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书内容主要分成总论及各论二部分。总论部分除介绍日本刑事审判实施交互诘问人证的状况及问题点外,并说明有关刑事程序交互诘问及异议的规则丶供述证据的能力及信用性的评价,有助於提供吾人对日本刑事审判交互诘问制度的基础认识。本书最值得参考的地方乃在各论部分,重点针对其一,如何做好交互诘问的事前准备事项;其二,关於证据能力的部分,例如自白任意性的争执丶传闻法则之例外的适用问题等如何进行诘问;其三,针对各种常见且重要的证人及案件,包括目击证人丶被害人丶年幼者丶共犯丶专家证人以及外国人案件等的诘问技术及注意事项,均有相当具体的论述及经验传承。累积日本战後六十馀年实践成果的这本刑事诘问技术一书,是我们减少试行错误,值得借镜的宝典。
译者序
本译书《刑事诘问技术》(2006年12月改订版)系日本第一本有关刑事审判交互诘问之基本及实践的专书。执笔者均曾担任日本司法研修所教官,深富教学及实践经验的现职法官丶检察官及律师的实务专家。
全书内容主要分成总论及各论二部分。总论部分除介绍日本刑事审判实施交互诘问人证的状况及问题特徵外,并说明有关刑事程序交互诘问及异议的规则丶供述证据的证据能力及信用性的评价,有助提供我国审判实务对日本交互诘问制度的基础认识。本书最值得参考的地方乃在各论部分,重点针对其一,如何做好交互诘问的事前准备事项;其二,关於证据能力的部分,自白任意性的争执丶传闻法则之例外的证明活动等如何进行诘问;其三,针对各种常见且重要的证人及案件,包括目击证人丶被害人丶年幼者丶共犯丶专家证人以及外国人案件等的诘问技术及注意事项,均有相当具体的描述及经验传承。
我国自2000年6月起,由士林和苗栗地方法院实施「检察官全程专责实行公诉」,不仅受到司法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发舆论的热烈关注。历来刑事诉讼运作的变革,似乎从来没有像检察官专责全程到庭实行公诉,如此的充满戏剧性丶引人注目且影响深远;检察官跨进法庭的一小步,可谓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大步。2003年9月起,复因刑事诉讼法大幅修正证据法则并充实交互诘问与异议相关机制,更使审判期日由当事人主导诘问人证,成为刑事审判调查证据的重心。交互诘问是不是如同部分论者所强调的是刑事司法发现真实的引擎,或许有不同的评价,惟於法庭调查证据的程序中,交互诘问所具有的重要性及其难度,应无庸置疑。
当事人主导交互诘问的活动虽属证据调查程序的一环,惟此项诘问活动能否有助於发现真实且维护被告诘问人证之诉讼权益,涉及事前准备丶证据能力的争执以及因应各式各样不同特性人证的诘问技巧等复杂而多变的因素及课题,有赖审丶检丶辩三方心态的调整丶诘问规则的娴熟及经验的累积,始足使此项新的诉讼机制实质有效的发挥功能。特别是,我国刑事审判在目前维持卷证并送,且被告尚未能充分享有来自於辩护人法律援助的状况下,交互诘问难免有部分流於形式,甚至有时连对抗式的攻防雏型都尚难聊备一格。因此可以想像的,新制的扎根及成熟,仍有漫漫长路要走。
他山之石,日本二次大战後刑事审判由职权调查转往当事人进行的变革,以及我国新制交互诘问的规定多数仿自日本刑事诉讼法及其规则,在比较法上,累积日本战後六十馀年实践成果的这本刑事诘问技术一书,是我国减少试行错误,值得借镜的宝典。这正是本研究会集合心力翻译此书的初衷及期待,相信藉助於日本刑事交互诘问的运作经验,加上我们审检辩实务家虚心的学习丶适用技巧的娴熟以及学理的研究充实,相关困难问题当可逐渐迎刃而解。
本书在翻译上,除了专有名词等用语已求取一致性外,透过多次的讨论修正文脉上也尽量力求贴切平顺。惟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界及实务界先进不吝指导赐教,使本书益臻完善。最後,本译书的出版要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全力支持及企划编辑,得以在预期的最短时间内顺利问世,特此致谢。
陈运财等日本刑事法研究会
译者一同
2009/05/21
序
本书是关於刑事诉讼诘问技术基本丶实践性的教科书。
平成8年8月间ぎょうせい(股)於出版加藤新太郎编着之「民事诘问技术」後,即着手刑事部分之「刑事诘问技术」的出版企划。
执笔者,皆是长年从事实务工作之法官丶检察官或律师,且是司法研修所之刑事裁判教官室丶检察教官室或刑事辩护教官室的现职教官,或是具有教官经验者。
在司法研修所或实习法庭,旁听司法实习生举行之模拟裁判经常感觉施行诘问之人的声音太小丶发音不清晰及快嘴而听不清楚,且有不少人是不了解诘问之相关基本事项。模拟裁判後之讲评时,教官及指导员针对上述缺失虽提出严厉的批评,惟在毫无改善之情形下成为实务家者并绝非罕见。现实上,东京地方法院刑事庭的其中一庭,制作出下列的书面:
诘问时配合事项
东京地方法院刑事第○庭
为能顺利制作正确的速记,进行诘问时,希请依照如下程序:
1. 发问人(复数的场合),务请清楚地陈报姓名。
2. 发问,采取一问一答方式,并请避免同时发言。
3. 使用专门用语丶专有名词及外国语等一般罕见丶稀有用语者,请作成备忘录者,并以其他适当方法说明。
4. 代表肯定丶否定丶形状丶距离丶位置等之动作表现,务必请以具体之文字说明。
5. 提示书证丶证物等之诘问场合,请明白表示证据声请编号。
例:检察官提示证据声请等关系卡编号甲1之○○○○。
提示之後预定声请调查之○○○○。
6. 引用笔录丶文献等之场合,请明确朗读引用部分。
7. 速记官替换时,请在证人等之回答终了时停止诘问。
上揭各点,是诘问「技术」以前的问题,尚且未被充分实行的现况。
关於刑事诉讼的诘问技术,应讨论之处多矣,且於执笔者会议之际,亦有提出作成高格调书籍之意见,惟对照前揭之现况後,乃预定以司法修习生为主要读者,并将撰文重点置於基本事项。
至於,针对刑事裁判实况的评价究系肯定或系批判,法官丶检察官丶律师之间是有相当的差异,虽於本书编撰期间,经由立场相异执笔者之间的意见交换,对於特定事项却未必能获致意见上的统一。结果,在自白任意性的举证(第三章一)及所谓之二号书面的要件举证(第三章二丶三)等中,即衍生执笔者立场鲜明之情事,是载明各目次之执笔者,以明示各自撰文之立场。从而,即使各目次,除表记编辑者取得之共识部分外,文责概由执笔者自负。
此外,第四章之诘问实例,乃系司法研修所三个刑事课程於「交互诘问」共同教育课程中使用的资料,并於取得刑事课程三个教官室之谅解下,加以若干的删除修订後作成。在此谨对於刑事课程三个教官室之快人允诺敬表谢忱。
综观本书已然付梓,却仍有明显未完足之处,惟在无类似内容教科书之情形下,不但司法修习生,甚至对许多的实务家亦会认同是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最後,本书截至出版期间,承蒙ぎょうせい(股)宇野功氏丶小高方展氏的劳心与照顾,特别致上崇高的谢忱。
执笔者一同
平成11年12月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