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比阿列克谢耶维奇写得还好,非常纯粹的自我书写,只讲述亲身经历,不站在知识角度(以及尽量不站在事后角度)去尝试拆解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和其运转系统,一切都在叙述文本中航行,是作者犹太人务实的结果,也是其经历过奥斯维辛后一切精神层面全部死亡的结果。当种族灭绝正在发生,所有人伦常理和天地规律皆重新洗牌,泥巴成为造物主给人最好的馈赠,雪水成为唯一的食物。威塞尔这文笔这题材能得文学奖了,看来真正痛彻的体验能够催发人的敏感。法版后记又提到书稿经过了编辑和译者得当的删减重组,这种适当的简化比一团乱麻的事无巨细看上去好很多。
记录就是抵抗。
“而现在,我不再祈求,不再会发出哀鸣。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非常强大。我是原告,被告是上帝。我睁开了双眼,我很孤独,在这尘世中孤独得可怕。没有上帝,没有同类。没有爱情,也没有怜悯。我只是一撮灰烬,却比无所不能的上帝更强大。”
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回忆,没有戏剧性,只有类似纪录片的残酷与灰暗。其中最触动我的是作者对自私心的反思: “但愿我找不到他。如果我能够摆脱这个沉重的负担就好了,我可以集中一切力量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我可以只顾自己了。”很快,我就感到羞愧。 我没有哭。不能哭,这让我难过。但是我已经没有了眼泪。在我内心,如果在我薄弱的道德意识深处翻寻,也许会找到这样的叹息:我终于自由了…… 我们作为自由人的第一个动作是冲向食物。我们想的就只有这个。我们不想报仇,也不想父母,只想面包。 回忆录其实是很不可靠的,甚至记忆也会欺骗主体,只有通过疼痛,直面黑暗的自我,才能看见一种承担。有过这些想法并不可耻,重要的是能承认,而不是掩饰。这样的文字更显出一种勇气,也更让我感受到死亡的残酷。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黑夜终将被黎明抚慰,可是那些被黑夜摧毁掉的人心呢?
回港飞机上2小时读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作品。纳粹集中营的黑暗早已被各种作品反映过,但读到作为儿子的作者,在绝境之中产生了放弃患病的父亲,拿走父亲那份口粮独自求生的念头时,我仿佛被奥斯维辛的《黑夜》所笼罩。
无论读过多少关于奥斯维辛的书,每次新翻开一本,都会再次被击溃。
那一段历史啊!你也不知道你的一个决定一个选择是通往焚化炉还是继续活过一天。
一种矛盾。面对苦难就能明白上帝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没有信仰就无法撑过苦难。
有的经历,只需要按照事情原本的样子记述出来,不需要额外的技巧,本身就具有文学的高度。 当我们感叹自己不能接受怎样的悲惨时,奥斯维辛会让人们失去感叹。 “自从父亲死后,什么都不能触动我。”因为在父亲死去的过程中,绝对的弱者相互碾压,我的精神也被杀死了。
对苦难如何摧毁信仰和人性的真实记录
人性的恶无法想象 合上这本书抬头看所在的广州1200书店,那一句如果有天堂,我想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从地狱到天堂。
不同国家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年代越久远便越变得无足轻重。在黑夜中我看的人性像黑夜一样,却有点点繁星点缀;信仰更像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在集中营里让人显得愚昧无知却又至关重要。看书的过程,我没有做过多的思考,但不禁的人想去南京大屠杀和《22》,历史不应该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更应该是我们站在整个人类文化的高度去反思人类进程中的基石。
超级好看
这是人类社会最黑的一夜,不过不经历黑夜,又怎能迎来光明?
