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易中天在2003年首次出版的城市散文集,于2018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新版,记录了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成都、广州六座城市 的城市面貌。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好爽硬朗”。就像喜欢品评人物一样,人们也喜欢议论城市。
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 完一部电视连续剧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如果你有条件,不防通读天下城市。当然,你还可以读书。比方说,读易中天这本《读城记》。
读城记的创作者
· · · · · ·
-
易中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32卷“中华史”。
主要作品:
《易中天中华史》
《品三国》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全6册):《闲话中国人》《品人录》《大话方言》《读城记》《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人的智慧 》
《帝国的惆怅》
《帝国的终结》
《费城风云》
《先秦诸子》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目录 · · · · · ·
1.城市与人
1.1中国的城市
1.2城市的魅力
1.3男性的和女性的
1.4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2.北京城
2.1北京的门
2.2城与市
2.3有容乃大
2.4霸气与和气
2.5平民与市民
2.6两种世故
2.7北京人与上海人
2.8官气与痞气
2.9我爱北京
3.上海滩
3.1外地人与上海人
3.2上海人与上海滩
3.3上海滩与北京城
3.4“城市部落人”
3.5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3.6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3.7新上海人
4.广州市
4.1怪异的城市
4.2天高皇帝远
4.3广州是个大市场
4.4“市态”种种
4.5多说几句
5.厦门岛
5.1解读厦门
5.2最温馨的城市
5.3岛与人
5.4走出厦门看厦门
6.成都府
6.1成都的茶馆
6.2龙门阵
6.3小吃与花会
6.4朴野与儒雅
6.5成都,雄起
7.武汉三镇
7.1差一点成为首都
7.2武汉人的性格
7.3生命的劲歌
7.4可爱的武汉人
7.5优势与难题
· · · · · · (收起)
1.1中国的城市
1.2城市的魅力
1.3男性的和女性的
1.4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2.北京城
2.1北京的门
2.2城与市
2.3有容乃大
2.4霸气与和气
2.5平民与市民
2.6两种世故
2.7北京人与上海人
2.8官气与痞气
2.9我爱北京
3.上海滩
3.1外地人与上海人
3.2上海人与上海滩
3.3上海滩与北京城
3.4“城市部落人”
3.5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3.6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3.7新上海人
4.广州市
4.1怪异的城市
4.2天高皇帝远
4.3广州是个大市场
4.4“市态”种种
4.5多说几句
5.厦门岛
5.1解读厦门
5.2最温馨的城市
5.3岛与人
5.4走出厦门看厦门
6.成都府
6.1成都的茶馆
6.2龙门阵
6.3小吃与花会
6.4朴野与儒雅
6.5成都,雄起
7.武汉三镇
7.1差一点成为首都
7.2武汉人的性格
7.3生命的劲歌
7.4可爱的武汉人
7.5优势与难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唰喇”的本义是“快”。比如要求动作快一点,武汉人就会说“搞‘唰喇’点”。要求决定快一点,也会说“搞‘唰喇’点”。如果如此催促还不“唰喇”,那就是“(口者)” 显然,这里说的“快”,还不是或不完全是“快捷”,而是不要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是心理上的快而非物理上的快。所以“唰喇”就是“爽朗”、“爽快”。武汉人读作“唰喇”,不知是爽朗、爽快一词的音变,还是一个象声词,——书翻得很快,唰喇;箭射得很快,唰喇;衣襟带风,出手很快,也唰喇。不过,从武汉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性格看,我怀疑那是拔刀子的声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5页 -
不要忘记,我们是在怎样的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在那种历史条件下,全面启动改革的进程是不可能的,以北京、上海为先行官也是不可能的。可以全面铺开的只有农村的改革,而可以并应该对外开放的也只有广东、福建两个省份。这两个位于东南沿海又相对贫困的农业省份,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一旦失败也不会影响大局,继续闭关自守却既不现实,也甚为可惜:港澳台的经济繁荣近在咫尺,咄咄逼人,而且放弃与之合作的机会,放弃对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利用,也等于坐失良机。 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广东创出了发达和繁荣,福建则要相对滞后一点。比如同期成为特区的厦门,其经济发展速度就不如深圳(但厦门却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获得了成功)。究其原因,除台湾对厦门的作用和影响远不如香港之于深圳外,广东有广州而福州远不能和广州相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惜,这个因素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事实上,如果没有广州,仅仅只有香港,深圳也不会如此成功。因为特区的成功不仅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而广东文化至少有一半是由广州来创造和代表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品人录》《闲话中国人》《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大话方言》
等
。
喜欢读"读城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读城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读城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走四方,北上广,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南西北,分别是上海、广州、成都、北京,武汉在中间,深圳是南边多出的圈,厦门是作者老窝。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对外地人来说是需要来闯的,成都和厦门可以算作能享受的地方,武汉,一个值得去体验的地方。
(展开)

《读城记》|择一城终老
《读城记》|择一城终老 1.上海 上海不是“田园都市”,因此没有那份“散淡”;上海也不是“文化古城”,因此难得那份“儒雅”。上海是一个拥挤的、嘈杂的、五光十色而又贫富悬殊的现代化商业性城市,上海人大多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中、为奢华享乐所诱惑而又为贫穷窘迫所困惑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6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7.3分 6524人读过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7)6.7分 3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果麦书架 (果麦文化)
- PD learner (小岚zi)
- 思想宗教&哲学&历史&经济&社会学 (Margie Hu)
- 20我最爱的社会科学书刊 (和平小智)
- 随笔、书信 (东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读城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澍子 2024-07-23 16:49:35 北京
二十多年前的旧作,观点多主观,正好读的写上海的部分。。。不建议上海人读
4 有用 Postman 2019-08-09 15:00:25
兴许是因为写得挺早,如今书中的一部分东西已经离我们、离这些城市渐行渐远了。
0 有用 半株露薇 2021-11-01 17:26:39
每个人对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理解吧
0 有用 Moments 2021-10-23 13:07:22
为大武汉的压轴打四分!
0 有用 宋凯 2020-12-31 09:09:40
2020年第11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