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周出版公司
副标题: 搶救伊斯蘭古手稿行動
原作名: The Bad-Ass Librarians of Timbuktu: And Their Race to Save the World's Most Precious Manuscripts
译者: 劉復苓
出版年: 2017-9-16
页数: 376
定价: NT$3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4773107
内容简介 · · · · · ·
美國亞馬遜書店逾200位讀者好評推薦,平均4.2顆星
美國亞馬遜伊斯蘭歷史類No.1、非洲政治類No.1
全美圖書館員推薦Library Reads當月選書
《我們最幸福》作者、《阿拉伯的勞倫斯》作者強力推薦
勘比電影情節的真實歷史事件,
一旦失敗,將賠上整個文明!
為捍衛數百年歷史的珍貴伊斯蘭手稿,
一群看似溫文的圖書館員,竟化身膽大包天的盜書者,
與激進組織鬥智鬥勇,鋌而犯險搶救古籍!
何穎怡.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張健芳.暢銷作家
陳斐娟.節目主持人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劉復苓.譯者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
阿拉的教導和智慧瑰寶僅見於廷巴克圖。」
廷巴克圖,一個神祕的國度、位於西非馬利的千年沙漠古城。自十六世紀起,此處的天文、伊斯蘭律法、詩集、歷史等知識典籍薈萃,文化及學術臻至頂盛,成為非洲唯一的知識殿堂及...
美國亞馬遜書店逾200位讀者好評推薦,平均4.2顆星
美國亞馬遜伊斯蘭歷史類No.1、非洲政治類No.1
全美圖書館員推薦Library Reads當月選書
《我們最幸福》作者、《阿拉伯的勞倫斯》作者強力推薦
勘比電影情節的真實歷史事件,
一旦失敗,將賠上整個文明!
為捍衛數百年歷史的珍貴伊斯蘭手稿,
一群看似溫文的圖書館員,竟化身膽大包天的盜書者,
與激進組織鬥智鬥勇,鋌而犯險搶救古籍!
何穎怡.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張健芳.暢銷作家
陳斐娟.節目主持人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劉復苓.譯者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
阿拉的教導和智慧瑰寶僅見於廷巴克圖。」
廷巴克圖,一個神祕的國度、位於西非馬利的千年沙漠古城。自十六世紀起,此處的天文、伊斯蘭律法、詩集、歷史等知識典籍薈萃,文化及學術臻至頂盛,成為非洲唯一的知識殿堂及文化中心。
長期以來,海達拉家族透過遊說、收購等各種方式,極力保存此處的阿拉伯手稿,並獲得各界人士贊助,成立一座私人圖書館,其目的不只為了保存文化,同時也企圖透過手稿的保存與分享,讓大眾了解伊斯蘭文化的真實精神。
2012年,數千名激進份子攻占西非馬利共和國,控制了包括廷巴克圖在內的大部分領土。身為藏書管理員的阿布杜.海達拉博士,開始策畫一連串驚險的盜書行動,準備將三十五萬冊珍稿全數偷渡出城,運到安全的馬利南部……
本書作者約書亞.漢默,二十年多次走訪廷巴克圖,透過第一手觀察與訪問,以生動的筆觸,將廷巴克圖的歷史娓娓道來,並將海達拉與同伴的熱情與膽識、與基地組織驚險鬥智的精采過程,毫無遺漏地呈現出來,不但讀來令人熱血澎湃,也能透過如此振奮人心的故事,一窺伊斯蘭的真實面貌。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約書亞.漢默Joshua Hammer
生於紐約,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英語文學系。1988年進入《新聞週刊》(Newsweek)擔任財經與媒體撰稿,後於五大洲區擔任分社主任暨駐外記者,現為雜誌特約編輯,經常為《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撰寫評論,文章刊載於《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浮華世界》、《大西洋月刊》等各大媒體,曾獲無數新聞獎項,被譽為「馬利恐怖主義報導最深入的記者」。
譯者簡介
