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人行动的逻辑》2017修订新版,中国人特有心理与行动在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来临前的“史前史”,解读“名实分离”的中国人。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一书根植于中国本土视角,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为参照系,对中国人的表与里、心理机制与行动逻辑,及所处的中国社会具体阶段与文化脉络,进行了方法论、概念以及经验和理论的探讨。尤其注重对中国人的行动策略同中国社会结构、文化情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力图从中国人日常而真实、现实而具体的层面上建构起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的理论框架。
本书自2001年初版以来,中国社会与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中国人心理与行动的研究应“尽可能在变中看到不变的部分,至少是难变的部分”,勘其脉络与底色,可由此作为当下与未来研究的基础。
作者简介 · · · · · ·
翟学伟 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兼任《社会理论学报》(香港)、《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等学术刊物编委。长期致力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本土性分析框架、概念、模式与基本观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国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与传播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目录 · · · · · ·
再版自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另一种视角:关于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与限度:我们能走多远
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社会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 · · · · · (更多)
再版自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另一种视角:关于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与限度:我们能走多远
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社会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语言分析:一种不容忽视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本土概念研究与讨论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附:从脸面的异质性看《围城》中的知识分子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国地方与组织领导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历史性的分类及其转型中的问题
附:价值缺失的年代与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
第三部分 本土经验研究及其问题
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问题:一项个案研究
家族主义与工具理性:苏南农村的社会调查
人情与制度:平衡还是制衡?——兼论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
附:耻感文化的狡黠之处——从一项问卷调查想到的
第四部分 建立本土理论框架的尝试
中国人际关系模式
中国人在社会行为取向上的抉择——关于本土社会行动模式变量的 考察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到目前为止读的第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是翟学伟的《中国人行动的逻辑》。这本书主要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从本土化的视角,对中国人心理以及所处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脉络,进行了方法论的、概念的以及经验和理论的探讨。 我认为本书有两层结构,第一... (展开)
惊艳的开头,平淡的内容

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本土化建构之旅——读《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土政策、平衡性与名实分离——读翟学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群里的伙伴要求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篇东西,过去两本尝试码字写了两篇,确实不甚理想,以至于对读书乃至完本有了一种隐隐的恐惧,怕读完了又要写,而写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但书总得有读完的一天,账总得有还的一天,索性,早托生罢。这本书源于大牛师兄读书会2023年季书目预... (展开)
变中是否有不变?论21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走向的不变

读《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开篇即惊叹于作者对本土化的描述,从一个社会的构成及建构出发,在一定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概念、模式、理论,力图更贴切地解释本土的社会和人。作者从中国的宗法社会谈起,以找寻中国人的思维起点。以及区别于海德格尔的“平衡论”的中国人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展开)>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7.8分 8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万圣书园浏览书目 (Machiavellicn)
- 思维技术 (左思)
- 我偶然看到2 (明生)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我的学术书2 (推理のGUNDA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柴西德 2022-04-03 01:08:14
保持平衡最费力气
0 有用 wAw 2021-11-25 01:05:37
喜欢“人情与制度”这章。耻感文化的附录回应了前文提到数据与个案的差异以及语言分析的必要性。所以回到一开始他提出的问题——社会学家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是否过于信任数据和统计处理了呢?
2 有用 天才女友Chloe 2018-09-17 19:40:32
人情权力面子:源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中国人的伦理本位(梁漱溟)是由己及人,非常自我为中心的 中国人的伦理观是具体情境式的伦理观,只有当事人身临其境,他的道德判断才可谓“真实”。旁观者的伦理观永远是看客心态 《人情、权力和面子》 《关系与中国社会》
0 有用 予秋 2021-11-24 10:31:45
本地化原创性研究,很有意思。
7 有用 coldfish 2018-09-06 16:28:50
翟老师《人情、权力和面子》的缩略版……
0 有用 嘉瑞金 2023-05-30 10:27:09 福建
社会学对中国人行为逻辑解读
0 有用 momo 2023-04-16 17:40:36 广东
结合翟学伟日前的讲座看完了这本书。翟老师目前的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很大程度体现在这本书里,书中的许多措辞和老师现场给人的感觉极为相契,一个可爱又机灵的老学者~
0 有用 毅 2023-04-03 23:41:04 辽宁
个人论文集,刚开始以为是中国化研究方便法,中间又回到个案,后半部建立的框架感觉又不完善,没有回答书的标题内容,但是围绕标题云里来雾里去。五年10次印刷证明还是一本不错的书,当方法论的书学习,开拓一下思维倒是很好。
0 有用 可乐不加冰 2023-04-03 20:49:46 广东
印象最深的是后记,作者在99年的时候已经从大陆知识分子的困惑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困境写了出来,而这种困境又可以推广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有的是对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精彩分析,对我当下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很有参考意义,值得一读。
0 有用 鸿蒙太空 2023-03-28 20:14:35 安徽
被书名吸引。私认为书名改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尝试的若干讨论”更为合适。引用了许多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来佐证中国的“异”,有种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的即视感。大量实证分析取材于文学影视作品,谈论今日问题又莫名其妙的援引古人言论(对背后中国文化是一个连续传承静态的assumption实在不敢苟同)。算是ineffable reading的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