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珊·桑塔格,最先接触的,是《疾病的隐喻》,然后是她在戈达尔《精疲力尽》里的出镜,再是她的小说。这是我读的她的第一本小说。这部伪自传,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有精神病史的男性,自述自己颠倒梦和现实的一生:他循着梦的逻辑、情节来组织自己的生活,做决定、理解周边的人等等,由于过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几乎碌碌无为,道德价值值得怀疑。到最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有别的手稿,讲述的是另一个版本的自己,梦和现实与前面的讲述反过来了。毫无疑问,这个讲述者是非常不可靠的,有些不可靠我们读者能读出来,有些不可靠是他自己也发现了。从而,自始至终,我们和人物一起,无法辨清梦和现实的边界。桑塔格写作此书才20几岁,以60岁的男性人身份做自传,让我想起(也许是)她说的一句话:a writer can do anything.
1 有用 雨田 2020-04-25 20:43:46
讀的蘇珊桑塔格的第一本小說是死亡匣子,當初就被迷上了,這是第二本,但是作為她的第一本小說,還是少了點魄力,更像是酔中人的囈語,反反複複,在沒有邊境的邊境徘徊,在理智的框架下自我麻醉,但最終是有所克制,但也喪失了某些精神層面的話語蘊借。 其中涉及的有一則故事挺有意思,“隱身丈夫”,半瞎,嗓音的決定性作用,王子所代表的白衣丈夫,熊所代表的黑衣丈夫,欺騙,全瞎,我們一直都很幸福。其中所涉及的隱秘話語,語言的主體功能等,倒是很值得分析。
1 有用 春日蚌宝 2021-12-31 15:45:41
2020.12.1 须得承认的是,我并不喜欢桑塔格的小说,相性不好,我认为她的文本对我毫无吸引力,我没有迫切地想知道“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下页会写什么”的心情,相反的我十分烦燥,我觉得如此强烈的无聊。 我觉得她文本固有的某种氛围和我相性很差,读起来喘下上气,呼吸很困难,好像涸泽的鱼,让我不舒服。(ps:小声说一句这一本的人名我觉得很好)。
0 有用 W 2019-09-29 10:40:44
桑塔格的小說開山之作,零散的隱喻和沒有章法的敘事,年輕時的才華躍然紙上。主觀性帶來苦難,而真正的私人空間才能帶來一份從容,生命的平靜在於克服「做夢」的衝動。
0 有用 qiqiqi 2020-06-02 22:29:23
0 有用 das Rätsel 2020-05-31 23:30:34
the benefactor, the murder.
0 有用 Momo 2020-09-27 22:21:45
她自己描述是她二十多岁时的初出茅庐的作品,虽然有些人性的东西描写的还有些年轻。但整个故事,从第一角度写出的东西,不仅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天使。主人公的一生到底在哪个的世界里才是真实的。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里不幸福么。我喜欢躲进我的幻想里,一连好几天的话,会让我愉快。
0 有用 Lizzidin 2022-03-12 15:53:05
题材和风格的尝试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作为小说处女作,把梦境与现实交混不清的状态呈现得很好,这种感觉无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的,整个阅读就像是做了一场混沌不清又迷迷糊糊的长梦…… 但小说的细节部分差了点功力,SS还是更适合写essay,虽然又有成为novelist的dream……
0 有用 生而为人对不起 2021-12-31 23:41:54
2021.12.13 13:48
0 有用 - 2021-11-22 20:24:47
