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之神 短评

热门 最新
  • 46 archimboldi 2020-01-16 02:49:36

    黑暗之心。温柔又残暴。河流之声。南亚次大陆无泪的悲歌。为苍蝇,糖块,果菜,汽水眩晕,历史暴露在后阳台,虫蛾生长在被野蛮清算的后一代姗姗来迟的羞愧中。以个人承担历史的丑闻,他们没死,但也绝不是活着。笔触强大。

  • 20 eowyn 2019-12-14 21:43:12

    感觉和鲁西迪的午夜之子里有很多异曲同工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设定 故事结构也都是印度式的曲折穿插 母亲以及母亲的真爱都是那么影响深远 最后故事的结尾却收在那最甜蜜的一刻

  • 26 周鱼 2020-10-10 09:51:32

    简单的故事主线,她却能向其中如同吹气一样,将这个气球吹得这样大,充满诱惑。这无疑是一颗美丽而极其敏感的心灵才能这么干。在她营造的这个残酷的,棉花絮一样支离破碎的,塞满了讽刺的故事里,我意识到自己却常常一头钻进去寻找慰藉,我想留意那些人物都是怎样从糟糕中度过,我想参考那些糟糕的尺度,另外还带一点点的期望,想用力吸进在所有的糟糕中存在的一个值得去奋不顾身的迷人的东西。

  • 4 47.xxx 2024-04-18 23:40:01 北京

    masterpiece. 回看自己的这段笔记尤感震撼:“微风中即将凋谢的玫瑰的味道”。谁的玫瑰?血的味道。每一句话都是过往的回响,几十年过去了仍无法走出那半个月。

  • 3 砂之器 2021-08-07 16:38:30

    2021-29 不知道是不是中文的原因,完全get不到。如果不是,只能说英语界的文学奖太好拿了。晋江出海吧。

  • 1 毒妇脸少女心。 2024-05-06 10:18:42 上海

    集诗性、神性以及美学性为一体的作品,故事及语言的针法极细密,极迷人,像是走进一间蒙了尘暗室,也有阳光给的吻痕和雨的气味。是渗透。是用多种声音串起的叙事线条。是弥散到精确的一种。是因缘际会。如果说,《微物之神》里字语句的变幻是在终局触礁前涌动不止的海葵,领悟情感的传达方式则像时时会被风暴扑袭的不停开合的一扇门。仅以一种缓慢流泻的形式,却达到了一种奇异的文本密度和饱含悲剧色彩的情感浓度。阅读时繁花簇放的感官印象与明明看去仿佛足够节制的文字形成一种紊错路径,所以读后会形成一种过度之后的虚疲与怅惘。

  • 15 W·思维印记 2020-04-20 12:40:02

    “一部真正有所追求的小说,应付创造出属于它自己的语言,此书做到了这一点”,《纽约客》对这本书的评价简短精妙。至于这种语言是什么,或许很难用另外的文字描述清楚,必须在阅读中才可感受这种文字的独特魅力。它带有诗歌般的韵律,有种异域的哀伤气质,也有孩童般对世界的困惑,如蛛网缠绕,又奋力奔袭,生命力极强。读完后,心弦被拨动,止不住又想再次沉浸在微物之神的气息中。

  • 1 Erho 2022-09-12 17:41:00 广东

    “瑞海儿不曾写信给他。有些事情是你不能做的——就像不能写信给你的一部分,写信给你的脚或头发,或心脏。”

  • 1 明月如曦 2022-09-24 22:19:19 江苏

    正要去工作的白蚁 正要回家的瓢虫 正要掘洞穴避开亮光的白色甲虫 拿着白木小提琴的白色蚱蜢 悲伤的白色音乐 人类其实不过是自然的养分

  • 5 dmach 2020-12-27 21:59:41

    友情建议:读这书得备着速效救心丸

  • 1 七弦松风 2022-09-02 22:48:45 四川

    三星半。太多短句,太多细节,太多重复,划重点式写作相当讨巧,但也没办法,后现代乃时下浪潮,顺着浪潮走怎么也不会错,只要拆解,只要拼贴。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政治主义各种主义都想来掺一脚,但也因其大杂烩特性被炮制得过分细碎又讨论得颇为浅显,以至于总让我觉察出作者的那种浅薄的天真。爱情故事是不错的,但可能本书毫无节制的拆解和语词的无限增殖着实让我厌烦了,典型的有佳句而无佳章吧

  • 3 北里燕三千 2021-08-03 17:34:27

    3.5星吧,个人对后殖民题材不太感兴趣,理念总是大于形象

  • 3 正常发挥 2020-11-18 23:57:30

    个人觉得此书直接吊打《追风筝的人》,真就不理解为啥后者能长期霸榜。整本书像是一个主线故事串联起来的一个个短篇,每到一个人物,都有一定篇幅的“小传”,而我认为作者对待每一个人物都是平等的,没有明显的厌恶与喜爱,只是将在当时背景下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无奈娓娓道来,就连对死亡和暴力的描写都是那么平静,平静并不意味着悲伤,而是无可奈何—面对一切无法反抗的因素的无可奈何,不故意煽情,平静下隐藏的哀伤才是最高级的。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人是重要的,到如今也是这样,所谓的“贱民”不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活出生命的温度,而所谓“可接触的”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发现自己除了阶级赋予的一块遮羞布以外,什么都没有。那样一个冷冰冰的社会制度,是不允许有人活出自己生命的温度的。最后:倒叙的结构下,作者在最后一幕的安排可谓精妙。

  • 1 李先生 2024-05-30 23:17:14 新加坡

    从《微物之神》想到教员的土地革命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印度就是没解放的中国,中国就是解放了的印度。

  • 1 Jasmine _T 2024-06-01 22:52:46 上海

    事无巨细地描写,每一处视觉、心理感官都被捕捉定格在了纸上//时隔一年多终于读完,写的真美啊,翻译也很好。两条时间线穿插着写,最后所有线索都指向那个唯一的事实。多么悲伤的一个故事啊。

  • 1 帕慕克的Q 2020-03-16 19:40:00

    我们将自己制定爱的规则,并决定可以获取多少的爱。在那里,物的世界也拥有绝对的真理和意义。

  • 6 伊夏 2021-07-18 06:57:01

    “现在他们三十一岁。不算老。也不算年轻。一个可以活着,也可以死去的年龄。”只有安静时才读得进去的书,但也无法完全读懂。文学性超越了故事,可情节也非完全不鲜明。译者的水平很高(彭师傅说是台湾人),但原著的烂漫诗性一定更高,是直接跨越文化进入你眼耳鼻舌的那种精彩。这样的作家仅得一个布克奖,是不足够的。反过来说,她不需要什么奖,文本放在这里,已是无冕之王。

  • 1 身投げ 2022-02-22 10:41:27

    没怎么看明白,出场人物太多了,除了双胞胎和他们身边的特别亲近之人,基本上都没记住,所以不给予任何评价,等到买的实体书到了,会再读一遍,进行评价)作者倒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思路,故事可以是从一件特定的事情开始,然后逐渐膨胀,从点变成圈。

  • 0 叁肆 2022-03-27 16:24:21

    第一章后面略看了,所以就不评价了,结论就是这类的小说我不太喜欢(或许以后喜欢也说不定,有缘再重看

  • 0 孟响 2022-02-08 09:07:29

    很独特的写法,有写实,有隐喻,有诗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