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billy Elegy》的原文摘录

  • 这么多穷孩子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家庭环境。 (查看原文)
    叶酱嘉木与南方 2回复 22赞 2017-10-21 11:50:50
    —— 引自第1页
  • 大量的社会科学都证实 ,一个充满爱的稳定家庭能带来积极的效果 。我能随便列举出十几个研究来证明 ,阿嬷的家不仅给我提供了一个短暂的避风港湾 ,更给我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描述 “适应性强的儿童 ” ——即那些来自不稳定家庭的孩子 ,因为有一个慈爱的成年人提供的社会支持而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一现象的书籍浩如烟海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8赞 2018-05-24 14:47:49
    —— 引自第141页
  • 现在,人们看到我时,看到我的工作和常春藤名校的毕业证书时,都会以为我是什么天才,认为只有特别出众的人才会走到我今天这一步。尽管我对这些人毫无恶意,但恕我直言,这种理论其实是一派胡言。就算我有什么天分,如果不是得到了许多慈爱的人的拯救,这些天分也会白白浪费了。 (查看原文)
    Lyanna 7赞 2018-07-19 10:36:00
    —— 引自第2页
  • “I don’t care if you got into Notre Dame,” we say. “You can get a fine, cheap educat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The irony is that for poor people like us, an education at Notre Dame is both cheaper and finer.”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7赞 2019-06-09 00:27:01
    —— 引自章节:Chapter 9
  • 这就是我所处的世界:一个充满了真正非理性行为的世界。我们无度地消费,最后不得不住进救济院。我们购买大屏幕电视和iPad。我们的孩子穿着高档的衣服。但这一切都是靠着高利息的信用卡和发薪日贷款。我们花钱去买根本就不需要的房屋,然后再把房屋抵押掉换钱,最后宣布破产,等到我们清醒过来时,已经不得不离开住得满是垃圾的房屋。节俭不能满足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假装自己属于上流阶层。等到尘埃散尽之时——遭到破产打击或是在亲戚的帮助下走出困境后——什么都没有剩下。我们没给孩子留出大学的学费,没有增加财富的投资,没有失业时可以用上的应急钱。我们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花钱。有时候我们还因此深深自责,但我们还是继续这样大手大脚。 (查看原文)
    张清蕴 4赞 2020-05-08 21:40:29
    —— 引自章节:130|第九章
  • “千万别像那些怂包一样觉得现实对自己不利。。。你想做什么都能做到。” (查看原文)
    turbulence 3赞 2019-06-10 22:19:33
    —— 引自第25页
  • 更令人不安的是,当丢掉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他还认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身上就缺少一种主观能动作用——他认为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掌控很少,总是想要责怪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这种现象与现代美国的经济格局格格不入。 (查看原文)
    1赞 2017-07-27 23:54:19
    —— 引自第8页
  • 一种社会科学家已经观察了数十年的现象:信仰宗教的人要快乐很多。与那些从不去教堂的人比起来,那些定期去教堂的人犯罪概率较低,身体更为健康,寿命较长,而且从大学毕业的概率也要大得多。更有甚者,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乔纳森 ·格鲁伯 ( J o n a t h a n G r u b e r )发现这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不是说那些生活成功的人碰巧也喜欢去教堂 ,而是说教堂看起来能促进形成好的习惯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1赞 2018-05-24 14:41:54
