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的书评 (10)

理想国imaginist 2018-05-24 16:30:35

谁说书生一定要“有用”:请让学术回归纯粹

原文标题:学问的宿命 文:陈嫣婧 原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1. 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与梁启超率同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要求革新体制,后“百日维新”失败,康梁逃亡海外。 时隔16年,孙中山以“三民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大概连康梁都想不到,...  (展开)
小p 2019-05-28 23:09:27

为什么清儒是腐儒,而陈寅恪却是大师?

在本书的封底上列了六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清儒拼命著述而不管现实的风气遭遇了怎样的危机和批评?”。第六个问题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什么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这两个问题对应本书主文的第一篇《方东树与汉学的衰退》和最后一篇《“主义崇拜”与中国近代学...  (展开)
听风的歌 2022-09-23 22:45:52

《方东树与汉学的衰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一篇文章分析为例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旧范式的危机中,因为王是做古史辨和傅斯年起家的,所以明显得感觉到他对这一段学术史的建构游刃有余,无论在材料和方法上。以此为切入点,可以看到他怎样撕开了近代和晚清思想史的裂口。逆流而上,由学术体系的建构而...  (展开)
五更山月 2021-01-31 22:08:35

转汪荣祖书评:《未完成的系谱》

现在的学术著作很讲究关键词,以突显一篇文章或整本著作的主题。“系谱”无疑是王汎森先生这本著作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所谓“系谱”,原指有系统地记录动植物祖先情况的档案资料,以推断遗传特性与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作者将“系谱”词,用之于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自然会使读者期...  (展开)
暗黑力量大师球 2024-11-08 07:44:11

失眠了写长书评

王汎森的思想史研究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清末民初的日记;第二则是三十年代的新史学。 第一部分其实专做的翻案文章,他指出清末的旧人没那么旧,民初的新人也没那么新。接触西方前,清朝旧人其思想演变已经出现了内在的断裂,包括重订经典体系,企图组织儒学教团吸引下层民众,乃...  (展开)
愚翁 2024-06-25 08:09:39

第一本王汎森,嚼出点儿味道来了

就晚清民初的思想学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王汎森写了多篇文章,不是一个体系,确是一个主题,很多都对理解后来以及当前的状况有帮助。以下是部分内容的摘录,几乎都是原文主旨照录,主要为了以后可以翻查,以免完全忘干净了。 1.关于汪士铎的想法,分为公开表现和内心私密两个层...  (展开)
路灯不亮了 2024-06-02 11:17:41

6.2人文楼读书会

1.关于“重写思想史”? 重视社会史层面的思想而不是数人头 2.重视生活 思想与生活的联系 傅斯年的读书札记也成为王氏的史料选取来源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注意到了政治的博弈 除了思想史之外的因素如何影响思想(如社会层面的向民众靠近)...  (展开)
听风的歌 2022-09-23 22:31:18

书的内容概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介绍 王汎森先生这本书主要从思想史用角度,比较清晰地分析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各思想流派的变化与起源。在清末背景下,晚清士大夫的学术追求;西学传入,中西方思想世界乃至个人命运与时代剧烈碰撞,从应对“传统学术与思想内部的危机”;再到辛亥革命之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  (展开)
Vinland 2020-01-07 21:43:06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王汎森的第一本书,相当好看了,王汎森的思想史写法很“剑桥学派”啊,本书是王汎森的文集,大致按照可以分成清末的学术演变、近代思想传统与现代的嬗变与错位、近代学术史三个部分。可能限于篇幅原因很多地方并没有展开,但是王汎森的思路具有相当程度的启发性,从这一本开始...  (展开)
既和且徐 2019-06-11 17:42:59

上穷碧落下黄泉—重建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渴望,一种急切的心情读完这五百多页的巨著,先生的文笔简单晓畅,从不故弄玄虚,每篇论文的开头结尾都带有总结性的文字,让人做起笔记来得心应手,如果说让不立偶像的我非要说出一个喜欢的史学家来的话,王汎森先生是当仁不让的。 由于王汎森先生对中国近代与...  (展开)

订阅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