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丁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历史与理论、文化传播等。曾出版专著《新中国男演员研究》(2013),译著《希特勒的女明星:纳粹电影中的明星身份和女性特质》(2009)。自2002年起,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一篇博士后出站报告,作者博论写的是49—78年的男性研究。主要还是以梳理和叙述为主,感觉挺全面,算是有史料价值,也并没有完全局限于银幕中的男性形象,捎带着会说说演员本人的特质。但就还是典型的中国电影史论的写法,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一些关键部分只甩大论点,论述太少,缺乏理论深度,毕竟挂了“男性气质建构”的名,咋样也得多点儿理论研究吧?实际就是个八十年代银幕男性形象的总结归纳而已。(最后青年亚文化那儿... 一篇博士后出站报告,作者博论写的是49—78年的男性研究。主要还是以梳理和叙述为主,感觉挺全面,算是有史料价值,也并没有完全局限于银幕中的男性形象,捎带着会说说演员本人的特质。但就还是典型的中国电影史论的写法,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一些关键部分只甩大论点,论述太少,缺乏理论深度,毕竟挂了“男性气质建构”的名,咋样也得多点儿理论研究吧?实际就是个八十年代银幕男性形象的总结归纳而已。(最后青年亚文化那儿跟我想一起去了,对我而言算是可深入思考的点 (展开)
> 1人在读
> 4人读过
> 18人想读
订阅关于银幕内外的男性气质建构(1979-1989)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定格短贝斯 2022-05-31 16:57:34
一篇博士后出站报告,作者博论写的是49—78年的男性研究。主要还是以梳理和叙述为主,感觉挺全面,算是有史料价值,也并没有完全局限于银幕中的男性形象,捎带着会说说演员本人的特质。但就还是典型的中国电影史论的写法,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一些关键部分只甩大论点,论述太少,缺乏理论深度,毕竟挂了“男性气质建构”的名,咋样也得多点儿理论研究吧?实际就是个八十年代银幕男性形象的总结归纳而已。(最后青年亚文化那儿... 一篇博士后出站报告,作者博论写的是49—78年的男性研究。主要还是以梳理和叙述为主,感觉挺全面,算是有史料价值,也并没有完全局限于银幕中的男性形象,捎带着会说说演员本人的特质。但就还是典型的中国电影史论的写法,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一些关键部分只甩大论点,论述太少,缺乏理论深度,毕竟挂了“男性气质建构”的名,咋样也得多点儿理论研究吧?实际就是个八十年代银幕男性形象的总结归纳而已。(最后青年亚文化那儿跟我想一起去了,对我而言算是可深入思考的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