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如何用別人的智慧解決你的問題!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彭明輝新作,教你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
彭明輝〈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一篇震撼海峽兩岸大學的文章,網站點閱超過100萬次!
北京四大高校的博士生為它舉辦了一次跨校討論會,一個學術研討會將它印給全體與會者。
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連續兩年邀彭明輝演講並錄影,很多實驗室都把這錄影帶列為「新生必看」。
本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即由該文延伸而成,是國內外指導教授不會教、攸關碩博士生研究成敗的要領!
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彭明輝《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寫作目標聚焦在碩、博士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畢業前所需要的研究方法、訣竅與潛規則,而不奢談更高深的創意或研究方法。
此外,為了讓這些方法易學、易用,彭明輝還把不可捉摸的研究方法與創意精煉成一套「研究工作...
如何用別人的智慧解決你的問題!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彭明輝新作,教你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
彭明輝〈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一篇震撼海峽兩岸大學的文章,網站點閱超過100萬次!
北京四大高校的博士生為它舉辦了一次跨校討論會,一個學術研討會將它印給全體與會者。
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連續兩年邀彭明輝演講並錄影,很多實驗室都把這錄影帶列為「新生必看」。
本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即由該文延伸而成,是國內外指導教授不會教、攸關碩博士生研究成敗的要領!
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彭明輝《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寫作目標聚焦在碩、博士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畢業前所需要的研究方法、訣竅與潛規則,而不奢談更高深的創意或研究方法。
此外,為了讓這些方法易學、易用,彭明輝還把不可捉摸的研究方法與創意精煉成一套「研究工作DIY」的分解動作,引導讀者由淺入深,逐步掌握文獻回顧、批判性思考與創新的要領,讓他們可以只靠前人的智慧就生產出不錯的碩士論文,但又為讀者的個人天分保留充分的發揮餘地。
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能力還可以轉化為終生受用的核心能力,讓你的工作、人生邁向更高的境界。
本書最佳使用指南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有兩種可能的用法:其一碩士生自己培養研究能力或博士生和研發工程師提升研究能力的工具書;其二是研究所新生訓練或企業界研發單位新人訓練的教材。
起步
第1章介紹研究所可以學到的能力,以及它們如何讓人「終生受用」;
第2章區辨學術論文的良窳,讓讀者知道自己要找的是怎樣的「金礦」;
第3章將研究工作分成十三個主要步驟,並且建議一個工作進度表,供讀者參考。如果把研究工作比喻為一趟探險之旅,這三章合起來等於是「行前說明」。
如何進行研究工作
第4章談如何選指導教授;
第5章到第16章討論選題、總覽式文獻回顧、彙整批判性思考的要領與原則、創新的策略、十倍速文獻回顧的要領、研究規劃與風險控管、盤點研究成果與鞏固深化、論文寫作,以及口試委員的期待。
這十三章就是《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核心。
看似遺漏的一章是關於論文研究計畫書的撰寫,它是很多博士生和少數碩士生資格考的項目之一,但是絕大多數碩士生不需要寫論文研究計畫書,作者把它放在書末的〈附錄1:碩、博士論文計畫書〉。
學術界、產業界如何相互為用
第17章談研究所核心能力在職場與人生重大事件裡的轉化與活用;
第18章談台灣這種後進、小國較適用的低成本、低耗時、低風險、高產出研發策略;
第19章討論學界如何跨越產學鴻溝。
這本書所介紹的研究能力不僅對研究生有用,還可以轉化為對台灣產業界與制度設計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能力,用以促成產業升級。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下筆力求流暢、易懂,用具體案例來深化讀者的吸收。本書強調方法論層次的觀念、要領和潛規則,目的在掌握建立讀者文獻回顧、自我批判與創新的能力,並且避免用瑣碎的技術性細節和規範來糾絆讀者的理解。
※學術界‧產業界大力推薦
治學的人,世界很小,也很大。說小就是研究室,說大卻是全世界,彭教授的書,告訴我們如何享受那個大世界。
──朱國瑞(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物理系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彭教授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文憑高分、也不在於如何進入有名的公司。它是一本透過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教導如何培養自我能力與獨立思考的書。
──楊光磊(台積電研發中心處長)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撰寫雖從研究生角度出發,一般企業的產品或技術研發部門,若能依循本書的DIY技巧詳實操作,相信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也能獲得極大的助益。
──柯茂全(四零四科技公司董事)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是一本一步步協助你學習的優異指南,讓你除了順利得到一紙文憑當作事業的敲門磚,還真正掌握探索新知的信心和力量。
──黃貞祥(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每當有研究生問我關於學術文獻分析與論文題目選取等問題時,我總是推薦他們閱讀彭老師準備給他的實驗室學生的文件。如今彭老師將這些文件內容擴充並且彙整成為專書,……書中雖然是以理工科系作為範例,然而同樣適用於數量方法取向的經濟與財金科系的研究生以及研究人員。
──何泰寬(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如果我在出國前就讀過這一本書,將會更懂得如何選學校、指導教授與研究題目,不會因為太在意獎學金而失去許多更好的機會。假如我在博士畢業前就讀過它,選擇職場跑道時會有更好的判斷依據,而不會浪費許多時間。
──廖瑞蘋(矽谷科技公司Cisco前資深研究員)
彭教授傾盡畢生研究、教學與產業心得,從「探索求知」一路到「務實應用」,所有心得與方法,都灌注到這本書中。字字金玉,篇篇深刻。
──謝宇程(多年研究教育、人才培育的專欄/書籍作家)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彭明輝
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退休前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專任教授;曾獲中國畫學會「藝術理論金爵獎」與帝門基金會「藝術評論獎」,並且在清大人類所與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兼任、開課。
40歲以前閉門讀書,在哲學、文學、音樂與美術中探索人類心靈最深刻、莊嚴、崇高、美麗的各種表現,想要知道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意義與價值;40歲以後開始摸索跟這塊土地與同胞互動的方式,想知道自己可以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
1995年愚人節與朋友創辦新竹文化協會,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1999年擔任社區營造學會理事,並參與朋友的災區「921民報」工作與災區重建工作。
1999年與朋友發起社區大學,擔任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並且跟美濃的朋友一起研究WTO與農業。
2003年在朋友協助下建立「社區大學SARS資訊網」,即時寫出一本《SARS防護手冊》。
2004年開始參與生命...
