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被驯服同时被崇拜,被豢养同时被祭献。
宠物可以提供给主人一面镜子,照见任何其他地方所无法反映的部分。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指出的,“大自然”也是一种价值观。相对于剥夺人类天性并且囚禁住他的社会制度而言,它就是另一种价值。
大自然也可以被解释成人类心灵深处仍然停留的自然状态,或有意或希望再度变成自然的那份渴望。根据这样的观点,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变成了一种理想的形态,一种不受压抑的欲望重生的感觉。
在这里,动物不是用来提醒人类的来源,也不是当做道德上的隐喻,它们作为整体正在适应“人类化”处境。这个趋势的末端就是庸俗的迪斯尼,但在开端之处的格兰维尔作品却是一种令人不安、预言式的噩梦。
在格兰维尔版画里弃狗收容所中的狗,完全没有狗样,这些狗虽然有着狗脸,但它们却和人类一样受着囚禁之苦。
巨无霸Jumbo原是一头非洲巨象。
当我们从拍摄的瞬间探出头来,游回自己的生活时,我们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我们以为这种中断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他们认为,麦卡林的摄影像是一双我们无法合上的眼睛。
它指控所有的人,同时有没有指控任何人。
这种写照,以视觉的方式暗示着另一种曾经生活过的生命的总体,而我们自己也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景色”而已。
I am as you see me.
斯特兰德与历史抱有一种独特的关系,他的照片作品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持久感。他给“我是”以充分的时间,以便让这两个字唤起过去,并且期望未来。而曝光的一刹那并没有扭曲或篡改“我是”当时的那一刻,相反地,使我们有一种奇妙的印象,认为被拍摄的刹那就是整个人生。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照相机分解了现实,使之成为可以掌握的,暧昧不确定的东西,它提出了一种否定内在关联性,不连续的观点来看世界,但却赋予每一时刻以神秘的特质。
与其说照片是记忆的工具,不如说是记忆的发明物或替代物。
摄影和其他视觉影像不同之处在于,照片不是对主题的一种描写... (查看原文)
0 有用 濑藤原 2022-03-28 15:09:36
同时对照着繁体版本看的,图片的印刷都不太行。
0 有用 小天 2021-10-14 01:56:07
不是藝術專門領域的人也可以讀的書。用不同方向進行思考,有趣的體驗!
0 有用 sol 2020-06-22 16:51:25
有些画家艺评对我而言稍显晦涩了,要补充一些概论知识。有几篇启发比较大,如“保罗史川德”“米勒与农民”“法萨内拉与城市经验”和“原野”。
0 有用 Annemoi 2018-07-31 18:42:35
4.5分。观看的角度被扩充!
0 有用 shepnerd1.0 2021-05-08 17:41:16
后半本的艺术评论和批评部分插图有点少了…每隔几分钟就需要拿起手机找提到的作品
0 有用 濑藤原 2022-03-28 15:09:36
同时对照着繁体版本看的,图片的印刷都不太行。
0 有用 小天 2021-10-14 01:56:07
不是藝術專門領域的人也可以讀的書。用不同方向進行思考,有趣的體驗!
0 有用 muziyu2_ 2021-06-25 00:46:38
观看是个行动,是超越言语的内涵,是意识形态—— 是工具,是我们或许根本没意识到的,本身主观截取、创造回忆甚至“事实”的方法。特别喜欢伯格在《痛苦的相片》(1972)论麦库林的作品、关于描绘战争的作品之后提到的相片的作用:“相片变成了普遍情境的一项证据。它指控所有的人,同时也没指控任何人。” 现象—观看—意识的过程和各阶段本身,根本是处于两对立再不断分衍的界定。一件事实现象的两对立后,观者再问为什么... 观看是个行动,是超越言语的内涵,是意识形态—— 是工具,是我们或许根本没意识到的,本身主观截取、创造回忆甚至“事实”的方法。特别喜欢伯格在《痛苦的相片》(1972)论麦库林的作品、关于描绘战争的作品之后提到的相片的作用:“相片变成了普遍情境的一项证据。它指控所有的人,同时也没指控任何人。” 现象—观看—意识的过程和各阶段本身,根本是处于两对立再不断分衍的界定。一件事实现象的两对立后,观者再问为什么,再答为什么,各种观看和思考意识的层面和角度就都显露出来了。 (展开)
0 有用 shepnerd1.0 2021-05-08 17:41:16
后半本的艺术评论和批评部分插图有点少了…每隔几分钟就需要拿起手机找提到的作品
0 有用 谢谢所有的鱼 2021-04-21 13:20:39
有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