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事多到事少,拖延变高效
译者: 大胖
出版年: 2017-10-1
页数: 188
定价: CNY 3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544860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的主题是管理时间,战胜拖延。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经验,首创了一套简单、灵活而又强大的单核工作法,能行之有效地帮助你加强自制力、集中精力。全书分为6章,从削减待办任务、现在专注一件事、永不拖延、循序渐进、简化协作和给创意充电等方面详述这一方法,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完成各项任务。
本书不仅适用于高管和上班族,还适用于学生等一般人群。所有想提高做事效率的人,都能从本书中获益。
作者简介 · · · · · ·
Staffan Nöteberg
超级畅销书《番茄工作法图解》作者。拥有IT产业、特别是软件开发方面的背景。帮助许多大中型组织以敏捷、精益的步伐成长,教授数万人如何提高个人生产力。目前主要居住地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目录 · · · · · ·
第1章 削减待办任务 18
一分钟:如何做到削减待办任务? 18
黄瓜和洋蓟在商店门口相遇 20
忙碌谬论 21
本周目的 22
快捷清单 23
集草器清单 24
除草 25
硬时间和软时间 26
可支配时间的稀缺 27
单核工作法的工具 28
健康的邮件摄入量 29
收件箱是厨房水槽还是书架 30
全部清空 31
选择性阅读 32
限制任务清单的容量 33
有效的“不” 34
选择退出的条件 35
优雅地选择退出 36
日历与任务清单 37
委托 38
关键的少数,有用的多数 39
精要主义 40
动态优先级三法则 41
削减待办任务:小结 42
第2章 现在专注一件事 45
一分钟:如何做到现在专注一件事? 45
黄瓜和洋蓟在马戏团相遇 47
工作记忆容量 48
多任务的误区 49
任务切换的代价 50
注意力类型 51
恶性反馈循环 52
戒绝通知 53
正确执行 54
前瞻记忆 55
注意力瞬脱障碍 56
不速之客 57
志愿者小时 58
有利工作的音乐 59
过渡时间 60
核对单 61
康奈尔笔记法 62
心不在焉 63
时间压力 64
现在专注一件事:小结 65
第3章 永不拖延 69
一分钟:如何做到永不拖延? 69
黄瓜和洋蓟在游艇俱乐部相遇 71
时间不一致 72
心流和拖延 73
可支配时间的浪费 74
拖延的征兆 75
服务生效应 76
艾维•李方法 77
自动坚持任务 78
批量处理 79
晨间流程 80
手边管理法 81
专心模型 82
专注于单一目标 83
硬时间拖延 84
规划过度也是拖延 85
反射思维与反省思维 86
杂乱无章 87
棘手问题 88
先视觉化再开始 89
内在动力 90
脑力预算 91
永不拖延:小结 92
第4章 循序渐进 96
一分钟:如何做到循序渐进? 96
黄瓜和洋蓟相约在森林散步 98
任务分解 99
拉金问题 100
开发-测量-认知 101
截止期限、目标日期和交付日期 102
时间盒子 103
虚假紧急 104
危机式管理 106
施行力 107
SMART 108
幼鸟先飞 109
不定度锥形 110
帕金森定律 111
优先级分配方式 112
透支未来 113
循序渐进:小结 114
第5章 简化协作 117
一分钟:如何做到简化协作? 117
黄瓜和洋蓟在步行街广场见面 119
富足心态 120
幸运的方法 121
相处的责任 122
有效聆听 123
议会场合 124
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125
沟通带宽 126
鸡尾酒会问题 127
组织会议 128
接受邀请的条件 129
打电话 130
如实预估 131
一图胜千言 132
问题排队时间 133
临场失误 134
认知失调 135
简化协作:小结 136
第6章 给创意充电 139
一分钟:如何做到给创意充电? 139
黄瓜和洋蓟在素食餐厅相遇 141
特克斯勒消逝效应 142
基本休息-活动周期 143
坐以待毙怎么行 144
充氧的大脑 145
创意散步 146
不对路的午餐 147
八小时外的压力 148
社交激励 149
加班的恶性循环 150
停一步海阔天空 151
快速眼动与记忆编码 152
瞌睡的危害 153
自律 154
习惯的脑科学 155
坚持习惯 156
思维导图 157
给创意充电:小结 158
附录 大脑地图 163
大脑地图是如何绘制的 163
大脑皮层 165
前额叶皮层 166
丘脑和基底核 167
边缘系统 168
后记 170
· · · · · · (收起)
喜欢读"单核工作法图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单核工作法图解"的人也喜欢 · · · · · ·
单核工作法图解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单核工作法图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 条 )
> 更多书评59篇
-
自律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有生产力的人是否比其他人更自律呢?不一定。但为何他们坚持得那么好?加里·凯勒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书中提供了一些线索。 凯勒告诉我们,当我们保持自律足够长时间后,就会形成一套常规——也就是习惯。看上去自律的人,其实是培养了一些生活习惯,而并非在刻意循规蹈矩。利用这个规律,我们也可以培养出一个个好习惯。 这一思路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所说:“优秀是一门艺术,...
