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文明的侵蚀
原作名: Dirt: The Erosion of Civilizations
译者: 陆小璇
出版年: 2017-10
页数: 314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ISBN: 9787544769334
内容简介 · · · · · ·
《泥土》将地球的表层土壤作为考察对象,以宏大的视角、深情的笔触,借助丰富的考古与历史资料,讲述了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并深刻揭示出,看似毫不起眼的土壤,却可能成为决定文明盛衰的关键。从作为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工业时代的美国西部;从亚欧大陆腹地的俄罗斯草原,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狭小海岛……过往的众多文明因土壤侵蚀而衰落的真实案例,连接起了过去与当下的历史,也对未来发出了启示:除非我们转而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策略,否则现代农业社会将会重蹈覆辙。
★ 讲述土壤与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相爱相杀”的故事
★ 看毫不起眼的泥土 如何成为决定诸多文明兴衰的最终BOSS
【媒体评价】
这份令人信服的研究报告,讲述了诸多关于土壤的重要事实:我们为何需要它?我们曾经怎样使用和浪费过它?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它?如果我们任它从指间流走,将会发生什么?
——《...
《泥土》将地球的表层土壤作为考察对象,以宏大的视角、深情的笔触,借助丰富的考古与历史资料,讲述了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并深刻揭示出,看似毫不起眼的土壤,却可能成为决定文明盛衰的关键。从作为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工业时代的美国西部;从亚欧大陆腹地的俄罗斯草原,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狭小海岛……过往的众多文明因土壤侵蚀而衰落的真实案例,连接起了过去与当下的历史,也对未来发出了启示:除非我们转而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策略,否则现代农业社会将会重蹈覆辙。
★ 讲述土壤与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相爱相杀”的故事
★ 看毫不起眼的泥土 如何成为决定诸多文明兴衰的最终BOSS
【媒体评价】
这份令人信服的研究报告,讲述了诸多关于土壤的重要事实:我们为何需要它?我们曾经怎样使用和浪费过它?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它?如果我们任它从指间流走,将会发生什么?
——《新科学家》
本书的思想观点与论证过程,都令人心悦诚服;它让我们认识到了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是什么,并且提醒我们采取可持续性的土地管理模式。
——《生物科学》
泥土的创作者
· · · · · ·
-
戴维·R. 蒙哥马利 作者
-
陆小璇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戴维·R. 蒙哥马利(1961— )
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教授。1984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地质学专业,199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地貌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形演化,以及地貌过程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曾获得2008年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并屡次获得华盛顿州图书奖。代表作包括《鱼王》(King of Fish,2003)、《泥土》(Dirt,2007)、《岩石不会说谎》(The Rocks Don’t Lie,2012)、《种植革命》(Growing A Revolution,2017)等。
目录 · · · · · ·
致谢
1. 古老的优质泥土
2. 地球的表皮
3. 生命之河
4. 帝国的坟墓
5. 噬去的殖民地
6. 西进的锄头
7. 黑色风暴
8. 肮脏的交易
9. 时间中的岛屿
10. 文明的寿命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泥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泥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说明:钱眼儿里的皇朝 7.4
-
- 日用器具进化史 7.2
-
- 雨 7.7
-
- 镖行 7.4
-
- 无人读过的书 8.0
-
- 奇妙的尘埃 7.8
-
- 度量世界 7.1
-
- 银的故事 7.4
-
- 人类大家庭:长期失去联系的表亲 7.6
-
- 罗盘与风向标 8.3
泥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泥土没有实际价值,却又是无价的

最不学术的一句最管用:尊重土地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4)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Food Studies (廖芜)
- History,Geography,Map,etc (sinol)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高熹书籍设计 (米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8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泥土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已注销] 2017-12-24 14:54:30
阐明基本逻辑之后,是详细却略微重复的史实罗列。于是后半本都是匆忙翻过去,不太适合我。唤起读者对土地根本性的重要性的直观感受,并且把保护土地的急迫性表现出来的一本书。值得一读,但还是不适合我。
1 有用 caeso 2018-04-06 19:26:01
《泥土:文明的侵蚀》告诫我们要重视无声的土壤危机,这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作者在最后呼吁道:我们必须尊重土壤,将其视为生命系统,视为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石,而非工业化生产的廉价原料。总之就是思想要重视,正视当代面临的土壤,只有以这种问题导向才能延长人类文明的寿命。(在读这本书时候,真的像在看一个由百度百科字幕的纪录片,我想如果我对小外甥讲这些也许更适合吧。)
1 有用 Hérisson 2019-04-15 21:20:55
有趣的选题和分析,人类社会的进步并没有改变土地的使用方式。可能耕种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吧。
1 有用 白鹿散人 2018-02-05 22:46:50
非常不错的作品,翻译的也还可以。没有说教式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土壤侵蚀下文明兴废的故事,从古罗马、古希腊到古代中国,从上世纪美国、苏联的“黑风暴”到复活节岛、冰岛的秘密,从美国现代的“绿色革命”到西藏东部的传统施肥方式……精彩的叙述加上学术的细致分析,好书,宜藏宜读。
1 有用 花椰菜 2019-12-15 18:17:09
以线性时间为序梳理了土壤退化和侵蚀与文明发展、衰落的历史,其实也是在讲农业、人口、经济之间的各种掣肘。作者认为文明的兴衰是气候变化、战争、疾病、经济瓦解等的合力,但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待土地的方式。在这一框架下重观历史,例举了大量的案例和数字,也是另一种眼光思索历史。近现代的部分比较好看,农业生产的背后其实连带着非常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议题,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爱尔兰大饥荒、北美洲的烟草贸易和种植园经... 以线性时间为序梳理了土壤退化和侵蚀与文明发展、衰落的历史,其实也是在讲农业、人口、经济之间的各种掣肘。作者认为文明的兴衰是气候变化、战争、疾病、经济瓦解等的合力,但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待土地的方式。在这一框架下重观历史,例举了大量的案例和数字,也是另一种眼光思索历史。近现代的部分比较好看,农业生产的背后其实连带着非常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议题,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爱尔兰大饥荒、北美洲的烟草贸易和种植园经济加剧了奴隶制问题、北美大平原的黑色风暴(想到《愤怒的葡萄》的背景,迁往加利福尼亚,“牛奶和蜂蜜之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演进、现代农业化学的发展……薄薄几英尺的表土层,是地质与生物之间的边界,是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的过滤器,土壤的退化和流失速度远大于它生成的速度,放在长远的尺度上看是留给后代的困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