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达·芬奇有多幅作品传世,为什么《蒙娜丽莎》比别的更出名?
为什么当初名不见经传的配角演员布莱恩· 克兰斯顿能够凭《绝命毒师》一炮而红?
在经济学领域,为什么名字是A开头的助理教授,比名字是Z开头的更容易获得终身教职?
近年来,社会经济学家们发现,运气对成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成功与运气》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这些发现背后的惊人意味,提出了运气动力学说,用实验与数据向读者展示了运气和微小的起步优势,是如何随着时间累加、放大,从而导致结果上的天壤之别的。
《成功与运气》一书解释了为什么在大量事实面前,人们还是固执地对运气持错误信念;而这种错误信念又是如何导致糟糕的个体和政治决策的。
作者简介 · · · · · ·
【美】罗伯特·弗兰克
• 行为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经济评论专栏特约评论员。
• 著有《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畅销书。与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合著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原理》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之一。
• 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致力于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放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无限的能量。
目录 · · · · · ·
推荐序 有一种成功经验,叫运气
万维钢(同人于野)
科学作家,畅销书《万万没想到》作者
“得到”APP《万维钢 · 精英日课》专栏作家
中文版序 爱拼就会赢吗
· · · · · · (更多)
推荐序 有一种成功经验,叫运气
万维钢(同人于野)
科学作家,畅销书《万万没想到》作者
“得到”APP《万维钢 · 精英日课》专栏作家
中文版序 爱拼就会赢吗
前言 第四块饼干
当他们还是一颗受精卵时,成功就已经注定了。
01 天赋、勤奋与运气
你是说,美国梦不是真的,它根本不存在?!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基因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力
从赢家多吃到赢家通吃
“ 够用”的定义
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02 运气可以累加
《蒙娜丽莎》出名只是因为它是《蒙娜丽莎》,而不是别的。
《 蒙娜丽莎》与布莱恩 · 克兰斯顿
职业生涯的马太效应
音乐实验室的光环效应
为什么是比尔 · 盖茨创办了微软
微小的随机因素,巨大的改变力量
03 运气可以放大
知道三大男高音就够了,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男高音。
索尼Betamax与杰伟世VHS之争
赢家通吃市场的两大特点
赢家通吃VS.长尾理论
收入增长的正反馈效应
加剧的竞争,放大赢家的力量、
04 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这不仅仅是巧合,这一定是命中注定。
两幅一模一样的剪报
45万名候选球员,一张年薪3 100万美元的合同
高度不可能也可能
05 那些关于运气和天赋的错误信念
我连续7个晚上梦见7这个数字,7乘7等于48。
乌比冈湖效应,每个人的水平都高于平均水平
成功是因为水平高,失败是因为运气差
成功最大的障碍
顺风与逆风
06讨价还价实验与感恩实验
为什么要抢银行?因为那里有钱。
两大认知误区
感恩实验
为什么施瓦茨曼觉得政府拿了他太多钱
信念可以转变,也可以传染
07 攀比动力学
为什么有人会需要这么多浴室?
一场婚礼究竟需要多少钱
累进消费税的魔力
我们为什么不采纳一个好主意
08幸运者,从富而不骄到富而好礼
如果所有的豪宅都小一点儿,所有的汽车都便宜一点儿……
本 · 伯南克,传奇系主任
能力版本VS运气版本
常怀感恩之心与利他之心
我的成功与我的运气
附录A 关于第4章的详细模拟结果
附录B 关于累进消费税的常见问题
跋 承认运气,懂得感恩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克(Branko Milanovic)估计,半数的全球收入差异仅用两个因素就能解释:居住国与该国的收入分配。[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够用”的定义 >> 在许多消费领域,“够用”的标准定义是极具弹性的。当所有人消费得更少时,这些标准也会相应调整。 ◆ 微小的随机因素,巨大的改变力量 >>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东西。 >> 《成功等式》迈克尔莫布森 ◆ 乌比冈湖效应,每个人的水平都高于平均水平 >> 乌比冈湖效应 >> 乌比冈湖效应指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 ◆ 成功最大的障碍 ◆ 顺风与逆风 >> 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不具备的别人的优势和别人无须面对的我们的困难,同时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困难。而且,作为热衷总结的机器,我们很容易将证据简单分为“对我有害”和“对我有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如果你过分看重运气的重要性,就会轻易找到借来偷懒,寄希望于命运之神的垂青。所以,相信天赋和努力决定一切,使人更加容易直面艰难挑战,这种前提下,否认运气的重要性就是明智的选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5 那些关于运气和天赋的错误信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成功与运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成功与运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运气是可以改变的吗?
