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后记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后来讲述的历史以及后来者认知的历史却变动不居,有意无意间,被夸大、掩没或扭曲者,不在少数。而真正历史研究者的优势,就是能够分析史料残片、透过后来形成的历史假象、不断接近历史现场,对历史真相有一个近真的把握。
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大致属于在历史中曾为重要人物、而在历史记忆中却被渐次淡化者,有必要予以特别关注。知人论世,重要历史人物的背后,往往都是复杂的关系脉络和辽阔的历史时空。
这本书尽量减少个人对历史的分析阐述,因在史学功力不济的情况下,必定误读史料,强作解人,显然自欺欺人。所以,本书勉强可算是对所见史料的简单排列,至于从中得出些什么结论,权利全在读者。人生并非一场戏。个人深信,这种做法比一般传记文学条理清晰、文采飞扬的描绘要真实可靠得多,良心上还算过得去。
虽说是对史料的简单排列,但在史料收集整理过程中我却也经历了不少甘苦。由此益知,史学决非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杨振声本人所留资料极少,今天能看到的实在有限,好在他人相关著述中还留有一些片断性的记载,本书便是动用了这类本须慎用的材料,因陋就简,初步整理出来的。而因语境的改变,这种历史记忆片断的拼接与历史原貌相去多远,尚不可知。为避免干扰读者判断,我个人不欲妄加评论。所以,对于历史真相的把握还要靠读者的见识和功力。
1 有用 野生 2019-04-15 13:45:13
日记是个好东西啊,否则真让后来做年谱的人捉急
1 有用 马里亚纳 2021-06-02 18:05:16
靠别人家的日记(朱自清日记吴宓日记梅贻琦日记沈从文传记)撑起来的年谱,但,又很好看
0 有用 木子の文 2023-08-17 17:48:20 湖北
资料比较详尽,比较可贵的是家属保存的书信。有些内容不确,说法不准。同一事件列举的资料很多,没有做进一步的筛选。当下又出现新的史料,如郑天挺日记、陈西滢日记等,包括各档案馆未查的资料,希望作者有机会再做修订。
0 有用 Vj433 2021-12-06 15:26:46
编年谱不容易,尤其编没有自己日记的人物的年谱,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