2017-11-02 09:49 1人喜欢
自律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有生产力的人是否比其他人更自律呢?不一定。但为何他们坚持得那么好?加里·凯勒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书中提供了一些线索。
凯勒告诉我们,当我们保持自律足够长时间后,就会形成一套常规——也就是习惯。看上去自律的人,其实是培养了一些生活习惯,而并非在刻意循规蹈矩。利用这个规律,我们也可以培养出一个个好习惯。
这一思路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所说:“优秀是一门艺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习惯来获得:我们做得对并不是因为我们品德高尚或优秀,我们的高尚品德和优秀真实来自于我们做了对的事。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如果已经确定了培养习惯的目标,却发现无法坚持,你会怎么做?与其责备自己缺乏自律,不如把自己的步伐变小。假如你无论如何努力清空收件箱,但还是会积压大量邮件,那就改换一个更容易实现的策略吧。
还有记住,让习惯扎实需要时间。有人说至少需要21天,还有人说平均需要66天。这自然取决于你想学会的行为是什么,以及现有习惯距离想达成的目标有多远。
回应 2017-11-02 09:49 -
多任务切换不仅会拖慢速度,而且注定会耗尽大脑能量。 每次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项任务时,我们大脑的执行机构要做两件事。首先是进行目标转换:之前我在做这个,现在我要做那个。其次需要为新任务创建场景,这个阶段称为规则激活。 切换任务是花时间的。一次切换可能仅需0.1 秒这么短,但在一天当中不停地切换任务,就可能会消耗掉一大部分富有生产力的时间。本来是想追求高效,实际上却在任务切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任务切换...
2017-11-02 09:45 1人喜欢
多任务切换不仅会拖慢速度,而且注定会耗尽大脑能量。
每次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项任务时,我们大脑的执行机构要做两件事。首先是进行目标转换:之前我在做这个,现在我要做那个。其次需要为新任务创建场景,这个阶段称为规则激活。
切换任务是花时间的。一次切换可能仅需0.1 秒这么短,但在一天当中不停地切换任务,就可能会消耗掉一大部分富有生产力的时间。本来是想追求高效,实际上却在任务切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任务切换还会导致错误。如果反复清除工作记忆、重新载入当前任务的规则,就无法建立解决问题的良好基础。你做的任务越复杂,在任务切换中产生的错误就越多。
反复的任务切换还会降低人们通常所说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切换令人焦虑,从而增加大脑中“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而这可能导致攻击和冲动行为。
最后,任务切换需要很多能量,会用光大脑中的含氧葡萄糖。不幸的是,那恰恰是我们对任务坚持不懈所需的燃料。因此任务切换越频繁,我们就越难以专心在一件事上。耗尽资源的我们,不久就会感觉身心疲惫,甚至找不到方向。
回应 2017-11-02 09:45 -
卉卉 (夏至)
人们记住的未完成任务数量几乎是已完成任务数量的两倍。 经常休息、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吃得健康——我们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投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稳步前进。 如果中断工作去阅读电子邮件,回来后要重新达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一分钟。 拖延症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心里害怕,担心最终结果不够好。解决之道是:专注于执行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要避免拖延,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始。既然我们下大力气保护了...2018-11-18 22:14
人们记住的未完成任务数量几乎是已完成任务数量的两倍。
经常休息、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吃得健康——我们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投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稳步前进。
如果中断工作去阅读电子邮件,回来后要重新达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一分钟。