> 更多书评 31篇
-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克(Branko Milanovic)估计,半数的全球收入差异仅用两个因素就能解释:居住国与该国的收入分配。[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够用”的定义 >> 在许多消费领域,“够用”的标准定义是极具弹性的。当所有人消费得更少时,这些标准也会相应调整。 ◆ 微小的随机因素,巨大的改变力量 >>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
2019-08-23 21:37:47 2人喜欢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克(Branko Milanovic)估计,半数的全球收入差异仅用两个因素就能解释:居住国与该国的收入分配。[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够用”的定义 >> 在许多消费领域,“够用”的标准定义是极具弹性的。当所有人消费得更少时,这些标准也会相应调整。 ◆ 微小的随机因素,巨大的改变力量 >>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东西。 >> 《成功等式》迈克尔莫布森 ◆ 乌比冈湖效应,每个人的水平都高于平均水平 >> 乌比冈湖效应 >> 乌比冈湖效应指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 ◆ 成功最大的障碍 ◆ 顺风与逆风 >> 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不具备的别人的优势和别人无须面对的我们的困难,同时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困难。而且,作为热衷总结的机器,我们很容易将证据简单分为“对我有害”和“对我有利” 引自 1 回应 2019-08-23 21:37:47 -
你应该把自己当成未来成就的唯一创造者,以及对过往全部成就心怀感激的受益者…人生每个阶段,你都应该思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当你计划未来时,你应该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当你回顾往事时,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远远超出了你的应得......当你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时,你可以认为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都是胡说八道。 特此回复,布鲁克斯先生...
2021-02-21 11:09:40 1人喜欢
你应该把自己当成未来成就的唯一创造者,以及对过往全部成就心怀感激的受益者…人生每个阶段,你都应该思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当你计划未来时,你应该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当你回顾往事时,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远远超出了你的应得......当你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时,你可以认为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都是胡说八道。 特此回复,布鲁克斯先生! 正如斯科特・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所言:“一流智力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对立观点,还仍然拥有正常行事的能力。”可见,对运气的清晰认知需要非常高的智力,因为它要求我们接受持有不同政治信念的人对这一话题五花八门的闻释。但挑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实际上两种观点都包含了一定的真理。 引自 顺风与逆风 回应 2021-02-21 11:09:40 -
Ability is nothing without opportunity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本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被称为通俗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向大众解释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将象牙塔中的知识传播到大街小巷,广受好评。 这本书是弗兰克的又一力作,去研究和探索运气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运气的效用和运作方式对人生的影响,非常值得一读。 人们一般不愿意把...
