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易中天在2003年首次出版的城市散文集,于2018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新版,记录了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成都、广州六座城市 的城市面貌。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好爽硬朗”。就像喜欢品评人物一样,人们也喜欢议论城市。
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 完一部电视连续剧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如果你有条件,不防通读天下城市。当然,你还可以读书。比方说,读易中天这本《读城记》。
作者简介 · · · · · ·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32卷“中华史”。
主要作品:
《易中天中华史》
《品三国》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全6册):《闲话中国人》《品人录》《大话方言》《读城记》《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人的智慧 》
《帝国的惆怅》
《帝国的终结》
《费城风云》
《先秦诸子》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目录 · · · · · ·
1.1中国的城市
1.2城市的魅力
1.3男性的和女性的
1.4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2.北京城
2.1北京的门
2.2城与市
2.3有容乃大
2.4霸气与和气
2.5平民与市民
2.6两种世故
2.7北京人与上海人
2.8官气与痞气
2.9我爱北京
3.上海滩
3.1外地人与上海人
3.2上海人与上海滩
3.3上海滩与北京城
3.4“城市部落人”
3.5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3.6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3.7新上海人
4.广州市
4.1怪异的城市
4.2天高皇帝远
4.3广州是个大市场
4.4“市态”种种
4.5多说几句
5.厦门岛
5.1解读厦门
5.2最温馨的城市
5.3岛与人
5.4走出厦门看厦门
6.成都府
6.1成都的茶馆
6.2龙门阵
6.3小吃与花会
6.4朴野与儒雅
6.5成都,雄起
7.武汉三镇
7.1差一点成为首都
7.2武汉人的性格
7.3生命的劲歌
7.4可爱的武汉人
7.5优势与难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要忘记,我们是在怎样的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在那种历史条件下,全面启动改革的进程是不可能的,以北京、上海为先行官也是不可能的。可以全面铺开的只有农村的改革,而可以并应该对外开放的也只有广东、福建两个省份。这两个位于东南沿海又相对贫困的农业省份,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一旦失败也不会影响大局,继续闭关自守却既不现实,也甚为可惜:港澳台的经济繁荣近在咫尺,咄咄逼人,而且放弃与之合作的机会,放弃对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利用,也等于坐失良机。 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广东创出了发达和繁荣,福建则要相对滞后一点。比如同期成为特区的厦门,其经济发展速度就不如深圳(但厦门却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获得了成功)。究其原因,除台湾对厦门的作用和影响远不如香港之于深圳外,广东有广州而福州远不能和广州相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惜,这个因素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事实上,如果没有广州,仅仅只有香港,深圳也不会如此成功。因为特区的成功不仅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而广东文化至少有一半是由广州来创造和代表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1页 -
在风云变幻天翻地覆的中国近代史上,广东有着“思想摇篮”的美称。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发出了震惊全国的声音,其影响几位深远。......这其实也正是广东文化或曰岭南文化的特点,即“生猛鲜活”。生猛鲜活和枯朽陈腐是完全相反的。生就是有生命力,猛就是有爆发力,鲜就是有新鲜感,活就是有运动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读城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读城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3 条 )


走四方,北上广,此心安处是吾乡

《读城记》|择一城终老
> 更多书评 63篇
-
成都与广州,大概是中国最讲究吃的两个城市,因此有“食在广州”和“吃在成都”两种说法。不过两地的吃法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各有千秋却又都登峰造极。大体上说,广州菜重主料而成都菜重佐料。广州菜对主料的选择是极为讲究的:一是贵,鹧鸪、乳鸽、鹌鹑、豹狸、石斑、鲈鱼、龙虾、对虾,什么稀贵来什么;二是广,禾花雀、果子狸、过树榕、金环蛇,什么古怪来什么;三是鲜,讲究“吃鱼吃跳,吃鸡吃叫,各大酒楼、宾馆、饭...
