人都无法逃脱一个宿命,孤独。或者说,由孤独通向了生命的对立面-死亡。
这个家族不是没有开拓者,也不缺乏打破常规的冒险家,甚至也有精力充沛的战士。可是,时间让一切都归于平淡。昔日的将军再也发动不起一场战争,长途跋涉建立马孔多的荣耀家族,变成一个每天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没落世家。
一切的一切都变了,时间改变了世界,让曾经能撼动世界的人物也只能呆坐家中,重复着每天打造小金鱼的枯燥生活。而且,注定在这种重复的生活中走向生命的终结。
如果说这个家族注定的宿命是孤独,那么这是如何造成的呢?
记得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上帝是否知道人心如铁真的能够忍受世间所有痛苦和折磨。
尤其是写到阿玛兰坦的一生,她不是没有人追,甚至有才华横溢的钢琴师为之殉情,还有晚年给她温情的马尔克斯上校,但她还是选择终生不婚。
乌尔苏拉知道其中的秘密,她虽然渴望爱情,但也承受着内心的恐惧,对于幸福结局未知的恐惧。更重要的是,她曾经为了争夺爱情,误杀亲人,这种内心的折磨和煎熬,让她终生付出惭愧的代价。
选择终生不婚,对她来说是逃避伤害最好的方式,而代价正是孤独。所以,有时候看似稳定的选择和生活,都是以放弃冒险、进取、以及幸福的可能作为代价。
而孤独的反面是什么?是爱与温情,而它们的前提是无畏和勇敢,因为人太复杂,幸福和爱需要去勇敢争取。而停在原地,选择安稳度过一生,多半是要忍受重复和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由表兄妹结婚,开始家族繁衍,这是打破常规的一种兴起方式。举家迁徙建立马孔多小镇,在进取和冒险精神的指引下兴盛。为了争取权利和自由,布恩迪亚上校打了32场仗。这个家族也有为了争取基本权利而斗争的革命家。这些都是勇敢、冒险、进取精神的代表。
然而,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这些苗头熄灭,让它归于传统生活的重复。从喜欢研究科学和炼金术的老父亲被缚于栗树下开始,这个家族就注定了结局。新生的、与众不同的、打破传统的一切人和事都被扼杀,不思进取维持传统的家族注定走向灭亡。
怎样开始就怎样结束,第一代在栗树下囚禁几十年死亡,第七代后人被蚂蚁咬掉猪尾巴而死。生命在打破常规中而诞生,却在岁月摧残下走向灭亡。
如果说,孤独是时间给生命终极的解答,那么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难道只是仅仅走这一程,经历一趟生死之旅?
或许孤独是生命归于平静,消失之后的终极形态,那么在弥留之际,如何活着,如何面对孤独与它的前戏,从来都是人生的重要命题。
有人说,生命就像烟火,只要在最绚烂的时刻绽放过,就没有遗憾。也有人说,生命应当如水,随遇而安,平平淡淡。
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也没有对与错之分。可是,如果说生与死之间是一段鲜活的空白,那么刻意追求孤独就像年轻时就追求舒适一样,未免太过浪费。
正因为面对死亡,世界所有人的命运都一样,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勇敢追求爱与温暖。可能会经历种种磨难与挫折,也会被恐惧占据心灵,可是,除非垂垂老矣,再也没有力气去追逐美好,否则为何要放弃挑战与可能,追求安稳、重复,用一成不变的态度来迎接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的恐惧或许来自,打破成规惹来的世俗偏见以及流言蜚语,以及迁徙途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连年战争带来的阴影,因此,他们可以是建立整个镇子的荣耀家族,也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宗教膜拜最勤劳的家族,可以诞生一位革命家,也热衷于培养一位教皇。他们又最冒险的基因,也不得不迫于世俗,为了生活继续,家族继续繁衍存在而瞬间低头。一边挑战和打破传统,又一边归顺于千百年延续的不思进取与重复的安稳生活。
当然孤独就那么可耻吗?当然不是,唯有孤独让人明白自己的来路与归处,也让让能够自处和享受生命的宁静。万事无绝对,如果孤独是生命的常态以及结局,那么我希望自己能够享受其中,同时不放弃勇敢追求爱与美好。既然结局无法把握,那就努力争取体验过程的美好,可能会痛苦、失望、绝望、心碎,但这就是人生,体验喜怒哀乐,也感受喜悦、感动、美好。
这个家族的宿命是孤独,那我的家族呢?我在其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还是重复上一代命运的那一个呢?
