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终朝采蓝的书评 (19)

malingcat 2011-05-31 17:54:2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雅士扬之水

闲看到一篇文章,谈“文人”与“雅士”之不同,言区别在于笔墨重心和叙述旨趣。文人写作,志在人生世态;雅士弄笔,精于风景器物。前者不免热血,后者往往淡定。前者入世,后者脱俗。若是依此标准,扬之水先生必是不折不扣的“雅士”一枚了。 自然,雅士与雅士也是有所不同...  (展开)
枕蘭影 2009-01-06 16:45:4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欣然读过

终于拿到手,迟迟不舍得快快读过,于是花了1个多星期,每日里只给自己那几十页的享受。扬之水先生的锦心绣文过多的称赞都已显多余,还是把自己读到的会心之处和懵懂地方拿来请教同道似乎更有些意思。 1)p94录唐张志和词“西塞山边白鸟飞。。。”一直读俞平伯的《唐宋词选注》...  (展开)
无心柳 2009-07-02 22:45:0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醉鱼草006】夏天来看名物

【醉鱼草】夏天来看名物 Classical Allusions of our Summer 适合夏天的书,要轻快、透明、清凉,千万不要出现“棉被、羽绒”之类瞧一眼就长痱子的字眼! 夏天的书,可以是一本蓝皮诗词,出版日期比我们出生日还早,爸爸年少时就翻得卷了边,“靓妆坐帐里,当户弄清弦。”不...  (展开)
petrouchka 2011-07-03 14:29:2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终朝采蓝》:错错落落的精致

(书评转自丹东新闻网2009-07-23 16:03:01 青岛日报 ) 对于一个平常的读者,读《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非要有点浪漫情怀,也许还要有点风雅的兴致,而“古名物”这一名词看上去学术味颇浓,但是往通俗里说,其实大体上就是古人日常物用的别称,这些物事随着时光的...  (展开)
季人 2009-07-25 16:03:5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金蜂赶菊钮扣?

第248页上端的插图说明文字为“金蜂赶菊钮扣”,但是看图版,中间的花朵两旁分明是蝴蝶而非蜜蜂。 现今所见的明代钮扣中,似乎蝴蝶造型比蜜蜂更为常见。倒是《金瓶梅》中潘金莲曾经穿过“溜金蜂赶菊钮扣儿”的对襟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55...  (展开)
rachel 2009-11-03 00:50: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迷失在幽微处

花了一个多星期,看完了扬之水的《终朝采蓝》。刚买来的时候看了几页,总觉看不进去,于是又放下,在这个大冷天拿出来看,竟一下就顺顺畅畅地读完了。 古代的器物,不仅是物,更是一种文化的气息流转。大到桌椅屏风,小到案头清玩,当时的盛况,如今都再难以复原了。看到那些...  (展开)
晓月 2009-09-01 15:36:5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最要命的缺陷——背胶太差

还没有读到一半呢,而且读的时候很爱惜很爱惜,捧在手里,根本不敢卷着读,结果刚才发现书脊订口竟然快要裂开了,肯定是装订用的胶不好,搞得都不敢翻看了 249页图7,这张图我竟然写东西的时候也用过,取用的也是一个局部,不过不是与服装相关,而是用了房内陈设品。真...  (展开)
Fal Conde 2019-08-02 21:34:2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雷峰塔光流素月镜线刻画考

杭州雷峰塔地宫,大概是现在唯一挖掘过个吴越国地下宝藏,虽然年代实际已经是北宋初年,但历经七十多年发展个吴越,在拉行将覆灭阶段礼佛反倒是越来越闹忙(多数是钱家崇尚佛教个惯性+对未来惶恐),本书对地宫当中出土个一面镜子有详细考证,内容蛮好,可以作为看待吴越辰光文...  (展开)
金兵乙 2009-05-26 09:23:3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看了好一阵子,还没读完