2020-08-02 11:35:00
成都与广州,大概是中国最讲究吃的两个城市,因此有“食在广州”和“吃在成都”两种说法。不过两地的吃法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各有千秋却又都登峰造极。大体上说,广州菜重主料而成都菜重佐料。广州菜对主料的选择是极为讲究的:一是贵,鹧鸪、乳鸽、鹌鹑、豹狸、石斑、鲈鱼、龙虾、对虾,什么稀贵来什么;二是广,禾花雀、果子狸、过树榕、金环蛇,什么古怪来什么;三是鲜,讲究“吃鱼吃跳,吃鸡吃叫,各大酒楼、宾馆、饭店、摊档,都在铺面当眼处养着各种活物,即点即宰即烹。因此,广州的名菜,不少既名亦贵,如胶笋皇、满坛香、一品天香、鼎湖上素、龙虎凤大烩、菊花三蛇羹,光听菜名就觉好生了得。有的用料也许并不一定很贵,但一定很新鲜。厨师的功夫,也主要体现在保持优质原料本色原味上,要求做到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另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哪怕很普通的菜,菜名也多半很堂皇。比如所谓”大地艳阳春“,就不过是生菜胆烧鹌鹑蛋而已。
成都的名菜就朴实得多,通常不过东坡肉、咸烧白,甚或回锅肉、盐煎肉,普通极了,也好吃极贵重一点,亦不过红烧熊掌、干烧鱼翅、虫草鸭子、家常海参之类。可以说,大多数成都菜,主料都不稀贵。然而,配料、做工,却毫不含糊。比如盐要井盐,糖要川糖,豆瓣要郸县的,榨菜要涪陵的。而且,用法也颇为多样,光是辣椒,便有青辣椒、干辣椒、泡辣椒、渣辣椒、辣椒油、辣椒面等多种。因此,成都菜的滋味,极为丰富多彩,据说竟有咸甜、麻辣、椒盐、怪味、酸辣、糖醋、鱼香、家常、姜汁、蒜泥、芥末、红油、香糟、荔枝、豆瓣、麻酱等二十多种,真是极尽调和五味之能事。有人甚至不无夸张地说,你就是给他一块干木头,成都的厨师也能做出一道有滋有味的好菜来。
显然,广州菜多清淡,成都菜多浓郁;广州菜较华贵,成都菜较朴实;广州菜更排场,成都菜更实惠;广州菜主要”为大款服务“,成都菜主要”为大众服务“。在广州,无论你开多大的价,厨师都能给你开出席来;而在成都,则无论你的钱多么少,小吃也能管饱。当然,广州也有面向大众的大排档,但只有成都,才把小吃做成了套餐,当作宴席来摆。也只有在成都,你能大快朵颐却又花费不多。因为成都菜的特色,主要不在选料而在烹调。比如人人爱吃的”夫妻肺片“,主料不过是牛心、牛肺、牛肠、牛肚、牛蹄、牛舌、牛头皮等”下脚料“;而赫赫有名的”麻婆豆腐“,则用的是最便宜又颇有营养的豆腐,却又是席上珍馐。所以,外地人一般都有一个共识:讲排场请吃粤菜,讲实惠请吃川菜。
这其实也是两地城市性质所使然。广州是”市“,是”市场“。广州的吃食菜肴,不可能不商业化,也不可能不奢侈豪华。成都是”府“,是”天府“。成都的市民,大多是没有多少钱也懒得去赚钱却又穷讲究的”天府闲汉“,当然就只好在配料做工上多做文章
的确,成都人的生活是相当平民化的。比如他们最爱吃的”回锅肉“,便是典型的平民菜肴。回锅肉味重,好下饭;油腻,易饱肚;煮肉的汤加上萝卜白菜又是一吃,实惠极然而平民百姓爱吃,达官贵人也爱吃。当年四川总督岑春暄在接风宴上品尝回锅肉,就曾引出一段故事,成都不少人都会摆这段龙门阵。即便是一些名贵菜肴,成都人也不给它起什么吓死人的菜名。比如成都最有名的餐馆”荣乐园“有一道做工极其讲究的名汤,菜名竟然就叫”开水白菜“。试想,天底下还有比开水白菜更普通的可又偏偏是名肴。
回应 2020-08-02 11:35:00 -
品味城市文化,是品读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 北京:“大气醇和、大雅大俗、包罗众生” 1、北京本质上是田园城市,带有乡土气息,是散淡的,这跟它是一个千年农业大国的政治中心有关,它注定是被乡村包围起来的城市; 2、朝代等更迭,使贵族和平民的距离拉小,因此贵族也是平民,平民也是贵族。因此北京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平民心态而不是市民心态,这种大雅大俗的混合体,加上北京作为首都...
