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溪那边 短评

热门 最新
  • 62 胡桑 2017-11-06 16:55:09

    第一部散文(但不止是散文)集《在孟溪那边》,附有我手绘的小村子的地图。记忆不仅仅是我的往昔,更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愿那些河流,桥梁,水田,田埂,树木,村里的人通过记忆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虽然很多已经不在了。正在变暗的记忆真的能够安顿我的内心吗?

  • 15 维舟 2017-12-15 20:54:24

    虽是散文,但用的其实是诗的语言。如果与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描写对照,那差别是很明显的,诗人与小说家的感受不同,连呈现出来的哀愁也不一样。虽然作者说“我绝不是怀旧主义者,我是在悼念一个世界的逝去”,但他笔下凡旧的几乎都是好的,而新的都不好。那个“世界”其实也不是外在的现实世界,而是他自己的主观抽象记忆,因而其消逝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他对自己记忆的记忆,但他自己似乎也没意识到这其中的差异。

  • 15 Lisa Antipova 2017-11-06 17:43:43

    这样书写过一遍后,故乡就真的只在你身上了。

  • 13 宋阿曼 2017-11-30 17:02:23

    从文字到装帧都是那么恰当,蒙着雨色的青绿正是内陆之人对江南的第一份想象。一个诗人的天真是有出处的,读这些沉静、充满意趣的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了解一个人,我看到了他所认识的世界。自然的物性和人的智性在里面缠绕,可看作其“个人史”“阅读史”的开端,一字一字像簌簌的雪在下,非常安稳。

  • 9 珍妮的肖像🦄 2017-11-15 14:23:08

    “在方言里,‘孟溪那边’意味着遥远。”写故乡童年记忆,铅笔淡彩一般的烟水气江南,很合窦唯的《山水清音图》,流逝的归流逝,旧忆为茧,念及即复活。

  • 3 2017-11-06 17:43:58

    看树木如何安静又羞涩地自然生长,时间如何在隐秘的河床中湍湍流淌,以及记忆的网如何柔软又柔韧地编织出那些星棋密布、盛大、迷人又幽微的片段。

  • 3 憨鱼 2021-08-23 11:15:58

    这本书是来南京以来等待时间最久的,一共5天吧,前段时间当当上买书快递变成了平邮。令人欣慰的是,这本书实在太活泼了,还颇有诗情。昨天一边看一边笑,他偷偷改课本注释那段,简直就是每一个少年最初的勇敢,太真实了吧。也太巧了,偏偏临睡前看到水怪和鬼故事,还在犹豫看不看了,干脆看吧,全部看完得了,没想到鬼故事都那么活泼。

  • 1 舒行 2017-12-23 11:53:27

    羡慕作者回到家乡。。。

  • 1 冬至 2018-04-07 21:32:02

    触发记忆的方式,不是对事件的再现,而是对词语进行分门别类,所以“故乡”不是事件的交织,而是词语之间的缠绕和断裂

  • 2 引祠 2018-01-18 17:55:48

    非常客觀,又情感充沛,閱讀感受很神奇。對細小的物事描寫得非常理性和到位,怎麽說呢,就覺得寫作這件事絕對是可以訓練的。

  • 1 Février 2018-02-03 17:07:20

    書寫的確是讓童年零散的記憶聚浮起來的有效方式

  • 2 疾风卷猫 2017-12-15 20:01:39

    读到它。我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时代正在从我们背后消逝;而传统的农耕的江南也即将流走;还有就是发现作为95后很多成长记忆和胡桑这个80后无比相似,或者随着经济发展曾经荒芜的南高原正在变成一个安乐的“江南”(?),再有,80后都开始写回忆录了,我们该是有多老了,这个时代该是有多易变了。

  • 1 小力子百合 2018-11-16 08:22:41

    非常喜欢作者的透过和事物的连接来理解世界的视角,感觉自己的某些面和作者颇像,小时候对自然科学天文学的兴趣,童年记忆里映像深刻的零碎事物,竹林,小溪,喜欢看地图,通过地图遐想远方。作者带我重温了一遍自己充实而快乐的童年,让我在百忙中回溯到自己快乐的源泉。不喜欢这个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冷冰冰的时代,可也无力对他进行抗争,这种回溯是一种慰藉,是保持自己不被时代腐蚀的动力,因为他一直告诉自己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哪怕被成长蒙了灰,被现实遮蔽了,但他依然在那里发光,只待我把他找回。

  • 4 skymermaid 2019-12-12 13:53:08

    不太合胃口,总觉得空泛,可能还是故事不够打动我吧

  • 0 冒菜王 2019-03-11 15:12:56

    虽说是散文,却是诗歌一般,句子或长或短错落,能跟着想象开来,翻起来便读一章,断断续续近一个月才读完。好像游走了一圈烟雨江南,最喜欢诗词和烟花的篇章,一篇美极一篇趣致。我从小就在非家乡的地方漂来漂去,对家乡的记忆也不是那么深刻,又没什么童年没什么朋友,十三岁之前的记忆都是模模糊糊的,总是羡慕他人,然而读完这本,这“乡愁”和“童年”虽是别人的,也在我心里变得鲜活了起来。

  • 2 MaY°玫 2020-11-02 07:34:57

    这本故乡写的很私人,很平淡,大量陈述式白描,文章里的「我」字出现得极其频繁,如果不认识作者的人看了可能读起来会很索然无味……

  • 1 斯弥 2018-08-22 05:32:38

    最后一篇简直不像看过《植物学》的人。榖树是构树啦。棉絮草就是鼠麴草呀。养那么多美人蕉竟然不吃花蜜,气人。那个像卷笔刀铰出来的花是石竹,不过不是藤本,作者说藤本怀疑是光照不足。凤仙花当然可以染指甲咯,只是需要一些技巧,不是随便涂一涂的呢。

  • 2 bird 2018-04-11 08:11:03

    对乡愁的一次严肃、恳切书写,只是文风太黏滞了,不合胃口。

  • 1 林小熏 2018-04-16 16:23:30

    故乡,凝聚着自由和归属的矛盾

  • 1 婉菁 2018-03-09 19:31:58

    每个人笔下的乡愁都是不一样的 胡桑的文字里 基本上没有任何对话 所以非常符合他自己说的 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 害怕和人接触——因为网上的广大因缘 认识了很多杭州周边的朋友 所以读起来 有点亲切 平湖 东升 杭州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