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历史与大历史 短评

热门
  • 6 旧时代抄碑人 2018-07-26 01:49:54

    太贵了。还都是可以查到的文章。

  • 4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9-07-07 23:59:06

    社会史的研究思路算是比较对我胃口的,赵老师原来是钟敬文先生亲炙弟子,民俗学出身,有很好的问题意识。对于晋商的分析是亮点。

  • 2 田子Amon 2022-10-09 22:27:52 浙江

    过去思考的一些问题发现有人早就想过了。不要纠结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分别,从问题出发,那些都是工具。

  • 1 free farm 2022-02-09 20:45:41

    “明清史与近代史”一文&“小历史与大历史”一章下收诸文较佳,余则了了。后记中收录网友评论,可+一星。

  • 1 NEON_FIREWORK 2023-12-31 20:22:31 甘肃

    虽然对区域史不太熟悉,但这本集子肉眼可见地好。综述和论文都很有价值,本科学过民间文学概论,今天再看,发现民俗学与历史研究还能结合得这么精彩。

  • 1 Republican 2024-01-21 20:46:53 河南

    年少不知赵老师的好。

  • 1 不如归去 2023-08-19 02:23:56 山东

    单从对我的学术启发而言,不亚于葛兆光先生的亚洲思想史入门,而赵先生于书中提出的从上到下,由下往上的治学思想和研究视域,还是颇得我心的

  • 1 正信 2023-07-21 20:24:30 北京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又过了好些年。这里面提到的理论,对我来说吸引力不是那么够了。

  • 5 优雅骑士 2020-03-31 17:32:21

    本书所收录的十余篇论文打破了我们对于区域史研究的诸多传统认识。首先,国家的角色是我们理解华北社会的重要因素。金元以降,华北地区一直扮演着中国政治中心的角色,因此国家与官府的力量在华北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第二,有必要打破传统史学以断代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从王朝的更替与断裂中捕捉区域社会中保持连续的一面,将华北区域史置于长时段中进行研究。第三,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界地区,长期以来的族群碰撞与冲突深刻影响了华北区域社会的历史,族群因素值得关注。第四,除了华北腹地与中原地区以外,我们还有必要重新审视长城沿线内外的历史,丰富我们对于华北地区的认识。由此,赵老师致力于打破传统史学的宏大叙事模式或在国家历史框架内裁剪拼凑地方史的做法,将小历史与大历史相结合,将新的通史真正建立在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之上

  • 1 花大虫 2024-11-30 18:53:12 浙江

    没有刻意强调跨学科,但赵老师做到了书中说的,对其他学科有所助益。

  • 1 朱颐钊 2021-08-23 13:55:56

    收录了讲天南海北区域社会史的十几篇论文,很有启发。印象较深的点:许多地方直到1990年代交通大发展缩短空间距离才引发了社会形态的空前变化;明清宦官对明初所谓「名阉」刚铁的虚构与塑造;民间传说中明初的帝王将领都很嗜杀;万历二十年王锡爵撰《东岳庙碑记》,称福王为「皇三太子」,颇有暧昧。没有版权页,好奇怪。

  • 2 飞鸟飞 2018-12-15 10:29:17

    21世纪初期论文汇编的集子,虽然作者非常宠爱理论,落实在研究层面,多能提供些理论或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意见,但系统性逻辑性的理论整理与论述依然欠缺。

  • 1 愚公∞ 2021-05-27 17:22:30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主要是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社会史的理论与反思,这些是他为自身进行社会史研究撰写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探讨,他将学术史推到民国时期顾颉刚提供的民俗学研究范式,从而将其延伸到钟敬文的民俗学,再进而推衍到社会史。这些问题,在他的访谈中也多有提及,其实就是把民国时期对于传统政治史的批判又进行了重述,从而为视角向下的社会史提供理论依据。这些理论推动了他对于大槐树传说的研究、分水之争,东岳庙的故事以及各种个案研究。其实,这些研究不一定有明确的研究范式,但是很显然是去政治化的地方史研究,这种研究从而将政治-社会二元视角向纯粹地方社会研究提供了某种案例。我们也可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历史研究是逐渐从政治史向民间社会史研究转型,这部论集也反映了这一转向。

  • 0 我聪明健康幸福 2022-02-25 19:07:34

    前三部分很有启发,后面部分太历史学了,看不懂…

  • 1 一只沉默的骆驼 2021-12-04 21:59:15

    论文是极好的,但完全是论文集结集出版的著作,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

  • 0 良家子 2021-10-31 22:02:36

    我把顺序搞反了,绝对是应该先读这本书,再读《历史人类学的旨趣》,后者更像是一部思想成熟之后的经验总结。赵老师,在“分水”一文中,能够跳脱出来,用不一样的眼光与理论看问题,这就是“史家三长”的“识”。在“双林镇”一文中,完美地阐明了“小历史”与“大历史”。 很多人切入的那个“小”是不同的,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可以共同讨论的。

  • 0 加勒比鲨鱼老娘 2022-05-12 09:11:09

    其中几篇尤其好,有空要再读读赵老师的个案研究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