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书】人人,事事 (自娱者小五)
- 新民说书目 (新民说)
- 2018年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他缔造了哈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卑微的工具人 2019-06-05 14:08:18
普利策奖传记文学 可惜个人对藤校 精英教育 没有特别的感受 毕竟乡村山野里走出来的人 另外相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女性人物传记 对男性的传记无感 偏见就是这样
0 有用 声声慢 2020-12-01 19:39:07
在位39年的校长在19世纪将哈佛引领成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早期他曾2年游历欧洲大学汲取其文明精华...大量的信函他的理念的方方面面…
3 有用 H 2020-04-13 05:52:03
1.艾略特去欧洲游历的两年正是法国经历教育改革的中后期:1802-1887的八十多年出现十五套课程体系、相关法令政令不少于75份、出现了古典教育和为特定职业准备的专门教育二分体系。回国做哈佛校长后的一系列改革行为看上去受欧洲行很大启发。 2.不管是时间、精力、金钱,留有冗余才能产生进步和创新。 3.学校的确创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但身处其中能好好使用这一资源的人比例其实很低,更大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个... 1.艾略特去欧洲游历的两年正是法国经历教育改革的中后期:1802-1887的八十多年出现十五套课程体系、相关法令政令不少于75份、出现了古典教育和为特定职业准备的专门教育二分体系。回国做哈佛校长后的一系列改革行为看上去受欧洲行很大启发。 2.不管是时间、精力、金钱,留有冗余才能产生进步和创新。 3.学校的确创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但身处其中能好好使用这一资源的人比例其实很低,更大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个较为平等宽松的交流平台。对比之下互联网时代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个人只要有足够强的驱动力,理论上是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导师交流的。关键是驱动力。 (展开)
0 有用 陈愉枝 2021-05-24 21:44:33
没读完,感觉事无巨细有点找不着重点,弃之。
2 有用 读书晚了 2018-02-17 21:20:52
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做到了他想要做的 — “传记的第一要义是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和品质”。艾略特追求公平正义的性格、简洁而逻辑清晰的表达能力,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死后,很多人在心里默默地说,“他曾经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他为我们的子孙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他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深深地打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