2020-05-13 15:47:27
品味城市文化,是品读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
北京:“大气醇和、大雅大俗、包罗众生” 1、北京本质上是田园城市,带有乡土气息,是散淡的,这跟它是一个千年农业大国的政治中心有关,它注定是被乡村包围起来的城市; 2、朝代等更迭,使贵族和平民的距离拉小,因此贵族也是平民,平民也是贵族。因此北京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平民心态而不是市民心态,这种大雅大俗的混合体,加上北京作为首都而特有的包容文化结合就变成了醇和; 3、北京人的世故是悟出来道理,看惯了朝代更替,浮浮沉沉,没什么事是天大的事,没什么事是过不去的; 4、北京是圈子文化,因为太大了就产生了圈子,本质上类似于城墙而圈定的活动范围,社区性较弱,只要是一个圈子的,就是自己人; 5、北京整体是“务虚”的,讲礼数,有和气;北京人的活法是诗意的、哲学的; 6、幽默是一种为了礼数而忍耐,为了平和不强求的一种苦涩的无奈; 7、北京人说话损是礼数限制的,骂人是不讲礼数的,因此不能骂只能损; 8、北京只有排场和马虎,没有精致。北京的粗放不精致,有时候是一种刻意的追求,带有一定的表演性的,为了彰显首都人的超群脱俗,北方人的豪爽; 9、北京看上海是英国看美国,北京的处事方式是靠道德,上海的处事方式是靠科学,前者是人情礼数,后者是理想精神; 10、作为政治中心,北京人有一种特有的对政治的空前热情,因为是首都的独特地位,政治上的资源也得天独厚,因此这种空前热情也是为了彰显自己与其他地区的不同而已。北京人自诩是中央的人,因此对其他地域的人态度比较宽容,因为普天之下都是“自己的人民”而已。也正是因为是首都,所有北京有极大的包容程度,全国各地必须都能容得下,因此显得大气; 11、北京人爱说,也与是首都有关,因为必须不断与周围交流,而且可交流的事情也丰富,因此爱说; 12、北京有官气也有痞气,这两种“气”同是因为底子虚,因为大家都是人没分别,当官的就必须有官气,来表示自己高人一等;痞子比当官更没资格摆谱,但是为了面子不能不骄傲,因此“官商霸,私商痞”。
上海:“开阔雅致” 1、上海是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城市,他们很难被传统社会所理解,而又无法完全摆脱传统社会的劣根性,更像是现代社会中的传统社会; 2、上海是传统部落的形式,却有着现代城市的内核。上海人自信自己的“城市文明”优越于“农业文明”; 3、上海的现代文明是在1949年前作为“租界时代”由外国人缔造的,在这之前上海的文化特征并不明显; 4、上海是“滩涂文化”,就是上海的“开阔”。强调的是独立人格“不可入”和自由意志“不可犯”,人与人之间很难形成圈子,因此大家便只能与生活规范差不多的“一群人”相互融入,最后形成社区; 5、上海人有极强的社区优越感,这种社区性,是一种生活秩序、内心规范和文化特征的认同感,与其他城市不一样。上海的社区性极强,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之于国内其他城市是单独存在的,上海人必须强化自己社区性,来捍卫自己的新文明,因此带有这种社区优越感; 6、上海人的精明,在于上海是“市”,商业繁荣,不精明只讲人情世故注定是要亏本的; 7、上海是务实的,讲周到和精明实惠,上海人的精明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数学逻辑”; 8、上海人敬业精神、契约精神、合理主义等符合现代精神的特质的比较强。讲究修养和品味。上海中间消费群体最多,没有排场也不愿意马虎,比较讲求精致。
北京与上海的比较: 1、上海更务实,北京和杭州更审美; 2、上海更现代,北京和杭州更传统; 3、北京的世故表现为安贫乐道外加幽默,上海人的世故表现为精打细算、讨巧卖乖、明哲保身外加一点积极进取; 4、北京人和上海人都不做什么非分之想,北京是命里没有,上海是不可操作; 5、北京是“一体多层”,“上海是“多样统一”。