2022-01-30 11:48:00
Ability is nothing without opportunity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本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被称为通俗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向大众解释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将象牙塔中的知识传播到大街小巷,广受好评。
这本书是弗兰克的又一力作,去研究和探索运气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运气的效用和运作方式对人生的影响,非常值得一读。
人们一般不愿意把成功纯粹地归功于运气好,许多成功人士倾向于认为这是自己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的结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和运气对人生与成就的影响。
理解运气的重要性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处。我们倾向于特别关注那些在生活中阻碍我们成功的因素,而忽略对我们有所助益的因素。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有一种忽视运气的倾向:我们大多能清楚记得自己如何克服困难,却往往忽略让我们实现目标时所拥有的优势。
人总是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强,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差。这是人类的心理偏误之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思维习惯,检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在头脑保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时,还能拥有正常行事的能力。”
运气与实力,就是如此。
为什么承认运气的影响是巨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能帮助我们变得清醒、谦虚和诚实,使我们更加慷慨和宽容。
《成功与运气》这本书提出,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人,更有可能为慈善事业提供捐助。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慷慨,也更愿意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乐于合作。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他的新书《精英的傲慢》中就论证道,认为成功都是源于自己的努力,是自己应得的这种观念,会让人变得傲慢、冷漠,推卸自己的公共责任和社会义务,同时会伤害那些同样努力了,但是运气不好的人。这会带来道德上的堕落与实质上的不公正。现在美国优绩至上的观念造成了非常多恶劣的影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包括两极分化加剧、优质资源被精英阶层掠夺,普通人遭受到了更多的不公正,都是这种唯努力至上、将成功与道德品质、个人能力划等号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造成的。
认识到运气在人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非让你放弃努力,更加不是否定曾经的付出,只是为了帮助自己变得清醒和谦虚。一个人对世界拥有更客观、更多元的认识时,才不会“画地为牢”,也不会“过度盲目”,清醒的人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发掘更多的机会,造福更多的人,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最后,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以此互勉。
“你应该把自己当成未来成就的唯一创造者,以及对过往全部成就心怀感激的受益者。人生每个阶段,你都应该思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当你计划未来时,你应该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当你回顾往事时,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远远超出了你的应得。
当你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时,你可以认为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都是胡说八道。”
回应 2022-01-30 11:48:00
-
息壤 (田园风味的梦。)
退出竞争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跟不上同一阶层的住房消费不近意味着你的房子更小,还意味着你的孩子只能上不太好的学校。因为“好”学校是一个相对概念,更好的学校几乎总是在房价更贵的社区,要让孩子进入一所质量还过得去的学校,中等收入者必须购买所在地区中等价位的房子。 弗兰克说:“ 对相对地位的关注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成分。那些不关心自己相对地位的人,在人类进化的竞争环境中就会处于劣势。审慎的家长是不会希...2017-10-06 10:42:14
-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克(Branko Milanovic)估计,半数的全球收入差异仅用两个因素就能解释:居住国与该国的收入分配。[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够用”的定义 >> 在许多消费领域,“够用”的标准定义是极具弹性的。当所有人消费得更少时,这些标准也会相应调整。 ◆ 微小的随机因素,巨大的改变力量 >>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
2019-08-23 21:37:47 2人喜欢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克(Branko Milanovic)估计,半数的全球收入差异仅用两个因素就能解释:居住国与该国的收入分配。[ >>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 “够用”的定义 >> 在许多消费领域,“够用”的标准定义是极具弹性的。当所有人消费得更少时,这些标准也会相应调整。 ◆ 微小的随机因素,巨大的改变力量 >>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东西。 >> 《成功等式》迈克尔莫布森 ◆ 乌比冈湖效应,每个人的水平都高于平均水平 >> 乌比冈湖效应 >> 乌比冈湖效应指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 ◆ 成功最大的障碍 ◆ 顺风与逆风 >> 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不具备的别人的优势和别人无须面对的我们的困难,同时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困难。而且,作为热衷总结的机器,我们很容易将证据简单分为“对我有害”和“对我有利” 引自 1 回应 2019-08-23 21:37:47
-
Ability is nothing without opportunity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本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被称为通俗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向大众解释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将象牙塔中的知识传播到大街小巷,广受好评。 这本书是弗兰克的又一力作,去研究和探索运气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运气的效用和运作方式对人生的影响,非常值得一读。 人们一般不愿意把...