作者:彭明輝
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退休前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專任教授;曾獲中國畫學會「藝術理論金爵獎」與帝門基金會「藝術評論獎」,並且在清大人類所與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兼任、開課。
40歲以前閉門讀書,在哲學、文學、音樂與美術中探索人類心靈最深刻、莊嚴、崇高、美麗的各種表現,想要知道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意義與價值;40歲以後開始摸索跟這塊土地與同胞互動的方式,想知道自己可以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
1995年愚人節與朋友創辦新竹文化協會,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1999年擔任社區營造學會理事,並參與朋友的災區「921民報」工作與災區重建工作。
1999年與朋友發起社區大學,擔任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並且跟美濃的朋友一起研究WTO與農業。
2003年在朋友協助下建立「社區大學SARS資訊網」,即時寫出一本《SARS防護手冊》。
2004年開始參與生命教育,並曾擔任生命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2012年出版《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商周)、《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聯經)、《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聯經)。
2013年出版《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聯經)、《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天下雜誌)。
2014年出版《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聯經)。
2015年出版《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聯經)。
2017年出版《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聯經)。
部落格:http://mhperng.blogspot.com/
目录 · · · · · ·
推薦序: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交會點(柯茂全)
推薦序:陪伴人生的一本書(黃禎祥)
自序: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本書最佳使用指南
1 達摩面壁,慧可立雪──研究所學什麼
· · · · · · (更多)
推薦序: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交會點(柯茂全)
推薦序:陪伴人生的一本書(黃禎祥)
自序: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本書最佳使用指南
1 達摩面壁,慧可立雪──研究所學什麼
2 黃金與糞土──學術著作的要件與良瓢
3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
4 恩師與廉價勞工──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
5 萬綠叢中一點紅──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
6 告別大學時代──期刊論文的閱讀技巧
7 鳥瞰全局──總覽式文獻回顧與田野
8 眾里尋他千百度──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
9 青出於藍──批判與創新的要領(上)
10 青出於藍──批判與創新的要領(中)
11 青出於藍──批判與創新的要領(下)
12 上窮碧落下黃泉──十倍速文獻回顧要訣
13 運籌帷幄──研究工作的策劃、進展與風險
14 為山九仞──整併補強,鞏固戰果
15 擲地有聲──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
16 終戰秘笈──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
17 終生受用──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
18 後發優勢──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
19 走出象牙塔──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
附錄1 :碩、博士論文計畫書
附錄2 :網路資源與延伸閱讀