广州:“生猛鲜活” 1、广东文化的盛行,在与广东文化蕴含了时代精神,而不在于广东文化本身; 2、广州的“生猛鲜活”在于它的文化心理: (1)别人不太管,自己怎么样都行(灵活); (2)与内接触少,与外交往多(开放,但在以本土文化为前提); (3)天高黄帝远,必须自力更生(生猛); (4)思想文化拒绝“枯朽陈腐”,能革新。(新鲜); (5)非城而是市,造就了广州的经济型生活方式。
广州、北京和上海比较: 广州:基于乡土观念的社区,百年来的超级市场,但是有根深蒂固的土著文化,甚至到了固步自封的程度; 北京:乡土观念,千年农业社会的首都; 上海:社区观念,近代新兴城市,少政治,比较现代,城市文化独一份,社区性较强。
厦门:“文雅美丽温馨” 1、厦门最成功的建设,是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繁荣,让厦门人把厦门当成美好的“世界大花园”,并且不断让厦门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温馨; 2、厦门像上海,传统文化少现代文化多,本土文化少外来文化多,政治文化少经济文化多,像是一个低配版的上海;厦门也很像广州,比较看重世俗生活; 3、厦门人比较豪爽,比较像生在南方的北方人; 4、厦门的给人的感觉比较像是“回家”; 5、厦门人不排外,因为他们自己也是历史移民; 6、厦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激情和闯劲,事业心不强。因为厦门太美丽温馨了,就造成了厦门的小岛意识,不想走出去,而觉得这样已经够好了,但其实还能更好。
成都:“悠闲洒脱” 1、安逸,物产丰富,不愁衣食,当然安逸,他们认为享受生活比赚钱更重要,爱逛茶馆、爱摆“龙门阵”; 2、成都是一个闲适的城市。成都平原很富庶,所以赤贫者不多;四川盆地很闭塞,所以暴富者也不多。成都的消费主体,是一些不太富也不太穷的小市民。他一们不用费太大的劲,就能赚到几个小钱,过上还算过得去的小日子,当然也就希望不必伤太多的脑筋费太多的事,就能享受生活。这正是那些成都小市民虽然赚钱不多,却仍要光顾茶馆火锅店的原因。在成都人看来,赚了钱就要花,花完了再去赚就是。但只要够花了,就行,不能为了赚钱耽误享受,也不能因为享受丢掉酒脱。因为洒脱和闲散,才是真正的享受; 3、成都成为了一个在农业社会中生成的田园都市的标本。但是少了一点进取,像是一个低配版的北京。
武汉:“豪爽硬朗” 1、处在“四大传统文化”的交汇点; 2、武汉人性格火爆,脾气大,这种性格的形成有历史、地理、文化甚至气候的原因。武汉的气候条件极差,忽冷忽热,心情自然不好,脾气也就坏;地理上武汉九省通衢,汇通南北,南北特点包含其中,北方人的粗旷直爽就是之一;历史上武汉是“镇”,兵家必争之地,时时刻刻都有备战的意识,好战心理和戒备心理较强;而且多次能成为首都却都没有成功,心中自然窝火; 3、武汉的优势在于文化,革命文化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等,学术文化浓厚,经济发展也不错是中国中国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城市;劣势就在于胸襟不大而且手脚放不开。
回应 2020-05-13 15:47:27
-
成都与广州,大概是中国最讲究吃的两个城市,因此有“食在广州”和“吃在成都”两种说法。不过两地的吃法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各有千秋却又都登峰造极。大体上说,广州菜重主料而成都菜重佐料。广州菜对主料的选择是极为讲究的:一是贵,鹧鸪、乳鸽、鹌鹑、豹狸、石斑、鲈鱼、龙虾、对虾,什么稀贵来什么;二是广,禾花雀、果子狸、过树榕、金环蛇,什么古怪来什么;三是鲜,讲究“吃鱼吃跳,吃鸡吃叫,各大酒楼、宾馆、饭...