桑塔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实话第一人称的男主角并不讨喜,从俗世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令人讨厌。玩世不恭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对女性没有丝毫尊重,来往于无聊虚荣的交际圈子。唯一让人提起兴趣的就是大段对梦的记录,梦中各种意象背后的隐喻。希波莱特对安德斯太太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令人发指又匪夷所思,不知道是梦境受到了现实的影响还是现实中的行为受到梦境的暗示。以至于安德斯太太的经历对我来说还是不甚清晰,读到结尾我看到那封信才恍然大悟书名的由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梦境和现实交织没有清晰的界限,我开始推倒直到结尾前对书中人物的全部认知,希伯莱特的梦醒了还是我的梦醒了呢
0 有用 Visin 2023-02-12 18:05:18 江苏
桑塔格的小说处女作,比想象的要好,小说内容基本可概括为“我梦故我在”。尽管桑塔格在处女作中挑战摆脱自传体写作,主人公希波赖特却在种种方面有着作者本人的影子。
0 有用 yuwede 2023-04-17 19:24:53 四川
我梦故我在。讲梦时的同样的平和描述生活,这样的叙述才会是惟一诚实的。思考从来就不是确信无疑的东西,确信无疑的东西只能是行为——摒弃了思考的行为。但基于个体演化成了一种逃避的伊甸园。不如将梦化为提升自我的武器,到太阳下欢舞
0 有用 🧡勞小姐🧡 2023-12-19 17:06:07 广东
-_-作家寫夢本不稀罕,但像《恩主》這種能將夢的運作機制解釋清楚的純文學確實少見。大部分人不是拿夢作幌子(不專業),就是偽裝專家把析夢寫得跟論文似的(比如三島的《音樂》)。較之於現實,夢是自由的。畢竟當「我們醒著的時候,生活是靠妥協的藝術得以繼續的,但我們做夢時什麼都敢想敢乾」。男主因愧疚逃避入夢,被同一個夢折磨N年。他一邊用生活來解釋夢,一邊用夢來指引生活。難道他真的需要通過夢來瞭解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對別人的造成傷害嗎?不,他只是不願意面對現實,不願意做出改變。他把夢當作現實的麻藥,但不知道只有現實才是自己最後的出路。就像桑塔格說的那樣:「從前,有個人一直在等他身上發生點什麼事,可終於什麼都未發生。從前,有個人從來就不等他身上發生什麼,可事情最終卻發生了。」
0 有用 翾 2022-10-18 17:50:25 重庆
没有死亡匣子好看
0 有用 koala 2023-01-18 14:05:23 北京
庄生晓梦,但是由于现实和梦的情节都过于荒诞,以至于仿佛那个胡乱装饰的房子。思考和行为什么才是真实的。并不讨喜甚至让人产生身体厌恶的一项和论述,尤其是将安德斯太太被卖掉、恢复残破的身子、以及为她作为礼物装饰的荒诞的居所。是否这整本书就展现了过于关注自我所呈现的令人厌恶。
1 有用 kasabulanka 2023-01-16 18:18:23 德国
我第一次读她,还挺好看的,感觉像哲学性特别强的惊悚小说,后劲还挺大的,冷汗直流。
0 有用 落阡 2023-04-08 04:37:12 西班牙
布局是做得不错,但到后面还是觉得比较乏力了一点。
0 有用 EchoChan 2023-04-08 09:45:23 海南
我梦故我在。
0 有用 Lance 2023-03-25 21:25:41 上海
反而很喜欢这本 散乱的梦🌈
0 有用 🌻 2023-04-12 14:23:24 四川
对苏珊·桑塔格,最先接触的,是《疾病的隐喻》,然后是她在戈达尔《精疲力尽》里的出镜,再是她的小说。这是我读的她的第一本小说。这部伪自传,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有精神病史的男性,自述自己颠倒梦和现实的一生:他循着梦的逻辑、情节来组织自己的生活,做决定、理解周边的人等等,由于过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几乎碌碌无为,道德价值值得怀疑。到最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有别的手稿,讲述的是另一个版本的自己,梦和现实与前面的讲述反过来了。毫无疑问,这个讲述者是非常不可靠的,有些不可靠我们读者能读出来,有些不可靠是他自己也发现了。从而,自始至终,我们和人物一起,无法辨清梦和现实的边界。桑塔格写作此书才20几岁,以60岁的男性人身份做自传,让我想起(也许是)她说的一句话:a writer can do anything.
0 有用 沉郁 2023-04-16 23:23:42 江苏
恩主怜悯我、训导我、放任我,恩主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