劉復苓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經濟日報》記者,現專職翻譯,先後旅居美國華府和比利時布魯塞爾。曾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以及政治大學科管好書Top10。譯作包括《華頓商學院的高效談判學》、《開始》、《為什麼經濟會搞砸》、《散戶大反擊》等七十餘本。
個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譯站」(blog.xuit...
作者簡介
約書亞.漢默Joshua Hammer
生於紐約,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英語文學系。1988年進入《新聞週刊》(Newsweek)擔任財經與媒體撰稿,後於五大洲區擔任分社主任暨駐外記者,現為雜誌特約編輯,經常為《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撰寫評論,文章刊載於《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浮華世界》、《大西洋月刊》等各大媒體,曾獲無數新聞獎項,被譽為「馬利恐怖主義報導最深入的記者」。
譯者簡介
劉復苓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經濟日報》記者,現專職翻譯,先後旅居美國華府和比利時布魯塞爾。曾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以及政治大學科管好書Top10。譯作包括《華頓商學院的高效談判學》、《開始》、《為什麼經濟會搞砸》、《散戶大反擊》等七十餘本。
個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譯站」(blog.xuite.net/clarefuling/tw),以分享海外生活趣談和旅遊經驗為主。
目录 · · · · · ·
【譯者序】致英雄們 劉復苓
【推薦序】真正的「聖戰士」 何穎怡
序幕
傳承偉大智慧的保管人
廷巴克圖崛起
困難重重的搜書任務
瑪馬.海達拉圖書館
資助者共襄盛舉
極端分子伸出魔爪
深入激進分子的巢穴
聖戰士的攻擊
沉迷於文字的圖書館員
廷巴克圖岌岌可危
變調的伊斯蘭
手稿救援行動
聖戰士的暴行
刻不容緩的拯救行動
戰情升溫
法國介入干預
道德審查
聖戰士的報復
極端分子的潰敗
尾聲
【致謝】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扎亚提访问廷巴克图四百年以前,撒哈拉沙漠里戴着头巾四处放牧的图阿雷格族部落中有一队人马,每年夏天都会一如既往地从遍布盐碱与沙丘的贫瘠之地迁徙到南边一百五十英里之处靠近尼日尔河畔的绿色平原。他们待的地方蚊虫为患,癞蛤蟆成堆,腐烂的草堆散发着恶臭,让人忍无可忍。于是,他们挑选出重要的物件,赶着骆驼、牛羊来到他们发现的更宜居的地方,这里位于他们原来的居住地北边几英里处,是一处由尼日尔河支流的季节性洪水冲积而成的平原,一口浅井可以提供干净甜美的饮用水。当9月份他们往北迁徙的时候,将大件行李留给一个叫作巴克图( Bouctou)的图阿雷格族女人保管一一巴克图是大肚脐女人的意思。越来越多的人听闻了这个骆驼和独木舟汇聚的友好之地。第二年,其他游牧民问他们要去哪里。“延一巴克图(Tin- bouctou)。”他们如此回答,意指前往巴克图女士的水井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廷巴克图黄金时代 -
廷巴克图一直以来都是伊斯兰教丰富文化的孵化器,极端伊斯兰分子又总是想以变态的形式摧毁它。但是,文化本身的原始力量,以及像海达拉一样被这种文化力量所感染的人,最终还是成功拯救了这些伟大的手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海达拉总是会被问及他这样费尽周章、苦心经营是否真正值得。对方会问,如果他放任不管,什么也不做,会发生什么?“唯一的答案就是,‘我无法百分之一百确定’,‘’他总是这样回应,”但我还是认为,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很多手稿会遭遇到和艾哈迈德·巴巴研究院手稿一样的命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当文明化为灰烬
> 全部原文摘录
廷巴克圖的盜書者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廷巴克圖的盜書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他偷运书,也“偷运”正确