2020-08-02 11:35:00
成都与广州,大概是中国最讲究吃的两个城市,因此有“食在广州”和“吃在成都”两种说法。不过两地的吃法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各有千秋却又都登峰造极。大体上说,广州菜重主料而成都菜重佐料。广州菜对主料的选择是极为讲究的:一是贵,鹧鸪、乳鸽、鹌鹑、豹狸、石斑、鲈鱼、龙虾、对虾,什么稀贵来什么;二是广,禾花雀、果子狸、过树榕、金环蛇,什么古怪来什么;三是鲜,讲究“吃鱼吃跳,吃鸡吃叫,各大酒楼、宾馆、饭店、摊档,都在铺面当眼处养着各种活物,即点即宰即烹。因此,广州的名菜,不少既名亦贵,如胶笋皇、满坛香、一品天香、鼎湖上素、龙虎凤大烩、菊花三蛇羹,光听菜名就觉好生了得。有的用料也许并不一定很贵,但一定很新鲜。厨师的功夫,也主要体现在保持优质原料本色原味上,要求做到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另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哪怕很普通的菜,菜名也多半很堂皇。比如所谓”大地艳阳春“,就不过是生菜胆烧鹌鹑蛋而已。
成都的名菜就朴实得多,通常不过东坡肉、咸烧白,甚或回锅肉、盐煎肉,普通极了,也好吃极贵重一点,亦不过红烧熊掌、干烧鱼翅、虫草鸭子、家常海参之类。可以说,大多数成都菜,主料都不稀贵。然而,配料、做工,却毫不含糊。比如盐要井盐,糖要川糖,豆瓣要郸县的,榨菜要涪陵的。而且,用法也颇为多样,光是辣椒,便有青辣椒、干辣椒、泡辣椒、渣辣椒、辣椒油、辣椒面等多种。因此,成都菜的滋味,极为丰富多彩,据说竟有咸甜、麻辣、椒盐、怪味、酸辣、糖醋、鱼香、家常、姜汁、蒜泥、芥末、红油、香糟、荔枝、豆瓣、麻酱等二十多种,真是极尽调和五味之能事。有人甚至不无夸张地说,你就是给他一块干木头,成都的厨师也能做出一道有滋有味的好菜来。
显然,广州菜多清淡,成都菜多浓郁;广州菜较华贵,成都菜较朴实;广州菜更排场,成都菜更实惠;广州菜主要”为大款服务“,成都菜主要”为大众服务“。在广州,无论你开多大的价,厨师都能给你开出席来;而在成都,则无论你的钱多么少,小吃也能管饱。当然,广州也有面向大众的大排档,但只有成都,才把小吃做成了套餐,当作宴席来摆。也只有在成都,你能大快朵颐却又花费不多。因为成都菜的特色,主要不在选料而在烹调。比如人人爱吃的”夫妻肺片“,主料不过是牛心、牛肺、牛肠、牛肚、牛蹄、牛舌、牛头皮等”下脚料“;而赫赫有名的”麻婆豆腐“,则用的是最便宜又颇有营养的豆腐,却又是席上珍馐。所以,外地人一般都有一个共识:讲排场请吃粤菜,讲实惠请吃川菜。
这其实也是两地城市性质所使然。广州是”市“,是”市场“。广州的吃食菜肴,不可能不商业化,也不可能不奢侈豪华。成都是”府“,是”天府“。成都的市民,大多是没有多少钱也懒得去赚钱却又穷讲究的”天府闲汉“,当然就只好在配料做工上多做文章
的确,成都人的生活是相当平民化的。比如他们最爱吃的”回锅肉“,便是典型的平民菜肴。回锅肉味重,好下饭;油腻,易饱肚;煮肉的汤加上萝卜白菜又是一吃,实惠极然而平民百姓爱吃,达官贵人也爱吃。当年四川总督岑春暄在接风宴上品尝回锅肉,就曾引出一段故事,成都不少人都会摆这段龙门阵。即便是一些名贵菜肴,成都人也不给它起什么吓死人的菜名。比如成都最有名的餐馆”荣乐园“有一道做工极其讲究的名汤,菜名竟然就叫”开水白菜“。试想,天底下还有比开水白菜更普通的可又偏偏是名肴。
回应 2020-08-02 11:35:00
-
成都与广州,大概是中国最讲究吃的两个城市,因此有“食在广州”和“吃在成都”两种说法。不过两地的吃法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各有千秋却又都登峰造极。大体上说,广州菜重主料而成都菜重佐料。广州菜对主料的选择是极为讲究的:一是贵,鹧鸪、乳鸽、鹌鹑、豹狸、石斑、鲈鱼、龙虾、对虾,什么稀贵来什么;二是广,禾花雀、果子狸、过树榕、金环蛇,什么古怪来什么;三是鲜,讲究“吃鱼吃跳,吃鸡吃叫,各大酒楼、宾馆、饭...