2022-01-30 11:48:00
Ability is nothing without opportunity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本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被称为通俗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向大众解释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将象牙塔中的知识传播到大街小巷,广受好评。
这本书是弗兰克的又一力作,去研究和探索运气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运气的效用和运作方式对人生的影响,非常值得一读。
人们一般不愿意把成功纯粹地归功于运气好,许多成功人士倾向于认为这是自己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的结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和运气对人生与成就的影响。
理解运气的重要性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处。我们倾向于特别关注那些在生活中阻碍我们成功的因素,而忽略对我们有所助益的因素。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有一种忽视运气的倾向:我们大多能清楚记得自己如何克服困难,却往往忽略让我们实现目标时所拥有的优势。
人总是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强,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差。这是人类的心理偏误之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思维习惯,检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在头脑保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时,还能拥有正常行事的能力。”
运气与实力,就是如此。
为什么承认运气的影响是巨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能帮助我们变得清醒、谦虚和诚实,使我们更加慷慨和宽容。
《成功与运气》这本书提出,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人,更有可能为慈善事业提供捐助。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慷慨,也更愿意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乐于合作。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他的新书《精英的傲慢》中就论证道,认为成功都是源于自己的努力,是自己应得的这种观念,会让人变得傲慢、冷漠,推卸自己的公共责任和社会义务,同时会伤害那些同样努力了,但是运气不好的人。这会带来道德上的堕落与实质上的不公正。现在美国优绩至上的观念造成了非常多恶劣的影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包括两极分化加剧、优质资源被精英阶层掠夺,普通人遭受到了更多的不公正,都是这种唯努力至上、将成功与道德品质、个人能力划等号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造成的。
认识到运气在人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非让你放弃努力,更加不是否定曾经的付出,只是为了帮助自己变得清醒和谦虚。一个人对世界拥有更客观、更多元的认识时,才不会“画地为牢”,也不会“过度盲目”,清醒的人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发掘更多的机会,造福更多的人,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最后,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以此互勉。
“你应该把自己当成未来成就的唯一创造者,以及对过往全部成就心怀感激的受益者。人生每个阶段,你都应该思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当你计划未来时,你应该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当你回顾往事时,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远远超出了你的应得。
当你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时,你可以认为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都是胡说八道。”
回应 2022-01-30 11:48:00 -
今天大家一起看的书是《成功与运气》,名字看上去特别的成功学,实际上这是一本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我们一起看看运气这件事,在成功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说到成功和运气的关系,我想大部分人的逻辑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同时还要有一些运气的成分,比如生下来就有一点天资禀赋,做事时最好贵人相助,或者山穷水复疑...
2021-08-03 11:21:59
今天大家一起看的书是《成功与运气》,名字看上去特别的成功学,实际上这是一本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我们一起看看运气这件事,在成功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说到成功和运气的关系,我想大部分人的逻辑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同时还要有一些运气的成分,比如生下来就有一点天资禀赋,做事时最好贵人相助,或者山穷水复疑无路时突然柳暗花明,但是自身努力一定是强过运气因素的。
这有一点像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历史的必然性。某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出来干了一件伟大的事,然后引领着历史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可是假如没有这个人,也会出现另外一个人干同样的事儿,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
你相不相信一个人的成功主要的部分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只有一丢丢的因素是运气?
这本书告诉你,科学并不相信这个观念,有一点刷新三观的感觉。弗兰克在这本书里的结论非常清晰,告诉我们运气其实是比能力和努力要重要得多。
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为什么是他创办了微软,而不是其他人?有人可能会觉得因为比尔盖茨聪明,也有人觉得比尔·盖茨有眼光,还有人觉得比尔盖茨有魄力……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回顾一下比尔·盖茨的人生的轨迹,看一看究竟有几个关键节点对他后续创办微软并成为世界首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点一:1955年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这意味着如果晚玩几年出生的话,那么他的青年时代基本上就赶不上个人电脑的第一波浪潮了;如果他早几年出生,那么个人电脑还没来到他就已经年纪比较大了,可能会赶不上这些新潮的东西。所以,他出生的时间正好决定了他能抓到这一波商机,赚到第一桶金。
可是,很多人也这个节点出生,为什么别人没成,就比尔盖茨成了?
节点二:60年代末
这时比尔·盖茨在读高中了,而他就读高中是全美国唯一一所给学生免费提供可以及时反馈的计算机终端系统。这就帮比尔·盖茨在上高中时就练就了非常好的编程技术。
作者弗兰克当时在上大学学习编程,但他们用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没有即时反馈的功能,这就让学编程的过程慢很多。他们写一段程序后,电脑不会哪些地方错了,全都需要手动检查。那个过程有点像涂答题卡,他们把代码写到答题卡上,然后穿越大半个校园去计算机中心排队,把答题卡塞到机器里检查。如果有错误就要拿回去重写,如此要反复好多天才能差不多写完一个程序。
比尔·盖茨和弗兰克同样是学编程,但完全是两个时代的反馈速度。这就导致了比尔·盖茨在这所高中里得到了在编程上的刻意练习。他的进步幅度跟同时代的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比尔·盖茨成名后有人就问过他:“全美跟你差不多同龄的、上大学前有类似经历的大概有多少人?”比尔·盖茨说全世界可能不会超过50个人。这还不算运气?。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后,和保罗·阿伦联手创立了微软。微软成立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节点,导致微软异军突起?