拖延症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心里害怕,担心最终结果不够好。解决之道是:专注于执行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要避免拖延,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始。既然我们下大力气保护了一段可支配时间,就别把这些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而是应该将其用于选定的任务。我们必须确保足够珍视可支配时间的价值。浪费掉的时间不会再回来。
做笔记不仅是为了精确记录,还是为了学习和融会贯通。事实证明,使用放慢节奏的工具记笔记,效率会更高。不要追求一字不差,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和书写的越多,你记住的也就越多。在左栏中写下会后要提的问题、主要想法、图表;右栏则是实时会议记录;最后把摘要写在下边。
要战胜恐惧心理,一个好办法是把自己暴露在害怕的事物面前。在你讨厌的任务上,寻求小小的下一步行动。把类似的任务放在一起批量处理,可以节省启动时间。要战胜拖延症,最好是把重要的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来做,而不是用匆忙症来逃避重点。
在处理正确的任务时,心流是极好的。但有些事可能刚刚还是应该做的,现在就不是了。情况改变后还在错误的任务上投入心流是徒劳无功的。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至少每小时切换到全景模式一次,评估你的优先级。
心不在焉的时候,你不是在管理时间,而是在浪费时间。要脱离这种状态,办法就是找到关联。
下班之前写下明天最重要的任务,这是让明早开工更容易的第一步。不过在任务进行一半的时候回家,效果会更好。自动坚持任务就是在下班前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的那项任务。
在事情开始前花太多时间进行规划也是拖延。
要让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须经常检查成果并调整规划。
事前规划做得再大,都不如循序渐进好。
不要寻求赞美。如果能加以正确利用,负面的批评和明显的误解都可以促进你的工作加速起飞。
让客户不断获知你的进度,让他参与你的预估。
不要提前承诺成果,而是承诺你的行为。
请求别人的帮助,对方会感觉受到了认可和尊重。
千万不要以情绪化回应情绪化的人,那样只会让他更激动。
生产力不仅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同等重要的是准备好心智和身体,以取得最佳表现。
锻炼身体好处多多,其中一项是改善睡眠。成人如果每周进行 150 分钟的身体锻炼,就更不容易在白天昏昏欲睡,也更不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和适量摄入的蛋白质能产生更稳定的输出,给大脑持续提供能量。
睡眠不足还意味着失去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导致难以完成记忆编码,无法对新记忆进行删除和整理。
面对长期任务时,强制自己经常进行短暂的休息,可以给大脑换换节奏。休息能够帮助我们保持专注。
锻炼会提高血压,促使血液流经身体各处,包括大脑。更多血液进入大脑,会带来更多氧气。氧气是我们大脑的燃料。这就是锻炼能让大脑更灵活的原因。
在中午散步 15 分钟可以起到奇妙的效果,给难解的问题找出新办法。
在通常情况下,锻炼会让正面情绪显著提升。
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明天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办公室,那就是按时上床睡觉。
当我们保持自律足够长的时间后,就会形成一套常规——也就是习惯。看上去自律的人,其实是培养了一些生活习惯,而并非在刻意循规蹈矩。利用这个规律,我们也可以培养出一个个好习惯。
如果偶尔失败,也别不好意思。别仅仅因为今天没达成计划,就默默地全盘放弃。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执行得越多,习惯就越稳固。甩掉自责心理,你也会更强大。明天再按计划继续。
保证充足的睡眠,否则会容易忘事和犯错,得不偿失。血糖水平忽高忽低会耗尽大脑能量。有研究表明,多吃水果蔬菜的人生产力更高。
回应 2018-11-18 22:14
-
一 分 钟: 什 么 是 单 核 工 作 法? 五 项 基 本 概 念 ※ 快 捷 清 单 是 单 核 工 作 法 的 核 心。 它 最 多 存 放 5 项 当 前 最 重 要 的 任 务。 如 果 还 要 添 加 更 多 的 任 务, 就 必 须 删 掉 原 有 任 务。 ※ 单 核 时 段 只 用 于 专 心 处 理 快 捷 清 单 上 的 一 项 任 务。 以 全 景 闹 钟 作 为 单 核 时 段 的 结 束。 ※ 全 景 闹 钟 应 该 设 置 在 分 针 的 下 一 个 竖 直 位 置, 例 如 9: 00、 ...