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不论是在父亲的家族,还是母亲的家族。印象中,母亲家族的女性大多是一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形象。她们以奉献为荣,以子孙满堂的大家庭为荣耀,都喜爱唠叨,都有一种骄傲。在这个家庭受欢迎的女孩子是勤劳能干,文静乖巧,听话不任性的乖乖女。我从小就是被这样要求的,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出了社会听领导的话,但很可怕的是,我发现没有一个人听我说话。
小时候的我很是听话,还是挺受长辈喜欢的。可是,慢慢到了十几岁的年纪,我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就开始和母亲意见不一样,而当时她与我总是水火不容,打击是取代夸奖的方式,所以我变成了一个双面人,在长辈以及熟人面前,我是极其温顺乖巧,恨不得讨所有人欢心。实际上,在自己的生活里面,我完全背道而驰。我很任性、倔强、逞强,完全是另一副样子。我活的很拧巴,可能讨好是一种惯性,时间久了,我不知道是该随波逐流,还是该坚持自我,只能大多数时间自我放纵。
内心更多的是恐惧与不安,害怕真实的自己不被接受,害怕不合常规的我不被人喜欢,要么强迫或压抑自己,要么任性放纵破罐破摔。更多时候,像个刺猬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把内心封闭起来,为了不麻烦别人,选择默默舔舐伤口。
从前,希望有人能够将我拯救,可是后来知道,人唯有自救。在我心里,有一个深深的信念,就是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真爱我的人了,除了她,在我12岁那年去世的奶奶之外。
如果我没有记错,在那之前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女孩儿,即便家里很穷,可是始终有一个疼我爱我的老人家。一夜之间,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与欢乐所在。之后的我,瞬间长大成为一个眼里有些忧郁的孩子,走在人群之中,我也开始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议论,不再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儿,喜欢一个人呆着,开始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以及那道疤就像长在我心里的一根刺,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没有人真的爱你。而我也开始变得慌张不安,不是在努力抓住些什么,就是在可惜遗憾怀念从前。更多的时候,对未来感到无限迷茫。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知道该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更不知道是不是该有一个家庭。
我只想,一个人安全的生活着,过一天算一天,避免所有伤害。我没有办法维持长期的感情,最长的恋爱一年半,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呆着,看书、看电影、听歌、唱歌。
一个人呆着让我感到平静和自在,除了偶尔有些孤单。我不喜欢和人争辩,也不喜欢表现自己,可是,我的内心渴望释放。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让我自由歌唱,渴望无所顾忌,尽情展现自己的真实个性。
也渴望有那么一个人,让我放下所有防备,拥抱温暖与美好,不再那么纠结与拧巴。
可能经历过太多挫折,我开始不再相信爱情,也放弃了从前的种种梦想与希望,我开始害怕失败,呆在原地唯唯诺诺。
可是,我也惊人的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源泉,我开始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与底气,也开始变得强大,不再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唯唯诺诺。
我也开始变得充满韧性,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一切,未来,可能已经在路上了。从我开始选择坚持做自己,不再为难自己,慢慢去学习和调整心态,我要的那个未来,早晚会实现。
我们家族的宿命,可能原本就是维持现状,毫无例外我是打破常规的那一个。可能我最终会一个人过完这一生,但我不后悔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余生。
回应 2020-08-14 23:32 -
代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
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理解这本书跟孤独到底有什么关系,直到后面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若有所悟! 这是关于一个家族从初建到繁荣,再由繁荣到衰落,最后由衰落到覆灭的全过程,历经100多年,讲述了家族里面每个人一生的经历,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过完了一生,各不相同,看似热闹、忙碌,实则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家族里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纵观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自一人,做着自己该...2020-01-02 23:16 4人喜欢
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理解这本书跟孤独到底有什么关系,直到后面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若有所悟! 这是关于一个家族从初建到繁荣,再由繁荣到衰落,最后由衰落到覆灭的全过程,历经100多年,讲述了家族里面每个人一生的经历,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过完了一生,各不相同,看似热闹、忙碌,实则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家族里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纵观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自一人,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能引起我的感悟的是:
1、生活是自己的,做自己开心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不用理会别人过多的言语!
2、我该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在将来才不至于后悔和遗憾!
3、也许孤独才是我们生活的本质,我们不需要害怕或排斥它!
回应 2020-01-02 23:16
-
-
整整一个星期,他们几乎没有说话,只借着某些昆虫发出的微弱光亮,像梦游人一般穿过阴惨的世界,肺叶间满溢令人窒息的鲜血味道。他们无法返回,因为辟出的道路转瞬就被新生的植物再次封闭,其生长速度几乎肉眼可见。“不要紧,”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重要的是别迷失方向。”
2019-02-02 11:21
-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星光,但黑暗中充盈着清新的空气。人们被漫长的跋涉折磨得精疲力竭,纷纷挂起吊床两个星期以来第一回安心入眠。醒来时已是日头高照,人们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慑:在蕨类和棕科植物中间,静静的晨光下,赫然停着一艘覆满尘埃的白色西班牙大帆船。船向右侧微倾,完好无损的杆上还残留着肮脏零落的船帆,缆索上有兰花开放点缀其间船身覆盖着一层由石化的鱼和柔软的苔藓构成的光润护甲,牢牢地嵌在乱石地...