节点三:1980年
当时,做电脑最牛的公司是IBM。那时个人电脑市场还没有形成,IBM不太看好这个市场。但毕竟要尝试,所以IBM就想拿把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研发外包给其他公司做,找到了微软。但是,比尔·盖茨收到邀请后并不太想接这个项目,于是他就联系了西雅图的另一家小软件公司,让IBM去找他们做。不过,两家公司最终没合作成,IBM又回过头来找微软。
于是,比尔·盖茨花了五万美金收购了一个不识货的小公司做的操作系统。微软在买来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修改了一下,改成了windows操作系统。然后,IBM跟微软达成协议, IBM的个人电脑上都装上windows系统,每卖出一台电脑都会支付给微软一点版权费用。靠这个,世界首富的第一桶金完成了。
后来很多人去扒当年的历史发现,正常来说IBM应该很强势,不会签那么一个协议。但是当时IBM派去跟比尔·盖茨谈判的人不是太有谈判技巧,而且有点模棱两可。所以协议里的很多规定对IBM都很不利。
从这一系列的节点里,哪怕只有一件不成立,可能都不会有今天的微软。比如比尔·盖茨没有出生在1955年,没有在高中就用上可以及时反馈的计算机终端系统, IBM和他推荐的小软件公司合作达成了……
所以,从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路径就能看出来,我们认为一个人能力强、天赋好、所以他的成功是必然的,但分解开成功过程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必然的。
一些人取得特别大成就,本质来说就是连续抛了20次硬币全部正面朝上,它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小概率事件。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这是一连串非常简单的小概率事件集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
和他一样聪明、一样努力的人,最终跟比尔·盖茨拉开差距的就是他身上同时发生了好多件小概率事件,而其他人没有发生。只不过这种超级成功的事情发生概率太低了,一旦发生了会给人特别大的震撼,所以我们很难相信纯粹是运气导致的。
有人买彩票就一定有人中奖,虽然概率超级低,但人群基数够大,所以总是能产生很多奇迹。我们面对奇迹的时候,往往不太愿意从运气上找原因,而是希望能总结出这些中奖人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跟我们不一样,然后把它改编成一种规律去追随。可实际上这是对小概率事件一种错误的判断。概率再低的事儿都有可能发生,这是一个理性的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概率思维。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成功与运气》这本书是在一个能力不差、天赋不差、也很努力的前提下讨论运气。如果拿一个连电脑都不会的人跟比尔·盖茨比只是差了点运气,这就有点儿扯犊子了。
还有很多例子都证明了微小因素或较微小的随机因素是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在世界各地的顶级曲棍球职业联赛里,球员出生的月份是非常不平衡。有人统计发现,40%的曲棍球的运动员出生在1、2、3月份,而年末的三个月出生的运动员只有10%。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参加青年曲棍球联盟的球员报名截止日期是每年的1月1日。所以,这会导致在年初出生的球员会比他们的队友大几个月甚至一岁。这对于青少年的体育项目来讲,大一岁就意味着在身体素质上更壮、更快、经验更多,很快就会脱颖而出。于是,这些队员就可能入选各种精英巡回赛、全明星赛,教练特别重视,不停地拿到奖学金……在一系列的正向反馈后,他们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游刃有余。
而那些年末出生的孩子们就比较悲催,他们基本上是同一届里年龄最小的,经历的就是完全相反的一种状态,自信心屡遭打击,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慢慢的离运动员这条道路越走越远。
这类事件就告诉我们,虽然只是一个随机事件(报名截止时间真的是个随机的事情),而且孩子出生日期正好刚过截止日期这事儿也完全是个运气,但就会导致最终的结果差很远,可能给两个本来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孩子造成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种例子也不是只在运动员身上才有。
有人统计了美国企业CEO的出生月份,结果发现出生在夏天(六七月份)的CEO人数比其他月份的平均水平大概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夏天出生的人成为CEO的概率要比其他月份明显低。
这是为什么?