2017-12-12 18:31
一 分 钟: 什 么 是 单 核 工 作 法?
五 项 基 本 概 念
※ 快 捷 清 单 是 单 核 工 作 法 的 核 心。 它 最 多 存 放 5 项 当 前 最 重 要 的 任 务。 如 果 还 要 添 加 更 多 的 任 务, 就 必 须 删 掉 原 有 任 务。
※ 单 核 时 段 只 用 于 专 心 处 理 快 捷 清 单 上 的 一 项 任 务。 以 全 景 闹 钟 作 为 单 核 时 段 的 结 束。
※ 全 景 闹 钟 应 该 设 置 在 分 针 的 下 一 个 竖 直 位 置, 例 如 9: 00、 9: 30、 10: 00, 但 距 离 现 在 不少 于 25 分 钟。 在 闹 钟 响 铃 时, 把 注 意 力 从 单 核 时 段 切 换 到 全 景 时 段。
※ 全 景 时 段 期 间 查 看 所 有 的 待 办 任 务, 并 且 思 考“ 拉 金 问 题”( Lakein's question): 此 时 此 刻, 我 的 时 间 最 好 用 来 做 什 么 ?
※ 颠 倒 优 先 级 是 指 把 紧 急 任 务 排 到 重 要 任 务 之 前, 应 该 避 免。 完 成 最 重 要 的 任 务, 我 们 的 长 期 目 标 才 能 实 现。
回应 2017-12-12 18:31 -
秋明 (冰火两重天)
看过deep work后,书里的多数观点都不新鲜,只做几点补充。 过度准备是拖延 区分紧急性的真伪 帕金森定律:工作是会膨胀的,你给它分配多少时间,它就会花费多少时间 不定期雏型,为什么我们预估时间的时候总是不那么准确。什么时候是最准确的,只有在完成它的时候,当要设置deadline的时候,与其给出固定的时间不如专注工作一天然后看产出,然后再评估。从这几点上看,管理者可以说是深通方式方法了 图解法比描述法清晰太多 体...2018-03-20 09:41
看过deep work后,书里的多数观点都不新鲜,只做几点补充。
过度准备是拖延
区分紧急性的真伪
帕金森定律:工作是会膨胀的,你给它分配多少时间,它就会花费多少时间
不定期雏型,为什么我们预估时间的时候总是不那么准确。什么时候是最准确的,只有在完成它的时候,当要设置deadline的时候,与其给出固定的时间不如专注工作一天然后看产出,然后再评估。从这几点上看,管理者可以说是深通方式方法了
图解法比描述法清晰太多
体育锻炼可以给大脑充氧,改善睡眠,那我就奇怪了,我这睡眠如果不锻炼的话得差到什么程度??