    —— 引自第84页
  • 而且我们当时很穷 ,这种贫穷的状况对于阿嬷就像一块荣誉勋章 ,但我却很难适应 。除非作为圣诞节的礼物 ,我穿不上阿博菲奇 ( A b e r c r o m b i e & F i t c h )或北美秃鹰 ( A m e r i c a n E a g l e )牌子的衣服 。…… 等到我高二的时候 ,我考进了高等数学班 ,其课程结合了三角学 、高等代数还有微积分先修课 。我们的班主任罗恩 ·塞尔比 ( R o n S e l b y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因为他既有才华 ,对学生的要求又严格 。在长达 2 0年的时间里 ,他一天也没落下过 。根据米德尔敦市高中的一个传说 ,有次塞尔比组织考试时 ,有个学生打电话威胁说在自己的储物柜里放了一个装有爆炸装置的包 。整个学校的人都被疏散到了外面 ,而塞尔比却大踏步走进学校 ,打开那个学生的储物柜 ,把里面的东西取了出来 ,又大踏步走出校门 ,把东西扔到了一个垃圾桶里 。 “我教过那个学生 ,他的脑子根本做不出能用的炸弹 。 ”塞尔比对赶到学校的警察们如是说 。 “现在 ,请让我的学生们回到教室 ,让他们完成考试 。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赞 2018-05-24 14:44:10
    —— 引自第128页
  • 阿嬷专心地倾听我讲述在迪尔曼杂货店的经历 。我们开始抱着不信任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劳动阶级的人了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生活在挣扎之中 ,但我们将就着过 ,我们努力工作 ,憧憬着更好的生活 。但有很大一部分的少数群体 ,他们甘愿靠着失业救济金生活 。每隔两周 ,我都能领到一份微薄的工资单 ,能看到从我的工资里面扣除的联邦和州政府的所得税 。而我们那个药物成瘾的邻居买丁字牛排的频率可能比我领工资的频率还高 。我穷得不能给自己丁字牛排 ,但在山姆大叔强制下 ,我的钱最终被别人拿去买了 。这就是我在 1 7岁时的心态 。虽然我现在早已不像当年那么愤怒 ,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 ,阿嬷口中的 “工人的党 ” ——民主党并不是他们被吹捧的那么好 。 政治学者们早已费尽了数不尽的口舌来试着解释为什么阿巴拉契亚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 ,从以前坚定地支持民主党转而坚定地支持共和党 。有的人把这归咎于种族关系 ,以及民主党对民权运动的支持态度 。还有的人认为是因为该地区的宗教信仰以及福音派对社会保守主义的控制 。对此的很多解释都是基于许多白人工人阶级所看到的事实 ,正如我在迪尔曼杂货店所看到的一样 。远在 2 0世纪 7 0年代 ,白人工人阶级开始支持理查德 ·尼克松 ,因为大家都有一种印象 , 正如某人所说的那样 ,政府在 “付钱给那些啥都不干的人们 !这些人在嘲笑我们的社会 !我们这些努力工作的人反倒因为每天工作而受到嘲笑 ”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赞 2018-05-24 14:45:53
    —— 引自第131页
  • ……与之相似的是查尔斯 ·穆雷那本意义深远的 《脱离实际 》 ( L o s i n g G r o u n d ) ,讲的也是黑人群体 ,但用在乡下人身上毫不为过 ——讲述的是我们的政府通过福利国家体制来加剧了社会溃败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赞 2018-05-24 14:47:03
    —— 引自第136页
  • 我的许多新朋友认为是种族主义造成了对这位总统的偏见。 但很多⽶ 德尔敦⼈排斥“外⼈”奥巴马的情绪并⾮出于肤⾊原因。 想想我⾼中同学中 没有⼀个能上常春藤学校, ⽽贝拉克·奥巴马上过两所常春藤名校, 并都表 现优异。 他聪明、 富有, 说话像个宪法学教授——事实上他就是。 他⾝上 没有⼀点像我⼩时候崇敬的那些⼈: 他⼜齿清晰、 声⾳动⼈、 说话不偏不 倚, 不像我们这地⽅的⼈; 他的履历完美得吓⼈; 他在芝加哥这个⼈⼜稠 密的⼤都市⽣活; 他举⼿投⾜都透着⼀股⾃信, 因为他深知现代美国任⼈ 唯贤的体制就是为他打造的。 当然, 奥巴马也曾凭借他⾃⼰的⼒量克服过 我们许多⼈经历过的逆境, 但那是在⼈们认识他很久以前。 在我们这个群体⾥的很多⼈开始相信现代美国任⼈唯贤的体制不是为 他们⽽设的时候, 奥巴马总统正好⾛⼊了公众眼帘。 我们知道⾃⼰活得很 失败, 糟糕的事情司空见惯: 青少年死亡讣告不直接说明死因(看上下⽂ 会知道他们死于吸毒过量) , ⾃⼰的⼥⼉在⼩混混⾝上浪费青春。 ⽽贝拉 克·奥巴马让我们内⼼最深处倍感焦虑。 他是个好⽗亲, 我们很多⼈却不 是。 他西装⾰履去上班, 我们穿着⼯装裤, 前提是我们得有幸找到⼯作。 他妻⼦告诉我们不应该给孩⼦吃某些东西, 我们因此恨她, 不是恨她说错 了, ⽽是恨她说出了实话。 (查看原文)