2020年的第一本书,就读《廷巴克图》吧!

这里是世界的尽头,却成为非洲千年文明的存续地

复兴幻梦的破碎,扑朔渺茫的未来

撒哈拉:文明的出走与自救

非洲不只有欧洲的历史,也有自己的光——读《廷巴克图》

图书管理员·廷巴克图·文明

把廷巴克图作为伊斯兰的一块拼图

华盛顿邮报评论:与廷巴克图的极品图书馆员相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 | Jeffrey Brown(杰弗里·布朗) 译 | Ciao 原文地址:[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ntertainment/books/meet-the-bad-ass-librarians-of-timbuktu/2016/04/15/389e7010-0025-11e6-9d36-33d198ea26c5_story.html] 在你面前,是一座由泥巴和粘土筑成的清真寺,在中世纪...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新经典 | 文汇出版社 (2020)8.0分 373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2016)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廷巴克圖的盜書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侯二六 2018-07-11
或許有人會嫌此書「前因後果」寫得太長,標題又下得差(特別中譯本稱他們「盜書者」簡直不倫不類),但愛書人/歷史人看來確實感動。拯救手稿免於戰亂的行動,令人想起抗戰時故宮遷徙,只是此處靠的是政府,非洲仰賴的是家族。另,本書可與音樂紀錄片《誰也不能阻止我歌唱》合併來看。
0 有用 松本太太 2018-07-15
故事是好故事 可惜写的并不引人入胜
0 有用 竹实 2018-02-21
更像是用保存手稿的行动串联起廷巴克图的危机,作为对马里的初步了解看看吧,对手稿和文化的介绍有限。作者在写西方人权组织还有军队介入的时候笔法很好,bono喊着我们是兄弟然后在保镖的簇拥下离开,我突然强烈地意识到后殖民理论的现实意义。
0 有用 Herring 2021-02-22
试图毁灭文明的集权暴政从未有过好下场,拯救手稿与其说是保护文明,不如说是为了挽救人类过去的痕迹,而这些痕迹除了因它经历过的时间而受人尊敬,还因那些用生命保护它们的人的经历而珍贵。文明痕迹的延续是人 还能看见今天的所在。
0 有用 綠毛水管 2020-03-29
勇氣,熱愛,風險,保護。這本書裡有太多鮮活的人物,有太多驚險的故事,有太多感人的事蹟。可以說的太多了,我看過最棒的紀實作品之一。
0 有用 Herring 2021-02-22
试图毁灭文明的集权暴政从未有过好下场,拯救手稿与其说是保护文明,不如说是为了挽救人类过去的痕迹,而这些痕迹除了因它经历过的时间而受人尊敬,还因那些用生命保护它们的人的经历而珍贵。文明痕迹的延续是人 还能看见今天的所在。
0 有用 綠毛水管 2020-03-29
勇氣,熱愛,風險,保護。這本書裡有太多鮮活的人物,有太多驚險的故事,有太多感人的事蹟。可以說的太多了,我看過最棒的紀實作品之一。
0 有用 松本太太 2018-07-15
故事是好故事 可惜写的并不引人入胜
0 有用 侯二六 2018-07-11
或許有人會嫌此書「前因後果」寫得太長,標題又下得差(特別中譯本稱他們「盜書者」簡直不倫不類),但愛書人/歷史人看來確實感動。拯救手稿免於戰亂的行動,令人想起抗戰時故宮遷徙,只是此處靠的是政府,非洲仰賴的是家族。另,本書可與音樂紀錄片《誰也不能阻止我歌唱》合併來看。
0 有用 竹实 2018-02-21
更像是用保存手稿的行动串联起廷巴克图的危机,作为对马里的初步了解看看吧,对手稿和文化的介绍有限。作者在写西方人权组织还有军队介入的时候笔法很好,bono喊着我们是兄弟然后在保镖的簇拥下离开,我突然强烈地意识到后殖民理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