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追寻亚历山大的脚步,直面这位伟大征服者的内心世界
.....................
※编辑推荐※
仅仅是亚历山大这个名字就可以唤起无穷的想象力,然而这是一个我们过于熟悉,但实际上又知之甚少的名字。他令年轻的恺撒羞愧满面,激发了后世从穆罕默德二世到拿破仑等一系列的伟大的征服者,他把希腊文化带到东方,又在从埃及到阿富汗兴建了一系列名为亚历山大里亚的城市。从阿拉伯到印度等地,到处都有他的传说,然后亚历山大究竟是谁,他是纯粹天才的产物还是环境的造物?本书将带着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马其顿,从一切的起源开始讲起,让我们追随这位伟大征服者的脚步,踏上通往撒马尔罕之旅,寻找位于世界边缘的大洋。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众多亚历山大传记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作者彼得·格林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亚历山大学术史的基础上,一方面...
追寻亚历山大的脚步,直面这位伟大征服者的内心世界
.....................
※编辑推荐※
仅仅是亚历山大这个名字就可以唤起无穷的想象力,然而这是一个我们过于熟悉,但实际上又知之甚少的名字。他令年轻的恺撒羞愧满面,激发了后世从穆罕默德二世到拿破仑等一系列的伟大的征服者,他把希腊文化带到东方,又在从埃及到阿富汗兴建了一系列名为亚历山大里亚的城市。从阿拉伯到印度等地,到处都有他的传说,然后亚历山大究竟是谁,他是纯粹天才的产物还是环境的造物?本书将带着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马其顿,从一切的起源开始讲起,让我们追随这位伟大征服者的脚步,踏上通往撒马尔罕之旅,寻找位于世界边缘的大洋。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众多亚历山大传记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作者彼得·格林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亚历山大学术史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代考古学的成果,一方面对传统史料做出了别具一格的选用和甄别,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亚历山大的一生。在书中,他拨开了围绕在亚历山大身上的诸多迷雾,让读者得以窥视这位世界征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刻画了一位集军事天才、独裁者和伟大领袖于一身的人物。彼得·格林曾在雅典教学多年,十分熟悉希腊的地理状况,多年翻译古希腊诗歌的经验让他具备了出色的文学素养,因此,前希腊化时代地中海世界的风貌在他的笔下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获得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
※媒体推荐※
"一部充满活力、高度可读的传记……在这些热情洋溢的叙述中,这段历史栩栩如生……格林剥去了各种浪漫传奇故事的外衣,把这位奥威尔式的暴君的本质暴露出来。在他的叙述中,亚历山大无止境地追求绝对权力,最终导致他脱离了现实。
——《出版者周刊》
极为出色的人物研究……在这段错综复杂的叙事中,充满了阴谋、战斗、签订又被撕毁了的协议……本书行文流畅,叙事紧凑,文字清晰,格林对原材料的使用驾轻就熟。书中浸透了格林对那段绚丽、癫狂、辉煌的时代的历史感,在那个时代,一个躁动不安的金色半神把希腊主义永远地刻进了历史和传奇之中。本书极为出色地传达了亚历山大令人惊叹的一生。……极为了不起的传记——同时还是对古代世界的权力政治的优秀研究。
——《科克斯评论》
当你阅读彼得·格林的让人着迷的亚历山大传记时……你会感觉到这个神话一般的故事的每一条谜线都被揭开……对古代世界的充满虚荣的帝国式夸耀的叙述,格林采取了一个极为大胆的修正主义立场。
——克里斯托弗·希金斯,《洛杉矶时报书评》
在每个时代,东方和西方的文化都会不停地把亚历山大的故事按照一系列的英雄模式来塑造,也一直在重新塑造。不过,根据彼得·格林这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传记,这些神话完全可能比亚历山大本人更让人仰慕。
——埃里希·西格尔,《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格林(1924-)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古典学荣休教授,曾任爱荷华大学古典学兼职教授。著作有《从亚历山大到亚克兴》(Alexander to Actium)、《希腊化时代简史》(The Hellenistic Age: A Short History)、《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Hellenistic Age)等,译著有《卡图卢斯诗歌集》(The Poems of Catullus)、《伊利亚特》(The Iliad)、《奥德赛》(The Odyssey)等。
译者詹瑜松,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世界史博士,主要研究古希腊政治史、希腊波斯关系史,兼及希腊罗马世界里的东方秘教。
目录 · · · · · ·
2012年版序言
1991年重印序言
序言与致谢
地图和战役平面图目录
略语表
年 表
谱系图
第一章 马其顿的腓力
第二章 弥达斯花园
第三章 壮志未酬身先死
第四章 王国的要害
第五章 统帅
第六章 通往伊索斯之路
第七章 永生的宣示
第八章 亚洲之主
第九章 探寻大洋
第十章 巴比伦之路有多远?
