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有几篇早就读过。每篇都是不错的非虚构人物写作,优点是文笔的妥帖、不动声色的褒贬、剪裁得当的材料。不留情的说缺点也很明显,不知道是因为南方系还是当下非虚构的风格使然,作者笔下的人物竟然说着差不多的话,长着相似的面孔,他们更像是作者意图和价值观的叫好者,不时说句话呼应作者的情感需求。
采访手记结合作者自己大家庭的命运,蛮新的人物故事形式。在别人的人生、尘封的历史里,看到了一个时代中那些微不足道却值得记忆的个体。
作为采访者写现代人的,有鲜明的个人痕迹。讲历史中人的,个人隐于笔迹之后,半遮面孔。写人物还真是件有趣的事情。
读完了。开篇很好,最喜欢 写08年,最长的一年一章。题目很迷惑人,以为是暖心小故事,其实是主观视角的采访所记。
不知道是不是重写的原因,叙述得太平太单薄了,里面很多人物当初都是上学时看卫毅的杂志稿才知道的,但七八年过去后,再用散文笔调重新看,读不下去了。
卫毅所寻找的桃花源是一种情怀,怀揣在大人物和小人物心里的一种信念,一方净土,一种理想。这些都是值得人所钦佩的!
南方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南方人,只是因为他们写的作品有血有肉。作为这个国度曾经最棒的媒体平台,做了应做的事情。虽然现如今纸媒衰退,看到卫老师写的文字还是能感受到那种精气神。只可惜一声叹息,满地鸡毛罢了。
开篇好,中途弃。
第一篇是外国的乡村志愿者来到广西山里,希望建成自己心中教育桃花源。最后一篇是曾经的桂溪军阀李、白、黄在风云万变的中国历史当中想要在广西建立桃花源,而最终却还是客死他乡。那些在美国的学者写得极好,桃花源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有种西西弗式的悲壮感。
不得不说记者的文笔兼顾了优美和犀利,既能优雅美丽,也能简单直接地戳破血淋淋的现实。 一本书通过各种各样的访谈和回忆,兼顾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见过了无数杰出或平凡的人。 虽然有些地方可能还是主观性过强有待考证,比如四平战役。 我的一生能写出这样的一部作品就好了。
同桌
已购。就是采写人物的合集,我觉得用桃花源来作为“合”的内在有些牵强了。文笔很好~
在读这本非虚构性写作的书时,我常常会忘了我是认识作者本人的,他给我的印象会完全湮没在他的文字背后,那些大时代的波涛和个体生活的交织,那些沧海一粟的当代中国画像。写得很好,前半部分尤其好。
散得很,经历丰富,文笔优美,除了南方系,确实没几个像样的。
买刚出来几个月新书是第一大忌。近年来非虚构人物的写作,《读库》的选篇经常会有佳作,高军(风行水上)写的也不错。而此书的写法让我看着别扭,《南方人物周刊》(书作者是此刊物的记者)的文章风格不会都这样吧?感觉自序部分反到是写得最好的……
这是一本职务作品的改写合集,难得,文字和情感也精炼克制,但算不上其真正的代表作。期待下一本。
一言难尽,大概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了。
家国百年,冥冥中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是呈现出某种骇人的循环,构成历史螺旋式的前进。个人在其中微不足道,每个人却又是舞台中央的主角。悲剧占上风,实在书写不过来,这本书是一种挽救,谓之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读完掩卷深思。3.31深夜。
让我想到四个字:报告文学。作者的桃花源不是我的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 寻找桃花源
12 有用 danyboy 2017-11-01 21:56:54
有几篇早就读过。每篇都是不错的非虚构人物写作,优点是文笔的妥帖、不动声色的褒贬、剪裁得当的材料。不留情的说缺点也很明显,不知道是因为南方系还是当下非虚构的风格使然,作者笔下的人物竟然说着差不多的话,长着相似的面孔,他们更像是作者意图和价值观的叫好者,不时说句话呼应作者的情感需求。
3 有用 叶酱 2017-10-12 16:51:18
采访手记结合作者自己大家庭的命运,蛮新的人物故事形式。在别人的人生、尘封的历史里,看到了一个时代中那些微不足道却值得记忆的个体。
4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17-10-06 21:06:10
作为采访者写现代人的,有鲜明的个人痕迹。讲历史中人的,个人隐于笔迹之后,半遮面孔。写人物还真是件有趣的事情。
3 有用 克隆小丸子 2017-11-16 17:30:50
读完了。开篇很好,最喜欢 写08年,最长的一年一章。题目很迷惑人,以为是暖心小故事,其实是主观视角的采访所记。
1 有用 熊阿姨 2017-12-19 01:10:17
不知道是不是重写的原因,叙述得太平太单薄了,里面很多人物当初都是上学时看卫毅的杂志稿才知道的,但七八年过去后,再用散文笔调重新看,读不下去了。
3 有用 文小妖 2017-10-04 13:31:55
卫毅所寻找的桃花源是一种情怀,怀揣在大人物和小人物心里的一种信念,一方净土,一种理想。这些都是值得人所钦佩的!