所有的理想都离不开主观的判断,方式方法再好,情感曲线如果歪了(甚至写这句话的时候,怎样判断是否是歪了也是主观意识),那么路就会难走很多。
回应 2018-03-20 09:41 -
卉卉 (夏至)
人们记住的未完成任务数量几乎是已完成任务数量的两倍。 经常休息、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吃得健康——我们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投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稳步前进。 如果中断工作去阅读电子邮件,回来后要重新达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一分钟。 拖延症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心里害怕,担心最终结果不够好。解决之道是:专注于执行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要避免拖延,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始。既然我们下大力气保护了...2018-11-18 22:14
人们记住的未完成任务数量几乎是已完成任务数量的两倍。
经常休息、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吃得健康——我们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投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稳步前进。
如果中断工作去阅读电子邮件,回来后要重新达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一分钟。
拖延症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心里害怕,担心最终结果不够好。解决之道是:专注于执行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要避免拖延,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始。既然我们下大力气保护了一段可支配时间,就别把这些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而是应该将其用于选定的任务。我们必须确保足够珍视可支配时间的价值。浪费掉的时间不会再回来。
做笔记不仅是为了精确记录,还是为了学习和融会贯通。事实证明,使用放慢节奏的工具记笔记,效率会更高。不要追求一字不差,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和书写的越多,你记住的也就越多。在左栏中写下会后要提的问题、主要想法、图表;右栏则是实时会议记录;最后把摘要写在下边。
要战胜恐惧心理,一个好办法是把自己暴露在害怕的事物面前。在你讨厌的任务上,寻求小小的下一步行动。把类似的任务放在一起批量处理,可以节省启动时间。要战胜拖延症,最好是把重要的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来做,而不是用匆忙症来逃避重点。
在处理正确的任务时,心流是极好的。但有些事可能刚刚还是应该做的,现在就不是了。情况改变后还在错误的任务上投入心流是徒劳无功的。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至少每小时切换到全景模式一次,评估你的优先级。
心不在焉的时候,你不是在管理时间,而是在浪费时间。要脱离这种状态,办法就是找到关联。
下班之前写下明天最重要的任务,这是让明早开工更容易的第一步。不过在任务进行一半的时候回家,效果会更好。自动坚持任务就是在下班前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的那项任务。
在事情开始前花太多时间进行规划也是拖延。
要让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须经常检查成果并调整规划。
事前规划做得再大,都不如循序渐进好。
不要寻求赞美。如果能加以正确利用,负面的批评和明显的误解都可以促进你的工作加速起飞。
让客户不断获知你的进度,让他参与你的预估。
不要提前承诺成果,而是承诺你的行为。
请求别人的帮助,对方会感觉受到了认可和尊重。
千万不要以情绪化回应情绪化的人,那样只会让他更激动。
生产力不仅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同等重要的是准备好心智和身体,以取得最佳表现。
锻炼身体好处多多,其中一项是改善睡眠。成人如果每周进行 150 分钟的身体锻炼,就更不容易在白天昏昏欲睡,也更不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和适量摄入的蛋白质能产生更稳定的输出,给大脑持续提供能量。
睡眠不足还意味着失去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导致难以完成记忆编码,无法对新记忆进行删除和整理。
面对长期任务时,强制自己经常进行短暂的休息,可以给大脑换换节奏。休息能够帮助我们保持专注。
锻炼会提高血压,促使血液流经身体各处,包括大脑。更多血液进入大脑,会带来更多氧气。氧气是我们大脑的燃料。这就是锻炼能让大脑更灵活的原因。
在中午散步 15 分钟可以起到奇妙的效果,给难解的问题找出新办法。
在通常情况下,锻炼会让正面情绪显著提升。
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明天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办公室,那就是按时上床睡觉。
当我们保持自律足够长的时间后,就会形成一套常规——也就是习惯。看上去自律的人,其实是培养了一些生活习惯,而并非在刻意循规蹈矩。利用这个规律,我们也可以培养出一个个好习惯。
如果偶尔失败,也别不好意思。别仅仅因为今天没达成计划,就默默地全盘放弃。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执行得越多,习惯就越稳固。甩掉自责心理,你也会更强大。明天再按计划继续。
保证充足的睡眠,否则会容易忘事和犯错,得不偿失。血糖水平忽高忽低会耗尽大脑能量。有研究表明,多吃水果蔬菜的人生产力更高。
回应 2018-11-18 22:14
-
卉卉 (夏至)