附 录 在格拉尼科斯河的宣传
注释及引文
资料来源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非常可能的是,亚历山大(或宣传部门)使用各种关于人类一体的哲学理念来阐释他的那些政策,使期可以被人接受,否则这些政策可以恰切地被说成单纯的政治或军事上的机会主义。这些理念至少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 就一直流传,显然可以利用来正当化扩张主义者的征服政策。一种今天仍在使用且很有效用的宣传策略可能就是从普鲁塔克那里传下来的,他提出那些被亚历山大打败的人要比那些躲开他的人更为幸运,因为前者得到了希腊哲学的恩泽,而后者则保持着落后野蛮的原始状态。像阿纳克萨科斯这样的宣传家,他可能会用这些理论来维护亚历山大的利益,由于开启了一个传统,后来被普鲁塔克适时地采用并沿袭。但对现代史家来说,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误把宣传话语当作真实的信念则是一种严重的政治幼稚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巴比伦之路有多远? -
腓力在权力方面所受的训练也许不合正统,但却非常有用。作为马其顿王室的一员,他的经历给了他一种含乎情理的冷峻的人性观:在这个世上,谋杀、通奸和篡位都是司空见惯的,一个人的母亲做这些和其他人一样容易。在后来的人生中,腓力将此视为不言自明的真理:所有外交都是基于自利,每个人自有其价值,而实际情况也往往如其所料……纵其一生,他通过利用人性的贪婪和民主的无能——常常是同时利用——取得了他最大的进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永远的男神,神话般的远征。

从人(王子)到神(暴君)的蜕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历史上第一位征服欧亚大陆的君主。此前,薛西斯和大流士差一点就做到了,然而,历史只会记住第一,至于第二,第三早被淡忘,而“差一点”才能做到的,连名次都排不上。 单从军事征服的角度来说,亚历山大是伟大的,是历史第一人,作者在1/3部书中,就给予了毫...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
非常可能的是,亚历山大(或宣传部门)使用各种关于人类一体的哲学理念来阐释他的那些政策,使期可以被人接受,否则这些政策可以恰切地被说成单纯的政治或军事上的机会主义。这些理念至少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 就一直流传,显然可以利用来正当化扩张主义者的征服政策。一种今天仍在使用且很有效用的宣传策略可能就是从普鲁塔克那里传下来的,他提出那些被亚历山大打败的人要比那些躲开他的人更为幸运,因为前者得到了希腊哲学的恩...
2019-11-26 09:56 1人喜欢
非常可能的是,亚历山大(或宣传部门)使用各种关于人类一体的哲学理念来阐释他的那些政策,使期可以被人接受,否则这些政策可以恰切地被说成单纯的政治或军事上的机会主义。这些理念至少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 就一直流传,显然可以利用来正当化扩张主义者的征服政策。一种今天仍在使用且很有效用的宣传策略可能就是从普鲁塔克那里传下来的,他提出那些被亚历山大打败的人要比那些躲开他的人更为幸运,因为前者得到了希腊哲学的恩泽,而后者则保持着落后野蛮的原始状态。像阿纳克萨科斯这样的宣传家,他可能会用这些理论来维护亚历山大的利益,由于开启了一个传统,后来被普鲁塔克适时地采用并沿袭。但对现代史家来说,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误把宣传话语当作真实的信念则是一种严重的政治幼稚病。 引自 第十章 巴比伦之路有多远? 回应 2019-11-26 09:56 -
目录之前的那一页:第二段希腊文的第二行,τότε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应为τότε 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需加一空格。 P75:脚注中“APG”应为斜体。 P105:脚注中“§160”,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35: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37:第二个脚注,Historia 后面的内容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40:脚注中“Alex.”和“CQ”应为斜体。 P148: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98:脚注... (1回应)
2018-05-05 14:08 1人喜欢
目录之前的那一页:第二段希腊文的第二行,τότε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应为τότε 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需加一空格。
