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1909 短评

热门
  • 1 持微火者 2020-03-13 22:41:37

    最早在《国家人文历史》看过雪珥的有关晚清改革的文章,当时就颇为惊叹,此书也不负众望。与其他理论性的历史书籍相比,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执行性上去分析晚清的政治改革,但没有列出引用的资料来源,使得严谨性不足。

  • 2 个人走舞王路线 2019-02-04 14:04:38

    慈禧太后所有的黑历史都是康梁抹黑?没文化老太太就算没有“宣战”,她完全相信义和团“法术”是不是客观事实?就算“支持”洋务运动也遮不了百丑吧?历史学家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地接近真相,作者口口声声“资治通鉴”。在国际关系世界格局、国内政治制度和体制的翻天覆地变化之下,还能套用过去的旧模板得出来的所谓“经验”?知道太平天国史研究者最反感什么吗?——影射史学。

  • 0 清晨过路人 2018-12-06 22:34:53

    大清帝国的国运与皇运。

  • 0 朱棣 2022-02-04 14:19:09

    相当不错的书,值得看

  • 0 mikedsw 2021-12-29 15:48:59

    政治很多时候似乎并不需要真理,更不需要真相,而只需要一个符号。

  • 0 2021-12-03 15:46:20

    看人挑担不吃力,人越长大越明白任何一个看似愚蠢的决定也许都是当下的无奈选择,也是最佳选择。我们都只是历史浪潮里的小水花,偶尔的激荡沉沦往往让身在其中的人误以为是自己在弄潮,大家都误会了。

  • 1 青葱垂髫已暮年 2022-06-01 15:18:01

    作者的书为何看起来都有借古讽今,“影射史学”的感觉?因为太阳底下没新鲜事。。。

  • 0 SydneyCarton 2022-06-05 01:54:06

    脱水后应该能减1/3。有硬伤,但不必纠结,这书有意思的是它是明着影射,所以观点走向都是话有所指,而选择的一些角度也比较独特。只是散言成篇章时,未免还是欠了一点梳理。

  • 0 李逍遥 2022-08-03 04:12:30

    翻了几页,不评分,先读读看吧(0721) 作者借古喻今试图“资治”的目的性太强了,观点是有的,有些观点还很有意思,但论证都比较单薄,印象不深,也许作者也并没有把普通人作为这本书的潜在读者。扫完一遍,感觉当政论看可以,当历史书看就算了。附录中有人将此书比作《万历十五年》,那就实在有点夸张。(0803)

  • 0 王元恪 2023-04-02 17:41:29 陕西

    前面一般,后面越写越好,有点借古讽今的意思……

  • 0 Missionary 2021-03-12 18:59:56

    之前所见多是从宏观着眼,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详实的从细微处阐述大清晚年发生过什么的,例如橡胶股票热,之前确实闻所未闻。但没有说明文献出处多少让人有一种演绎的感觉

  • 0 Deputize 2020-04-04 21:47:59

    这是一本让人能产生阅读快感的书。

  • 0 子蠡 2020-12-19 21:37:23

    雪珥先生借古讽今的意愿溢出纸面。 关于康有为,骂得好。 关于朝鲜问题,可见法理的重要性。

  • 0 无限造梦专家 2023-12-09 17:09:49 山东

    What is the reality?

  • 0 鹭岛小姐 2019-01-19 23:25:07

    本书不错,很像万历十五年,其实更像叫魂。横切面看表述自己历史观感,许多金句总结好似说书先生精彩得紧更没少夹带私货,有趣。总而言之力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隔岸观火见死不救只拆不建的中国人。本书作者是一个做服装生意能发,写书又这么好,很服气。不过全书看完推演层次感稍微差了一点 还可以更刺痛吧

  • 0 等天亮 2024-02-01 16:34:45 中国澳门

    有新意

  • 0 XiaoWil 2021-09-25 15:08:56

    写法类似于《万历十五年》,从1909年的诸多历史事件,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部分历史人物的评述跟一般史书有较大出入,文笔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

  • 0 Thorn1792 2021-07-07 21:12:52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可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不是所有的破旧立新都可以推动历史的前进。有的时候,越努力,就离覆亡越近了一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