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元、明三代藏传密教史研究
一、《大乘要道密集》最初的发现和研究
二、与《大乘要道密集》相关文献的重新发现
三、文本解读与历史重构
四、《大乘要道密集》的主要内容
五、《大乘要道密集》与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
六、《大乘要道密集》与蒙古文、畏兀儿文译藏传密教文献
第一章 藏传密教于元明两代传播的历史背景:《大乘要道密集》的成书和流传
一、《大乘要道密集》首次刊印缘起
二、《大乘要道密集》非元帝师八思巴译集
三、《大乘要道密集》也非元末作品
四、《大乘要道密集》中的西夏时代作品
五、莎南屹哕之明代译师身份之确定
六、《大乘要道密集》与《密哩斡巴上师道果卷》
第二章 萨思迦道果法之大成:《大乘要道密集》篇目解题
一、概述
二、篇目解题
第三章 释“最妙上师”和“金刚上师”:论《大乘要道密集》的萨思迦源头
一、金刚上师胆巴
二、上师、尚师与大宝法王
三、甚深道师观
四、最妙上师与萨思迦道果法之关联
五、萨思迦派之果续大手印修法
六、萨思迦派传统中的“最胜上师”
七、萨思迦派之四种金刚上师释
第四章 四手印与欲乐定:《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读解
一、《大乘要道密集》所见西夏时代译藏密文本
二、《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与道果法
三、“欲乐定”读解
四、余论
第五章 上师瑜伽于西域和中原的传播:八思巴造《观师要门》对勘及研究
一、作为密教上师的八思巴帝师
二、《观师要门》对勘与研究
三、结语
第六章 说藏传密教成就法:以元朝帝师八思巴造《弥勒菩萨求修》为中心
一、略说密教方便道
二、《喜金刚本续》所说“四续”
三、密乘佛教之“本尊禅定”
四、《弥勒菩萨求修》解读
第七章 造塔仪轨:布思端大师造《大菩提塔样尺寸法》对勘和研究
一、布思端大师与藏地造塔仪轨
二、见于《大乘要道密集》的《大菩提塔样尺寸法》
三、见于《布思端辇真竺全集》中的《大菩提塔样尺寸法》之藏文原文
四、布思端造《大菩提塔样尺寸法》之依据
五、佛塔之种类和西藏佛塔之样式
第八章 开光与加持:八思巴《略胜住法仪》对勘及研究
一、略说造像、塔仪轨文本
二、《略胜住法仪》对勘
三、印藏佛教传统中的胜住仪轨
四、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
附录 道果文献总目录
《弟子释》
《大众释》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冢虎 2022-09-08 23:29:37 广东
属于读史札记,走的是最基础的文献校勘的路子,创见不多。
4 有用 弦歌 2018-07-06 00:49:16
有些观点不敢苟同,沈大咖与前辈们的意见还是有些分歧,有些框架为研究生所写,可惜述而无论。读的比较艰难,研究生水平不一。而且没有藏文对照。没有德格版的引用编号
0 有用 隱生 2020-07-30 11:35:29
拿起看了好多回,好几年时间😂最后竟然靠一个突然的活儿把它津津有味的读了
1 有用 艾多斯 2020-06-18 20:59:52
汉译藏传密教文献中最多的是属于萨思迦派所传“道果法”的文献,《大乘要道密集》基本上就是一部“道果法”的修法和仪轨汇集。在见于《密集》中的这些文本写成,甚至被翻译成汉文的时代,在西番更注重的或是某个单个的教法之传轨,尚还不存在明确的萨思迦、噶举、宁玛、格鲁四派的分法。显教也称般若道,密教则曰秘密道。欲成就究竟正觉者,各随所仪,若弃舍烦恼而修道者,是显教道;不舍烦恼而修道者,是密教道;显乘将受用欲乐当... 汉译藏传密教文献中最多的是属于萨思迦派所传“道果法”的文献,《大乘要道密集》基本上就是一部“道果法”的修法和仪轨汇集。在见于《密集》中的这些文本写成,甚至被翻译成汉文的时代,在西番更注重的或是某个单个的教法之传轨,尚还不存在明确的萨思迦、噶举、宁玛、格鲁四派的分法。显教也称般若道,密教则曰秘密道。欲成就究竟正觉者,各随所仪,若弃舍烦恼而修道者,是显教道;不舍烦恼而修道者,是密教道;显乘将受用欲乐当作过失与祸患,故对五妙欲不生贪执,并通过相违之方式断除五妙欲,以具资粮自性之六度或十度为道,最终能证得佛果。而诸趣入密咒道者,也即修行密乘的佛教行者,则善巧通达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之方便,不需要断除五妙欲这个修法的根本,而将五妙欲和贪嗔痴等三毒均转化为成佛之道用,即把烦恼当作修法的方便和成佛的道路。 (展开)
1 有用 von 2023-10-16 23:19:07 湖南
学习文本解读与历史重构的方法,对这些文本作语境化的处理,即弄清它们生成、流传的来龙去脉,同定其藏文原本和传译过程,尽可能地发掘性质相类似的文献,并对它们作仔细的比较和研究,从而还原出这些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生成和流传的具体的历史、语言、宗教和文献背景(语境)。对这些文本本身作细致的语文学的处理,厘定文本内容、确定文本的源流、而且还要仔细地比较汉藏两种不同的文本,逐字逐句地解释这些文本的内容及其含义,以... 学习文本解读与历史重构的方法,对这些文本作语境化的处理,即弄清它们生成、流传的来龙去脉,同定其藏文原本和传译过程,尽可能地发掘性质相类似的文献,并对它们作仔细的比较和研究,从而还原出这些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生成和流传的具体的历史、语言、宗教和文献背景(语境)。对这些文本本身作细致的语文学的处理,厘定文本内容、确定文本的源流、而且还要仔细地比较汉藏两种不同的文本,逐字逐句地解释这些文本的内容及其含义,以理解它们所传播的教法,并将它们置于藏传密教于西域和中原传播这一历史和宗教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进而对它们与藏传密法在西域和中原传播的历史关联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将这些通常被认为是秘密而不可示人的密法的真实内容揭露出来,以破除历代汉族士人因受制于文化偏见和民族情绪对藏传密教所持的种种误解和歪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