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Das Seelenleben der Tiere
译者: 湘雪
出版年: 2017-10
页数: 256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4770712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我不认为动物的感受与人类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此应该要回归健全的认知,承认动物的确拥有各种感受和乐趣。 ——彼得·渥雷本
▲ 一本与动物有关的书,关于爱,关于悲伤,关于同情……
▲ 一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
▲ 献给喜爱动物的你,愿你可以产生共鸣并从中受到启发。
▲ 松鼠对下一代的关怀备至,渡鸦对伴侣的忠贞不渝,小林姬鼠对受难同伴的感同身受,母鹿面对死去同类的悲哀绝望……本书描绘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动物世界。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内容简介】
作者根据自己护林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了这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
【编辑推荐】
我不认为动物的感受与人类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此应该要回归健全的认知,承认动物的确拥有各种感受和乐趣。 ——彼得·渥雷本
▲ 一本与动物有关的书,关于爱,关于悲伤,关于同情……
▲ 一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
▲ 献给喜爱动物的你,愿你可以产生共鸣并从中受到启发。
▲ 松鼠对下一代的关怀备至,渡鸦对伴侣的忠贞不渝,小林姬鼠对受难同伴的感同身受,母鹿面对死去同类的悲哀绝望……本书描绘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动物世界。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内容简介】
作者根据自己护林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了这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兔子与林鼠,野鹿与野猪,鸫鸟和山雀,它们的情感世界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它们能够对同伴产生同理心,拥有着结构明确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分享爱和悲伤。作者还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动物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母马布丽吉“做错了事露出马脚”时,羞愧得扭头离去;大公鸡佛理多林为了能得到传宗接代的机会,机智地蒙骗母鸡太太;乌鸦能够把屋脊当成滑道,开心地享受着滑雪或冲浪一般的快乐!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彼得·渥雷本,1964 年出生于德国,童年即立志成为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大学时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林业管理局做公务员。为实现用生态平衡体系管理林区的理想,他辞去公职,在德国埃菲尔(Eifel)地区领导并管理着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这片森林的原始形态,并就森林和环保等主题发表演说,开设课程,著书立说。已出版《树的秘密生命》《森林—— 一场发现之旅》等十余部作品。
【译者简介】
本名许洁,1965 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德国科隆大学戏剧电影电视学院,后获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学硕士学位。2008 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现主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翻译作品有《弗朗兹系列》《在那遥远的森林里》《草原精灵小矮人》《小熊帮》《妈妈走了》《火鞋与风鞋》等。其中《弗朗兹系列》2015 年获得由德国图书信息中...
【作者简介】
彼得·渥雷本,1964 年出生于德国,童年即立志成为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大学时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林业管理局做公务员。为实现用生态平衡体系管理林区的理想,他辞去公职,在德国埃菲尔(Eifel)地区领导并管理着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这片森林的原始形态,并就森林和环保等主题发表演说,开设课程,著书立说。已出版《树的秘密生命》《森林—— 一场发现之旅》等十余部作品。
【译者简介】
本名许洁,1965 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德国科隆大学戏剧电影电视学院,后获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学硕士学位。2008 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现主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翻译作品有《弗朗兹系列》《在那遥远的森林里》《草原精灵小矮人》《小熊帮》《妈妈走了》《火鞋与风鞋》等。其中《弗朗兹系列》2015 年获得由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处颁发的德译中翻译奖。
目录 · · · · · ·
极致的母爱/ 1
松鼠妈妈对下一代的照料,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危险来临时,她们会用上述的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宝宝拖到安全的地方。
本能—— 无价值的感觉? / 8
松鼠妈妈背着幼崽,冒死穿越烈日暴晒下的草地,完全是出于深层的爱—— 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更美好。
对人类的爱/ 14
· · · · · · (更多)
极致的母爱/ 1
松鼠妈妈对下一代的照料,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危险来临时,她们会用上述的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宝宝拖到安全的地方。
本能—— 无价值的感觉? / 8
松鼠妈妈背着幼崽,冒死穿越烈日暴晒下的草地,完全是出于深层的爱—— 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更美好。
对人类的爱/ 14
如果有一个生物发自内心地寻求与我们人类建立情感关系并选择留在我们身边生活,那岂不是更加美好?这样的事真的会发生吗?
头脑中的一线光明/ 22
真的只有人类的方式才是有意识地明确感知情绪和情感的唯一途径吗?进化的过程并不像我们有时认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希望)的那样单纯统一。
笨猪/ 31
既然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了猪的高智商,那么,为什么这些长着鬃毛的动物,在公众舆论面前却无法获得聪明的形象呢?