"黑夜那么长,令人看不到尽头。 星星只是吞灭我们的大火的星星,那时天上什么也没有,除了暗淡的星星,亡者的眼睛。 我们在虚无的世界里游荡,我们被判在各个空间流放,找寻人类的救赎,找寻忘却,直至人世的尽头——注定找寻不到。 上帝在哪里? 在这个绞首架上。" 一定一定要看后面的再版之作者对读者说的话。
“如果一个证人不惜自我折磨选择作证,他是为了今天的年轻人,为了明天将要出生的孩子——他不愿自己的过去成为他们的未来。”这本书的启示意义超过它的文学价值。
奥斯维辛幸存者
看过的关于二战的最令人震颤的一本~
铭记黑暗
> 黑夜
16 有用 室内滂沱 2018-09-12 03:21:58
比阿列克谢耶维奇写得还好,非常纯粹的自我书写,只讲述亲身经历,不站在知识角度(以及尽量不站在事后角度)去尝试拆解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和其运转系统,一切都在叙述文本中航行,是作者犹太人务实的结果,也是其经历过奥斯维辛后一切精神层面全部死亡的结果。当种族灭绝正在发生,所有人伦常理和天地规律皆重新洗牌,泥巴成为造物主给人最好的馈赠,雪水成为唯一的食物。威塞尔这文笔这题材能得文学奖了,看来真正痛彻的体验能够催发人的敏感。法版后记又提到书稿经过了编辑和译者得当的删减重组,这种适当的简化比一团乱麻的事无巨细看上去好很多。
24 有用 伊夏 2018-03-23 09:29:49
记录就是抵抗。
14 有用 猫弟 maud 2018-03-03 13:39:35
“而现在,我不再祈求,不再会发出哀鸣。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非常强大。我是原告,被告是上帝。我睁开了双眼,我很孤独,在这尘世中孤独得可怕。没有上帝,没有同类。没有爱情,也没有怜悯。我只是一撮灰烬,却比无所不能的上帝更强大。”
13 有用 哭之笑之 2018-04-13 09:39:33
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回忆,没有戏剧性,只有类似纪录片的残酷与灰暗。其中最触动我的是作者对自私心的反思: “但愿我找不到他。如果我能够摆脱这个沉重的负担就好了,我可以集中一切力量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我可以只顾自己了。”很快,我就感到羞愧。 我没有哭。不能哭,这让我难过。但是我已经没有了眼泪。在我内心,如果在我薄弱的道德意识深处翻寻,也许会找到这样的叹息:我终于自由了…… 我们作为自由人的第一个动作是冲向食物。我们想的就只有这个。我们不想报仇,也不想父母,只想面包。 回忆录其实是很不可靠的,甚至记忆也会欺骗主体,只有通过疼痛,直面黑暗的自我,才能看见一种承担。有过这些想法并不可耻,重要的是能承认,而不是掩饰。这样的文字更显出一种勇气,也更让我感受到死亡的残酷。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6 有用 momo🍉 2018-02-02 11:12:07
黑夜终将被黎明抚慰,可是那些被黑夜摧毁掉的人心呢?
3 有用 神之眷 2018-03-21 19:25:07
回港飞机上2小时读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作品。纳粹集中营的黑暗早已被各种作品反映过,但读到作为儿子的作者,在绝境之中产生了放弃患病的父亲,拿走父亲那份口粮独自求生的念头时,我仿佛被奥斯维辛的《黑夜》所笼罩。
1 有用 西窗随笔 2022-09-26 12:20:28 吉林
无论读过多少关于奥斯维辛的书,每次新翻开一本,都会再次被击溃。
1 有用 kun77 2023-11-30 22:33:46 陕西
那一段历史啊!你也不知道你的一个决定一个选择是通往焚化炉还是继续活过一天。
1 有用 铁锅炖大鹅 2022-04-16 22:28:11
一种矛盾。面对苦难就能明白上帝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没有信仰就无法撑过苦难。
1 有用 疲倦的咖啡 2024-10-21 17:48:29 上海
有的经历,只需要按照事情原本的样子记述出来,不需要额外的技巧,本身就具有文学的高度。 当我们感叹自己不能接受怎样的悲惨时,奥斯维辛会让人们失去感叹。 “自从父亲死后,什么都不能触动我。”因为在父亲死去的过程中,绝对的弱者相互碾压,我的精神也被杀死了。
2 有用 mooncake 2018-02-27 10:27:05
对苦难如何摧毁信仰和人性的真实记录
2 有用 人生怎能有Bug 2018-06-30 20:07:19
人性的恶无法想象 合上这本书抬头看所在的广州1200书店,那一句如果有天堂,我想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从地狱到天堂。
1 有用 Jss 2018-05-08 11:38:30
不同国家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年代越久远便越变得无足轻重。在黑夜中我看的人性像黑夜一样,却有点点繁星点缀;信仰更像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在集中营里让人显得愚昧无知却又至关重要。看书的过程,我没有做过多的思考,但不禁的人想去南京大屠杀和《22》,历史不应该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更应该是我们站在整个人类文化的高度去反思人类进程中的基石。
1 有用 曹春宇Branch201 2018-03-24 21:34:40
超级好看
2 有用 芥末君 2018-02-27 10:56:56
这是人类社会最黑的一夜,不过不经历黑夜,又怎能迎来光明?
1 有用 千野良奈 2019-04-10 11:56:28
"黑夜那么长,令人看不到尽头。 星星只是吞灭我们的大火的星星,那时天上什么也没有,除了暗淡的星星,亡者的眼睛。 我们在虚无的世界里游荡,我们被判在各个空间流放,找寻人类的救赎,找寻忘却,直至人世的尽头——注定找寻不到。 上帝在哪里? 在这个绞首架上。" 一定一定要看后面的再版之作者对读者说的话。
2 有用 无执 2018-08-07 01:59:06
“如果一个证人不惜自我折磨选择作证,他是为了今天的年轻人,为了明天将要出生的孩子——他不愿自己的过去成为他们的未来。”这本书的启示意义超过它的文学价值。
0 有用 Siesta 2018-05-29 22:20:34
奥斯维辛幸存者
0 有用 巫岚 2020-09-10 21:01:30
看过的关于二战的最令人震颤的一本~
0 有用 暴雨哀而不伤 2020-09-09 11:54:10
铭记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