讀後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附錄2介紹一些對讀 者可能會有用的網路資源與延伸閱讀,它們都是可以從網路上免費下載的。 1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and Joseph M. Williams, The Craft of Research, 2 nd Edition (Chicago Guides to Writing,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這本書已經在二○一六年出版第四版,網路上可以下載的是第二版。三位作者原本都 是芝加哥大學英語系的教授。它將研究的過程分解成尋找主題、發問、擬定問題、尋找文 獻等步驟,逐步引導讀者去尋找答案。不過,它所呈現的研究方法比較像是文學院的風 格,比較不適合計量科學,以及注重批判與實證的研究。 2 Donald R. Davis, “Ph.D. Thesis Research: Where do I Start? ” 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全文共九頁,談如何找到一個有價值的題目,以 及如何做研究。當作一篇「論文研究流程簡介」來讀,是不錯的入門文章。 3 Stefan Rüger, “How to write a good PhD thesis and survive the viva” 作者是英國一位資訊工程領域的教授,教過許多著名大學。這篇文章共三十五頁,相 當仔細地引導讀者撰寫論文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4 普渡大學線上寫作實驗室,Writing Task OWL Resource List 這個網站有寫作指南,跟學位論文有關的部分包括‘For an Abstract’三篇、‘For an Academic Research Paper’六篇、‘For an Argument or...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附錄2 :網路資源與延伸閱讀 -
本章重點回顧 ・一篇學術著作的成果,基本上就是這篇著作呈現的所有知識,再扣掉其中已被前人發 表過的一切知識,剩下的就是這本學術著作的「貢獻」──就算你的研究成果完全是 自己發展出來的,只要在你提交論文草稿的前一天有人發表過,貢獻仍是完全屬於別 人,與你無干。 ・論文的第一章裡必須明確宣告研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的關鍵論文你都必須要讀 過。更明確地講,會影響你的研究結論的文獻,你都要仔細讀過且精確地了解。 ・論文第一章宣告的研究範圍愈廣,或者你宣告的研究成果愈多,你必須負責舉證以確 認其正確性的範圍就愈廣,你所需要精熟的的文獻範圍也愈廣。 ・當你宣告的研究範圍愈小,或者你宣告的研究成果愈少時,你需要防衛的範圍就愈 小,所需要精熟的的文獻範圍也愈小。但是你卻必須冒一個風險:最終的研究結果有 可能少到無法滿足學位授予的要件。 ・在相同的研究成果與學術貢獻的前提下,深而窄的研究類型,遠比寬而淺的研究類型 更有利。因此研究的子題必須盡量系統化,連結成區塊,而不要流於零星瑣碎,也不 要輕易延長戰線。 ・學術界在衡量各種創新與貢獻的價值時,通常是從影響的廣度、強度與創新的難度等 三個角度加以評鑑:⑴如果這個新穎發現的結果是修正或顛覆已知的定理,則受到該 發現所影響的領域愈寬廣,被影響的人愈多、貢獻愈大;如果它的結果是開創一個全 新的領域,則在它的基礎上,可以繼續開啟的知識領域愈寬廣,對人類的認知與生活 影響愈大,貢獻愈卓著。⑵該創新對既有知識與實踐的衝擊愈強,所導致的改變或修 正的幅度愈大,貢獻愈大。因此,徹底顛覆一個公認的定理,貢獻遠大於略為修正該 定理。⑶該創新的難度愈高,完成它所需的創意和專業能力愈罕有人能企及,貢獻愈 大。 ・除非是在典範轉移時期,否則計量科學領域在評價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時,其標準通 常較穩定,而不受個人的主觀因素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4 為山九仞──整併補強,鞏固戰果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人也喜欢 · · · · · ·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
附錄2介紹一些對讀 者可能會有用的網路資源與延伸閱讀,它們都是可以從網路上免費下載的。 1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and Joseph M. Williams, The Craft of Research, 2 nd Edition (Chicago Guides to Writing,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這本書已經在二○一六年出版第四版,網路上可以下載的是第二版。三位作者原本都 是芝加哥大學英語系的教授。它將研究的過程分解成尋...
2020-02-08 14:07:09 1人喜欢
附錄2介紹一些對讀 者可能會有用的網路資源與延伸閱讀,它們都是可以從網路上免費下載的。 1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and Joseph M. Williams, The Craft of Research, 2 nd Edition (Chicago Guides to Writing,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這本書已經在二○一六年出版第四版,網路上可以下載的是第二版。三位作者原本都 是芝加哥大學英語系的教授。它將研究的過程分解成尋找主題、發問、擬定問題、尋找文 獻等步驟,逐步引導讀者去尋找答案。不過,它所呈現的研究方法比較像是文學院的風 格,比較不適合計量科學,以及注重批判與實證的研究。 2 Donald R. Davis, “Ph.D. Thesis Research: Where do I Start? ” 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全文共九頁,談如何找到一個有價值的題目,以 及如何做研究。