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 《豹变》——木心生前的“心愿之作”,木心身后的“木心小说选”
木心的短篇循环体小说《豹变》十六篇,属于汇集而成的长篇作品,不是短篇小说集,而是现代主义文学常见的一个类别。可参照海明威短篇汇成的《在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同类书在国内出版的较少,但在20世纪世界文学里,已有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的著作,这样结构成书。
相比海明威,木心也是擅长短篇的作家。2011年,好友童明翻译的英文版木心小说An Empty Room(《空房》)在美国出版,而这个短篇循环体小说计划,则早在1993年夏天,木心与童明(今《木心诗选》编选者)即已全部酌定中文版《豹变》这十六个短篇,在挑选并重新组合之后,就是一本完整的小说,木心的心愿也在此。这是飞越二十多年的“文学之约”。
(2) 《豹变》——木心的“一本薄薄的厚重礼物”,隐含“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成长...
(1) 《豹变》——木心生前的“心愿之作”,木心身后的“木心小说选”
木心的短篇循环体小说《豹变》十六篇,属于汇集而成的长篇作品,不是短篇小说集,而是现代主义文学常见的一个类别。可参照海明威短篇汇成的《在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同类书在国内出版的较少,但在20世纪世界文学里,已有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的著作,这样结构成书。
相比海明威,木心也是擅长短篇的作家。2011年,好友童明翻译的英文版木心小说An Empty Room(《空房》)在美国出版,而这个短篇循环体小说计划,则早在1993年夏天,木心与童明(今《木心诗选》编选者)即已全部酌定中文版《豹变》这十六个短篇,在挑选并重新组合之后,就是一本完整的小说,木心的心愿也在此。这是飞越二十多年的“文学之约”。
(2) 《豹变》——木心的“一本薄薄的厚重礼物”,隐含“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成长史”
《豹变》首版的印刷纸张,自欧洲引进,触感自然,色泽柔和,便于纸质版的翻阅,也接近木心早年的民国书籍体验。书名“豹变”,源自《易经》“君子豹变”,隐含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成长史,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全书则交织着《哥伦比亚的倒影》、《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巴珑》、《爱默生家的恶客》等木心著作,这是一本薄薄的厚重礼物。
木心有俳句,“我常与钻石宝石倾谈良久”,其眼光独到,看重的多是思想家,如老子、孔子、耶稣、蒙田、爱默生、尼采等。这碎片体也是欧美先锋派的创新之一,现代诗歌最突出的碎片体,当属艾略特的《荒原》,它以审美的陌生感挑战惯性思维,唤回现代生活时常忘却的美学经验,又在美学思维的探索中将碎片接了起来。短篇循环体小说,妙处也可相参。
木心的短篇循环体小说《豹变》,不是短篇小说集,而是一种特殊类别的长篇小说,根植于欧美现代主义的先锋派。
按木心生前的心愿,《豹变》 依次收入十六个短篇——《SOS》、《童年随之而去》、《夏明珠》、《空房》、《芳芳No.4》、《地下室手记》、《西邻子》、《一车十八人》、《同车人的啜泣》、《静静下午茶》、《魏玛早春》、《圆光》、《路工》、《林肯中心的鼓声》、《明天不散步了》、《温莎墓园日记》。各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成为有着自己的结构原则的特殊作品,海明威著作即有此类 a short story cycle,照英语译为“短篇循环体小说”。
《豹变》的故事描写的是个体的人,大致看得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几个人生阶段。私人经历又对应着战前、二战、二战后、建国后、打开国门等阶段,需要在这些历史背景中思考。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阶段:走出国门后的西方世界。
此外,《豹变》收入编选者童明的长篇代序,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下,如何看木心文学的世界性,从中也可见童明跟木心从1993年夏酝酿,先有美国英文版An Empty Room(《空房》)的十三篇出版,到木心诞辰九十周年,终有中文版全貌十六篇问世,这是飞越二十多年的“文学之约”。
书名源自《易经》:“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豹变是由弱到强的过程,隐含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成长史。
豹变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编选者童明(笔名),木心的好友,木心小说An Empty Room(《空房》)及其他作品的英语译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英语系终身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外国文学》和《中国翻译》编委,美国《东西方思想...
