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历史的戏剧 短评

热门
  • 18 甚小望远镜 2018-04-29 23:00:06

    今年读到的第一部可以称为神作的书。尼布尔的名声,鲜为国内主流学界所知,与他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力毫不匹配,可谓一奇。本书虽仅200页,但由于排版拥挤,其实是一本完整的大部头。尼布尔认为希伯来-基督教传统的核心之处是在于将历史理解为必然性和自由意志共同主宰的戏剧,这是书名的由来。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章,可称为“论自我”,章数最多而内容最少,实际上是全书的导论性部分,可快速掠过;第二部分6章,可称为“论历史”,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一路从两希源头拉到弗洛伊德和现代社会科学,不得不说,上一次读到如此透彻的思想史文字,可能还是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第三部分5章,可以叫“论当代”,讨论了意识形态、冷战、联合国等现实政治问题,和前面的关系比较疏远,是相对独立的政治理论板块。值得再读。

  • 9 יוֹחָנָן 2018-08-29 20:54:25

    难以想象我6月底在青海招生,在酒店里和同学尬聊,和考生扯淡,一边看书,一边把尼布尔的作业给写完了,同行的一位同学也在写弗洛伊德的作业。尼布尔伦理学上的构建,但是尼布尔不是那种能够建立起庞大体系的神学家,这点与巴特不同,所以全书更像是思想史的讲解以及对政治的展望。如果对新教神学家评价的话,巴特就像黑格尔、布尔特曼像海德格尔、朋霍费尔像尼采、蒂利希像萨特,莫尔特曼像布洛赫、尼布尔则像杜威。(天主教来说,拉纳像康德,巴尔塔萨像马里翁,汉斯·昆我就不知道了。)

  • 2 缺德道人 2020-07-29 20:54:51

    很庆幸自己无意中买到了这本书,书中第二部分的论述真的很精彩,尼布尔一路从西方现代文化的两希源头讲到现代社会科学。这是一本我需要先把西方哲学史再刷一遍,然后再反复多看几遍才可能说自己读懂了的书。

  • 3 𝑆𝑖𝑜𝑢𝑥 2018-06-14 19:19:46

    我愿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 1 哭之笑之 2019-02-12 14:24:01

    第一部分对自我的分析,比其他哲学家、心理学家多的地方,不过是“自我处在与上帝的对话之中”,“神秘主义实际上一直是理性主义的弦外之音。”P71 基督教立场太明显了,只能敬,信不了。 第二部分越看越晕๑_๑,总之感觉是从神学出发的一些批判(有些怀疑这种批判的有效性),而且颇有一些自以为是。当然,也确实是一种视角,应该尊敬。不过,我缺神学基础,先弃了。

  • 0 不知愁 2023-12-31 22:02:11 江苏

    翻译有些晦涩和不通顺。感觉需要多看些哲学和宗教相关的内容然后再看一遍

  • 2 狄狄 2023-02-16 18:31:38 云南

    希腊哲学确立了心智的至高地位,把心智看成是真正的自我,认为激情受理性控制,而历史也是以“理性的”模式运动的,没有认识到理性并不具备限制欲望的力量。尼布尔认为,在人的本性的认识上,希伯来传统更加准确,自我比心灵更复杂,因为人是存在于肉体、心智和灵魂之中的统一体。自我观的不同,导致了希腊“内在的”上帝和希伯来“超越的”上帝之别,并派生出不受约束的内在自我和超越的自我之别。超越的自我更能认识到历史的戏剧性,但弱于察知尘世事件之流中存在的任何永久的结构,把自然包含在历史之下;内在的自我则善于洞悉自然规律,但把历史当成了自然的一个维度。作为既是被造物同时也是造物的人,偏向纯粹的理性主义会摧毁意义,偏向纯粹的神秘主义同样摧毁意义。人并没有能力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完全,除非那超出人的能力之外的应许能够实现。

  • 0 🦁 2023-11-18 15:50:12 江苏

    后面有点读不下去了

  • 0 阿黎 2023-04-10 19:30:32 湖北

    太抽象难懂了,实在是看不下去 感觉执着于读这本书有些浪费时间

  • 0 非虛構 2023-04-28 22:33:35 北京

    对尼布尔来说,每一种人类矛盾都指向两个自相矛盾的有关人的事实:第一,“人是自然的孩子,服从于它的变迁,为它的必然性所强迫,为它的冲动所推动⋯⋯”第二,人是一种“精神,他站在自然.生命、他自身、他的理性和世界之外。”只有基督教观点能成功地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不这样做就会过高估计或过低估计人,这两种行动都会带来悲剧性的实际后果,不管这些后果是专制主义的暴虐还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剥削。 对基督教徒来说,人是按“上帝的形像”被创造的,其中确立着他对自然的超越。正如尼布尔对此所理解的,形像指的是人的自我超越的能力,使自身成为一个对象,在无限的复归中继续站在自身之外。这是“良心”和根子,因为它给人一种关于自身的对象性的能力,把自身当作一个对象,按他打算做的那样來理解这一“对象”行动的程度。

  • 0 abitobssesed 2018-09-12 10:16:50

    学者型书。尼布尔拉拉杂杂批判了很多,要旨却很隔膜。讲的是“自我”在哲学史、心理学、宗教以及政治共同体中的一些概念经验。自我的本体论知识似乎是无效的,认为自我必须置身于历史的具体的戏剧化情境中…作者更愿意说的是理性主义的徒劳,马克思主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