當作一篇「論文研究流程簡介」來讀,是不錯的入門文章。 3 Stefan Rüger, “How to write a good PhD thesis and survive the viva” 作者是英國一位資訊工程領域的教授,教過許多著名大學。這篇文章共三十五頁,相 當仔細地引導讀者撰寫論文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4 普渡大學線上寫作實驗室,Writing Task OWL Resource List 這個網站有寫作指南,跟學位論文有關的部分包括‘For an Abstract’三篇、‘For an Academic Research Paper’六篇、‘For an Argument or Position Paper’四篇、‘For a Bibliography or Annotated Bibliography’五篇。 5 Daniel T. Willingham, “Critical inking: Why Is It So Hard to Teach? ”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認知心理學的教授,討論批判性思考與專業領域知識的關係。 6 Peter A. Facione,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這是美國哲學協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委託的專案研究報告,它分 析並綜合了對各種領域專家的意見而成,共二十頁。 7 紐西蘭Lincoln大學圖書館, “Resources for thesis & dissertation writers” 這是一頁的清單,書籍介紹跟學位論文研究的各種參考書籍和文獻,其中一部分是可 以線上閱讀或下載的。 8 Harald Olk, “How to Write a Research Proposal,” DAAD 這篇文章連摘要共四頁,本文只有三頁,扼要摘述申請到德國大學進修時該如何撰寫 研究摘要,精簡扼要,值得撰寫入學申請的人參考 引自 附錄2 :網路資源與延伸閱讀 回应 2020-02-08 14:07:09 -
seasail (Life goes on...and on)
第三章 研究的历程与时间表 1.选择指导教授,以及候选的研究主题topic 2.学习文献回顾:学习文献搜寻与节选的方法,以及学术文献的种类和特质→第七章 3.认识研究主题:针对你的候选研究主题,逐一进行初步的文献回顾,以便选定一个研究主题 4.主题文献回顾:在你选定的研究主题当中深化文献回顾,直到你对某一个具体问题problem产生兴趣 5.寻找创新与突破的机会: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标题title,并形成你的问题陈述problemstateme...2019-10-29 22:32:29
第三章 研究的历程与时间表
1.选择指导教授,以及候选的研究主题topic
2.学习文献回顾:学习文献搜寻与节选的方法,以及学术文献的种类和特质→第七章
3.认识研究主题:针对你的候选研究主题,逐一进行初步的文献回顾,以便选定一个研究主题
4.主题文献回顾:在你选定的研究主题当中深化文献回顾,直到你对某一个具体问题problem产生兴趣
5.寻找创新与突破的机会: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标题title,并形成你的问题陈述problemstatement,以明确定义你的论文题目researchproblem
6.文献回顾与各流派分析:针对你的论文题目,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关键词,完成初步的文献搜寻,并整理出学术界研究这个问题的角度、方法、流派,以及影响研究结论的所有可能因素,最后整理出各流派的优缺点与得失,以及背后大致的原因和机制。
第一个阶段性目标(1-6):整理出既有学术文献中的共识与争论,以及各个流派的大致特色与优缺点。(第一学期)
7.发展创新的策略与研究构想:尝试突破创新
8.规划研究架构与程序:评估拟取方法的优缺点,完成一个具有高度可行性的研究计划
第二个阶段性目标(7-8):提出创新的策略与研究构想,并且完成可行性的评估和完整的文献回顾。(第二学期)
9. 完成理论发展
10. 搜寻相关证据
11.调整假说:p60有了研究的构想后,必须先把假说中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发展成一套理论,并且从各种角度探索可以支持它的证据,以及驳斥它的证据,并据此调整这个理论的假设条件与适用范围
第三个阶段性目标(9-11):完成理论发展,整理各种证据,反复检证与论证假说中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并且据以调整假说、假设条件与适用范围,直到有足够的贡献且找不到弱点为止。(半年)
12.评估研究成果:最后,你必须根据学术文献的最新状态,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优缺点
13. 设计示范案例:并且针对自己所提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的长处,设计数个示范案例,以实验数据及统计分析来突显它们的优越处。这才算是完成整个研究。
14.论文撰写
15.口试
16.修改论文草稿
最后阶段(12-16):示范案例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准备口试(三个月)
回应 2019-10-29 22:32:29
-
seasail (Life goes on...and on)
