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西域研究 (冬季风)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万圣书园浏览书目 (Machiavellic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重释内亚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重释内亚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阿道克 2018-06-03 14:10:01
对六位内亚史学者研究的评述。这种学术思想范畴的著作对我这种历史爱好者还是有点太专业,好在导言很长很细致,看懂了,收获很大
32 有用 马洲洋 2018-03-21 00:16:39
就我粗浅的学问来看应该也是可以打4.5分的佳作……曾经也跟风认为钟教授只是在所谓的新清史论争中哗众取宠,如今看来这一想法实在鄙陋。一个完全没有留学西方的人能够做到对西方近100多年的内亚学术史(尤其是草原游牧史、蒙古突厥史)了如指掌,信手拈来,对其得失的品评也颇为到位,实数不易。作者对西方内亚史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转向的观察极其精准敏锐,这点甚至远超不少在海外多年却依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我粗浅的学问来看应该也是可以打4.5分的佳作……曾经也跟风认为钟教授只是在所谓的新清史论争中哗众取宠,如今看来这一想法实在鄙陋。一个完全没有留学西方的人能够做到对西方近100多年的内亚学术史(尤其是草原游牧史、蒙古突厥史)了如指掌,信手拈来,对其得失的品评也颇为到位,实数不易。作者对西方内亚史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转向的观察极其精准敏锐,这点甚至远超不少在海外多年却依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学者。此外,其对几部大的著作的细节之处的考索校正也是极见功力。相对的,西方的内亚史学者如今却往往少有去认真学习总结前人经验著作者,实数可惜。就我个人看来,就算是伯希和也绝不是什么不可复制的天才,重要的是学者们是否具有成为下一个伯希和的胆识和精神,而不仅仅甘于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业品。 (展开)
10 有用 Lawliet 2018-07-31 23:07:00
业师尝言,钟焓是极可能成长为一代巨擘的学术新星。钟焓对国际学术史掌握来源其多语言的功底,不同于罗新的丰富想象,其扎实的考证功底大大丰富了实证史学内涵。本书以内容评介和脉络梳理展开。伯希和作为欧陆汉学最璀璨的明珠,学问渊博让人惊叹。傅礼初作为伯希和的再传弟子,学术生涯的前后两个阶段也体现了美国的学术转向。成名作中对多语言的高超运用和精深注文体现了伯希和之风。第二阶段所提出的“全史”(Integrat... 业师尝言,钟焓是极可能成长为一代巨擘的学术新星。钟焓对国际学术史掌握来源其多语言的功底,不同于罗新的丰富想象,其扎实的考证功底大大丰富了实证史学内涵。本书以内容评介和脉络梳理展开。伯希和作为欧陆汉学最璀璨的明珠,学问渊博让人惊叹。傅礼初作为伯希和的再传弟子,学术生涯的前后两个阶段也体现了美国的学术转向。成名作中对多语言的高超运用和精深注文体现了伯希和之风。第二阶段所提出的“全史”(Integrative history)以及“血腥的竞争推选制”(Bloodly tanistry)可谓开启了美国新清史研究的关键概念。乌瑞夫人对文献和田野的并重丰富了前蒙古时代的图景,而王明珂的脱离实证史学的人类学演绎不过是沙上建塔。森部豊的粟特研究则体现了日本的学界动向(妹尾达彦的东欧亚与森安孝夫早期征服王朝) (展开)
45 有用 文在兹 2018-01-08 18:57:57
太牛了,敬佩!前阵子豆瓣上的土洋之争,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位“从未有过出国经历”的“土博”激起的?哈哈。其实作者说的有道理。洋博在国内是洋,在国外也是土。土在国内确实土,但万一有一天在国外成了洋呢?学术确实分国界分种族分阶层,不承认这点不行:)
5 有用 慕辛 2018-06-12 17:04:43
学术史写到这种程度,可以算前无古人了。
0 有用 言墨 2023-03-06 11:18:30 山东
读了前言和王明珂的部分,还是一片混沌,只能说膜拜大佬
0 有用 岡薩雷斯 2023-02-22 23:00:33 北京
不得不说阔大完备,意蕴精深,但缺乏那种勃发的生命力或者说冲击力,这一点不如张承志远矣。总结易,创造难,考据终究还是要为推出新概念服务,期待作者的宏文。
0 有用 昊子 2023-02-02 23:39:11 黑龙江
钟老师功力深
0 有用 ay 2023-02-01 21:46:59 北京
汉学本位,视野广博,广取学科前沿。
0 有用 雨眠(黑化版 2023-01-18 17:28:00 湖南
书评总结,作者个人喜好过于强烈,甚至有些地方指着鼻子在骂,处于好奇搜了一下作者,做学问评价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