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几乎花了一周才读完这本小书,并不喜欢。在我看来,只有一头一尾的“光悦会上”“秋叶点心”“北山阵雨”三章才是典型的川端康成,才有一种超越故事、独立存在的日本美。真想再读到《古都》那样的作品啊,永远不会忘记初读时的目眩神迷。
川端康成特有之美:声色光影,韵律气味,在岁岁年年中交错,每个章节名称都极具韵味。你以为仅仅是时光流转之美,偏偏领略的是“秋叶点心”的味道,“冬宜温暖”的态度,“春日之梦”的心惊,你以为领略的是气候冷暖,偏偏看到的是“浪里夕阳”的真相与牵绊,“晚霞过后”的迷茫与无常,以及“北山阵雨”的凉意与梦魇。他文字里的纤柔延伸出一种无力和孤独感,犹如夜雨深笼,寒意阵阵。
川端康成的文风自成一体。世间万物尽美,挟住心不动冷漠客观。
第四本川端康成的书,在看过《睡美人》和《雪国》这些作品之后,对川端的写作风格已经略有些熟悉,所以这本书看得很舒服。看川端的书,对我而言重点不是故事的内容,而是穿插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所思所想,那些舒缓淡雅的文字,还有营造的朦胧虚无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静下来,透露出一种深深绝望和冷清。
翻译非常走心。开始重新审视川端的风格。之前可能是因为新经典那套翻译不太行,对其作品纤细的触觉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个译本则比较准确地传达了川端「新感觉」写作的精妙之处。初看川端,容易被他连载式柔若无骨平淡无奇的文字迷惑,实际上是绚烂而归于平淡,柔顺却深不可测。与之相比,初看三岛,则是容易被他的「句秀」所迷惑,不容易觉察到「观念性写作」的缺陷。和谷崎一样,三岛对于家庭伦理关系怀着非同寻常的兴趣,不过与谷崎喜爱在扭曲失衡的人性中榨取「恶魔美」不同,川端始终从物哀的美学精神出发,结合自己的孤儿身世,将人事风雅与清丽自然紧密联系,以纤细的笔调探索人物的宿命与琐细日常,顺便微寄牢骚(对「大东亚战争」的谴责)。本作依然是散文式写作,讲述一年内的人事代谢,最终似完非完的结局可谓非常川端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书名翻译为岁岁年年真是好啊,与川端康成在本书中要表达的主题非常契合,“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物哀美学在川端康成这里得到了极致传承。对虚无的讨论,对物哀美的捕捉,简洁的语言和敏锐的感知,记下所有瞬间的一切,爱和美都是永恒于那一刻。 芥川龙之介说“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这个世界好像总是这样,转瞬即逝的欢愉,无穷尽也的忧郁,囿于人间规则,徒劳挣脱束缚。 可是,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馄饨,不如雨后空气中的槐花香,不如两个人一起坐在长椅上等落日。 “不是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而是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试试,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空虚无常?” 我太希望你一切都好,无所谓那生活是否有我。
跟女性站在一起,可以成就细腻、有关照的伟大男作家。
川端比较小众的一本书吧,虽然情节很重大(生死、背叛、私奔、自杀),但依然一贯的川端风,文字很平淡悠远,有种韵味在其中。完了你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喜欢。 每个人物的心理状态都很细致微妙,物是人非不在眼里都在心里。 战后的日本都有催婚环节啊。
“不是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而是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试试,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空虚无常?再者,即使你父亲不在了,只要你松子活着,这个世界怎么会空虚无常?”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只要爱过一次,责任就不能消失。故事如书名一样,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人都在期盼—失望—期盼中不停逝去,又不停新生。