第三章 研究的历程与时间表 1.选择指导教授,以及候选的研究主题topic 2.学习文献回顾:学习文献搜寻与节选的方法,以及学术文献的种类和特质→第七章 3.认识研究主题:针对你的候选研究主题,逐一进行初步的文献回顾,以便选定一个研究主题 4.主题文献回顾:在你选定的研究主题当中深化文献回顾,直到你对某一个具体问题problem产生兴趣 5.寻找创新与突破的机会: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标题title,并形成你的问题陈述problemstateme...2019-10-29 22:32:29
第三章 研究的历程与时间表
1.选择指导教授,以及候选的研究主题topic
2.学习文献回顾:学习文献搜寻与节选的方法,以及学术文献的种类和特质→第七章
3.认识研究主题:针对你的候选研究主题,逐一进行初步的文献回顾,以便选定一个研究主题
4.主题文献回顾:在你选定的研究主题当中深化文献回顾,直到你对某一个具体问题problem产生兴趣
5.寻找创新与突破的机会: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标题title,并形成你的问题陈述problemstatement,以明确定义你的论文题目researchproblem
6.文献回顾与各流派分析:针对你的论文题目,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关键词,完成初步的文献搜寻,并整理出学术界研究这个问题的角度、方法、流派,以及影响研究结论的所有可能因素,最后整理出各流派的优缺点与得失,以及背后大致的原因和机制。
第一个阶段性目标(1-6):整理出既有学术文献中的共识与争论,以及各个流派的大致特色与优缺点。(第一学期)
7.发展创新的策略与研究构想:尝试突破创新
8.规划研究架构与程序:评估拟取方法的优缺点,完成一个具有高度可行性的研究计划
第二个阶段性目标(7-8):提出创新的策略与研究构想,并且完成可行性的评估和完整的文献回顾。(第二学期)
9. 完成理论发展
10. 搜寻相关证据
11.调整假说:p60有了研究的构想后,必须先把假说中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发展成一套理论,并且从各种角度探索可以支持它的证据,以及驳斥它的证据,并据此调整这个理论的假设条件与适用范围
第三个阶段性目标(9-11):完成理论发展,整理各种证据,反复检证与论证假说中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并且据以调整假说、假设条件与适用范围,直到有足够的贡献且找不到弱点为止。(半年)
12.评估研究成果:最后,你必须根据学术文献的最新状态,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优缺点
13. 设计示范案例:并且针对自己所提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的长处,设计数个示范案例,以实验数据及统计分析来突显它们的优越处。这才算是完成整个研究。
14.论文撰写
15.口试
16.修改论文草稿
最后阶段(12-16):示范案例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准备口试(三个月)
回应 2019-10-29 22:32:29 -
期刊論文的阅读策略與要領 阅讀期刊論文不應該「以論文為中心」,企園逐篇、逐段、逐行讀懂;而要「以问題為中心」,根據你的阅讀能力與掌握問題的能力,由粗而細地閱讀與發問,並且從整批相关的論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期刊論文的阅讀應該是一次讀懂整批文件,而不是一次讀懂一篇孤立的論文。
2021-10-15 10:38:37
-
學位論文的第一個要件是原創性(originality) 或新穎性(novelty) , 也就是說, 整本論文都是為了要報告過去學術界尚未發現的事實, 或是推翻、 修正過去學術界普遍相信的事實, 抑或是為既有(與未來) 的問題尋找更好的答案。 至於個人的讀書心得, 無論多麼鞭辟入裡, 若不具有相對於學術界既有知識的新穎性, 就根本不需要寫了。 學位論文的第二個要件是嚴謹性(rigor) 與客觀性(objectivity) , 如果前述的創見沒有...
2021-07-18 14:36:16
學位論文的第一個要件是原創性(originality) 或新穎性(novelty) , 也就是說, 整本論文都是為了要報告過去學術界尚未發現的事實, 或是推翻、 修正過去學術界普遍相信的事實, 抑或是為既有(與未來) 的問題尋找更好的答案。 至於個人的讀書心得, 無論多麼鞭辟入裡, 若不具有相對於學術界既有知識的新穎性, 就根本不需要寫了。
學位論文的第二個要件是嚴謹性(rigor) 與客觀性(objectivity) , 如果前述的創見沒有可靠的證據和嚴謹論證來確保其客觀的有效性, 或者無法以條理井然的方式, 書寫成有系統的論述, 那仍舊不是學術界所追求的創意。 這個要件是學術研究跟偉大的發明之間最重要的區隔: 發明只需要創意, 但學術研究還需要把這創意變成客觀的、 經得起批判與反覆檢證的系統化論述(知識) , 而不僅是天馬行空的靈感, 或者一堆零星、 散漫而不相連屬的創意。 所以, 比爾. 蓋茲和愛迪生都是著名的發明家, 而非學者。
文藝創作、 建築設計、 科技發明, 以及學術研究都追求創意, 但是它們所追求的創意差異懸殊。 文藝創作完全不在乎實用價值與客觀性, 建築設計或發明在乎實用性而不在乎客觀性, 經濟評論需要客觀與創見而不在乎論述的嚴謹性與系統性, 學術研究在乎的不是實用價值而是客觀性、 嚴謹性與系統性。
