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终朝采蓝的书评 (19)

【醉鱼草006】夏天来看名物
【醉鱼草】夏天来看名物 Classical Allusions of our Summer 适合夏天的书,要轻快、透明、清凉,千万不要出现“棉被、羽绒”之类瞧一眼就长痱子的字眼! 夏天的书,可以是一本蓝皮诗词,出版日期比我们出生日还早,爸爸年少时就翻得卷了边,“靓妆坐帐里,当户弄清弦。”不...
(展开)

《终朝采蓝》:错错落落的精致
(书评转自丹东新闻网2009-07-23 16:03:01 青岛日报 ) 对于一个平常的读者,读《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非要有点浪漫情怀,也许还要有点风雅的兴致,而“古名物”这一名词看上去学术味颇浓,但是往通俗里说,其实大体上就是古人日常物用的别称,这些物事随着时光的...
(展开)

最要命的缺陷——背胶太差
还没有读到一半呢,而且读的时候很爱惜很爱惜,捧在手里,根本不敢卷着读,结果刚才发现书脊订口竟然快要裂开了,肯定是装订用的胶不好,搞得都不敢翻看了 249页图7,这张图我竟然写东西的时候也用过,取用的也是一个局部,不过不是与服装相关,而是用了房内陈设品。真...
(展开)

雷峰塔光流素月镜线刻画考
杭州雷峰塔地宫,大概是现在唯一挖掘过个吴越国地下宝藏,虽然年代实际已经是北宋初年,但历经七十多年发展个吴越,在拉行将覆灭阶段礼佛反倒是越来越闹忙(多数是钱家崇尚佛教个惯性+对未来惶恐),本书对地宫当中出土个一面镜子有详细考证,内容蛮好,可以作为看待吴越辰光文...
(展开)

看了好一阵子,还没读完
书没读完,现在评论似乎早了些。 慕名买的这本书,说实话,定价是有些欺负人。 外观来说,比较满意。 扬之水为文,很好地区别了百家讲坛类畅销书的风格,可谓高格。 但说实话,每天晚上放下此书时候,都感疲倦,有种学习的累。就我个人来说,行文读来还是感觉涩,难寻阅读的乐...
(展开)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终朝采蓝》这个名字非常棒,出自《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chān)。”大概就是说“我采了一早上的蓼蓝,都不够小小一兜子。”算是扬之水先生多年名物的心语,也是谦语。 名物是门大学问,不好做,也不讨巧。万幸我辈能遇扬之水、孙机等师。他们皓首穷经...
(展开)

宋人生活窥探-书信印鉴
古人离家远行,难免要寄信回家。对于这种的私书的封皮上需要标注是私人信件。于是乎加刻的印章上竟然是这些文字,看书中的一段: 私书属常行文字之类,而也有重封之式,即在封皮之上再另外加封。私人的封皮也有标志,存世宋代印章中多有此类,其中以“谨封”最为...
(展开)

对开本和封面有点失望
开本宽而短(1000×700mm),拿在手里不是很舒服,版式也不大美观。三联实在有点对不起扬之水女史。不管怎样,曾是自己的员工呀。 封面用纸也不大好。 当然,就内容而言,还是很不错的。
(展开)

美和价格还是有距离的
考证总是繁琐的,而将繁琐变成一种美展现在读者面前,需要一种功力。书中以一种小视角切入古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物的美。 不过书中的图和文字有脱节,感觉装帧上有些过了。定价昂贵,也是不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