感恩/ 36
贝利摇着尾巴朝她走来,米莉阿姆看到贝利的第一眼就彻底爱上了它,从此,贝利一生都是她的心肝宝贝。而狗狗贝利则对此心怀感激——感恩我们结束了它的颠沛流离。
谎言与欺骗/ 39
动物会说谎吗?如果我们把谎言的定义大幅度扩展开来的话,应该说相当多的动物都有说谎的能力。
抓小偷! / 44
尽管野猪应该知道自己挖出并吃掉的是老鼠的存粮,但这也只是它们寻找食物的一种天然本能。当然,老鼠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只要鼓起勇气! / 50
正是由于勇敢者和内向者一样各自拥有优点和缺点,因此,具有这两种不同性格特征的动物才能并存到今天。
黑与白/ 55
大自然并不是带有抽屉的柜子,可以让我们把生命分门别类地放进确定的格子里去。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存在善的或恶的物种。
温血的蜜蜂,冷血的鹿/ 61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是两大不同的分类,但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顺畅地相互交融的。
群体智能/ 70
虽然每一个动物个体被看成相对低能的,但各种不同职能的个体组合而成的整体运转,如对自然环境的反应能力,则被认为是相当高智商的。
私心里的小算盘/ 74
之前我一直都在笑这鸟儿的小聪明,感觉它想在我面前把美味藏起来的小把戏很好玩,这会儿我才想到,其实这一行为本身就显示出了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同时展现了鸟儿的智商。
算数能力/ 78
面临多和少的选择时,谁都会宁可选择多的—— 这难道不正是进化无可辩驳的机制吗?更有意思的倒应该是这个问题:动物真的能数数吗?
就是为了乐趣/ 82
乌鸦也会在它们乐意的时候,将过剩的能量储备用于没什么现实意义的娱乐活动,从而获得开心和满足的感觉。
贪欢求爱/ 85
究竟生物为什么必须要以激素引发的快感来奖励性行为呢?隐藏在深层的原因在于交配行为导致的危险。
至死方休/ 88
当一只渡鸦被射杀或者毒死以后,生存下来的另一只往往不再寻找新的伴侣,而是从此以后一直孤独地在天空中盘旋。
命名/ 92
如果它们要和远距离以外的同伴交流信息,特别是要确认彼此的身份,那么就非常需要用名字来称呼对方。
悲悼/ 98
悲悼?野鹿竟然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感吗?是的,它们不仅能够,而且必然会产生悲伤的感觉:悲悼能够帮助生物接受与死者告别。
羞愧与悔恨/ 102
和马儿在一起的岁月里,我们在它们身上又发现了一种情感:这些动物能够体会到羞耻, 而且与我们在类似情境下的感觉是一样的。
同理心/109
如果这些老鼠此前曾看到自己的同伴忍受过如此的折磨和摧残,那么它们感知到的痛苦明显比没有心理准备的个体更加强烈。
忘我的利他主义/ 115
利他主义有可能只是遗传决定的,相当于动物本能的条件反射,在不同动物之间已经看不到个性的差别。但更宝贵的无私忘我则是出于自愿的选择,而蝙蝠显然是后者,它们有着选择的自由。
教育/ 118
就是动物幼崽也需要接受教育,才能学会掌握成年以后生存所必需的游戏规则。
如何才能对下一代放手? / 122
对我们人类和大部分其他的动物来说,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作为父母,我们总有一天必须放开孩子,让他们独立生活。
野物存野性/ 125
很多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都不会丧失野性,因此并不适合在人类的关照下度过一生。
臭鹬鸟/133
动物必然需要味觉才能将有益的营养物质与不利(乃至有毒)的食物区分开来。与我们人类的味觉相比较,很多地方或许是相似的,但也有不少物种的味觉和我们不同。
特殊的芳香系统/ 137
动物对气味的选择和判断与人类有很大区别,不仅好闻的气味可以被接收到,就是动物散发的臭味也能被感知到。
舒适度/ 142
我们人类修建的道路,其实跟动物的杰作从形式到方法都如出一辙。
恶劣天气/ 147
刮风的时候,它们会寻找背风的地方来保护自己,而且它们还知道把屁股对着风吹来的方向,这样就可以把对风吹更敏感的脸部保护起来,以免遭风吹雨打。
疼痛/ 152
牙齿咬得咯咯响(山羊平时从来不会有这种表现),没有食欲,辗转反侧,表情淡漠。当人忍受疼痛折磨的时候,难道不是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吗?