川端康成非常不出名的一部作品,但是写的特别好,虽然还是日本文学“物哀”那一路,但是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以及靠意识流推进故事的方式有《达洛维夫人》的影子~
夏夜难眠,一口气读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开篇的茶会和秋日的镰仓,让人想起前阵子刚看过的《日日是好日》,看到茶道中的术语和器物也就没有隔阂,还有那些画与卷轴,禅意从一开始就弥漫开来。情节方面喜欢松子的独立与通明,作者的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多故事与情感没有明说却都能感觉到。尤其是对于心理的刻画以及对每个人物性格与内心的把握。不留痕迹却字字入心。也喜欢里面提到的看画,那些印象派让人想起奥赛博物馆。虽然一开始希望她和幸二能在一起但后来觉得结局大概不重要,还是这份经历的过程吧。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虽然看的作者的作品不多,但是喜欢这本的氛围和其中的价值观生死观。细节的描写很精彩有画面感。虽然物哀,但是哀而不伤。
故事由茶会开始,也是由茶会结束,开篇是父亲带着松子去京都参加光悦茶会,其间与抛弃松子的前男友宗广的弟弟幸二偶遇,一年整的光景,沧海桑田,人事巨变,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和年轻情人绀野闹翻了无家可归的母亲回了家,与松子开启了温馨平淡的新生活,前男友宗广离婚后自杀身亡,末篇则是松子在与父亲参加光悦会整整一年之后,和自己已不能与其正常婚恋的幸二相约,为了一场不知道纪念什么的纪念,再次去京都参加了光悦会,并入住一年前和父亲下榻的同一旅馆同一房间,令人百感交集,川端以冷静的观察与娓娓道来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岁一年之中的一段浮世的悲欢离合。出场人物并不多,故事也并不复杂,俗世的故事,但写得并不狗血,文字细碎而美丽,让你不自觉跟着松子从一年的光景中窥得全豹,可以看到她此后的人生必定岁岁年年无波无澜,安稳静好!
川端康成写的小说,总让我读出一些无力感,或许就是评论家所认为的“虚无”。虽然他也写一些背德的情事,比如某家夫人与年轻男子私奔,儿子对继母有仰慕之情,又或者公公格外眷顾儿媳,但这样也好,那样也罢,读起来却不觉凌厉,到底淡淡的。这本算是很不著名,但是讲述方式却也还是很典型的川端式典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好喜欢,感觉比《雪国》更符合我的阅读taste🥹淡淡的叙事,讲究的细节,完全是在文学中重现日常的感觉。
无尽的绝望与悲伤 川端康成的文字太美了 美得令人绝望 有点像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时过境迁 茶会开始 茶会结束 一切都变了
川端笔下的人物,男女情人之间的对话总是特别好看。自己虽未写“北山阵雨”的笔记,但认为是本书写得最出色的一部分。整个故事太过复杂,而着墨太浅,于是显得破碎。给译者加一颗星。
日も月も译成 岁岁年年 还蛮好的。译注详实嗲,只是第一个条目把本阿弥光悦写成了木阿弥光悦,但后面出现时都没写错。特别喜欢木崎老人跟绀野交涉的那段话。
谷崎以正经口吻来讲不正经故事,川端则以清汤寡水来“吊”异常复杂细腻的味儿。一年里发生了那么多重大事件,表面看去却风平浪静,一切都回归到原点,像是什么也没发生。
始于茶会,终于茶会,相同的茶会,却已是物是人非,相同的岁岁年年,逝者如斯乎。战后的创伤,伦理和亲情,日本人独有的抑郁情绪浓的化不开。
> 岁岁年年
20 有用 conan007 2018-08-03 09:59:15
几乎花了一周才读完这本小书,并不喜欢。在我看来,只有一头一尾的“光悦会上”“秋叶点心”“北山阵雨”三章才是典型的川端康成,才有一种超越故事、独立存在的日本美。真想再读到《古都》那样的作品啊,永远不会忘记初读时的目眩神迷。
14 有用 栗一白 2018-09-01 22:19:08
川端康成特有之美:声色光影,韵律气味,在岁岁年年中交错,每个章节名称都极具韵味。你以为仅仅是时光流转之美,偏偏领略的是“秋叶点心”的味道,“冬宜温暖”的态度,“春日之梦”的心惊,你以为领略的是气候冷暖,偏偏看到的是“浪里夕阳”的真相与牵绊,“晚霞过后”的迷茫与无常,以及“北山阵雨”的凉意与梦魇。他文字里的纤柔延伸出一种无力和孤独感,犹如夜雨深笼,寒意阵阵。
