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者 短评

热门 最新
  • 8 赵松 2018-03-07 19:21:56

    金克木是跟徐梵澄一个级别的大师,哪怕只是看这样的一本小册子,也还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其思想、语言都到了怎样的境界。

  • 6 ocean 2018-04-11 18:13:54

    为什么买这本书呢?可能因为看得人少吧,也可能其中一片关于寺庙的内容吸引了我。读完再想,金克木的文章淡淡的,缓缓的,大事小事一点一点铺陈开来,大概是活得明白,看得清楚。

  • 4 vivida 2018-04-15 13:54:55

    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所思通透,活得通透。文笔这样的洁净,与他翻译家的身份也大有关系。无论何种机缘,只是尽在当下地去了解和记录,澄明之心。另对他识人读人的那种天赋,也极感兴趣。

  • 5 长东 2019-10-14 16:27:20

    装帧用心了,内页有金克木的头像,用一张油纸覆盖,头像四周还有印出来花边,喜欢这种简洁大方的装帧风格

  • 2 周公度 2020-05-28 13:22:41

    金先生少年之时,情深远胜太平洋

  • 0 恶鸟 2020-07-03 18:26:19

    喜欢鹿野苑和尚和鸟巢禅师那篇

  • 1 长歌 2019-06-20 00:51:44

    竟然这样厉害。一生经历,不过是娓娓道来,文字克制简练,平淡中见功力。读来颇多唏嘘感慨。

  • 1 鹜辰 2018-11-09 08:11:13

    著文行云流水,已入一种境界。

  • 1 Sherry 2018-03-30 13:26:03

    淡淡抒写对过往岁月的乡愁,老先生晚年的文字依然平实真诚。回顾一生,这些人,那些事。

  • 1 低等游民 2019-06-12 14:22:12

    和《游学生涯》那本选编重复的篇目不少。

  • 1 Benzodiazepine 2022-05-11 12:34:48

    金先生的笔力把握得太好了,准确且克制。而虽年老,但仍看见诸多生气。对自己的评判总是自谦,我不清楚他别处的成就究竟如何,但我喜欢这种杂的感觉,向他学习。

  • 0 Edison呢 2022-10-02 10:31:47 江苏

    读完金克木的小自传,一个清瘦、书生气、朴素又才华横溢的青年,在颠沛的年代里佛性漂移。字里行间某几时,也会同时想到自己。

  • 0 vivien 2022-04-07 15:42:15

    文章只是他人生的一个缩影 后几篇最佳

  • 0 Fir 2022-12-05 10:35:10 北京

    “记得笑比记得哭好”

  • 0 Juri泥屋 2023-12-12 19:30:56 四川

    飞机落地刚好读完最后一篇。读《天竺旧事》时就觉得金憨憨的,但不能了解更多,这本编者是真用心,金一生的的经历差不多都清楚了,果真是有时不是一般的聪明,有时又笨得出奇,但这样的人真是又难得又珍贵。另,随机波动讲了两小时的奥斯丁,金好像几句话就说清楚了。——挖了一点八卦,原来关于保险朋友,金实际的体会并没有像写的那样云淡风轻。不能和真爱在一起,便想要“随便娶一能煮饭洗衣之太太”,倒还是这样老旧的婚恋观,煮饭洗衣的太太招你惹你了。——后来又觉得,婚姻也确实需要很多的理智。

  • 0 44次日落的日出 2023-02-10 07:53:02 上海

    这是一本需要再经历些什么才能读懂的书

  • 0 阿虎 2023-06-18 20:44:37 湖北

    2023.06.09左右开始阅读。部分文字似曾相识,读过笔名为辛竹的两册书《旧巢痕》、《难忘的影子》,80年代三联书店出的,2023.06.18周日晚上完成。

  • 0 dotchin 2023-11-12 13:39:27 四川

    金克木和卢希微(Sylvie;Z)的爱情真美好。自从卢希微去了日本,他们就靠信件联系,虽然断断续续,但是他们的情意始终未变。金克木漂泊各地,有时候没来得及告诉卢希微自己身在何处,但是卢希微总是能找到他的地址,然后给他写信。后来,他俩终于在香港太白楼的楼顶见了面,手挽着手看星星,而且在香港九龙相处了一年。卢希微曾经跟金克木说:想和你打隔小半个地球的电话。但是金克木没同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五六十年前的精神力量了”。也就是说,他们的爱情持续了五六十年。

  • 0 菠萝米 2023-01-22 21:56:26 北京

    金克木先生的生平事迹。速读一遍。

  • 0 Dark Story 2023-02-04 02:08:50 新疆

    怎么说呢……如果单从文字讲,不过三星吧。不过从内容来看,贯穿金克木一生的琐碎记忆,蕴含着大量的时代信息。作者谈情感,讲朋友,说学习,隐隐的时代的震荡和波澜都潜藏在里面。反过来在看他的学术方面的著作不得不感叹一个自学成才的大师的成长之路,少不得长久的坚持和机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