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 米歇尔·玛利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聚焦《筋疲力尽》与《轻蔑》
译者: 胡敌 / 龚金丹
出版年: 2017-9-1
页数: 372
定价: 5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电影馆丛书
ISBN: 9787559801999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聚焦《筋疲力尽》与《轻蔑》
译者: 胡敌 / 龚金丹
出版年: 2017-9-1
页数: 372
定价: 5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电影馆丛书
ISBN: 9787559801999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影事杂陈 (疯行)
- 购物车 (cruyff)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理想国 书香2017 (理想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理解戈达尔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ensored dump 2018-07-12 11:17:31
戈达尔说“我们剪掉了所有能剪掉的,并试图保留节奏。”《精疲力尽》从2小时15分剪到90分钟,突破不在于篇幅,而是时间的连续性规则,即所谓镜头组的句法结构,通过跳切注入的反常断裂,也通过段落镜头/长镜头注入的反常延续,戈达尔迫使观众重新整合画面信息和观看习惯,创造出一种挑衅性的叙事节奏。到《蔑视》,这种剪辑上的反传统体现在切分蒙太奇,将神像/身体“系统性”地嵌入人物的命运,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神话艺术... 戈达尔说“我们剪掉了所有能剪掉的,并试图保留节奏。”《精疲力尽》从2小时15分剪到90分钟,突破不在于篇幅,而是时间的连续性规则,即所谓镜头组的句法结构,通过跳切注入的反常断裂,也通过段落镜头/长镜头注入的反常延续,戈达尔迫使观众重新整合画面信息和观看习惯,创造出一种挑衅性的叙事节奏。到《蔑视》,这种剪辑上的反传统体现在切分蒙太奇,将神像/身体“系统性”地嵌入人物的命运,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神话艺术的互文,这服务于戈达尔的另一个创作特征:拼贴和引用,从福克纳的悲伤与虚无,到奥德修斯的凝视,甚至包括演员的形象,引文不仅充当文化背景,从创作过程看,也是戈达尔的主题所向和表达方式。在他那里,男女总是无法真正交谈,悲剧总是在凝视中回应历史。理解戈达尔,也就是理解电影史、迷影和影评在创作中的关系。 (展开)
0 有用 糖罐子 2018-04-05 16:14:57
用“理解”写戈达尔就有点歪,反对理解。
1 有用 西西 2018-01-24 18:13:50
À bout de souffle - Le Mépris,幕后-拉片-迷影。
0 有用 陆上行舟 2019-03-14 12:47:31
全书基本聚焦戈达尔“存在主义”时期的两部杰作。全方位阐述了这个时期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基本可以破除国内电影教学的简陋总结。解构了他在弗里兹郎,莫拉维亚剧作改编下的当代性。在同时期安东尼奥尼,雷乃之外所做的现代主义尝试,时至今日都具备极大的探索价值。剧作对往常三段式情节的割裂重组,打开类型片新样式。对文化景观的并置暗喻塑造了植物性的宿命。用弗里兹郎的镜头嵌套上个人签名完成罗西里尼《意大利之旅》似的自我... 全书基本聚焦戈达尔“存在主义”时期的两部杰作。全方位阐述了这个时期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基本可以破除国内电影教学的简陋总结。解构了他在弗里兹郎,莫拉维亚剧作改编下的当代性。在同时期安东尼奥尼,雷乃之外所做的现代主义尝试,时至今日都具备极大的探索价值。剧作对往常三段式情节的割裂重组,打开类型片新样式。对文化景观的并置暗喻塑造了植物性的宿命。用弗里兹郎的镜头嵌套上个人签名完成罗西里尼《意大利之旅》似的自我实现都能算是开创式的重复。这种多义的指涉完全突破了电影批评的范畴,直指艺术史论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这书也颠覆了我对戈达尔剪辑技法的认知,他的《精疲力尽》在最初就以为后期作品打下基本雏形框架。很多桥段更有指向“纯电影”的特质实在令人着迷! (展开)
14 有用 质野 2017-10-04 23:18:26
我们为什么需要理解戈达尔?因为他是如此特别的存在,似乎因为他,电影的意义都变得深刻了。
0 有用 展世邦 2023-03-28 18:42:00 北京
译得有一点点生硬,可是很有价值,视角也别致,为什么这么低分啊?
0 有用 花也怜侬 2023-03-13 00:03:21 上海
以第一电影符号学的方式解读戈达尔的两部电影,论述细密,但无甚亮点,更大的价值在于资料汇集,分析并不见功力,翻译乏善可陈
0 有用 天师 2023-03-01 22:24:31 河北
戈达尔在一篇写伯格曼的文章中赞扬了他的全面的场面调度:“他的摄影机只是在寻找一种东西:抓住在转瞬即逝中的第二种存在,深化它,给它以永恒的价值。”读到这里就想起木心的一段话:任何事物,在失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次意义显示出来,时常觉得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午后也就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 戈达尔在一篇写伯格曼的文章中赞扬了他的全面的场面调度:“他的摄影机只是在寻找一种东西:抓住在转瞬即逝中的第二种存在,深化它,给它以永恒的价值。”读到这里就想起木心的一段话:任何事物,在失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次意义显示出来,时常觉得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午后也就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 (展开)
0 有用 Théo 2023-02-27 23:56:24 北京
故事性与可读性很强的一部作品,收集了很多《精疲力尽》与《蔑视》电影拍摄前、拍摄时、拍摄后的资料,有着很好的祛媚效果。不过由于只选取了这两部作品(一部在普通观众中名气最大,一部在电影界名气很大),这本书对戈达尔的窥探实在是太有限了,基本上局限在了戈达尔的影迷情节、即兴(虽然戈达尔不喜欢这么形容他)与反好莱坞之上。PS,我始终持有一种观点,对电影的拉片可以让艺术作品本身变得索然无味,这一点在分析戈达尔... 故事性与可读性很强的一部作品,收集了很多《精疲力尽》与《蔑视》电影拍摄前、拍摄时、拍摄后的资料,有着很好的祛媚效果。不过由于只选取了这两部作品(一部在普通观众中名气最大,一部在电影界名气很大),这本书对戈达尔的窥探实在是太有限了,基本上局限在了戈达尔的影迷情节、即兴(虽然戈达尔不喜欢这么形容他)与反好莱坞之上。PS,我始终持有一种观点,对电影的拉片可以让艺术作品本身变得索然无味,这一点在分析戈达尔作品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BTW书里的翻译有些错误也太离谱了,nonante没翻译出来,Genova翻译成日内瓦,甚至还有中文的编辑错误… (展开)
0 有用 Eve 2023-01-09 00:00:09 上海
有很多不错的材料和观点,就是像是学术论文还有一点翻译小错误,回头补上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