人们记住的未完成任务数量几乎是已完成任务数量的两倍。 经常休息、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吃得健康——我们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投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稳步前进。 如果中断工作去阅读电子邮件,回来后要重新达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一分钟。 拖延症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心里害怕,担心最终结果不够好。解决之道是:专注于执行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要避免拖延,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始。既然我们下大力气保护了...2018-11-18 22:14
人们记住的未完成任务数量几乎是已完成任务数量的两倍。
经常休息、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吃得健康——我们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投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稳步前进。
如果中断工作去阅读电子邮件,回来后要重新达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一分钟。
拖延症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心里害怕,担心最终结果不够好。解决之道是:专注于执行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要避免拖延,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始。既然我们下大力气保护了一段可支配时间,就别把这些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而是应该将其用于选定的任务。我们必须确保足够珍视可支配时间的价值。浪费掉的时间不会再回来。
做笔记不仅是为了精确记录,还是为了学习和融会贯通。事实证明,使用放慢节奏的工具记笔记,效率会更高。不要追求一字不差,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和书写的越多,你记住的也就越多。在左栏中写下会后要提的问题、主要想法、图表;右栏则是实时会议记录;最后把摘要写在下边。
要战胜恐惧心理,一个好办法是把自己暴露在害怕的事物面前。在你讨厌的任务上,寻求小小的下一步行动。把类似的任务放在一起批量处理,可以节省启动时间。要战胜拖延症,最好是把重要的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来做,而不是用匆忙症来逃避重点。
在处理正确的任务时,心流是极好的。但有些事可能刚刚还是应该做的,现在就不是了。情况改变后还在错误的任务上投入心流是徒劳无功的。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至少每小时切换到全景模式一次,评估你的优先级。
心不在焉的时候,你不是在管理时间,而是在浪费时间。要脱离这种状态,办法就是找到关联。
下班之前写下明天最重要的任务,这是让明早开工更容易的第一步。不过在任务进行一半的时候回家,效果会更好。自动坚持任务就是在下班前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的那项任务。
在事情开始前花太多时间进行规划也是拖延。
要让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须经常检查成果并调整规划。
事前规划做得再大,都不如循序渐进好。
不要寻求赞美。如果能加以正确利用,负面的批评和明显的误解都可以促进你的工作加速起飞。
让客户不断获知你的进度,让他参与你的预估。
不要提前承诺成果,而是承诺你的行为。
请求别人的帮助,对方会感觉受到了认可和尊重。
千万不要以情绪化回应情绪化的人,那样只会让他更激动。
生产力不仅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同等重要的是准备好心智和身体,以取得最佳表现。
锻炼身体好处多多,其中一项是改善睡眠。成人如果每周进行 150 分钟的身体锻炼,就更不容易在白天昏昏欲睡,也更不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和适量摄入的蛋白质能产生更稳定的输出,给大脑持续提供能量。
睡眠不足还意味着失去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导致难以完成记忆编码,无法对新记忆进行删除和整理。
面对长期任务时,强制自己经常进行短暂的休息,可以给大脑换换节奏。休息能够帮助我们保持专注。
锻炼会提高血压,促使血液流经身体各处,包括大脑。更多血液进入大脑,会带来更多氧气。氧气是我们大脑的燃料。这就是锻炼能让大脑更灵活的原因。
在中午散步 15 分钟可以起到奇妙的效果,给难解的问题找出新办法。
在通常情况下,锻炼会让正面情绪显著提升。
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明天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办公室,那就是按时上床睡觉。
当我们保持自律足够长的时间后,就会形成一套常规——也就是习惯。看上去自律的人,其实是培养了一些生活习惯,而并非在刻意循规蹈矩。利用这个规律,我们也可以培养出一个个好习惯。
如果偶尔失败,也别不好意思。别仅仅因为今天没达成计划,就默默地全盘放弃。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执行得越多,习惯就越稳固。甩掉自责心理,你也会更强大。明天再按计划继续。
保证充足的睡眠,否则会容易忘事和犯错,得不偿失。血糖水平忽高忽低会耗尽大脑能量。有研究表明,多吃水果蔬菜的人生产力更高。
回应 2018-11-18 22:14 -
秋明 (冰火两重天)
看过deep work后,书里的多数观点都不新鲜,只做几点补充。 过度准备是拖延 区分紧急性的真伪 帕金森定律:工作是会膨胀的,你给它分配多少时间,它就会花费多少时间 不定期雏型,为什么我们预估时间的时候总是不那么准确。什么时候是最准确的,只有在完成它的时候,当要设置deadline的时候,与其给出固定的时间不如专注工作一天然后看产出,然后再评估。从这几点上看,管理者可以说是深通方式方法了 图解法比描述法清晰太多 体...2018-03-20 09:41
看过deep work后,书里的多数观点都不新鲜,只做几点补充。
过度准备是拖延
区分紧急性的真伪
帕金森定律:工作是会膨胀的,你给它分配多少时间,它就会花费多少时间
不定期雏型,为什么我们预估时间的时候总是不那么准确。什么时候是最准确的,只有在完成它的时候,当要设置deadline的时候,与其给出固定的时间不如专注工作一天然后看产出,然后再评估。从这几点上看,管理者可以说是深通方式方法了
图解法比描述法清晰太多
体育锻炼可以给大脑充氧,改善睡眠,那我就奇怪了,我这睡眠如果不锻炼的话得差到什么程度??