9 有用 Kurt 2018-07-09 09:56:00
川端康成的文风自成一体。世间万物尽美,挟住心不动冷漠客观。
8 有用 柚子爱吃橘子 2019-01-24 13:21:02
第四本川端康成的书,在看过《睡美人》和《雪国》这些作品之后,对川端的写作风格已经略有些熟悉,所以这本书看得很舒服。看川端的书,对我而言重点不是故事的内容,而是穿插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所思所想,那些舒缓淡雅的文字,还有营造的朦胧虚无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静下来,透露出一种深深绝望和冷清。
5 有用 无异议 2020-01-30 20:48:29
翻译非常走心。开始重新审视川端的风格。之前可能是因为新经典那套翻译不太行,对其作品纤细的触觉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个译本则比较准确地传达了川端「新感觉」写作的精妙之处。初看川端,容易被他连载式柔若无骨平淡无奇的文字迷惑,实际上是绚烂而归于平淡,柔顺却深不可测。与之相比,初看三岛,则是容易被他的「句秀」所迷惑,不容易觉察到「观念性写作」的缺陷。和谷崎一样,三岛对于家庭伦理关系怀着非同寻常的兴趣,不过与谷崎喜爱在扭曲失衡的人性中榨取「恶魔美」不同,川端始终从物哀的美学精神出发,结合自己的孤儿身世,将人事风雅与清丽自然紧密联系,以纤细的笔调探索人物的宿命与琐细日常,顺便微寄牢骚(对「大东亚战争」的谴责)。本作依然是散文式写作,讲述一年内的人事代谢,最终似完非完的结局可谓非常川端了。
7 有用 冬妮娅 2019-04-28 02:02:4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书名翻译为岁岁年年真是好啊,与川端康成在本书中要表达的主题非常契合,“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物哀美学在川端康成这里得到了极致传承。对虚无的讨论,对物哀美的捕捉,简洁的语言和敏锐的感知,记下所有瞬间的一切,爱和美都是永恒于那一刻。 芥川龙之介说“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这个世界好像总是这样,转瞬即逝的欢愉,无穷尽也的忧郁,囿于人间规则,徒劳挣脱束缚。 可是,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馄饨,不如雨后空气中的槐花香,不如两个人一起坐在长椅上等落日。 “不是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而是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试试,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空虚无常?” 我太希望你一切都好,无所谓那生活是否有我。
3 有用 Sabrina 2018-09-08 17:18:59
跟女性站在一起,可以成就细腻、有关照的伟大男作家。
2 有用 祁十一 2019-06-27 12:04:05
川端比较小众的一本书吧,虽然情节很重大(生死、背叛、私奔、自杀),但依然一贯的川端风,文字很平淡悠远,有种韵味在其中。完了你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
1 有用 人来人往 2024-03-12 00:08:10 重庆
不喜欢。 每个人物的心理状态都很细致微妙,物是人非不在眼里都在心里。 战后的日本都有催婚环节啊。
1 有用 橘猫花喵 2022-01-23 13:38:52
“不是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而是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试试,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空虚无常?再者,即使你父亲不在了,只要你松子活着,这个世界怎么会空虚无常?”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只要爱过一次,责任就不能消失。故事如书名一样,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人都在期盼—失望—期盼中不停逝去,又不停新生。