恐惧感/ 155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谁不知道害怕就不可能活下去,因为恐惧感能够保护生物避免犯致命的错误。
上流社会/ 171
每个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都需要经过顽强的斗争才能获得并维持得住,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强势的兔子能够获得更多机会繁衍后代。
善与恶/ 173
任何一件恶行,如果能够追根溯源的话,都可以回溯到一个确定的点,从这里出发,才发展成了恶行,而此前的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当小沙人来到时/180
一般情况下,包括人类在内,生物的身体会在睡眠时自动抑制肌肉的活动,以避免我们在做梦的时候发狂地击打四周,甚至闭着眼睛在卧室里到处走动。
动物的先知先觉/ 184
对动物来说,这就是它们的整个生活。所以它们对自然中的危险,比我们能有更高的感知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动物也会老去/ 191
离开群体的行为意味着动物已经知道大限将至,于是就会去找一处偏僻的草场或者一个打开的畜栏,这里一般在温暖的夏日都是空着的,至少不会有畜群在白天进来。它们安静地躺下来,平静地死去。
陌生的世界/ 196
对我们来说,置身于大自然就是一种享受和疗养,这实在是因为湖光山色对我们人类已经完全构不成危险了。而对生活在其中的另一些居民来说,却不一定这么单纯,因此在它们眼中的自然风光可能就不是充满诗意的了。
人造的生存环境/ 203
动物的感官并不是为了感受水泥和柏油而发展进化的,而是为了森林、沼泽和大片的水域。
为人类服务/ 209
我们没必要探讨这些动物是否心甘情愿为人类工作——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也的确有很精彩的人类- 动物组合,观看他们的互动就已经让人感到非常愉快了。
传递感觉/ 213
如果我们能做到下面这进一步的信息传递,即直接跟动物对话,那么不仅我们能够解密动物之间沟通的语言,而且还能跟它们攀谈交流。
灵魂在哪里? / 219
小松鼠、西方狍和野猪都有灵魂—— 对我来说,这就是生命的画龙点睛之笔,令我在野外观察动物时感到内心充满暖意。
后记:退后一步/ 222
感谢/ 227
注释/ 22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三天的适应期很有必要。因为米莉阿姆对狗狗的事还一点儿都不知道呢。那天夜里,她很晚才从一个见面会回来,刚脱下外套,我们的女儿就忙不迭地提醒她:“你没发现什么吗?”我太太环顾四周,迷惑地摇了摇头。“你低头看看脚边啊!”我忍不住提示她。就在她低头的那一刻,一切就这么发生了。贝利摇着尾巴朝她走来,米莉阿姆看到贝利的第一眼就彻底爱上了它,从此,贝利一直都是她的心肝宝贝。而狗狗贝利则对此心怀感激——感恩我们结束了它的颠沛流离。贝利最早的女主人得了老年痴呆症,不得不把它转交他人。此后它在两个家庭中生活过,都没能获得归宿。直到遇见我们,才最终有了一个家。它虽然此后一生都对人不太信任,多少有些担心还会被转手,但总的来说,贝利在其他方面一直都是开心并友善的。这不就是感恩的表现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7页 -
自然对人类并没有过多地偏爱。那为什么自然要在人类身上多费一会儿工夫,给人类一套全新的系统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动物的精神生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动物的精神生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动物的精神生活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动物的精神生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翻译随笔:多一点了解,多一点理解

不自知的我们何以面对众生

走入动物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人类是世界的中心吗? 人类作为生物进化链的最顶端,始终是自我认知最优越的。相比于其他的动物来说,人类能够互相细致沟通,能够合理地使用工具,能够用语言来进行交谈,能够充分地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一直到20世纪后期,还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只有人类会笑,现在证明并不是... (展开)
我们真的了解动物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真的了解动物吗? 我们人类虽然经常自诩进化到了生物链的顶端,虽然也确实如此,但是读过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的进化是多么的侥幸,一不留神现在统治地球的可能就是某种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 我们真的了解动物吗? 动物的内心一直是我们人类在探索的,读这本书之前我会好奇... (展开)