2020-08-02 11:35:00
成都与广州,大概是中国最讲究吃的两个城市,因此有“食在广州”和“吃在成都”两种说法。不过两地的吃法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各有千秋却又都登峰造极。大体上说,广州菜重主料而成都菜重佐料。广州菜对主料的选择是极为讲究的:一是贵,鹧鸪、乳鸽、鹌鹑、豹狸、石斑、鲈鱼、龙虾、对虾,什么稀贵来什么;二是广,禾花雀、果子狸、过树榕、金环蛇,什么古怪来什么;三是鲜,讲究“吃鱼吃跳,吃鸡吃叫,各大酒楼、宾馆、饭店、摊档,都在铺面当眼处养着各种活物,即点即宰即烹。因此,广州的名菜,不少既名亦贵,如胶笋皇、满坛香、一品天香、鼎湖上素、龙虎凤大烩、菊花三蛇羹,光听菜名就觉好生了得。有的用料也许并不一定很贵,但一定很新鲜。厨师的功夫,也主要体现在保持优质原料本色原味上,要求做到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另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哪怕很普通的菜,菜名也多半很堂皇。比如所谓”大地艳阳春“,就不过是生菜胆烧鹌鹑蛋而已。
成都的名菜就朴实得多,通常不过东坡肉、咸烧白,甚或回锅肉、盐煎肉,普通极了,也好吃极贵重一点,亦不过红烧熊掌、干烧鱼翅、虫草鸭子、家常海参之类。可以说,大多数成都菜,主料都不稀贵。然而,配料、做工,却毫不含糊。比如盐要井盐,糖要川糖,豆瓣要郸县的,榨菜要涪陵的。而且,用法也颇为多样,光是辣椒,便有青辣椒、干辣椒、泡辣椒、渣辣椒、辣椒油、辣椒面等多种。因此,成都菜的滋味,极为丰富多彩,据说竟有咸甜、麻辣、椒盐、怪味、酸辣、糖醋、鱼香、家常、姜汁、蒜泥、芥末、红油、香糟、荔枝、豆瓣、麻酱等二十多种,真是极尽调和五味之能事。有人甚至不无夸张地说,你就是给他一块干木头,成都的厨师也能做出一道有滋有味的好菜来。
显然,广州菜多清淡,成都菜多浓郁;广州菜较华贵,成都菜较朴实;广州菜更排场,成都菜更实惠;广州菜主要”为大款服务“,成都菜主要”为大众服务“。在广州,无论你开多大的价,厨师都能给你开出席来;而在成都,则无论你的钱多么少,小吃也能管饱。当然,广州也有面向大众的大排档,但只有成都,才把小吃做成了套餐,当作宴席来摆。也只有在成都,你能大快朵颐却又花费不多。因为成都菜的特色,主要不在选料而在烹调。比如人人爱吃的”夫妻肺片“,主料不过是牛心、牛肺、牛肠、牛肚、牛蹄、牛舌、牛头皮等”下脚料“;而赫赫有名的”麻婆豆腐“,则用的是最便宜又颇有营养的豆腐,却又是席上珍馐。所以,外地人一般都有一个共识:讲排场请吃粤菜,讲实惠请吃川菜。
这其实也是两地城市性质所使然。广州是”市“,是”市场“。广州的吃食菜肴,不可能不商业化,也不可能不奢侈豪华。成都是”府“,是”天府“。成都的市民,大多是没有多少钱也懒得去赚钱却又穷讲究的”天府闲汉“,当然就只好在配料做工上多做文章
的确,成都人的生活是相当平民化的。比如他们最爱吃的”回锅肉“,便是典型的平民菜肴。回锅肉味重,好下饭;油腻,易饱肚;煮肉的汤加上萝卜白菜又是一吃,实惠极然而平民百姓爱吃,达官贵人也爱吃。当年四川总督岑春暄在接风宴上品尝回锅肉,就曾引出一段故事,成都不少人都会摆这段龙门阵。即便是一些名贵菜肴,成都人也不给它起什么吓死人的菜名。比如成都最有名的餐馆”荣乐园“有一道做工极其讲究的名汤,菜名竟然就叫”开水白菜“。试想,天底下还有比开水白菜更普通的可又偏偏是名肴。
回应 2020-08-02 11:35:00 -
品味城市文化,是品读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 北京:“大气醇和、大雅大俗、包罗众生” 1、北京本质上是田园城市,带有乡土气息,是散淡的,这跟它是一个千年农业大国的政治中心有关,它注定是被乡村包围起来的城市; 2、朝代等更迭,使贵族和平民的距离拉小,因此贵族也是平民,平民也是贵族。因此北京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平民心态而不是市民心态,这种大雅大俗的混合体,加上北京作为首都...
