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卷的笔记(33)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之龢

    三、改革开放时期 1976年以后,随着冤、假、错案的纠正,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人们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受到推崇。全地区各单位普遍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四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活动。每逢星期天,各学校的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宣传活动。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的义务劳动小组,遍布街市。机关人员...

    2017-12-18 14:37:09

  • 之龢

    市人民政府于1989年3月11日向省人民政府呈送了关于《格尔木市计划单列初步方案》的报告。这个方案指出,格尔木已基本具备了中等城市的骨架和大规模资源开发的依托条件,正在向中国西部重要的盐化工和石化工基地的方向发展。但在现行体制下,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相当严重,城市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人才不足、资金不足、关系不顺的现状与大规模资源开发的形势很不适应。这个报告还指出,必须要改革体制,在隶属...

    2017-12-18 14:36:38

  • 之龢

    一、格尔木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前 解放初,在格尔木工作的党政干部骑马进山为牧民群众送粮,住进帐篷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们过的是‘酥油炒面拌雪花,坡下掏洞来安家’的生活。所以在群众眼里,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是自己的‘贴心人’。为了修筑青藏铁路,1954年5月11日开始,慕生忠将军带领1200多名民工和战士,在纳赤台、昆仑山口、楚玛尔河两岸摆开战场,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同年12...

    2017-12-18 14:36:18

  • 之龢

    2.伊斯兰教 目前全市有清真寺2座,即‘格尔木市清真寺’和‘民和县驻格尔木市河东移民清真寺’。格尔木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撒拉族、维族、东乡族等,总人数约有1200多人,基本固定的教徒61人,占5.1%。‘格尔木清真寺’是由本地信教群众投资20万元修建的,建筑总面积为1222平方米。寺内现有阿訇1人,满拉8人,勤杂2人;‘民和县驻格尔木市河东移民清真寺’为郭勒木德乡调庄的50户和格尔木农场调庄的100多户民和县回...

    2017-12-18 14:35:57

  • 之龢

    中学中具有地方特点的是市民族中学,这所民中1982年始建时,有21名教师、59名学生,设4个初中班。到1988年初,有教职工40名,其中具有大学学历的3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19人。教员中有蒙族20人,藏族7人。有学生120名,设初、高中8个教学班,其中蒙族班5个、藏族班3个。蒙藏学生大多来自市属牧业乡,也有来自青海省其他县和西藏自治区的。民族中学的课程设置,除不开设外语、生物、植物、动物和生理卫生外,与汉族普通中学...

    2017-12-16 18:55:02

  • 之龢

    一、开拓者的艰苦生活 格尔木的第一代居民们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下,清楚了杂草,挖掉了红柳,赶走了世居的黄羊和兔子,在格尔木河两岸搭起了一排排帐房,建起了‘帐篷城’,安了家,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可想而知,住帐篷的滋味是不会好受的。据一些当年的老同志讲,在漫长的冬天,刀一般犀利的寒风,从帐房缝隙里钻进来,袭击着人们,刺骨砭股,有时半夜里大风把帐篷拔地刮走,使人们裸露在荒野之中。在夏天的中午,阳光透过稀薄...

    2017-12-16 18:54:40

  • 之龢

    四、几个特殊性问题 这些年来,格尔木市居民生活消费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根据调查,还有一些特殊性问题有待认真解决,主要问题有: ①格尔木铁路办事处所辖沿线男女职工比例严重失调,青年男职工找不到对象。据了解全线青工占总职工的57%,达5241名,其中男职工3693名,女职工1548名,本来女工比男工少得多,而部分女工又到别处找对象,青年男职工中有2451名找不上对...

    2017-12-16 18:54:18

  • 之龢

    2.高原太阳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格尔木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水蒸气和尘埃少,且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3098~3247小时,日照百分率70~73%),阳光的辐射强度大(年辐射量达161.76~164.31千卡/平方厘米),特别是短波紫外线辐射强度更大,对人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它可抑制身体组织细胞分裂,造成细胞核破坏,使体内蛋白质分解变性,细胞膜渗透性改变,末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身体组织破坏后恢复减慢。此外,还容易使人产生日照...

    2017-12-16 18:53:57

  • 之龢

    一、治安管理机构 1954年1月建立阿尔顿曲克区公安小组,同年2月改为公安局,有干警13人。1956年3月改称格尔木工委公安局。1961年称格尔木市公安局,编制1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军管小组下设保卫部,行使公、检、法三大机构的职权。1973年7月恢复公安局,年末实有干警22名。到1989年8月,格尔木市公安局共有干警144人,下设办公室、政保科、内保科、治安科、缉侦科、预审科、刑警队、交警队、治安队等9个科级单位,辖7个派出...

    2017-12-15 22:33:48

  • 之龢

    二、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格尔木市的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逐步建立并健全了法制机构,建立起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多年来,开展了大量工作,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及其他各项事业的正常进行做出了贡献。但法制建设方面确实还存在不少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①政法队伍中人员素质差,是比较突出的问题。80年代以来政法队伍发展较快,但政法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极少,大多数是不熟悉...

    2017-12-15 19:12:10

<前页 1 2 3 4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格尔木卷

>格尔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