學術著作的基本要件 為了要充分體現研究成果的原創性、 客觀性和嚴謹性, 實證科學領域的傑出學術著作都會兼具以下七項要件; 其中最後六項都是在體現客觀性和嚴謹性的要求。 ⑴原創性與貢獻: 它含有原創性的洞見或創新的方法, 而產出學術界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識或解決方案, 足以增進學術界對某個陌生領域的認識, 或者深化學術界對既有問題的了解, 或者對既有問題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因而對學術界的進步具有不容忽視的貢獻或衝擊。 此外, 它也可能連帶地對社會產生值得重視的貢獻或衝擊, 而改變產業界、 政府或民間社會對相關問題的看法與作法。 ⑵可靠的證據(rigor evidences) : 論文中所提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 必須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這些證據的品質與可信度都經過嚴謹的分析與檢證, 充分考慮到量測的不準度與各種誤差的來源, 也考慮到分析方法的限制和適用性, 其可靠性經得起該領域專家的反覆檢視。 ⑶批判性的檢證(critically examination) : 這些證據被可靠的理論架構整合在一起,嚴謹地分析與歸納它們所隱含各種可能的推論(implications) 與矛盾, 檢視各種可能的假說與詮釋後, 剔除所有可被質疑的詮釋或解釋, 然後保留經得起批判性檢視的洞見、 知識或解決方案, 並嚴謹地論證其合理性。 ⑷理論性、 系統性與一致性(coherence) : 這些洞見、 知識或解決方案並非零星的、 孤立的、 偶然的、 時而有效時而無效的發現; 它們跟檢證過程的理論架構形成一個前後一致、 毫無矛盾的理論體系; 它們有明確的前提、 假設與適用條件, 彼此之間有清楚的 歸納與演繹關係, 有具體的結論, 可以被系統性地演繹出各種隱含的推論, 而不是將一堆支離破碎的知識或發現給拼湊在一起。 因此, 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 反覆查驗其證據和論證過程, 據以測試其有效性與優越性。 在計量科學的理想中, 這些知識和證據形成一個脈絡清晰而條理井然的演繹體系, 使其假設與論證過程幾乎像平面幾何裡的證明題那麼容易檢證; 而其主要發現的實證條件與結果則被清楚地陳述, 任何該領域的專家都可以據此重新複製其結果。 ⑸客觀性與可重複性: 前述理論體系所陳述之事實, 在明確的給定條件下具有可重複性, 經得起學術界的反覆檢證, 而排除了各種偶然性與個人的主觀性。 ⑹跟學術界的明確關係: 上述發現在既有學術知識體系中具有明確的位置(positioning) 與對話的對象, 可以清楚地判斷它們跟既有學術知識的繼承關係、 競爭關係和取代關係, 可以用既有學術知識為基礎去檢證其有效性, 也可以跟既有學術知識接軌而擴大其應用價值。 ⑺文體的清晰性: 整篇論文是以學術界所慣用的概念、 術語和文體寫就, 便於該領域專家閱讀且積極避免各種可能的誤會。 其終極目標是可以不受讀者所處時空與文化背景的影響, 讓具有專業能力的讀者閱讀後, 獲得完全一致的理解, 而不會有任何理解上的歧異。
回应 2021-07-18 14:36:16
-
期刊論文的阅读策略與要領 阅讀期刊論文不應該「以論文為中心」,企園逐篇、逐段、逐行讀懂;而要「以问題為中心」,根據你的阅讀能力與掌握問題的能力,由粗而細地閱讀與發問,並且從整批相关的論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期刊論文的阅讀應該是一次讀懂整批文件,而不是一次讀懂一篇孤立的論文。
2021-10-15 10:38:37
-
學位論文的第一個要件是原創性(originality) 或新穎性(novelty) , 也就是說, 整本論文都是為了要報告過去學術界尚未發現的事實, 或是推翻、 修正過去學術界普遍相信的事實, 抑或是為既有(與未來) 的問題尋找更好的答案。 至於個人的讀書心得, 無論多麼鞭辟入裡, 若不具有相對於學術界既有知識的新穎性, 就根本不需要寫了。 學位論文的第二個要件是嚴謹性(rigor) 與客觀性(objectivity) , 如果前述的創見沒有...
2021-07-18 14:36:16
學位論文的第一個要件是原創性(originality) 或新穎性(novelty) , 也就是說, 整本論文都是為了要報告過去學術界尚未發現的事實, 或是推翻、 修正過去學術界普遍相信的事實, 抑或是為既有(與未來) 的問題尋找更好的答案。 至於個人的讀書心得, 無論多麼鞭辟入裡, 若不具有相對於學術界既有知識的新穎性, 就根本不需要寫了。
學位論文的第二個要件是嚴謹性(rigor) 與客觀性(objectivity) , 如果前述的創見沒有可靠的證據和嚴謹論證來確保其客觀的有效性, 或者無法以條理井然的方式, 書寫成有系統的論述, 那仍舊不是學術界所追求的創意。 這個要件是學術研究跟偉大的發明之間最重要的區隔: 發明只需要創意, 但學術研究還需要把這創意變成客觀的、 經得起批判與反覆檢證的系統化論述(知識) , 而不僅是天馬行空的靈感, 或者一堆零星、 散漫而不相連屬的創意。 所以, 比爾. 蓋茲和愛迪生都是著名的發明家, 而非學者。
文藝創作、 建築設計、 科技發明, 以及學術研究都追求創意, 但是它們所追求的創意差異懸殊。 文藝創作完全不在乎實用價值與客觀性, 建築設計或發明在乎實用性而不在乎客觀性, 經濟評論需要客觀與創見而不在乎論述的嚴謹性與系統性, 學術研究在乎的不是實用價值而是客觀性、 嚴謹性與系統性。
