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诗选 短评

热门
  • 4 smile 2018-05-03 19:47:36

    人生十分孤独。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花枝:总是来回抖动,花枝挣扎于风中,总是上下求索,我的心像一个孩童,在明亮与昏暗的日子之间,在企求与放弃之间。直到花朵飘零,枝条上果实饱满,直到厌倦了童年,这颗心归于平静,并表白,这总不消停的生命游戏,绝非枉然,满是欢喜。

  • 7 奎因 2019-03-24 16:58:09

    前半部分的质量是后半部分的三倍有余,译者翻的烦了吗

  • 3 大瓜世界 2019-01-29 14:27:42

    温柔的人,写出来的诗,好像念的稍微重一点就碎了似的

  • 1 谢谢哥哥 2020-09-14 21:01:48

    7分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黑塞表现出的浪漫视角和他的小说真不一样,能看到他的心路历程,战争年代的诗也有些许转变,可惜译本失去了黑塞强调的押韵格调。

  • 0 斑斑 2019-12-04 21:38:37

    “绝非枉然,满是欢喜”。

  • 0 福柚依 2021-04-06 10:02:43

    “我们还站在昏暗中,怀着柔和的梦想。”黑塞真是很浪漫,诗歌里关于故乡,母亲和孤独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他的文字看起来细腻敏感甚至有自怨自怜的倾向,但神奇地充满希望。永远爱黑塞。

  • 0 谷神 2021-04-06 19:54:30

    给我一种泰戈尔的感觉,不喜欢

  • 0 sfy 2021-03-15 16:34:00

    对田园诗歌较无感

  • 0 Lethe 2022-03-22 19:29:28

    前半部分有好几首喜欢的,长于孤独与流浪。

  • 0 𝓉𝓊𝓌ℯ𝓇𝒾 2021-10-28 23:47:08

    尽管声称“以某种尽可能不拘束的心态去抵抗外部的拘束”,但1933年、1939年和1945年后(尤其是1954年后)还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分水岭。1933年前如《彼得·卡门青》或《彷徨少年时》的青春、热情、迷惘,让位于1933年后《寓言集》般的渴望救赎和茫然,1939年在闪击波兰当月的诗作又开始像《东方之旅》般向往“心中的”东方并渴求内心安宁,1945-1952年虽然又似乎回到了那个阿尔卑斯少年时代,1954年后重新又要从古老东方和前人智慧中找寻解脱。(评分:7.2,日期:20211028)

  • 0 fan 2021-10-19 19:36:56

    五星献给编后记~

  • 0 H-lmn 2022-01-10 08:36:01

    后半比前半好多了

  • 0 独里朵 2022-05-23 19:03:41

    外国诗歌最考验译者自身的语言风格。这个译者的内容,我联想到“娇弱”二字。无任何褒贬之意。

  • 0 Demian 2022-05-31 12:21:16

    语言的隔阂使得我们只能经由译者的摆渡来到黑塞的诗性王国,这实在是一种遗憾。让我有所共鸣的诗是《花枝》、《埃及雕像陈列馆》、《进入孤独之路》、《雪中流浪者》、《伊甸园之梦》。 (1)“总是来回抖动/花枝挣扎于风中,/总是上下求索/我的心像一个孩童/在明亮与昏暗的日子之间,/在企求与放弃之间。”——《花枝》 (2)“进入孤独之路很难,/比你知道的更难,/连梦的源泉也已枯竭。/但你要相信!在你的路的尽头/一定有故乡,/死亡和复活,/坟墓和永恒的母亲。”——《进入孤独之路》 (3)“我的灵魂,曾被我视为整一,/分散开来变成千万只翅膀,/变成万有那五彩缤纷的形象,/我觉得自己熄灭了,同宇宙合一。”——《伊甸园之梦》

  • 0 瓏月 2022-06-01 03:50:19

    糟糕的翻譯。

  • 0 山形枕寒 2022-05-28 14:55:51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心理预期逐渐变化,导致感觉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好很多

  • 1 金刚樱桃🍒 2022-12-02 14:27:16 山东

    后边有点不怎么样,是翻译的问题吗?前半部分动人心弦,是温柔的男人才会写出来的字据。读诗集会发现黑塞的另一面,而且诗集真的杀伤力大且容易读哦! 对激情的一切痛苦 对每种燃烧的渴望 我们战栗的灵魂皆贪婪地敞开 想去买原版看原文的程度!

  • 0 max 1 2022-10-20 10:00:22 辽宁

    确是好坏参半,但好的太过绚烂,给四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