因为美国的小学开学一般都是9月1日,这样6、7、8月份出生的孩子一定是班上年龄最小的。那些大一些的孩子大脑发育会更快一些,所以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就比较容易上手,学习成绩好的概率更高。于是,这些孩子可能就会去担任学校干部,参加各种活动、比赛,积攒下来的自信心就比年龄小的孩子领先很多。这种差距能一直积攒到职场上,所以夏天出生的孩子到了职场上成为CEO的概率就比其他人要低。
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显示随机的偶然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成功。
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发现排名前十的经济系助理教授的名字,首字母越靠前就越容易被提拔成终身教授。
这个相关性是从哪来的呢?
在经济学领域,论文遇到多个作者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按照作者的姓氏字母去排序。所以,名字的首字母如果比较靠前的话排名就靠前,这就意味着大家会认为这些人是论文的主笔。这事儿在提拔终身教授的时候就是个优势,所以才会出现名字首字母越靠前,最终的评上终身教授的概率就越高。
但这个状况在心理学教授身上就没有,因为心理学教授写论文出现多个作者的时候不是按字母顺序排,而是按贡献大小排序,所以就没有这回事了。
这几个例子都说明,微不足道的随机事件,可能会对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起非常深远的影响。
讲到这我们可以做一个推论。
我们经常批评中国家长在教育上特别功利,很多家长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网上有好多揭露这种说法的文章,说这个说法最早是某个商家做宣传的一个广告语,好多家长还真就信了。
不过从《成功与运气》这本书讲的“微不足道的随机事件可能最终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的这个逻辑去推演的话。“让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未必是错的。因为在非常早期的时候,哪怕一丁点运气上的差异导致跟别人发生了微不足道的随机事件,这个就可能造成其中一个人脱颖而出,另一个人被人甩下一大截。而这类的随机的事件不断的积累之后,完全可能造成两个孩子有非常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所以,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拼命跟别的孩子作比较,拼命的给孩子报特长班,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我们会低估“运气”这事儿?
心理学上有一种谬误——后视偏差。它是说我们人有一种“事后诸葛亮”或“马后炮”的倾向。比如每次国足输球,媒体上的各类评论文章就会做各种分析,说教练技战术不行、说比赛准备不足、说赛程密集过于疲劳……这些都是后视偏差。
很多时候,运气造成的事情,我们会用后视偏差来追溯原因。而一般追溯到的原因都是看上去讲得通的,这就导致我们忽视了运气。所以我们一谈一个人成功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他的能力、努力、天赋异禀,而看不到他后天面临的种种巧合、种种运气。
比如我们一提到世界名画都会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为什么名气那么大?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人会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深意、历史背景,也有人从绘画技巧上分析,说色彩用的如何炉火纯青,笔法如何惊人,艺术价值如何高。
但这些都是一种后世偏差。
这幅画在达芬奇的画里曾经属于不太入流的级别。达芬奇的画每次在卢浮宫做展出的时候,《蒙娜丽莎》一般都是放在特别犄角旮旯的位置。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个意外,一个小偷把《蒙娜丽莎》从卢浮宫偷走了。而且,这个小偷被查出是一个意大利人,所以全欧洲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
因为达·芬奇是意大利人,达·芬奇的作品本来应该都在意大利,但这幅画被法国人夺走了,放到了卢浮宫里。一个意大利小偷把这画又偷回来了,所以好多意大利人就特别兴奋,认为这个小偷干得好,有民族气节。
这事儿一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在媒体上打的天花乱坠,欧洲的其他国家也跟着起哄。这一来二去的论战就导致“蒙娜丽莎”的名字不断被曝光,名声大噪。以至于到了今天,这幅画从一个不入流的地位逆袭成了最一流的名画。
回应 2021-08-03 11:21:59 -
你应该把自己当成未来成就的唯一创造者,以及对过往全部成就心怀感激的受益者…人生每个阶段,你都应该思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当你计划未来时,你应该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当你回顾往事时,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远远超出了你的应得......当你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时,你可以认为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都是胡说八道。 特此回复,布鲁克斯先生...
