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书评 (26)

高托夫列特舅舅是灵魂人物吗?
书里有个扫地僧式的人物,虽然其貌不扬,虽然被人瞧不起(可能是封闭的观念导致的),却说出很多睿智的、指引克里斯朵夫成长的话。瞧瞧他在第275页(线装书局版)说的话吧:“你的对着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敬的心......” 在我正需要这一番对心灵的抚慰的话的时候,他出现了。我...
(展开)

当黑夜降临时星星才会格外闪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约翰·克利斯多夫》皮面插图珍藏本,总共有四卷。在选择之前,主要对比的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在2021年出版的精装版本,也是四卷。两个版本译者不同,上译的版本是由傅雷先生翻译的,而浙江文艺的译者是许渊冲先生。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性格豪爽,他自称自己翻译... (展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 -- 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有感散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天才音乐家克里斯朵夫·克拉夫脱波澜壮阔的一生。全书反复强调“强者”“英雄”这一观念,夹杂着大量讨论法国与德国民族精神的议论,使其成为了一部包罗万象、传唱至今的经典。笔者没有读过尼采,体会不到... (展开)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约翰-克里斯多夫》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罗曼·罗兰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也为罗曼·罗兰带来了很多荣誉。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也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很陌生的... (展开)
似力又似电流,让我继续和生活战斗下去
也许十天,也许半个月,他带着我,爬过了好多座心里的大山! 有疑问,就找到了答案。想到达,就有了通道! 一本特别有力量的书,帮我推倒了四周的围墙 看见了真相! 从出生到现在,一路走来,身上被社会绑了很多道枷锁,以为幸福应该是像社会所宣扬的一样,拥有财富与荣誉,对...
(展开)

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以后
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以后,并没有感受到别人描述的那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反而觉得有点儿腻, 就像吃了太多糖或者太油腻的食物一样。 克里斯朵夫的人生是很丰富多变的, 经历过不少变动,可这些变动更多的是来自他的内心。 他一直都很乐观, 充满斗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展开)

JC第七卷记录:克里斯朵夫的残酷
第七卷卢内(Dans la maison), 直译应该是“在房子里,在家里,宅在家里”,主要描述的是克里斯朵夫和他的新结交的好朋友奥里维(Olivier)的日常生活,两位性格互补的年轻人以及周围的人的生活与思想互动。 全书来到第七卷,我所好奇的、等待的,或者渴望的内容终于出现。 ...
(展开)

JC:第四卷和第五卷记录
这套书的第二本, 内容覆盖第四卷反抗( La révolte )和第五卷节场(La foire sur la place)。 我们这位英雄的故事已经正式展开,也慢慢变得有趣了。 反抗是对德国音乐节与社会的反抗。年轻的小镇音乐家只身来到巴黎, 哪成想, 梦想中的艺术之都自由之都,进入其中却发现只...
(展开)

法国作家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就写出了“网文”,还得了诺贝尔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序言 想当年,有一位法国作家,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就写出了一部类似于网络文学的长篇小说,可是说是非常有开创性了。 这部小说在当时并不被主流文坛接受,在如今,仍然有人说他是网文的水平。 这本书就是罗曼·罗兰(1866-1944)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后来他还获得了1915年... (展开)
小仪《约翰克里斯多夫》
克里斯朵夫最终还是一死,就像书中所讲到的一样,“每个人都要轮到去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每个人都要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追随着抗拒过死,否认过死,而终于不得不死的人”,面对冥冥中掌管这一切的,他最终还是失败。但是这种失败,乃见证...
(展开)

评《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传世经典。这部以音乐为核心的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位天才音乐家的成长历程,更通过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探讨了人类的情感、理想和生命意义。 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如同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从他童年时期对音乐的初次接触,到成年后的...
(展开)

一部伟大的生命交响曲
看到一半时,我发觉我并不喜欢一部关于一个男人的成长史这样的小说,但罗曼罗兰的文字确实有吸引力,也本着不能前功尽弃的决心再往下看去,越来越被书中其他人物的命运所吸引。说实话,哪怕看到最后,我并没有很喜欢约翰克利斯朵夫,但是书中的各种的女性人物形象却吸引着我。...
(展开)

孤独的灵魂,伟大的艺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8分! 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应当是以古典音乐为背景,边听着音乐边开启阅读。我对音乐是一窍不通的,但是对古典音乐有一种莫名的好感,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美好的乐音仿佛带有灵性的,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动着闪光的音符,哪怕是第一次聆听,不需要解释,自动就能接收到每一个音符... (展开)
《约翰·克利斯朵夫》死了,罗曼·罗兰万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百万言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经风靡全中国的年轻读者,不少人以读过此书和「转辗借得一读」,视为为莫大荣幸。今天还要读這本小說的意义在哪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这一年的12月,《新青年》杂志翻译发表了罗曼·罗兰(1866-1944)的《精神独立宣言》,并配上17页的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