P75:脚注中“APG”应为斜体。
P105:脚注中“§160”,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35: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37:第二个脚注,Historia 后面的内容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40:脚注中“Alex.”和“CQ”应为斜体。
P148: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98:脚注应加“——原注”。
彩页第10页德尔菲神谕所,“神喻所”应为“神谕所”。
彩页第14页波斯波利斯的狮子门应为“人面飞牛门”(lamassu)。
P329: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357:脚注“卷六十三章”应为“第六卷第十三章”或“卷六第十三章”
P411:倒数第二段“πρός” 应为“πρὸς”
P426:第一个脚注应去掉“译者注”
书中所有的“Plut. Alex.”的“Alex.”应为斜体,没有斜体的主要是在附录
1回应 2018-05-05 14:08
-
目录之前的那一页:第二段希腊文的第二行,τότε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应为τότε 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需加一空格。 P75:脚注中“APG”应为斜体。 P105:脚注中“§160”,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35: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37:第二个脚注,Historia 后面的内容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40:脚注中“Alex.”和“CQ”应为斜体。 P148: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98:脚注... (1回应)
2018-05-05 14:08 1人喜欢
目录之前的那一页:第二段希腊文的第二行,τότε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应为τότε ἀναγιγνώσκουσιν,需加一空格。
P75:脚注中“APG”应为斜体。
P105:脚注中“§160”,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35: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37:第二个脚注,Historia 后面的内容误作斜体,应为正体。
P140:脚注中“Alex.”和“CQ”应为斜体。
P148: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198:脚注应加“——原注”。
彩页第10页德尔菲神谕所,“神喻所”应为“神谕所”。
彩页第14页波斯波利斯的狮子门应为“人面飞牛门”(lamassu)。
P329:地图中“kms”应为“千米”。
P357:脚注“卷六十三章”应为“第六卷第十三章”或“卷六第十三章”
P411:倒数第二段“πρός” 应为“πρὸς”
P426:第一个脚注应去掉“译者注”
书中所有的“Plut. Alex.”的“Alex.”应为斜体,没有斜体的主要是在附录
1回应 2018-05-05 14:08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腓力在权力方面所受的训练也许不合正统,但却非常有用。作为马其顿王室的一员,他的经历给了他一种含乎情理的冷峻的人性观:在这个世上,谋杀、通奸和篡位都是司空见惯的,一个人的母亲做这些和其他人一样容易。在后来的人生中,腓力将此视为不言自明的真理:所有外交都是基于自利,每个人自有其价值,而实际情况也往往如其所料……纵其一生,他通过利用人性的贪婪和民主的无能——常常是同时利用——取得了他最大的进展。2018-03-15 15:22
-
Mr. Lions (他说她看到了你的倔强)
在此,我们只需稍加调整便可得到腓力或亚历山大在喀罗尼亚、格拉尼科斯河和伊索斯取得胜利时所用的战术斜线前进,中军和左翼有意向后退,由此形成一种扇形转动,以便骑兵从右侧发起致命一击。这样煞费苦心的部署只为使敌阵露出一个缺口一一厄帕密农达斯的军事原则就是总兵力要精打细算,同时在决胜之处要占绝对优势。2018-12-09 23:02
-
非常可能的是,亚历山大(或宣传部门)使用各种关于人类一体的哲学理念来阐释他的那些政策,使期可以被人接受,否则这些政策可以恰切地被说成单纯的政治或军事上的机会主义。这些理念至少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 就一直流传,显然可以利用来正当化扩张主义者的征服政策。一种今天仍在使用且很有效用的宣传策略可能就是从普鲁塔克那里传下来的,他提出那些被亚历山大打败的人要比那些躲开他的人更为幸运,因为前者得到了希腊哲学的恩...