2020-05-13 15:47:27
品味城市文化,是品读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
北京:“大气醇和、大雅大俗、包罗众生” 1、北京本质上是田园城市,带有乡土气息,是散淡的,这跟它是一个千年农业大国的政治中心有关,它注定是被乡村包围起来的城市; 2、朝代等更迭,使贵族和平民的距离拉小,因此贵族也是平民,平民也是贵族。因此北京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平民心态而不是市民心态,这种大雅大俗的混合体,加上北京作为首都而特有的包容文化结合就变成了醇和; 3、北京人的世故是悟出来道理,看惯了朝代更替,浮浮沉沉,没什么事是天大的事,没什么事是过不去的; 4、北京是圈子文化,因为太大了就产生了圈子,本质上类似于城墙而圈定的活动范围,社区性较弱,只要是一个圈子的,就是自己人; 5、北京整体是“务虚”的,讲礼数,有和气;北京人的活法是诗意的、哲学的; 6、幽默是一种为了礼数而忍耐,为了平和不强求的一种苦涩的无奈; 7、北京人说话损是礼数限制的,骂人是不讲礼数的,因此不能骂只能损; 8、北京只有排场和马虎,没有精致。北京的粗放不精致,有时候是一种刻意的追求,带有一定的表演性的,为了彰显首都人的超群脱俗,北方人的豪爽; 9、北京看上海是英国看美国,北京的处事方式是靠道德,上海的处事方式是靠科学,前者是人情礼数,后者是理想精神; 10、作为政治中心,北京人有一种特有的对政治的空前热情,因为是首都的独特地位,政治上的资源也得天独厚,因此这种空前热情也是为了彰显自己与其他地区的不同而已。北京人自诩是中央的人,因此对其他地域的人态度比较宽容,因为普天之下都是“自己的人民”而已。也正是因为是首都,所有北京有极大的包容程度,全国各地必须都能容得下,因此显得大气; 11、北京人爱说,也与是首都有关,因为必须不断与周围交流,而且可交流的事情也丰富,因此爱说; 12、北京有官气也有痞气,这两种“气”同是因为底子虚,因为大家都是人没分别,当官的就必须有官气,来表示自己高人一等;痞子比当官更没资格摆谱,但是为了面子不能不骄傲,因此“官商霸,私商痞”。
上海:“开阔雅致” 1、上海是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城市,他们很难被传统社会所理解,而又无法完全摆脱传统社会的劣根性,更像是现代社会中的传统社会; 2、上海是传统部落的形式,却有着现代城市的内核。上海人自信自己的“城市文明”优越于“农业文明”; 3、上海的现代文明是在1949年前作为“租界时代”由外国人缔造的,在这之前上海的文化特征并不明显; 4、上海是“滩涂文化”,就是上海的“开阔”。强调的是独立人格“不可入”和自由意志“不可犯”,人与人之间很难形成圈子,因此大家便只能与生活规范差不多的“一群人”相互融入,最后形成社区; 5、上海人有极强的社区优越感,这种社区性,是一种生活秩序、内心规范和文化特征的认同感,与其他城市不一样。上海的社区性极强,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之于国内其他城市是单独存在的,上海人必须强化自己社区性,来捍卫自己的新文明,因此带有这种社区优越感; 6、上海人的精明,在于上海是“市”,商业繁荣,不精明只讲人情世故注定是要亏本的; 7、上海是务实的,讲周到和精明实惠,上海人的精明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数学逻辑”; 8、上海人敬业精神、契约精神、合理主义等符合现代精神的特质的比较强。讲究修养和品味。上海中间消费群体最多,没有排场也不愿意马虎,比较讲求精致。
北京与上海的比较: 1、上海更务实,北京和杭州更审美; 2、上海更现代,北京和杭州更传统; 3、北京的世故表现为安贫乐道外加幽默,上海人的世故表现为精打细算、讨巧卖乖、明哲保身外加一点积极进取; 4、北京人和上海人都不做什么非分之想,北京是命里没有,上海是不可操作; 5、北京是“一体多层”,“上海是“多样统一”。
广州:“生猛鲜活” 1、广东文化的盛行,在与广东文化蕴含了时代精神,而不在于广东文化本身; 2、广州的“生猛鲜活”在于它的文化心理: (1)别人不太管,自己怎么样都行(灵活); (2)与内接触少,与外交往多(开放,但在以本土文化为前提); (3)天高黄帝远,必须自力更生(生猛); (4)思想文化拒绝“枯朽陈腐”,能革新。(新鲜); (5)非城而是市,造就了广州的经济型生活方式。
广州、北京和上海比较: 广州:基于乡土观念的社区,百年来的超级市场,但是有根深蒂固的土著文化,甚至到了固步自封的程度; 北京:乡土观念,千年农业社会的首都; 上海:社区观念,近代新兴城市,少政治,比较现代,城市文化独一份,社区性较强。