作者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编选者童明(笔名),木心的好友,木心小说An Empty Room(《空房》)及其他作品的英语译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英语系终身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外国文学》和《中国翻译》编委,美国《东西方思想》编委,专栏作家,曾任联合国秘书处翻译。国内出版的专著有《现代性赋格: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启示录》、《美国文学史》(英语)、《解构广角论》等。此外,编选出版《木心诗选》,揭示木心诗歌的“例外”与“常态”,以“故实”抒情,形成“遐想中低声吟咏的力量”,和现实生活、历史时空、古典文学、西方文化文学都形成互文。
目录 · · · · · ·
代序/童明
说明/童明
SOS
童年随之而去
夏明珠
空房
芳芳NO.4
地下室手记(附:伊丽莎白•贝勒笔记摘录)
(手记之一)名优之死
(手记之二)路人
(手记之三)小流苏
(手记之四)谁能无所畏惧
(手记之五)幸福
西邻子
一车十八人
同车人的啜泣
静静下午茶
魏玛早春
圆光
路工
(之一)良俪
(之二)口哨
(之三)哗笑
(之四)雪礼
(之五)邻妪
(之六)险象
(之七)仙子
(之八)路工
林肯中心的鼓声
明天不散步了
温莎墓园日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渐渐发现《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除了已为人评说的多重价值之外,还有一层妙谛,那就是,凡有一二百人日常相处的团体,里面就有红楼梦式的结构。我们这个小研究所,成员一百有余两百不足,人人眼中有一大把钉,这种看不清摸不到边际,惶惶不可终日的状况,一直生化不已。于是个个都是脚色,天天在演戏,损人利已,不利己亦损人,因为利己的快乐不是时时可得,那么损人的快乐是时时可以的来全不费功夫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8页 -
任何事物,当它失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重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豹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豹变"的人也喜欢 · · · · · ·
豹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8.3分 281人读过
-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8)8.9分 4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一些想看但不想买的书 (crazylucia)
- 图书馆借阅 (曲終誤)
- 单向历2020推荐书目 (鲸鱼君)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8 (Dao里个Da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豹变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MENG 2018-04-04 11:49:57
很喜欢这本,世界上有一个木心,不是很好吗?就好像《红楼梦》里有一个妙玉。
4 有用 郁则 2020-11-15 17:39:53
重读,感慨良多。木心喜欢写点金句,喜欢精致,喜欢打扮,这和王尔德很像,有点“纨绔子弟,极爱繁华”的遗风。也应了“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避迹海外。我很喜欢木心写的乡土回忆,笔下的人物永远都很聪明,敏悟,也有情义。写的海外,则太孤苦,冷寂,甚至凄惨。文字也趋向私密,佶屈聱牙,似要大海捞针寻求一种精确,但终究水中捞月。木心的叙述迫使人减慢阅读速度,逼得人要默念而至嚅嗫。他仍是单音节的写作思维,... 重读,感慨良多。木心喜欢写点金句,喜欢精致,喜欢打扮,这和王尔德很像,有点“纨绔子弟,极爱繁华”的遗风。也应了“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避迹海外。我很喜欢木心写的乡土回忆,笔下的人物永远都很聪明,敏悟,也有情义。写的海外,则太孤苦,冷寂,甚至凄惨。文字也趋向私密,佶屈聱牙,似要大海捞针寻求一种精确,但终究水中捞月。木心的叙述迫使人减慢阅读速度,逼得人要默念而至嚅嗫。他仍是单音节的写作思维,与双音节的通俗大不一样,这是一种固执的捍卫,是身份的标识,是“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的尊严与傲气。 (展开)
7 有用 Mr. Infamous 2018-06-30 21:47:27
《豹变》既然“标榜”为循环体小说,也是试图从题材、风格各异的诸多短篇小说中,提炼一种精神上的连通。其中一点,恐怕是有热度的疏离感。无论是否主体故事的主角,都会对发生在周遭的事情,保持距离,同时却保有热忱。就像是把所有事情打包到一个鱼缸中,放入清凉的水,仔细地滋养与观看。木心的文字是探得到古典脉络的,用上一些现代的手段,有种奇妙的融合。更喜欢当中一些讲述故土往事的篇章,当真是清透适意,哀而不伤的。
3 有用 cuckoo 2017-11-19 21:32:26
有時候造物是公平的,命運女神有其深意,在推介木心上,陳丹青是顯性的,童明是隱性的,而童明無愧為先生文學上的知音,難得有這麼一個人貫通中西文化、文學,不學究不世故心純志樸地做研究,使區區這殷殷讀者得以見先生文學之原貌,曲意其圈錢者自是未領會先生之文意、童明之苦心,嘆世情之敗壞如斯乎
5 有用 龙在田 2018-06-24 22:51:43
因重返乌镇的缘故重读了这本。书是新书,篇目是从别的集子中收录(除了代序和说明),所以是重读。歌手把旧专辑的曲目重新编曲翻唱结集还好,这样出书就比较招骂,文学毕竟不是音乐。木心的小说,实验性不及先锋派,丰富度不及世情小说;我却偏爱它的独一无二、无法归类。依然好奇这个人是怎样“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如何凭借文学“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然而只有蛛丝马迹,依然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