2 有用 Sebastian 2019-04-16 18:36:42
川端康成非常不出名的一部作品,但是写的特别好,虽然还是日本文学“物哀”那一路,但是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以及靠意识流推进故事的方式有《达洛维夫人》的影子~
1 有用 一 · 一 2019-08-04 12:29:12
夏夜难眠,一口气读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开篇的茶会和秋日的镰仓,让人想起前阵子刚看过的《日日是好日》,看到茶道中的术语和器物也就没有隔阂,还有那些画与卷轴,禅意从一开始就弥漫开来。情节方面喜欢松子的独立与通明,作者的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多故事与情感没有明说却都能感觉到。尤其是对于心理的刻画以及对每个人物性格与内心的把握。不留痕迹却字字入心。也喜欢里面提到的看画,那些印象派让人想起奥赛博物馆。虽然一开始希望她和幸二能在一起但后来觉得结局大概不重要,还是这份经历的过程吧。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虽然看的作者的作品不多,但是喜欢这本的氛围和其中的价值观生死观。细节的描写很精彩有画面感。虽然物哀,但是哀而不伤。
1 有用 訚愔 2019-07-27 23:57:35
故事由茶会开始,也是由茶会结束,开篇是父亲带着松子去京都参加光悦茶会,其间与抛弃松子的前男友宗广的弟弟幸二偶遇,一年整的光景,沧海桑田,人事巨变,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和年轻情人绀野闹翻了无家可归的母亲回了家,与松子开启了温馨平淡的新生活,前男友宗广离婚后自杀身亡,末篇则是松子在与父亲参加光悦会整整一年之后,和自己已不能与其正常婚恋的幸二相约,为了一场不知道纪念什么的纪念,再次去京都参加了光悦会,并入住一年前和父亲下榻的同一旅馆同一房间,令人百感交集,川端以冷静的观察与娓娓道来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岁一年之中的一段浮世的悲欢离合。出场人物并不多,故事也并不复杂,俗世的故事,但写得并不狗血,文字细碎而美丽,让你不自觉跟着松子从一年的光景中窥得全豹,可以看到她此后的人生必定岁岁年年无波无澜,安稳静好!
1 有用 盐少女 2018-10-15 15:16:32
川端康成写的小说,总让我读出一些无力感,或许就是评论家所认为的“虚无”。虽然他也写一些背德的情事,比如某家夫人与年轻男子私奔,儿子对继母有仰慕之情,又或者公公格外眷顾儿媳,但这样也好,那样也罢,读起来却不觉凌厉,到底淡淡的。这本算是很不著名,但是讲述方式却也还是很典型的川端式典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 有用 风檐近 2025-02-01 12:44:31 内蒙古
好喜欢,感觉比《雪国》更符合我的阅读taste🥹淡淡的叙事,讲究的细节,完全是在文学中重现日常的感觉。
4 有用 泡泡 2020-12-15 00:06:59
无尽的绝望与悲伤 川端康成的文字太美了 美得令人绝望 有点像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时过境迁 茶会开始 茶会结束 一切都变了
2 有用 Rosecanoe 2018-08-08 16:08:07
川端笔下的人物,男女情人之间的对话总是特别好看。自己虽未写“北山阵雨”的笔记,但认为是本书写得最出色的一部分。整个故事太过复杂,而着墨太浅,于是显得破碎。给译者加一颗星。
0 有用 ルビ 2020-07-19 17:38:10
日も月も译成 岁岁年年 还蛮好的。译注详实嗲,只是第一个条目把本阿弥光悦写成了木阿弥光悦,但后面出现时都没写错。特别喜欢木崎老人跟绀野交涉的那段话。
0 有用 虾米 2020-12-30 10:11:15
谷崎以正经口吻来讲不正经故事,川端则以清汤寡水来“吊”异常复杂细腻的味儿。一年里发生了那么多重大事件,表面看去却风平浪静,一切都回归到原点,像是什么也没发生。
0 有用 Mr_-5 2021-04-09 22:45:32
始于茶会,终于茶会,相同的茶会,却已是物是人非,相同的岁岁年年,逝者如斯乎。战后的创伤,伦理和亲情,日本人独有的抑郁情绪浓的化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