书没读完,现在评论似乎早了些。 慕名买的这本书,说实话,定价是有些欺负人。 外观来说,比较满意。 扬之水为文,很好地区别了百家讲坛类畅销书的风格,可谓高格。 但说实话,每天晚上放下此书时候,都感疲倦,有种学习的累。就我个人来说,行文读来还是感觉涩,难寻阅读的乐...  (展开)
高芾 2011-05-18 18:06:5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短评《终朝采蓝》

《终朝采蓝》还有个副名——“古名物寻微”,顾名思义,此书所收篇章均以古诗文中的名物为考证对象。从先秦到明清,那些在古诗文中时时闪现的名词终于不再陌生,在作者的细密描摹中落在了“实处”。图像、文献、实物,三者共同复员出历史深处的场景,宋代文人的雅趣是如何...  (展开)
赤羽 2020-03-17 23:38:02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终朝采蓝》这个名字非常棒,出自《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chān)。”大概就是说“我采了一早上的蓼蓝,都不够小小一兜子。”算是扬之水先生多年名物的心语,也是谦语。 名物是门大学问,不好做,也不讨巧。万幸我辈能遇扬之水、孙机等师。他们皓首穷经...  (展开)
礼赞雅典娜 2015-10-12 13:21:3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宋人生活窥探-书信印鉴

古人离家远行,难免要寄信回家。对于这种的私书的封皮上需要标注是私人信件。于是乎加刻的印章上竟然是这些文字,看书中的一段: 私书属常行文字之类,而也有重封之式,即在封皮之上再另外加封。私人的封皮也有标志,存世宋代印章中多有此类,其中以“谨封”最为...  (展开)
sherry 2009-11-27 13:09:3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书好!就是看着文字对不上图

还没看完,内容很好的。 就是看着累,图片不知道咋编的,看一页书要前后去追图。 等天气再冷一些,冬天的午后,哪里也去不了,自己静下心再读,再查。  (展开)
满满一盒咸鱼 2021-12-21 16:23:02

学科交融,名物寻微

扬之水,本名赵丽雅,1954年出生于浙江诸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学作者、编辑。笔名扬之水,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扬之水先生自199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深耕文物考古领域,用考古学的学术成果研...  (展开)
辛冶 2018-01-05 21:43:5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换个视角聊古物

本书的副标是“古名物寻微”,也是作者原本想要用的题目,作者做的,就是在史料、实物、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理清某古物的来龙去脉,讲清它的发展历史。而作者着手的,都是小物、日用之物,这让人觉得亲切,借某一物揭开了古人生活的一角,想象他们的平凡生活,配着书中图片看,古...  (展开)
懌如 2012-10-28 21:33:3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48L

送人回来,热热闹闹的小西门,灯火玲琅的48L。 阿姐还在这里的时候,并不会想着时时刻刻上楼看看,只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才会觉得,这一幢楼,与其他冷冰冰的宿舍是不一样的。 只是,新人换旧人,阿姐早已经回到属于她的地方。 物,治于人,亦因人所赋予的感情,而显得更不可...  (展开)
石头开花 2008-12-22 16:00:1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对开本和封面有点失望

开本宽而短(1000×700mm),拿在手里不是很舒服,版式也不大美观。三联实在有点对不起扬之水女史。不管怎样,曾是自己的员工呀。 封面用纸也不大好。 当然,就内容而言,还是很不错的。  (展开)
风轻飘 2012-05-06 11:36:2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纸制品的用途

周五去学校,书店打折书里有这本,六五折。至少有三本。挑了一本看起来还比较新的一本。 扬之水的书,先后买了几本,说实话,并不是特别能看进去,可能是因为作者考索的特别琐碎的原因,没有什么体系,也没有什么思想性可言,就是把一堆关于物的细微材料放在那里。当年美川兄对...  (展开)
老余 2009-08-12 14:41:3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美和价格还是有距离的

考证总是繁琐的,而将繁琐变成一种美展现在读者面前,需要一种功力。书中以一种小视角切入古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物的美。 不过书中的图和文字有脱节,感觉装帧上有些过了。定价昂贵,也是不足。  (展开)

订阅新编终朝采蓝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