3 有用 寒马 2018-01-03 11:28:16
南方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南方人,只是因为他们写的作品有血有肉。作为这个国度曾经最棒的媒体平台,做了应做的事情。虽然现如今纸媒衰退,看到卫老师写的文字还是能感受到那种精气神。只可惜一声叹息,满地鸡毛罢了。
0 有用 毛绒球 2017-12-18 09:52:06
开篇好,中途弃。
0 有用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2017-11-23 11:16:50
第一篇是外国的乡村志愿者来到广西山里,希望建成自己心中教育桃花源。最后一篇是曾经的桂溪军阀李、白、黄在风云万变的中国历史当中想要在广西建立桃花源,而最终却还是客死他乡。那些在美国的学者写得极好,桃花源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有种西西弗式的悲壮感。
1 有用 Boke 2018-02-13 00:10:47
不得不说记者的文笔兼顾了优美和犀利,既能优雅美丽,也能简单直接地戳破血淋淋的现实。 一本书通过各种各样的访谈和回忆,兼顾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见过了无数杰出或平凡的人。 虽然有些地方可能还是主观性过强有待考证,比如四平战役。 我的一生能写出这样的一部作品就好了。
0 有用 氡 2018-07-18 16:25:43
同桌
1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9-08-03 19:50:45
已购。就是采写人物的合集,我觉得用桃花源来作为“合”的内在有些牵强了。文笔很好~
1 有用 樱桃青衣 2017-10-15 18:22:29
在读这本非虚构性写作的书时,我常常会忘了我是认识作者本人的,他给我的印象会完全湮没在他的文字背后,那些大时代的波涛和个体生活的交织,那些沧海一粟的当代中国画像。写得很好,前半部分尤其好。
0 有用 不文 2019-03-10 12:16:35
散得很,经历丰富,文笔优美,除了南方系,确实没几个像样的。
0 有用 江户川柯镇恶 2017-11-24 22:11:05
买刚出来几个月新书是第一大忌。近年来非虚构人物的写作,《读库》的选篇经常会有佳作,高军(风行水上)写的也不错。而此书的写法让我看着别扭,《南方人物周刊》(书作者是此刊物的记者)的文章风格不会都这样吧?感觉自序部分反到是写得最好的……
0 有用 mike 2022-07-28 16:12:06
这是一本职务作品的改写合集,难得,文字和情感也精炼克制,但算不上其真正的代表作。期待下一本。
0 有用 伯德小姐姓管 2017-11-12 23:25:05
一言难尽,大概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了。
0 有用 Macondo 2018-04-01 01:27:41
家国百年,冥冥中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是呈现出某种骇人的循环,构成历史螺旋式的前进。个人在其中微不足道,每个人却又是舞台中央的主角。悲剧占上风,实在书写不过来,这本书是一种挽救,谓之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读完掩卷深思。3.31深夜。
0 有用 看不见我 2020-04-18 16:42:19
让我想到四个字:报告文学。作者的桃花源不是我的
0 有用 幸福的欧巴桑 2017-11-02 18:02:24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