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1
一、选题的缘由和研究价值………………………………………………………1
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3
三、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8
第二章 历史时期《仪礼·士昏礼》的研究探讨………………21
节 先秦至今的研究成果述论…………………………………………21
一、先秦的《士昏礼》研究………………………………………………………22
二、秦至清的《士昏礼》研究成果………………………………………………28
三、近现代及今人的研究成果……………………………………………………33
第二节 前人《士昏礼》研究存在的问题…………………………………38
一、偏叙事、重考证………………………………………………………………38
二、轻文化功能的探究……………………………………………………………40
第三章 文化学视野下的礼制研究………………………………43
节 “文化”的词义演变与梳理………………………………………43
一、西方视野下的文化发展与演变………………………………………………43
二、汉语体系中“文化”的内涵与学者们的阐释………………………………45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与文化功能主义………………………………………48
一、文化人类学……………………………………………………………………48
二、文化功能主义…………………………………………………………………49
三、《文化论》……………………………………………………………………50
四、文化人类学在中国学界的运用——以《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为例
……………………………………………………………………………………53
第三节 文化学的研究范围试探……………………………………………59
第四章 《仪礼·士昏礼》的文献研究…………………………61
节 《士昏礼》的理论界定……………………………………………61
一、婚礼与礼………………………………………………………………………62
二、“昏”与“婚”………………………………………………………………65
三、《士昏礼》的起源……………………………………………………………66
四、《士昏礼》的流变……………………………………………………………68
第二节 《士昏礼》中的“六礼”…………………………………………75
第三节 汉儒注经方法窥探——以郑玄为例………………………………81
一、纲举目张,兼采今、古………………………………………………………83
二、名物训诂与章句释义兼重……………………………………………………85
三、长于直训和义界………………………………………………………………86
四、余论……………………………………………………………………………88
第四节 传统注疏的纠偏——以“妇顺”之“顺”为例…………………89
第五章 《仪礼·士昏礼》的名物研究…………………………96
节 礼物类………………………………………………………………97
第二节 礼器类………………………………………………………………108
第三节 服饰类………………………………………………………………126
第四节 婚宴食品类…………………………………………………………135
第六章 《仪礼·士昏礼》的文化要素研究……………………143
节 《士昏礼》的仪式、习俗研究……………………………………144
一、馂余……………………………………………………………………………145
二、合卺……………………………………………………………………………147
三、摄盛……………………………………………………………………………149
第二节 《士昏礼》的史前文化因素研究…………………………………151
一、聘财的史前文化因素…………………………………………………………151
二、哭与婚礼不举乐………………………………………………………………156
三、抢婚与昏时成婚………………………………………………………………158
第七章 《仪礼·士昏礼》的文化功能研究……………………161
节 人类学家视野中的婚礼……………………………………………162
一、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对婚礼的研究……………………………………162
二、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对婚礼的研究………………………………165
第二节 《士昏礼》的文化功能……………………………………………168
一、婚礼的象征功能………………………………………………………………169
二、婚礼的政治组织协调功能……………………………………………………173
三、婚礼的社会教化功能…………………………………………………………175
四、婚礼维护女子社会地位的功能………………………………………………177
第八章 婚礼、婚俗、婚律的互动变迁研究……………………180
节 礼俗法互动变迁的过程和原因……………………………………181
一、礼俗法互动变迁的过程述论…………………………………………………181
二、礼俗法互动变迁的原因探析…………………………………………………182
第二节 同姓不婚……………………………………………………………185
一、同姓不婚的解释………………………………………………………………186
二、礼俗法的互动:同姓不婚的演变……………………………………………190
第三节 七出…………………………………………………………………194
一、“七出”的文献分析…………………………………………………………195
二、“七出”是封建家长制的体现………………………………………………199
三、“七出”由礼入法的演变……………………………………………………204
第四节 招赘婚………………………………………………………………205
一、称谓与起源……………………………………………………………………206
二、战国秦汉所见招赘婚的文献与赘婿的地位…………………………………208
三、招赘婚的特殊形式——寡妇招赘……………………………………………210
四、余论……………………………………………………………………………213
结 语………………………………………………………………214
参考文献……………………………………………………………217
一、传世文献、简牍及整理书目…………………………………………………217
二、今人著作………………………………………………………………………221
三、学术论文………………………………………………………………………226
后 记………………………………………………………………230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吳復 2022-04-15 21:54:45
非常离谱哦,随便看了一节,发现基本上是照着某位大佬的论文重抄了一遍。
0 有用 书宇阳 2018-03-05 13:46:18
材料解读弱,文化学阐释同样无趣,两者皆失。
0 有用 暮桥雨 2023-06-16 14:31:53 山东
对文化学不了解,也算是学到东西了。不过材料分析还是略微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