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阿尔志跋绥夫的著作是厌世的,主我的;而且每每带着肉的气息。但我们要知道,他只是如实描出,虽然不免主观,却并非主张和煽动;他的作风,也并非因为“写实主义大盛之后,进为唯我”,却只是时代的肖像:我们不要忘记他是描写现代生活的作家。
——鲁迅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返回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却又陷入疲惫不堪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绝望中。
《萨宁》出版于一九○七年,正好是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时期,其影响之大,从批评家的话中可以看出:“不是阿尔志跋绥夫书写了萨宁,而是萨宁书写了阿尔志跋绥夫,萨宁塑造了与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样的作者。”然而因小说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和颓废厌世的情绪,以及...
阿尔志跋绥夫的著作是厌世的,主我的;而且每每带着肉的气息。但我们要知道,他只是如实描出,虽然不免主观,却并非主张和煽动;他的作风,也并非因为“写实主义大盛之后,进为唯我”,却只是时代的肖像:我们不要忘记他是描写现代生活的作家。
——鲁迅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返回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却又陷入疲惫不堪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绝望中。
《萨宁》出版于一九○七年,正好是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时期,其影响之大,从批评家的话中可以看出:“不是阿尔志跋绥夫书写了萨宁,而是萨宁书写了阿尔志跋绥夫,萨宁塑造了与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样的作者。”然而因小说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和颓废厌世的情绪,以及对情爱的描写,一度被列为禁书。
萨宁的创作者
· · · · · ·
-
米·彼·阿尔志跋绥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志跋绥夫(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 Арцыба?шев,1878—1927),俄国颓废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生于俄国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并在那儿度过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光。十九岁时,自幼迷恋绘画的他去了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学习,期间曾自杀过,后转向创作之路。代表作为《萨宁》《绝境》等。
鲁迅曾赞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表现突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为什么哭?”她问自己,她不明白自己流泪的原因,只是觉得自己不幸、可怜、屈辱。她为自己已经失身于扎鲁丁而哭泣,为自己已经不像先前那样高傲和纯洁而哭泣,为自己所感觉到的哥哥眼神中的可怕和侮辱而哭泣。她认为,在此之前,他是不会那样看她的,他如今这样看她,就是因为她堕落了。 但是,对于她来说,有一种感觉更强烈,更痛苦,也更明了:痛苦和屈辱的是,她已经是一个妇人,在她尚且年轻、有力、健康和漂亮的时候,她最好的精力便将永远奉献给男人们,供男人们享乐,而且,她使他们和自己得到的享乐越多她受到他们的鄙视也就会越多。 “为什么?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要知道,我也同样是一个自由的人…”丽达用紧张的目光着房间里朦胧的黑暗,问道,“难道我永远也看不到另一种更好的生活了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0页 -
根据她的理解,一个人的感受、谈吐和行为方式,应该水远和所有那些与他教育水准、富裕程度和社会地位相当的人一样。在她看来,这一点是自然而然的:人应该不仅仅是具有一切天赋个性的人,而且还是具有某种共同标准的人。周围的生活强化了她的这一认识:对人的一切教育活动,目的就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得到了最清晰的区分,即后者能保持其个性,因而被其他人所视,而前者却只会按所受教育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群体。他们的信念并不总是与他们的个人素质相吻合,而是和他们的地位相吻合:每个大学生都是革命者,每个官吏都是资产阶级,每个演员都是自由派,每个军官都对外存的高贵持夸张的看法,如果一个大学生突然成了保守派,或者,一个军官突然成了无政府主义者,这就很奇怪了,有时还是令人不快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萨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萨宁是我不想成为的人


萨宁走了,愚蠢的生活还要继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萨宁几乎就是尼采意义上“超人”的化身。他善于思考,却不像尤里那样自怜自恋。他肌肉发达,却不像扎鲁达那样鲁莽。他追求情欲的满足,却不将女性视为自己占有的战利品。萨宁是自然的,自然得缺乏最起码的人性——亲情。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家庭本位总是第一位的,... (展开)
《萨宁》——尤里的生与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次看到了谢苗诺夫的死亡那里,当时觉得多么优美的环境背景的描写都掩藏不住全书笼罩了一片死亡的灰色和黑色基调,那会我在医院拿着这本书更是觉得灰暗。 一年多以后,重新拿起来读完了整本小说,在我真实经历了小说中的事情之后好像变得坦然了,这是大家都会思考和去践行的... (展开)> 更多书评 5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9分 1994人读过
-
Эксмо (2008)暂无评分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8.5分 26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2)8.7分 15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图书馆 (佩索吗)
- 2021购书清单 (妖娆猫)
- 企鹅经典( 99读书人) (观海)
- 挑战 (包子追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萨宁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坏土豆是好东西 2019-06-18 15:03:19
萨宁坐上列车远离了家 远离了那些令人厌恶的人 在列车上,他又一次目睹了丑恶 他想到“人是一个多么令人讨厌的东西呀” 之后跳车进入茫茫草原 人都是令人厌恶的 而我,此时此刻在做着与萨宁恰好相反的事情
0 有用 是盈袖啊 2023-11-10 14:16:03 河北
前两年读的时候没有读完,这次读完惊讶地发现: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和两年前截然不同。两年前,我觉得萨宁是一个活得通透明白的人,是我想要成为的类型;而现在,我觉得萨宁也只是在逃避。他在逃避生活,他像尤里一样,无法从生活中得到乐趣,只是他比尤里更加聪明而已。他其实需要被超越,被后来读到这部作品的人超越。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可以用三个阶段量化,他显然只停留在第二阶段。而且,很难说一个对除自己以外所有人都双标,但是... 前两年读的时候没有读完,这次读完惊讶地发现: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和两年前截然不同。两年前,我觉得萨宁是一个活得通透明白的人,是我想要成为的类型;而现在,我觉得萨宁也只是在逃避。他在逃避生活,他像尤里一样,无法从生活中得到乐趣,只是他比尤里更加聪明而已。他其实需要被超越,被后来读到这部作品的人超越。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可以用三个阶段量化,他显然只停留在第二阶段。而且,很难说一个对除自己以外所有人都双标,但是自己却十分逻辑自洽自我开脱的人是活得通透的人,这太荒谬了。 (展开)
0 有用 Cosmos 2021-02-25 21:07:52
不喜欢这个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