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翁说园》的原文摘录

  • 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 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网师园是以水为中心, (查看原文)
    司食止止 3赞 2019-02-14 12:27:05
    —— 引自第4页
  • 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查看原文)
    司食止止 2赞 2019-02-14 11:23:03
    —— 引自第3页
  •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曲桥、曲径、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额。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隨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处,正如长歌慢调,难以一气呵成)。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化纤个,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 (查看原文)
    Papaya 1赞 2013-03-22 00:08:30
    —— 引自第6页
  • 电线电杆更应注意,既有害园景,且阻视线,对拍照人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 (查看原文)
    齐格蒙暴漫 3回复 2012-01-24 14:14:04
    —— 引自第34页
  • 诗有律而诗亡,词有谱而词衰,汉魏古风、北宋小令,其卓绝处不能以格律绳之者。至于学究咏诗,经生填词,了无性灵,遑论境界。造园之道,消息相通。 (查看原文)
    齐格蒙暴漫 2012-01-25 09:06:43
    —— 引自第44页
  • 能品园,方能造园,眼高手随之而高,未有不辨乎味而能著食谱者。故造园一端,主其事者,学养之功,必超乎实际工作者。计成云:“三分匠,七分主人。”言主其事者之重要,非污蔑工人之谓。今以此而批判计氏,实尚未读通计氏之《园冶》也。讨论学术,扣以政治帽子,此风当不致再长矣。 (查看原文)
    齐格蒙暴漫 2012-01-25 12:34:51
    —— 引自第68页
  •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 (查看原文)
    齐格蒙暴漫 2012-01-25 14:38:15
    —— 引自第6页
  • 博物馆出示清季宁乡艺人周义刻黄杨木雕,真神技也。草虫花卉之生动细致,刀法之纯熟洗练,令人不忍释手。齐白石之细笔,草虫似受其影响也。周氏名囿于乡里,故知者甚希。 (查看原文)
    漫艺淑 2012-05-24 10:12:32
    —— 引自第120页
  • 旅大海味的确鲜美,我有此口福享受了一次,可惜调味似乎欠缺了一点,我再次下箸之时,不禁想起它不正与风景一样吗?天赋之美,有赖于人工之助,如果没有高度的艺术处理,也是枉然。我曾在上海一处名宾馆吃鲥鱼,居然是红烧加辣,引得一位美籍华裔哈哈大笑,这是哪位掌灶的师傅抄袭四川手法,不察物性、物理所造成的。 (查看原文)
    漫艺淑 2012-05-24 13:15:06
    —— 引自第114页
  • 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山随水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 园林景物有仰视,俯视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园林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计成所说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园治》一书终未列式。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 苏州网师园设计原则: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 园中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 (查看原文)
    rexhrg 2013-02-19 11:19:15
    —— 引自第1页
  • 园林中求色,不能以实求之。北国园林,以翠松朱廊衬以蓝天白云,以有色胜。江南园林,小阁临流,粉墙低桠,得万千形象之变。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 。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故园林中当于无景处求景,无声处求声,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景中有景,园林之大镜、大池也,皆于无景中得之。 (查看原文)
    Papaya 2013-03-26 01:04:01
    —— 引自第13页
  • 景之显在于"勾勒"。最近应常州之约,共商红梅阁园之布局。我认为园既名红梅阁,当以红梅出之,奈数顷之地遍植红梅,名为梅圃可矣,称园林则不当,且非朝夕所能得之者。我建议园贯以廊,廊外参差植梅,疏影横斜,人行其间,暗香随衣,不以红梅名园,而游者自得梅矣。其景物之妙,在于以廊"勾勒",处处成图,所谓少可以胜多,小可以见大。 园林密易疏难,绮丽易雅淡难,疏而不失旷,雅淡不流寒酸。 (查看原文)
    Papaya 2013-04-04 19:20:58
    —— 引自第16页
  • 至于苏州以沧浪亭、狮子林外、拙政园区、留园号称宋、元、明、清四大名园。留园与拙政园同建于清者,何分列于两代,此又令人不解者。余谓以静观为主之网师园,动观为主之拙政园,苍古之沧浪亭,华瞻之留园,合称苏州四大名园,则予游者以易领会园林特征也。 (查看原文)
    Papaya 2013-04-04 19:36:47
    —— 引自第19页
  • 现在有的男青年,穿得花枝招展,你讲他不好,他觉得蛮漂亮,你讲他好吧,实在不高明。齐白石老先生曾画过一只雄鸡,上面提了十个字:“羽毛自丰满,被人唤作鸡。”用来讽刺他们,讥笑得很得体。有些人盲目学外国人,男的留长发,也不得体。理得短一点英俊一些有什么不好呢? (查看原文)
    Papaya 2013-04-30 15:29:05
    —— 引自第67页
  • 人们对艳丽富贵的花朵,以及其他的东西,总是喜爱的人多,而对一种单纯的美,往往是曲高和寡,这也难怪,对美的欣赏总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由绚烂归于平淡,由显露渐入含蓄,这几乎是一种规律。而且"淡是无涯色有涯",庭院中长期能给人受之不尽的还是绿色,它比较恒久,"养花一年,看花十日",世界上没有不谢之花,惟此绿意,可作长伴了。我在树叶欣赏上,学到了做人的哲理。 (查看原文)
    Papaya 2013-05-28 15:05:48
    —— 引自第134页
  •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 (查看原文)
    Pluto 2013-10-29 17:03:17
    —— 引自第6页
  • 爱花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来,人家问我,你养花草为什么都是赏叶为主,很难得看到花。墙角的芭蕉,阶下的书带草,窗前的修竹,盆中的幽兰、菖蒲,乃至长在石上的碧苔 ,都是终年青青,我在这些雅淡无华、洁身自好的植物身上,发现了他们的“内美”。 (查看原文)
    大芬儿 2016-12-14 21:37:49
    —— 引自第199页
  • 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 (查看原文)
    赵客 2018-06-21 15:04:40
    —— 引自第4页
  • 造园综合性科学也,且包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浅言之,以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水石亭台,晦明风雨,又皆能促使其景物变化无穷,而南北地理之殊,风土人情之异,更加因素增多。且人游其间,功能各取所需,决不能从幻想代替真实,故造园脱离功能,故无佳构;究古园而不明当时社会及生活,妄加分析,正如汉儒释经,转多穿凿。因此,古今之园,必不能陈陈相因,而丰富之生活,渊博之知识,要皆有助于斯。 (查看原文)
    小坠 2020-03-31 13:21:33
    —— 引自第112页
  • 西湖雷峰塔圮后,南山之景全虚。景有情则显,情之源于人。“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查看原文)
    陈忠 2022-06-23 23:59:53
    —— 引自第15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