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陵墓与学者 短评

热门
  • 15 段段 2018-08-08 02:11:42

    叔本华:“事业对业余爱好者而言是一种目的,对内行人来说则往往只是手段。真正伟大的成就,属于那些全身心投入一项事业,发自内心热爱它的人。”除了了解考古,全书最爱听这句

  • 4 mwei 2018-08-11 19:33:48

    这本书太好看了,一口气读完,心情颇为激动。那么关于中国历史的发掘,有类似这样的书吗?

  • 3 丛林宜歌 2018-10-04 16:18:47

    跟着那些传奇考古学家重回历史上激动人心的现场,穿行于贝都因人的沙漠、印第安人的丛林、埃及盗墓村的帝王谷,于不可能之中见证庞贝、特洛伊、巴比伦、尼尼微、巴别塔、罗赛塔石碑、图坦卡蒙被发现的瞬间,还有天才学者商博良破译罗赛塔石碑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瞬间,千年弹指一挥间,赛过在十一出门忍受人挤人的愚行。

  • 1 史莱姆desu 2023-11-30 15:11:14 北京

    有一些随着新考古材料出现而在学术上已经过时的观点和叙述,但是“面对逸闻掌故又何必较真呢?”🤔内容还是挺适合引起大众对考古的兴趣的。

  • 1 熊猫の大叔🌈 2022-12-14 15:32:44 四川

    三星堆的横空出世,又将人类的文明史向原点推进了一千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黄河长江流域文明)有内在的关联。意识形态先入为主duck不必。其实本不存在什么爱国艺术和爱国科学。与所有崇高美好的事物一样,艺术和科学是属于全世界的。二者只有在所有同时代人之间普遍自由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在一贯尊重过去于留给我们的所有的已知事物的前提下,才能够得以发展。(歌德)

  • 1 芹叶草 2019-01-28 11:51:03

    重点不在考古,而在文明的发现,故事生动,有时还挺激动人心。遗憾在于配图不够多,也欠精美,某些部分的叙述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太多翻译的人名对顺畅阅读有障碍,当然也可能是对考古史不够了解的缘故。

  • 0 Hecsher 2021-03-02 20:57:01

    有很多次读到泪目。 感谢这些伟大的学者,多亏了他们,人类的文明才有幸剥开神话的迷雾,拥有能够被今人感知的幸运。 19、20世纪真是太令人着迷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应该是幸福的吧,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更新着人们的认知。

  • 0 火山城池 2020-03-13 12:48:37

    都是泛泛而谈啊。简略 “xx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获得xx成果” 没有干货,废话堆积太多。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

  • 0 悲辛無盡獨行夜 2019-10-02 17:10:06

    如今有价值的湮灭于无价值之中,商博良于1822年解读出罗塞塔碑象形文字,马特Maat天平女神一根羽毛象征灵魂之重,阿努比斯Anubis冥界守护神死亡判决官,图坦卡蒙身上有铁质护身符,除了面部双脚尸身损坏严重,黑猫迷信可追溯到巴比伦,19世纪西方才有百万概念,

  • 0 Joy 2020-01-27 21:00:42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有点晦涩,尤其是专有名词部分。内容方面很不错,从考古发掘的维度让人了解古代文明。

  • 0 哪吒从东海来 2021-04-11 19:33:02

    考古令人心驰神往

  • 0 校书郎 2021-11-15 09:31:08

    一部考古学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 0 _Medusa_ 2021-10-28 18:40:02

    很有意思的,讲了世界上主要的古迹考古以及出土的过程及轶事,很有趣,发掘这种事情真的是要靠点运气才行,但是光靠运气也不行,也是要点耐心的。

  • 0 蠹甫 2022-04-09 23:48:13

    「他們探聽到新的盜墓計劃,必須將木乃伊從一座墳墓搬到另一座墳墓,以免其遭盜墓賊的褻瀆。死去的國王們,本應當享受永久的安寧,卻開始了夜遊」 常常會忽略,關於古希臘、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等等古老文明的認識其實也是在這一兩百年里建立起來的。 以及,一份考察考古報告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紀實文學。

  • 0 雨田 2024-03-06 16:37:48 云南

    还是很有意思的

  • 0 褚心 2024-02-02 18:16:52 北京

    首图,很多注释用德语,应该找到英文对应,有失严谨。

  • 0 地面呼叫桶木腰 2023-06-26 22:01:28 湖北

    不知道是不喜欢考古学还是不喜欢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传奇故事……

  • 0 sinol 2023-06-04 14:19:05 江苏

    文笔动人,翻译流畅。老书老资料。

  • 0 晚安好运 2024-02-06 01:14:11 江苏

    原本指望看到一部更严肃些的考古史,结果却意外得引人入胜。作者把考古人和他们的工作写得生动活泼,颇有些《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味道。 早期的考古学家们,都是些笃信“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的胆大妄为的家伙,动机也不见得多么纯粹。但正是他们的付出,让人类得以不断了解自己的童年。 美国考古学家爱德华·汤普森:“…这样的物品本身就已经蕴含了很多思想和信念,通过它们,可以跨越时代追溯到这个民族最早的故乡、远隔千山万水的那个国家。若是能够为证明这一点做出一点点贡献,付出毕生的劳动或许也是值得的。” 考古学也挺浪漫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