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 短评

热门
  • 12 班斯特人 2018-08-22 10:31:22

    本书的主题很简单,孤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隐秘,科普兰的黑人理想,米克的音乐梦,辛格对希腊人的爱恋... 每个人的隐秘都无处诉说,说出来也无人理解,所有这些最后都被现实击碎,被无声地吞咽到“里屋”最幽深的角落

  • 7 谢莎林采 2019-05-02 00:51:47

    1.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当习惯于向singer述说自己最狂野最荒谬的想法的四个人,同时来到了singer的小屋里,却没有喧哗与喋喋不休,有的只是令人难堪的沉默。大家都想要诉说,但又都害怕别人了解到自己。 2.当singer自杀后,他们或伤心、或愤怒,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够像singer 那样静静地听他们倾诉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的把singer当朋友,他们只是有难以忍受、需要倾诉的孤独 3.singer虽然被镇上的所有人都喜爱,但他内心里却始终认为自己只有一个朋友——安东尼帕罗斯。而当唯一的朋友死后,他的生命也没有了依托。孤独的人们哪。

  • 3 rango 2022-08-21 22:46:55 四川

    麦卡勒斯是如何在22岁对孤独感悟如此之深的

  • 2 小恶鱼做鳄梦 2023-08-17 22:56:54 广东

    小时候看爱情破碎的画面总是想,爱过的双方停下来抱一抱就会好了吧。后来慢慢发现,偶然中有太多不可调和的对峙,最细微的存在也足够把许多人搅碎,遑论必然有差的两人,爱也无法把孤独的船锚定在大海。前年🐳送的书,转眼间就是大学最后一个圣诞了,想试试果冻三明治。

  • 1 散龙 2021-12-07 23:47:54

    多年之后再重读,似乎以前没有读完,读到一半忍不住想倒杯酒,我完全明白,完全理解麦卡勒斯,如果还要加一个,那就是赛格林……

  • 1 吕六一 2024-05-27 23:36:59 广东

    略显青涩但是又写得十分干净的第一部作品(涉及种族问题的书写,始终不如黑人作家来得深刻)。对人与人关系的无限想象与探索是麦卡勒斯的长处,以通常意义的世俗关系,很难简单地解释把小镇上五位迥异的主角连结起来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与血缘/性/权力绑定,而与人类最深处的也最纯粹的渴望有关。这是麦卡勒斯展示给我们的珍贵的可能性。(此译本不太推荐)

  • 4 周行陆 2020-12-25 00:24:12

    开头还有点感觉,后面叙事好散乱。哑巴的敏感和孤独过于常人。

  • 7 千风 2018-11-09 09:04:09

    我觉得不是同性恋小说,只是普通人,普通的寂寞。

  • 3 归去来兮 2019-04-06 16:10:37

    哑巴辛格、餐馆老板比夫、共产主义者杰克、小女孩米克和黑人医生科兰普的POV

  • 0 尘公子 2022-03-24 22:50:49

    聋哑人辛格是孤独的,因为他的世界除了他的伙伴,就只有他自己了,可是他的伙伴却要离开他,去到精神病院,很久才能见上一次。他无比怀念他们住在一起的时光。当他知道他的伙伴去世了,他觉得生命就没有了意义,于是自杀在房间里。可是他的离开,却让许多人感到难过,米克,医生……没有了平静的愿意倾听他们说话,理解他们的辛格,他们也感到无比的孤独……虽说他们本来就孤独……

  • 0 时间都哪儿去了 2022-03-18 23:08:37

    非常天才的女作家,二战前美国南方出来的女作家,22岁就完成了完全超越了当时女性身份束缚的书写,可以接续起福克纳的南方世界,但是更具有时代性,在当时美国梦巨大影响中隐现一些美国的裂痕(新移民 南方白人 黑人)。写人、写景(经常写月亮)、写事(每个人都会被生活教会做人,必须做人,否则只能从生活和生命中被永远流放),都很老练。为什么昆德拉没有评论呢?感觉麦卡勒斯对轻和重的拿捏非常到位。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很多话,看似想通过面对面交流传递出去。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只想成为一个有些独裁意味的叙述者、演讲者,而不希望做倾听者。所以辛格提到四个人经独自拜访他时不停地讲话,可是他们四个人碰面的时候却一言不发。最后科普兰医生和杰克的交流给各自带来了的不是理解合作而是激烈的争论抵触也说明了这一点。

  • 1 罗开贵 2022-01-25 18:30:44

    一本到最后也没有带来希望的书,即使结尾“平静地等候早晨的太阳”,这太阳也不会是温暖的。所有人的孤独都源起那句“人人都知道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上帝”,而辛格先生的突然出现,仿佛让他们看到那个沉默不语的上帝。但辛格的消逝则是彻底切断了散漫个体间唯一的联系和依赖。写法上像是一个由四个点组成的、带有圆心的、圆弧不断缩小的叙述“圆”,围绕着辛格来读就不会觉得细碎。再往深层次阅读,就会不禁反问,那么“上帝”、“圆心”和“太阳”的孤独又从何而来,谁人理解呢?卡森以辛格之心,尝试去理解这般孤独。#别人的二十二岁能写出这种作品。

  • 0 蓝狗的眼睛 2022-01-08 21:44:53

    雨一直下着,灰暗、苦涩而寒冷。

  • 0 不谈风月 2022-05-19 15:43:12

    我们害怕孤独 又封闭自我生怕别人了解 诉说是开解孤独的唯一通道 而“意思总是一样的”

  • 0 南想想 2022-05-20 17:37:02

    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 0 见证者 2022-05-27 21:11:27

    刚开始写的还算引人入胜,但到后半部分有点絮叨,有些拖沓,情节乱了些,减分。

  • 2 是liuliu呀 2022-11-28 10:21:32 北京

    婴儿不孤独,有自我的人才孤独。倾诉,我们需要倾诉去排解孤独,但我们追寻且依赖的只是一对耳朵,而非另一张嘴巴。于是,朋友辛格死了,众人困惑而愤怒。他们无法知道,自以为的心意相通只是一厢情愿的错觉。人类永远追寻,永远生活在错觉里。人类永远孤独。

  • 0 棠棣 2022-11-30 22:42:45 上海

    看的时候一直想起小丑回魂…孤独是横亘在每个人心口又不敢说的魔鬼。 ps:看了豆油的摘抄,感觉三联版本似乎翻译比较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