2021-02-21 11:09:40 1人喜欢
你应该把自己当成未来成就的唯一创造者,以及对过往全部成就心怀感激的受益者…人生每个阶段,你都应该思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当你计划未来时,你应该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当你回顾往事时,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远远超出了你的应得......当你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时,你可以认为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都是胡说八道。 特此回复,布鲁克斯先生! 正如斯科特・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所言:“一流智力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对立观点,还仍然拥有正常行事的能力。”可见,对运气的清晰认知需要非常高的智力,因为它要求我们接受持有不同政治信念的人对这一话题五花八门的闻释。但挑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实际上两种观点都包含了一定的真理。 引自 顺风与逆风 回应 2021-02-21 11:09:40 -
搜索“顺风”,却很难找到能够恰当描述这一概念的图片。正如吉洛维奇的解释 你不得不大致描述这个“概念”,而无法用图像来显示它。照片是真实的,心理感受也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因为我们是追求目标、解决问题的生物,自然会关注那些必须克服的障碍……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不具备的别人的优势和别人无须面对的我们的困难,同时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困难。而且,作为热衷总结的机器,我们很容易将证据简单分为“对我有害”和...
2021-02-21 11:03:3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7.2分 53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0本认知建构推荐书目 (少女绿妖)
- 高太爷书单(5+) (大智不愚)
- T (dhcn)
- 运气 (跨不过卢比孔河)
- 掌阅VIP免费 (岂能无怪哉)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成功与运气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吴秉翰 2020-10-17 11:21:31
一般
0 有用 君子不器 2018-01-25 11:43:44
弗兰克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像以前那样钻研了。他花了很大篇幅推自己的累进消费税主张,有点“晚节不保"的感觉。。。
1 有用 堂堂吉珂德 2017-11-01 12:05:23
面对直接威胁到生存的环境,人们强调当前成本和收益的倾向可能是有利的。或许把注意力集中于应对挑战,远比花费时间和精力规划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好得多。但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只关心眼前成本和利益,则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1 有用 Sky 2018-01-26 18:26:00
虽然作者是畅销书作家和在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的大牛,但这本书远远不如另一本《实力、运气与成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214776/
0 有用 N 2018-02-28 16:20:39
选题不错,内容一般,核心观点一页纸就可以写清楚。运气可以放大、叠加,竞争越激烈,运气作用越大。成功者要正视自己的运气成分,学会感恩,回馈社会。不过作者硬要把回馈社会和新的累进税制关联起来,有点扯太远了。
0 有用 Salumi 2022-06-27 19:30:26
努力时相信自己的能力会达成目标,这样才能全力以赴;成功时不要忘了运气和别人的帮助,应该意识到you got better than you deserved.
0 有用 当轩 2022-06-09 22:21:16
本来打算给四分,但因为语言十分简练,很快就能读完,故加一分; 主要的内容是讲运气对于人成功或者失败的影响,以及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运气。 最让人惊喜的部分是这本书并没有一边倒向运气很重要或者运气不重要的观点,而是通过实验、逻辑说明了两种观点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以及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如书中所说:一流智力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对立观点,还仍然拥有正常行事的能力。
0 有用 Nnnnya 2022-05-08 01:17:24
书里的内核三页纸就可以写完,作者在隐隐的提出自己的政见。我愿意为了这本书打四星,是因为它阐明了我工作以后接触了那些所谓赢在子宫的人们以后才明白的道理:“有钱人的孩子会做出很多错误选择,却不用承担选择错误的后果。”,对所知晓的已经发生的事实,你总是能够轻易为其找出一个原因来,而不必为这个原因负责。
0 有用 Katherine景 2022-05-01 17:13:48
听书: 富贵而娇, 和别人合作 不作弊
0 有用 Journey 2022-05-01 15:34:26
这本书的反省意义远大于它本身的研究价值。我会去认真思考在滴滴的很多高光时刻其实都源于幸运。当然前提是我先做到了,做到之后的奖赏部分就和实力无关了。这会让你对很多事情多一些敬畏心,也不必那么锱铢必较。当然了,书的厚重程度一般,解决方案也是一个所谓的累进税,还是略显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