所有的理想都离不开主观的判断,方式方法再好,情感曲线如果歪了(甚至写这句话的时候,怎样判断是否是歪了也是主观意识),那么路就会难走很多。
回应 2018-03-20 09:41
电子版有售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思考的技术---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 (再出发)
- 待续的和弦:新领域探索序列 (𝔸𝕫𝕖𝕣𝕚𝕝)
- 2018 阅读记录 (过水忘川)
- 2018读书记录 (Potegato)
- 永远有看不完的书 (Jambalaya)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单核工作法图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灰色の瞳 2017-12-08
百姓日用即道。可利用的辅助工具:布谷布谷App。
3 有用 五号航星 2018-02-04
单核工作法的核心,就是安排好工作的优先顺序,一次只处理一个任务。
6 有用 朱青1900 2017-11-12
对成堆的任务,全盘接受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预估所需的时间;只是坐等灵感出现,而没有着手,事情就不会有任何进展;选好了一款不适合个人生产力系统,等于自我欺骗;为了让利益关系人看见我们在流汗付出,同时做好几样事,只会折损速度;把事情规划得过于周密细致以至于同现实脱节,无异于鼠目寸光。
3 有用 waiting 2018-01-09
番茄工作法的升级版—单核工作法Monotasking:(1)写下最多5项候选任务;(2)从候选任务中选出唯一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把闹钟设到下一个整点或半点,但从此刻开始算不能少于25分钟;(3)开始工作,只专注于刚才选出的那一项任务;(4)闹钟响起时,稍事休息,然后回到步骤(2),选出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如此循环往复不止。
1 有用 九三 2018-04-09
番茄钟作者又一著作。先全局后单核,提供工作效率。不过理论太多,没有番茄钟那么实在。 1,关闭即时提醒,例如邮件,espace,每次切换需要1分钟 2,有人求助可以约定期时间,不要被马上打扰 3,每次要做的事情不要超过5件,分清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情不紧急,紧急的事情不重要。
0 有用 🦈 2019-02-17
我。拖延至死与雷厉风行两个极端 一天结束还未开始今日任务与因逃避正事而产生的高效专注看书运动背单词以及解决各种突发奇想 啊!我恨!
0 有用 尖头叉子 2019-02-15
Monotasking:交付“关键的少数”,略过“有用的多数”。Pomodoro technique的升级版了,不过核心思想还是类似的。作者在每一章开头都对本章内容做了概括实在不能太友好。 ps.有点好奇有没有人真的按照最后面的联系方式联系作者呀😂
0 有用 Laso 2019-02-10
【蜡笔小新】单核vs全景,聚焦于1项重大任务vs着眼所有任务并进行调整
0 有用 Black Glory 2019-02-10
前半部内容跟GTD一样, 甚至没GTD说得明白.
0 有用 曹好 2019-02-05
短短四百多页内容,关于时间管理的技巧真的十分实用,就是喜欢书中关于一分钟单核工作法的解释:专注于五项的清单任务,并且书籍中会提出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书籍,如果你是做时间管理主题的书籍,这本书里面推荐的书籍就是一个很棒的主题书单阅读,你就会发现原来时间管理相关的内容真的是相互通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