厦门:“文雅美丽温馨” 1、厦门最成功的建设,是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繁荣,让厦门人把厦门当成美好的“世界大花园”,并且不断让厦门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温馨; 2、厦门像上海,传统文化少现代文化多,本土文化少外来文化多,政治文化少经济文化多,像是一个低配版的上海;厦门也很像广州,比较看重世俗生活; 3、厦门人比较豪爽,比较像生在南方的北方人; 4、厦门的给人的感觉比较像是“回家”; 5、厦门人不排外,因为他们自己也是历史移民; 6、厦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激情和闯劲,事业心不强。因为厦门太美丽温馨了,就造成了厦门的小岛意识,不想走出去,而觉得这样已经够好了,但其实还能更好。
成都:“悠闲洒脱” 1、安逸,物产丰富,不愁衣食,当然安逸,他们认为享受生活比赚钱更重要,爱逛茶馆、爱摆“龙门阵”; 2、成都是一个闲适的城市。成都平原很富庶,所以赤贫者不多;四川盆地很闭塞,所以暴富者也不多。成都的消费主体,是一些不太富也不太穷的小市民。他一们不用费太大的劲,就能赚到几个小钱,过上还算过得去的小日子,当然也就希望不必伤太多的脑筋费太多的事,就能享受生活。这正是那些成都小市民虽然赚钱不多,却仍要光顾茶馆火锅店的原因。在成都人看来,赚了钱就要花,花完了再去赚就是。但只要够花了,就行,不能为了赚钱耽误享受,也不能因为享受丢掉酒脱。因为洒脱和闲散,才是真正的享受; 3、成都成为了一个在农业社会中生成的田园都市的标本。但是少了一点进取,像是一个低配版的北京。
武汉:“豪爽硬朗” 1、处在“四大传统文化”的交汇点; 2、武汉人性格火爆,脾气大,这种性格的形成有历史、地理、文化甚至气候的原因。武汉的气候条件极差,忽冷忽热,心情自然不好,脾气也就坏;地理上武汉九省通衢,汇通南北,南北特点包含其中,北方人的粗旷直爽就是之一;历史上武汉是“镇”,兵家必争之地,时时刻刻都有备战的意识,好战心理和戒备心理较强;而且多次能成为首都却都没有成功,心中自然窝火; 3、武汉的优势在于文化,革命文化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等,学术文化浓厚,经济发展也不错是中国中国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城市;劣势就在于胸襟不大而且手脚放不开。
回应 2020-05-13 15:47:27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限时抢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7.2分 6443人读过
-
每满100减50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7)6.7分 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读城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ments 2021-10-23 13:07:22
为大武汉的压轴打四分!
0 有用 宋小凯 2020-12-31 09:09:40
2020年第116本
3 有用 Lucia 2018-08-30 10:04:16
有共鸣。有时痛快 有时啰嗦
1 有用 Postman 2019-08-09 15:00:25
兴许是因为写得挺早,如今书中的一部分东西已经离我们、离这些城市渐行渐远了。
1 有用 看浮云悠游ღ羡煞了我的不自由 2018-04-11 16:15:43
有文化内涵,让人身临其境的领略各个城市的特点
0 有用 LJZI.Chett 2022-08-01 12:49:01
读到上海 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饼如月 2022-07-08 14:35:18
写得好但看着有点累…关于仙风道骨、白云黄鹤的武汉的篇幅能再多一些就好了。
0 有用 如心Vincent 2022-06-26 20:06:30
22-32 缺了成都和北京没有生活过,爱一座城市是一段记忆。
0 有用 大仙的小日子 2022-06-25 11:03:31
一般般,有点无趣,可能是各个城市的精髓我还没有体会到吧。不会再读
0 有用 薛定谔的猫 2022-06-19 20:12:29
高中时候看的易中天这些读城记,汉代风云人物啥的是在一本大厚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