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 短评

热门 最新
  • 539 胖达叔 2018-03-23 01:37:10

    帮人写作业。所有的畅销书都有同样的特点,用一页讲完一个基本的道理,用剩余的页面来不停地堆砌例子,例子要丰富要各行各业,要宏观也要微观,然后加上几个可以称之为学者的人的名称,最后配合作者的某些头衔,bang,there it is.

  • 392 匡轶歌 2017-11-24 17:40:46

    浅白通俗,开卷有益,从这本书我得到一个思维扭转:智力不是一个定量,能力更不是,它们都像肌肉,愈锻炼愈强大。许多文化格外推崇天赋,轻视努力的价值,认为需要努力则意味着存在缺陷、缺乏才能,甚至不具备在某领域or圈子里待下去的资格,如果需要为某事or某段关系而努力,说明它注定不属于你——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偏见。抱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热衷于评判,结果导向,往往更易焦虑和抑郁,也更难面对失败,遇挫时更快放弃。想要毁掉一个天才,只需夸奖他是天才就够了。这会让他从此活在担心跌下神坛的恐惧和疑虑之中,缩手缩脚,再也找不到做事的乐趣。讽刺的是:顶峰是固定思维模式者渴望抵达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产品。他们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并坚持下去,遭遇失败也更有复原力。

  • 338 vivian 2017-11-22 08:03:30

    2017年第90本。300多页的鸡汤,通篇雷同的例子与同一观点的重申。缩略成一篇微信文足矣,按鸡汤浓度应该能破10万加。

  • 139 王大发 2018-01-01 02:37:16

    怎么评分这么高?概念有些启发,但整本书太非黑即白一分为二了!写法是典型文科生思维,举一个断裂的例子证明一切。有些地方太片面了,啰哩啰嗦,像小学生作文,看得简直想骂人。

  • 84 米曹 2018-10-29 23:36:35

    用雷同的案例堆砌而成的书,全书只在表达一个概念:要努力。个人:努力学习,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企业:努力想办法,领导不能刚愎自用要勇于改变。夫妻:努力沟通。教育子女:教他们要努力…………再买这种SB励志书鸡血书我就是小猪。

  • 40 后浪 2017-11-17 16:43:30

    卡罗尔·德韦克以对“成长型思维”的突破性研究,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此套理论鼓励学童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在教育界影响深远。

  • 48 kaka 2017-11-09 16:38:08

    最近看过的最治愈的书。对改善自身思维模式非常有帮助,也会使自己反思要如何对待他人的失误。为了胜利或者优越感活着很容易焦虑或抑郁,进而导致逃避,如果关注的是成长,心态就会有大的改变。希望即使以后到了六七十岁时也不要放弃自己。装帧设计很赞,纸质也很喜欢。

  • 47 茶音锁寄 2017-10-30 09:53:22

    多年来我一直在找寻能描述自己思维中一个重要特征——“需要不断证明自我价值”的心理学理论,然而至今我才终于找到了它,这就是《终身成长》中所描述的固定型思维方式。无论是我看过的谈论自卑、低自尊、自恋,还是情感暴力的书籍,都没能像这本书这样精准地抓住这个症结。我幸运地遇到了这本书!

  • 66 cristine 2018-06-19 13:37:16

    为什么我觉得作为一个脑科学研究的课题,叙述得超级不严谨。所有的例子、实验,都有强迫引导到成长型思维的嫌疑,整本书的论调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论证法。而且,干货太少,过分啰嗦。像一本浓浓鸡汤味的另类成功学。。。。

  • 28 消费主义小可爱 2017-11-11 21:40:58

    成长的关键并不是掌握更多的技能或者说经验而是孕育一个成长性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的养成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需要全社会的不断熏陶,而不仅仅是个人,企业也是需要这种思维模式来保障自身的茁壮成长,以保基业长青。

  • 21 不居 2017-10-13 06:23:31

    这本书原著应该是出得很早的,因为几年前就在知乎上看到人提过,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并且深受启发。人都不是完美的,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感情生活,当遭遇挫折失败时,我们都不该一蹶不振、自我怀疑,甚至还没开始尝试,就畏葸不前。而是应该相信自己和他人,总能通过努力变得更好。

  • 51 Shufeng 2019-06-01 23:57:10

    2小时刷完了这本书,大概理解为什么芒格说 “美国的心理学教育很欠缺,甚至一些顶尖高校的教授也不知道如何系统型的讲解心理学”,这本所谓的斯坦福心理学教授数十年的研究成本,基本上就是不断的案例重复论证成长型思维模式要比固定型思维模式更能获得成就,有些案例分析的非常简单几乎弱智,我很好奇为什么作者这么自信的认为这些CEO的失败就是输在自己的mindset,而不是其他问题上?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么肯定的?然后整本书反而只有5%的内容在谈如何培养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且也是通篇废话。

  • 21 云汀 2017-11-21 12:26:15

    仅有专业技能或动力或许能让我们取得暂时的成功,但无法帮助我们尽可能维持成功。而巅峰状态的持续需要一种健康、积极、不断进取的思维模式,一种不推崇智商或成功本身,而将关注点投投放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态度上的长期的思考方法。

  • 13 [已(手动)注销] 2017-11-02 19:19:43

    多打一星是因为最近都在想类似的问题,用里面的方法回过头去分析自己(工作、恋爱乃至与父母的关系),都很有意思。观点不尽赞同,但不是一本让我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去阅读的书。

  • 26 清藤 2017-11-24 12:52:16

    快速翻读完的,其实了解了固定式思维与成长式思维模式,便基本上掌握了书的内容。 任何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的事情,无论好坏,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将直接决定我们的人生是往更宽广还是更狭隘中走。 以成长型思维,相信努力比天赋重要,相信自己可以有无限可能;相反,固定型思维,容易给人贴上聪明与否,性格使然等等,将自己限制在了自己的思维范围内。 将所有路当作必经的路,不存在失败,只有经验与教训。 同时要认清自己在某一方面是成长型思维,不代表所有领域都是。所以,也要保持觉醒。 引导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引导,多说具体的如何犯错并从中学到什么,如何克服了困难,如何坚持不懈,听取了谁的意见等。 迎接挑战 面对挫折坚持不懈 相信熟能生巧 从他人的批评中学习 从他人的成功中学习获得灵感

  • 8 洛丽亚 2017-11-18 22:52:16

    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重新定义努力的思维模式。

  • 7 玉成 2017-11-12 16:51:22

    对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比和详细的案例是很大的亮点,所以四星不亏

  • 8 Moon 2017-11-11 10:35:05

    真希望自己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会彻底改变一个人人生走向的好书。作者用很多生活中、商业世界和竞技赛场上的鲜活案例告诉我们那些成功者基本都是拥有成长思维而不是固定思维的,正是思维上的差别决定了一个人成就和幸福。相信人是会改变的,相信努力而不是天赋,人生将变得更豁达,更多理解更少抱怨。

  • 10 飞少Fylo 2019-04-10 15:20:42

    又是一本乏善可陈的鸡汤,连最后一章都不值得一读。

  • 14 白日忽西幽 2019-04-20 15:11:40

    对不起 真心读不下去 看标题就够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