學術著作的基本要件 為了要充分體現研究成果的原創性、 客觀性和嚴謹性, 實證科學領域的傑出學術著作都會兼具以下七項要件; 其中最後六項都是在體現客觀性和嚴謹性的要求。 ⑴原創性與貢獻: 它含有原創性的洞見或創新的方法, 而產出學術界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識或解決方案, 足以增進學術界對某個陌生領域的認識, 或者深化學術界對既有問題的了解, 或者對既有問題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因而對學術界的進步具有不容忽視的貢獻或衝擊。 此外, 它也可能連帶地對社會產生值得重視的貢獻或衝擊, 而改變產業界、 政府或民間社會對相關問題的看法與作法。 ⑵可靠的證據(rigor evidences) : 論文中所提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 必須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這些證據的品質與可信度都經過嚴謹的分析與檢證, 充分考慮到量測的不準度與各種誤差的來源, 也考慮到分析方法的限制和適用性, 其可靠性經得起該領域專家的反覆檢視。 ⑶批判性的檢證(critically examination) : 這些證據被可靠的理論架構整合在一起,嚴謹地分析與歸納它們所隱含各種可能的推論(implications) 與矛盾, 檢視各種可能的假說與詮釋後, 剔除所有可被質疑的詮釋或解釋, 然後保留經得起批判性檢視的洞見、 知識或解決方案, 並嚴謹地論證其合理性。 ⑷理論性、 系統性與一致性(coherence) : 這些洞見、 知識或解決方案並非零星的、 孤立的、 偶然的、 時而有效時而無效的發現; 它們跟檢證過程的理論架構形成一個前後一致、 毫無矛盾的理論體系; 它們有明確的前提、 假設與適用條件, 彼此之間有清楚的 歸納與演繹關係, 有具體的結論, 可以被系統性地演繹出各種隱含的推論, 而不是將一堆支離破碎的知識或發現給拼湊在一起。 因此, 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 反覆查驗其證據和論證過程, 據以測試其有效性與優越性。 在計量科學的理想中, 這些知識和證據形成一個脈絡清晰而條理井然的演繹體系, 使其假設與論證過程幾乎像平面幾何裡的證明題那麼容易檢證; 而其主要發現的實證條件與結果則被清楚地陳述, 任何該領域的專家都可以據此重新複製其結果。 ⑸客觀性與可重複性: 前述理論體系所陳述之事實, 在明確的給定條件下具有可重複性, 經得起學術界的反覆檢證, 而排除了各種偶然性與個人的主觀性。 ⑹跟學術界的明確關係: 上述發現在既有學術知識體系中具有明確的位置(positioning) 與對話的對象, 可以清楚地判斷它們跟既有學術知識的繼承關係、 競爭關係和取代關係, 可以用既有學術知識為基礎去檢證其有效性, 也可以跟既有學術知識接軌而擴大其應用價值。 ⑺文體的清晰性: 整篇論文是以學術界所慣用的概念、 術語和文體寫就, 便於該領域專家閱讀且積極避免各種可能的誤會。 其終極目標是可以不受讀者所處時空與文化背景的影響, 讓具有專業能力的讀者閱讀後, 獲得完全一致的理解, 而不會有任何理解上的歧異。
回应 2021-07-18 14:36:16 -
不管是學術界或實務界, 典型的研究(research) 工作有兩種, 其一是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尋找嚴謹而可靠的答案(answer to a problem) , 其次是為現存或未來的問題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solution to a problem) 。 而「研究的方法」 就是找出這些答案或解決方案的方法。 如果你要為重大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 你將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能力: ⑴搜尋相關文獻, 研判文獻的可靠性與品質, 並迅速過濾品質較差的; ⑵分析優質文獻...
2021-07-18 13:33:40
不管是學術界或實務界, 典型的研究(research) 工作有兩種, 其一是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尋找嚴謹而可靠的答案(answer to a problem) , 其次是為現存或未來的問題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solution to a problem) 。 而「研究的方法」 就是找出這些答案或解決方案的方法。
如果你要為重大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 你將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能力: ⑴搜尋相關文獻, 研判文獻的可靠性與品質, 並迅速過濾品質較差的; ⑵分析優質文獻的觀點、 證據與推論過程, 以確定它們各自的得失與短長; ⑶比對不同文獻的見解與相互的批評, 以便找出所有文獻中仍有待進一步釐清的疑點; ⑷彙整既有文獻中可靠的部分, 拼湊出事實的較完整面貌, 並盤點其中尚待釐清的疑點; ⑸對尚待釐清的部分進行第一手的調查或研究, 以便獲得問題的完整答案──這就是研究的方法和完整的程序。
請注意, 這五項能力的前四項都跟文獻回顧或批判性思考有關, 只有最後一項跟創新有關。 而且文獻回顧並不只是要消極吸收既有的知識, 更要積極對既有知識進行批判、 彙整與評價, 甚至還要從過去的文獻尋找創新與突破的線索。 所以, 文獻回顧在研究工作中扮演著攸關成敗的角色, 它可以提升研究人員的批判能力, 甚至還可以孕育出創新的策略, 使創新變得比較容易, 也可以降低研究過程的風險和成本。
無論是學術界或企業界, 研究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創新: 學術界在尋找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原創(original) 答案, 企業界在尋找破壞性創造(creative destruction) 的新穎技術或方法, 以便設計和生產出殺手級產品, 壟斷市場以擴大利潤。然而, 創新的過程不可以完全仰賴靈感和運氣, 因為它們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都太高,而且它們都是學不來的。真正好的研究方法, 是先從批判性的文獻回顧, 了解前人的失敗經驗和教訓, 以避免重蹈前人走過的陷阱和坎坷路, 從而降低風險和縮短研究所需要的時間與資源; 接著充分吸收前人的智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以便先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才是分析既有答案的缺點與不足處, 用自己的創意(聰明和運氣) 想出改進的辦法, 以便突破既有, 推陳出新。