2019-11-26 09:56 1人喜欢
非常可能的是,亚历山大(或宣传部门)使用各种关于人类一体的哲学理念来阐释他的那些政策,使期可以被人接受,否则这些政策可以恰切地被说成单纯的政治或军事上的机会主义。这些理念至少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 就一直流传,显然可以利用来正当化扩张主义者的征服政策。一种今天仍在使用且很有效用的宣传策略可能就是从普鲁塔克那里传下来的,他提出那些被亚历山大打败的人要比那些躲开他的人更为幸运,因为前者得到了希腊哲学的恩泽,而后者则保持着落后野蛮的原始状态。像阿纳克萨科斯这样的宣传家,他可能会用这些理论来维护亚历山大的利益,由于开启了一个传统,后来被普鲁塔克适时地采用并沿袭。但对现代史家来说,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误把宣传话语当作真实的信念则是一种严重的政治幼稚病。 引自 第十章 巴比伦之路有多远? 回应 2019-11-26 09:56 -
figure: 门农(希腊语:Mέμνων;前380年—前333年),在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时,门农作为希腊雇佣军将领,为波斯[大流士三世]效力。 安提帕特 Antipatros,约前397~前319 。马其顿王国大臣。[亚历山大]东征时,委以“监国”(摄政)重任。公元前330年征讨[斯巴达],维护马其顿对[希腊]的统治。亚历山大死后,又镇压雅典等城邦的反抗运动。前321年任帝国摄政。后其子[卡山德]在马其顿王国称王。 库尔提乌斯 卡利斯特涅... (66回应)
2019-05-29 17:26
figure:
门农(希腊语:Mέμνων;前380年—前333年),在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时,门农作为希腊雇佣军将领,为波斯大流士三世效力。
安提帕特
Antipatros,约前397~前319 。马其顿王国大臣。亚历山大东征时,委以“监国”(摄政)重任。公元前330年征讨斯巴达,维护马其顿对希腊的统治。亚历山大死后,又镇压雅典等城邦的反抗运动。前321年任帝国摄政。后其子卡山德在马其顿王国称王。
库尔提乌斯
卡利斯特涅斯在监督对巴比伦祭司的天文记录的抄写
阿里安(Arrian,全名 Flavius Arrianus,公元 2 世纪),出身于比希尼亚的希腊人,曾在哈德良(Hadrian)统治时期担任卡帕多基亚总督,在公元世纪),出身于比希尼亚的希腊人,曾在哈德良(Hadrian)统治时期担任卡帕多基亚总督,在公元 134 年阿兰人入侵期间有过军事行动,后来在爱比克泰德(Epictetus)门下学习。他的《亚历山大远征记》(History of Alexander)主要依据托勒密和阿里斯托布罗斯的著作,是研究亚历山大最全面的著作(不过,绝不是异想天开的狂热者所声称的那样全面:其实他巧妙地遗漏了许多史实)。《亚历山大远征记和印度志》(History of Alexander and Indica, ed. and tr. E. I. Robson (L), 2 vols., London, 1929-33),无论文本还是翻译都非常不可靠。《阿里安的亚历山大征战记》(Arrian’s Campaign of Alexander, tr. Aubrey de Selincourt, London (Penguin Classics)),汉密尔顿 1972 年做了修订,且带有导论和注释。
马其顿的要塞网络现在开始发挥作用。斯皮塔美涅斯发现,补给和马匹的获得已经越发困难,更不用说一个安全的基地了。最后绝望之下,他取得
哈尔帕罗斯
赫淮斯提翁 https://baike.sogou.com/v7912286.htm?fromTitle=%E8%B5%AB%E8%B2%BB%E6%96%AF%E6%8F%90%E7%BF%81
亚历山大对赫淮斯提翁意味着一切,而赫淮斯提翁对亚历山大也是。当时国王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他倒在遗体旁边一天一夜,哭泣不止,没有人能安慰得了他。他下令整个东方都要进行哀悼。军营里所有的长笛和其他乐器全部禁止使用。就像阿基琉斯为帕特罗克洛斯所做的那样,亚历山大削下头发以示哀悼,甚至连他的战马的鬃毛和马尾也要剪掉。赫淮斯提翁那可怜的医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阿斯克勒庇俄斯在埃克巴塔那的神庙被夷为平地——这是一个神对另一个神的快意报复。无论在天国还是在人间,亚历山大对失职行为都绝不姑息。
赫淮斯提翁死后,空出来的侍友骑兵指挥官一职再没有人担任过:这支军队仍旧被叫作“赫淮斯提翁分队”。在欧美涅斯带头下,许多侍友机灵地把自己及武器奉献给死者。亚历山大曾派遣使节去西瓦,询问把赫淮斯提翁崇拜为神是否合法。即便对阿蒙神来说这也有点太过分了,神谕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为他建立英雄崇拜倒是可以。亚历山大立马写信给臭名昭著的克莱奥美涅斯,亦即当时的埃及总督(参见上文第 440 页),承诺如果他在埃及为赫淮斯提翁建立相称的圣祠并确保“赫淮斯提翁”一名出现在所有的商业契约上,那么他过往的所有恶行都将一笔勾销。现在,“凭赫淮斯提翁”起誓成了一种时尚,同时有关参观、治病和预言的故事也开始增多。最后,西瓦的指示被人们无视,赫淮斯提翁竟被崇拜为“神之助手和救主”。
彼得·格林.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追寻亚历山大的脚步,直面这位伟大征服者的内心世界。(汗青堂017)) (Kindle 位置 7903-7909).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Kindle 版本.