带你走近动物的内心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能听懂动物的语言,看懂动物的行为,大概是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经有过的愿望。至少我小时候是这样的,每天清晨听到房前屋后鸟儿此起彼伏的叫声,很好奇他们叽叽喳喳的叫声是什么意思,有时想他们是饿了么?还是呼叫同伴起床了?再不难道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呼叫同伴过来看的么... (展开)> 更多书评 17篇
-
-
如果天气非常冷的话,蜜蜂们就会抱团取暖,以至于形成个球状物。球的中心位置最暖和,因此也就最保险一一很显然,躲在最中心的是蜂王。那么待在最外层的蜂会怎么样呢?当气温低于10℃时,几个小时以后它们就会冻僵,因此蜜蜂会友好周到地安排换岗,由里层的蜜蜂来替换外层的同伴,然后重新紧紧抱成一团来彼此取暖。
2020-06-22 10:32
-
杜丧丧 (强迫症、拖延症晚期患者)
这三天的适应期很有必要。因为米莉阿姆对狗狗的事还一点儿都不知道呢。那天夜里,她很晚才从一个见面会回来,刚脱下外套,我们的女儿就忙不迭地提醒她:“你没发现什么吗?”我太太环顾四周,迷惑地摇了摇头。“你低头看看脚边啊!”我忍不住提示她。就在她低头的那一刻,一切就这么发生了。贝利摇着尾巴朝她走来,米莉阿姆看到贝利的第一眼就彻底爱上了它,从此,贝利一直都是她的心肝宝贝。而狗狗贝利则对此心怀感激——感恩...2018-06-04 09:33
这三天的适应期很有必要。因为米莉阿姆对狗狗的事还一点儿都不知道呢。那天夜里,她很晚才从一个见面会回来,刚脱下外套,我们的女儿就忙不迭地提醒她:“你没发现什么吗?”我太太环顾四周,迷惑地摇了摇头。“你低头看看脚边啊!”我忍不住提示她。就在她低头的那一刻,一切就这么发生了。贝利摇着尾巴朝她走来,米莉阿姆看到贝利的第一眼就彻底爱上了它,从此,贝利一直都是她的心肝宝贝。而狗狗贝利则对此心怀感激——感恩我们结束了它的颠沛流离。贝利最早的女主人得了老年痴呆症,不得不把它转交他人。此后它在两个家庭中生活过,都没能获得归宿。直到遇见我们,才最终有了一个家。它虽然此后一生都对人不太信任,多少有些担心还会被转手,但总的来说,贝利在其他方面一直都是开心并友善的。这不就是感恩的表现吗? 引自 感恩 读到这一段眼眶湿润了~
回应 2018-06-04 09:33
-
-
如果天气非常冷的话,蜜蜂们就会抱团取暖,以至于形成个球状物。球的中心位置最暖和,因此也就最保险一一很显然,躲在最中心的是蜂王。那么待在最外层的蜂会怎么样呢?当气温低于10℃时,几个小时以后它们就会冻僵,因此蜜蜂会友好周到地安排换岗,由里层的蜜蜂来替换外层的同伴,然后重新紧紧抱成一团来彼此取暖。
2020-06-22 10:32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Bodley Head (2017)8.9分 11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7.3分 96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17)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动物的精神生活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劉貓貓遛貓 2018-01-08
#2018002#
0 有用 狂躁小虫 2019-05-12
原以为类似童话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日常细致观察的成果,真的很棒,启发出不同的思维角度。
0 有用 ORZ你好 2019-01-19
动物也有七情六欲,想要更好的了解动物,应该深入动物群体中,而不是希冀动物学习人的语言,模仿人的生活方式。
1 有用 soloye 2018-04-18
动物有感觉和意识么?不知道。应该也是有的,但肯定也和人类不一样,他们之间也不一样。
0 有用 树犹如此 2020-01-15
太有趣了,看完简直不想再吃肉了
0 有用 云深不知处 2021-04-02
对大自然和其他生物怀有敬意,不过度占用资源,节制人类的欲望,对动物和自然的给养抱有感恩的心。
0 有用 zh_ayi 2021-03-31
关于情绪 怎么避免被吞噬 是很有趣的一部分 要肯定自己
0 有用 萌吗 2021-03-04
有意思
0 有用 Love&Peace 2020-12-14
我们真的了解动物吗?我们人类虽然经常自诩进化到了生物链的顶端,虽然也确实如此,但是读过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的进化是多么的侥幸,一不留神现在统治地球的可能就是某种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
0 有用 弗兰 2020-12-01
不要当成科学,当成自然随笔,放松一点就能得到比较美好的体验。作者亲身观察的动物们很有意思,德国林区生活也有许多有趣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