    小新 2赞 2019-01-26 14:09:30
    —— 引自第116页
  • I don't believe in epiphanies. I don't believe in transformativemoments, as transtormation is harder than a moment. I’ve seen far too many people awash in a genuine desire to change only to lose their mettle when they realized just how difficult change actually is. (查看原文)
    罗艾蔻 2019-09-05 06:59:00
    —— 引自第173页
  • 乡下人很早就学会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令人不安的真相,或者是假装现实比真相要好。这种倾向固然能带来心理学上的复原力,但同时也加大了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人们正视自身的难度。 (查看原文)
    张清蕴 2赞 2020-05-08 10:06:12
    —— 引自章节:11|第一章
  • 我们经常能见到阿嬷,而阿嬷也经常打听我们的情况。但是我们两个都非常享受那种独立的生活,我觉得我们当时享受的是不给任何人造成负担的感觉,除了可能会给彼此带来负担之外。琳赛和我早已熟练掌握了应付危机的办法,我们的情感是那么的坚韧,以至于就算整个世界都失去冷静的时候,我们两个照顾起自己来也觉得非常简单。不管我们是多么地爱着母亲,当我们可以少照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要简单许多。 (查看原文)
    张清蕴 1赞 2020-05-08 21:09:23
    —— 引自章节:103|第七章
  • 美国当今经济现状的一个征兆,即越来越显著的居住隔离。我觉得不仅是美国,借外看内,学区房也是一种居住隔离的体现。经济分化导致了居住隔离、文化分歧的加剧。 (查看原文)
    逾白 1赞 2017-06-17 15:14:44
    —— 引自第43页
  • 这本书讲的是,在不利的条件下,人们是如何用最坏的方式来应对的,讲的是现在的美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鼓励社会的溃败,而不是抵御腐败。 (查看原文)
    1赞 2017-07-27 23:51:19
    —— 引自第7页
  • 我并不是说个人能力无关紧要。能力固然有所帮助。但一旦你能意识到你一直低估了自己——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不知怎么把缺少努力与缺乏能力混为一谈——你将爆发出强大的能力。 (查看原文)
    冬天,过去 1赞 2018-01-09 19:39:37
    —— 引自章节:第十章
  • 文化隔阂的一个后果是,认为成功的常规恒标标准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像我们这样的穷人所不应达到的。 不仅是我们这个群体在强化这种局外人的态度,而且我们在向上流动过程中遇到的人、去的地方也在强化这种态度……无法量化这些态度如何影响着工人阶级,但我们确实知道,美国的工人阶级不仅仅更难爬上经济阶梯,还更容易在爬到顶后再掉下来,我觉得我们在抛却原有身份时感到的不安也至少稍微有些影响。而上层阶级要促进社会向上流动,除了推行明智的公共政策之外,还要打开上层人士的心胸,让他们接受不太有归属感的新来的人。 社会流动不只是财富多寡等经济学问题,还关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穷人相比,有钱有权的人除了钱和权,还有一套完全不同的生活准则。 (查看原文)
    相顾 1赞 2018-01-11 16:09:53
    —— 引自第196页
  • 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对六七岁之前发生的事也能有一些印象。我记得在4岁的时候,我有次爬上我家小公寓的饭桌上,宣布自己就是“无敌浩克”,然后一头撞在墙上,为的是证明自己确实比任何建筑物都要强大。(结果我错了。) (查看原文)
    water 1赞 2018-04-13 00:00:14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5 1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