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好故事何以为好故事

禾童 2017-11-14 13:23:17

曾被认为是社会文化传播途径之一的故事,到了今天,仍以其摄人心魄的魅力,凝聚着人们对情节和意蕴的追问和探寻。好故事所以为好故事,因为它们平淡却有惊喜转折,巧合亦有传奇味道,奇特、感性、怅然若失或者回味无穷,等等。每一维都足以让故事叩击心房,留下印记。爱情故事如此,反腐故事亦如是。

究竟是猎奇心里的演绎,还是真实发生的记录?前者细碎零散,而后者整体系统。《讲好中国反腐故事》这本书,不同于常规的故事叙述方式,没有核心人物,缺乏环境描写,矛盾冲突不显著,但谋篇布局,独立成章,概而观之,环环相扣,以其对规律的透视和启发,留下了独特的历史记录价值。

当人们给反腐故事贴上“打老虎”“拍苍蝇”的标签,以有限认知用通俗小说式的言说方式加以传播,痴迷于贪官丑陋群像的刻画和欲言又止的保守,深以为自己深谙权力运行的明、潜规则时,《讲好中国反腐故事》的作者陈治治用评论员的冷静和思考将读者带入讲述之中,以故事的外延触摸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脉搏。

从这层意义出发,《讲好中国反腐故事》不仅给出了我们好故事何以为好故事的理由,更是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大背景下,为我们认识反腐败工作,如“四风”问题、巡视“利剑”、“天网”追逃,以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问题,提供了生动而理性的观察视角。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我不想把它描绘得太过严肃和呆板,哪怕它在探讨政治,哪怕它出自党报评论员之手。

“现在是一网在手尽知天下事的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劣迹,‘分分钟’就能传遍全网、上达中央,再心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就是傻不愣登了。”

此类融合热点事件犀利评论的文风随处可见,但却不是本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谋篇布局、排兵布阵,窥一斑而见全豹的驾驭能力更让人觉得精妙。虽“大珠小珠落玉盘”,却“横看成岭侧成峰”,有体系有层次有细节,阅读起来甚是畅快。

读毕思索,或许因为书中展示的是极为深邃的历史进程,大家都身处其中,故无法用一两句话加以概况,但毫无疑问,读者能够从中深深感受出这种发展大势。

在这里,反腐败过程本身,就是一则值得品读的故事,本身精彩不说,更具备意蕴绵延的特质。像单就某一片拼图而言,独立个体的意义非常有限,但一旦部分成为整体中的部分,叠加的价值远远大于其中任意一个。

反腐故事也是一样,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当这些散落的故事一旦再度聚合,按照序列排列组合之后,便不难从中解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辨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我曾跟作者探讨过这本书的读者群体问题,一向委婉的我竟也直言不讳起来,“你觉得真的会有体制外的人去看这本书么”,言语中尽是“现实如此,趁早清醒”的善意规劝。

“我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反腐故事,让更多的人对此有所了解。”乍听之时,我深感作者的书生意气。可仔细思量,诚然如是的道理却被我看得如此虚乎和飘渺,反思之,我缺乏的正是作者那种“唯有手中笔如刀”的激情燃烧报国梦。

再说这本书,

它比一般故事书少些猎奇和窥视,

它比一般故事书更多理性和沉思,

它无关风雅,

却有关你我。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讲好中国反腐故事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