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丛考(增订本)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Q仔 2019-05-23 21:05:15

    清初遗民史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感觉1943年的《鲒埼亭集》谢三宾考已见作者的顶级治学功力,较之《柳如是别传》也不遑多让。后记引作者原话关于清代史的“三论”是吃老底子看来也不是谦词。我虽然一向反感豆瓣用户随意鄙薄大陆学者49年后治学文章的水平,但对比陈寅恪的“固执己见”还是有所惋惜。

  • 0 Evelyn 2022-03-30 20:02:46

    同写文人戈矛,《全谢山与胡稚威》《章实斋与汪容甫》相隔十五年,前者尤有味。

  • 2 三清喵 2021-12-04 14:53:50

    今人常誉柴老清代学术研究,却鲜推其宋代历史考证。只《宋宦官参预军事考》一文,亦足以传之后世。戴师每言论文宜重质轻量,“好好改,慢慢投”,大有乾嘉遗风。然学制三载、C刊两篇,为之奈何?

  • 0 红朝杜少卿 2023-10-11 09:23:13 湖北

    钱穆批柴德赓为文之缺陷,细思也有道理

  • 0 妙子 2018-05-14 23:19:22

    柴的“三考”,步武陈垣的华化考,对史料史源的搜集和考索不遗余力。这三篇文章让他对明清之际的史籍异常的熟悉,以至后来能毫不费力地写出王嗣奭那篇文章,也由此奠定了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基础。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评述王、钱、章、汪的那几篇文章,真是从史料中榨出油来的精华。从那他才开始真正“摆脱”陈垣了,可惜“告别”得太晚,没有足够的时间结出果实。没能看到柴德赓更多的清代学术史研究,是一个遗憾。

  • 0 大风歌 2019-03-03 13:14:41

    纸张不好。那些考据文章看得有点累。多年前对清朝历史研究者非常感兴趣,也就是王鸣盛、钱大昕和赵翼,章实斋等等。

  • 0 文宅公 2018-02-27 20:01:06

    《谢三宾考》太好看了

  • 0 天池一苇 2020-10-31 20:50:07

    读得畅快。多篇考据文章水准一流,《谢三宾考》一文尤见功力,堪称本书最佳。全谢山以谢三宾比于谢昌元,可谓精当。除此之外的一些文章则增添了不少“介绍性”,显得平实一些。柴先生对于明遗民以及清代学术人物掌故极精熟,不仅分析其学术思想、成果及地位,还对人物之间的好恶关系进行了梳理,隐于书信、著作文字之内的那点“小心思”也被捉摸透了。应该说,顶尖的学术人物以自身功力为依恃,难免自负,本是常情,臧否人物更是时人及后人所“喜闻乐见”的。竹汀博通与西庄相颉颃,而精深过之,态度则显得谦逊了,东原更是以当世第一人自居。作者于目录学亦用力颇深,关于史学典籍以及其师陈垣先生的几篇文章都是较有帮助的。蔡东藩一文则让我回想起了早年通读其演义的时光,当时于史学尚未入门,如果有空能重读,体悟大概会远不一样吧。

  • 0 六平斋旧主人 2021-09-01 23:14:44

    论章学诚的「学术思想」

  • 0 小红豆君 2021-06-23 20:09:20

    几篇文章真巅峰。另在苏州文庙数次过眼叫歇碑。

  • 1 终南樵夫 2018-10-18 10:11:39

    文笔硬实,都是干货。

  • 0 喜欢你 2018-10-17 09:30:40

    柴先生与钱仲联先生都是1908年生人,可惜柴先生1970年就不幸去世。如若不然,1981年首批博导,必然在列。苏大历史学的发展,肯定是另外一种面貌。

  • 0 那时浮华染流年 2018-09-18 11:53:46

    “陈门四翰林”,余逊重点在秦汉史,周祖谟长于语言文字之学,启功以书法名世。得陈援庵学术真传者,柴德赓一人而已。难怪里面有些考证文章,混入陈垣著作里,也不逊色。

  • 0 吴楚子 2018-09-04 13:21:53

    之前看过中华书局的,内容不错。当时对书目答问感兴趣,刚好这本书有几篇关于它的。还有一篇写蔡东藩历史演义的,大家能为这种“演义”类做介绍,难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