2021-04-08 16:47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星光,但黑暗中充盈着清新的空气。人们被漫长的跋涉折磨得精疲力竭,纷纷挂起吊床两个星期以来第一回安心入眠。醒来时已是日头高照,人们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慑:在蕨类和棕科植物中间,静静的晨光下,赫然停着一艘覆满尘埃的白色西班牙大帆船。船向右侧微倾,完好无损的杆上还残留着肮脏零落的船帆,缆索上有兰花开放点缀其间船身覆盖着一层由石化的鱼和柔软的苔藓构成的光润护甲,牢牢地嵌在乱石地里。整艘船仿佛占据着一个独特的空间,属于孤独和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侵蚀,避开飞鸟的骚扰。远征者们在船内仔细探查,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只见一座鲜花丛林密密层层地盛开。 引自第10页 回应 2021-04-08 16:47 -
此后的十多天,他们从未见到太阳。地面变得柔软潮湿如火山灰,林莽日益险恶,鸟儿的啼叫和猿猴的喧闹渐行渐远,天地间一片永恒的幽暗。在这潮湿静寂、远在原罪之先就已存在的天堂里,远征队的人们被最古老的回忆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的靴子陷进雾气腾腾的油窟,砍刀斩碎猩红的百合与金黄的蝾螈。整整一个星期,他们几乎没有说话,只借着某些昆虫发出的微弱光亮,像梦游人一般穿过阴惨的世界,肺叶间满溢令人窒息的鲜血味道。
2021-04-08 16:44
论坛 · · · · · ·
恕我直言,我看不懂这本书 | 来自专属周公子 | 11 回应 | 2021-04-21 |
我在想一个问题,书名为什么叫百年孤独呢,是他们... | 来自Jack bauer | 2021-03-01 | |
关于一些人物性格问题 | 来自云博衍 | 7 回应 | 2021-01-16 |
马尔克斯名言 | 来自山风 | 2 回应 | 2021-01-14 |
关于50周年纪念版明信片 | 来自朱开宇 | 1 回应 | 2020-12-04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4 )
-
南海出版公司 (2011)9.3分 450538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0)9.2分 31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8.9分 91555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9.1分 1009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百年孤独的评论:
feed: rss 2.0
23 有用 聖 2018-12-20
我们最终会明白,自己就是书中人,而孤独就如同那承载奇妙故事的白纸一般逃无可逃
5 有用 大人先生~ 2020-01-16
开始几代人的故事描写得比较详细精彩,后面几代人的故事越来越单薄,就像这个家族凄凉的晚景一样。
12 有用 春明 2018-08-03
「18.042」读之前一直被恐吓书里面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人名冗长难辨,因而久列书架而不敢开卷……然而真读起来这些完全不是问题,一个世纪,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说,故事情节伴随想象力汪洋恣肆,恨不能一口气读完。孤独与死去无关,只源于被遗忘。
10 有用 罔两 2017-09-14
几乎没有完整对话的书,全篇都在讲述,我在想如果一口气把它读完该是怎样的享受。也许同样是讲述一个家族的兴亡,所以人们才会把它同红楼梦联系在一起,可一个是在演绎,而另一个是在讲述。我在想百年孤独,孤独的究竟是什么,是一个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的家族,还是绵延了更久远的人类社会。
8 有用 NOZAKI 2019-06-11
尽管诸多不舍,故事终有完结的一天,不断重复的家族命运终究不会再重复,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孤独,每人都背负着不可改变的孤独命运前行,那即毁即造的家族共性,近亲结婚终会生出猪尾巴的孩子的预言在家族最后一人身上得到印证,羊皮卷中事无巨细的记录着整个家族从诞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黄色火车让马孔多从平静到兴盛终止于衰亡,不断重复的名字将人拖入混乱的泥沼,作者是怀着怎样缜密的思维才能写完这整个故事的... 尽管诸多不舍,故事终有完结的一天,不断重复的家族命运终究不会再重复,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孤独,每人都背负着不可改变的孤独命运前行,那即毁即造的家族共性,近亲结婚终会生出猪尾巴的孩子的预言在家族最后一人身上得到印证,羊皮卷中事无巨细的记录着整个家族从诞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黄色火车让马孔多从平静到兴盛终止于衰亡,不断重复的名字将人拖入混乱的泥沼,作者是怀着怎样缜密的思维才能写完这整个故事的呢? (展开)
0 有用 白夜不行 2021-04-23
什么是伟大?这就是伟大。
0 有用 雪山白鸟 2021-04-23
一部将人的“孤独”写到极致的小说,故事魔幻,光怪陆离,然而却真切反应了现实社会的各种情态和病态。
0 有用 12Hz 2021-04-20
“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留此作为第一遍囫囵吞枣的凭证。
0 有用 Ryan_1210 2021-04-19
真读不懂,我好蠢
0 有用 懂事长 2021-04-18
我的孤独何止百年,那是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