創新並非莽張飛式的蠻幹, 而是先吸收既有的優點與教訓, 再把創意用在刀口上── 用在完成最後一哩路。 學術研究更不是「與過去無關」 的創新, 而是一邊攀登巨人的肩膀, 一邊從俯視全局的高度尋找創新的機會, 規劃創新的策略與路徑。 所以, 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批判性的文獻回顧, 而不是關起門來閉門造車。 如果想要迴避掉文獻回顧, 完全靠自己的聰明來產生創意, 往往會自以為在從事創新的研究, 其實研究的主題、 方法、 證據與論證過程毫無新穎之處, 而且視野還遠比既有的研究更狹隘,觀點與證據更粗糙, 論證過程更薄弱而充滿謬誤推論。 這種研究風格被稱為「閉門造車」(re-invent the wheel) , 意指人類使用並改良輪子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 如果你完全罔顧過去累積的經驗和智慧, 而自以為是地打造出一個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輪子, 這種「新穎」的答案遠不如既有的圓形車輪, 而是一種毫無價值的倒退──我們會在下一章看到具體的案例, 用以說明「閉門造車」 的後果。也就是說, 「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意」 : 先進行批判性的文獻回顧, 再用前人的經驗與智慧降低研究的風險和成本, 縮短完成計畫的時間, 並且提高研究的成果與品質。
提升應用研究的首要關鍵是促進知識流通, 而不是強化基礎研究。
回应 2021-07-18 13:33:40
论坛 · · · · · ·
求问简体版什么时候出版 | 来自IMAGINE | 35 回应 | 2022-06-25 10:58:38 |
想问电子书版本何处可得 | 来自SA&Ama | 6 回应 | 2022-04-23 16:12:49 |
这本书一定程度劝退考研人 | 来自眯眯眼(。◝‿◜。) | 2022-02-20 15:20:14 | |
简体版 | 来自fairy | 1 回应 | 2021-08-11 09:41:25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遗书之憾 (奥兹的铁皮人)
- 英日港台稀见学术书备忘 (韧勉)
- 歷史人文@聯經 (purplecaturra)
- 购物车 (cruyff)
- 笨方法学写作:卡片创作的技法 (cnfeat)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不渝 2018-09-12 11:25:12
是一本偏向方法论的书,可以边实践边阅读。
1 有用 中文系小書蟲 2019-07-23 15:50:18
方法論大全,個人覺得啟發性還是很強的,舉的例子還有分析的方法也都很適用,並不會讓人覺得生澀。整理成筆記推給我每個學生看,大家都能或多或少吸收到實打實的方法,很棒。
0 有用 眯眯眼(。◝‿◜。) 2022-02-20 15:21:51
如果真的读研就用。
1 有用 胡萝北青萝 2019-06-06 21:46:03
觉得很真诚,作者没有摆出什么过来人的架子。收益良多,衷心感谢。
1 有用 浮翷 2020-12-01 12:29:21
真的特别好的一本指导书,可惜在大陆出版不了的(因为作者立场是td)非常艰难地用了一个多月把繁体竖排看完了,结果发现网上有简体横排的版本,我吐了5555555
0 有用 于子 2022-05-20 00:18:35
可用之书。有一些启发,不过读文献和找文献的方法都偏死板,借助信息分析工具能做得更好。
0 有用 不爱读书 2022-04-05 12:24:26
2022.4 相见恨晚,又庆幸还好不算晚读到的一本书~书中主要围绕培养研究生文献回顾、批判性思考及创新三个能力,细致阐述从收集整理筛选文献、到确定研究题目和范围、研究方法设计、研究价值与贡献的过程和技巧~彭老师说这是一本活用的DIY书,确实,学会了书中的本领,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融入自己的学习习惯思考,扎扎实实做文献回顾,最终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终身受用的探索未知、明辨是非、推陈出新的能力... 2022.4 相见恨晚,又庆幸还好不算晚读到的一本书~书中主要围绕培养研究生文献回顾、批判性思考及创新三个能力,细致阐述从收集整理筛选文献、到确定研究题目和范围、研究方法设计、研究价值与贡献的过程和技巧~彭老师说这是一本活用的DIY书,确实,学会了书中的本领,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融入自己的学习习惯思考,扎扎实实做文献回顾,最终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终身受用的探索未知、明辨是非、推陈出新的能力~ (展开)
0 有用 revelationBuku 2022-03-19 02:31:22
条理清晰 思路明确 语言诚恳 除了最后啰嗦湾湾经济的部分, 并非啰嗦不行,而是一种热血政客的中二感使人觉得恍如上个世纪
0 有用 阿斯克斯食书兽 2022-03-04 21:30:51
阿这……我觉得没啥用……可能是方法论层面的读多了?
0 有用 眯眯眼(。◝‿◜。) 2022-02-20 15:21:51
如果真的读研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