安提帕特早就知道下一波清算可能就是针对他的。他在此呆了十年,足以巩固他的地位。在打败阿吉斯国王之后他称雄希腊,无人可与之争锋:正是在此役之后,亚历山大开始指责他“有僭越之心”。大概在同一时间,他在意志的较量中打败了奥林匹娅斯;太后现在退居伊庇鲁斯,她在给其子信件中不断地诋毁安提帕特。有人认为(不过其依据的是后来并不可靠的史料),正是奥林匹娅斯的信件最终促使国王对他在欧洲的代理人下手。66他的怀疑是否有更为确实的依据呢?
阿里安,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军事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希腊人,约公元96年出生于尼考米地亚,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时曾赴罗马学习哲学,是雅典斯多噶学派(禁欲主义)哲学家艾皮克提塔斯的学生。公元131-137年,他被罗马政权委任为驻希腊代表官员,曾担任监督官、驻卡帕多西亚总督等职。公元147年,他在雅典当选为执政官。
Site:
底比斯 (Thebes)又译作忒拜,是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是关于卡德摩斯、俄狄浦斯、狄奥尼索斯、七将攻忒拜、特伊西亚斯等故事的发生地,所以它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
佩拉(希腊语Πέλλα),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首都。 这个城市是在Philip II 和 Cassander统治期间建立的,繁荣于公元前3世纪到2世纪之间达到,在公元前168——167年被罗马占领,大概是在公元前1世纪的前十年,在一场地地震中被毁。
赫勒斯滂
卢克索、卡尔纳克和孔苏的神庙墙上
公元前 330 年 1 月 31 日,亚历山大进入了波斯波利斯。这座城市是阿契美尼德国王的传统陵邑所在地,也是他们所积聚财宝的储藏地,还是整个帝国的宗教中心(故而不受一般总督的管辖)。每年 4 月,庄严的阿基图新年庆典会在此举行;在此期间,波斯大王会经历一次仪式性的受难——浮雕上刻画了他与丑陋的死亡恶魔搏斗的场景——然后获得胜利,他的王权得到更迭,人们庆祝他成为阿胡拉·马兹达在人间的代表。实际上,波斯波利斯是一座圣城,类似于麦加或耶路撒冷,有着丰富的庄重的宗教关联。亚历山大如果仍想根据传统惯例,在波斯贵族和玛哥斯僧的祭司阶层的支持下继承阿契美尼德王位,那么比起其他城市,他就更应该恭敬有礼地对待这座城市。稍有差池都有可能会引起那些他最需要进行安抚的人的永久敌视。
英文名称: Tyre提尔古城,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南约80公里,198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公元前 3世纪中叶希腊殖民者在中亚建立的 奴隶制国家。又称“中亚 希腊王国”。首都巴克特拉(今 阿富汗 巴尔赫)。“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今 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
battle :
伊索斯战役
高加美拉之战
格拉尼科斯河战役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它不仅是亚历山大在亚洲土地上所打的第一场战役,也是表面上最具戏剧性的战役之一。然而总的来说对此役的记载非常贫乏,而且现存的记述1包含着一些自相矛盾和反常之处,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动机依旧不可解,史料记载的战术部署也从任性到疯狂不等
66回应 2019-05-29 17:26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全场一本包邮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3)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王狗熊不想说 2018-05-09
气势恢宏,亚历山大父子两代CEO带领地中海合资公司尝试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最后资金链断裂,所到之处陆续都有亚历山大金币出土。不象两千年后到处撒纸币。
5 有用 danyboy 2019-02-08
这本亚历山大传记旨在破解传主之谜:他短暂的一生何以不朽?为此,作者以亚历山大接受史、研究史为基础,极尽详细考证史实真伪,努力逼近传主内心,从而1、否定了亚历山大有把欧亚大陆合为一体的博爱理想;2、还原了亚历山大在用人和管理方面的实用主义和权益办法,他具有玩弄权术的高超本领,但并不比同时代的其他人高明。他拙于内政,也不懂治理国家,所以他死后帝国立刻崩解;3、认可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包括战略、战术及个... 这本亚历山大传记旨在破解传主之谜:他短暂的一生何以不朽?为此,作者以亚历山大接受史、研究史为基础,极尽详细考证史实真伪,努力逼近传主内心,从而1、否定了亚历山大有把欧亚大陆合为一体的博爱理想;2、还原了亚历山大在用人和管理方面的实用主义和权益办法,他具有玩弄权术的高超本领,但并不比同时代的其他人高明。他拙于内政,也不懂治理国家,所以他死后帝国立刻崩解;3、认可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包括战略、战术及个人勇气,是最伟大的统帅之一;4、认为亚历山大功业的动力就是征服欲,是一种欲与神明试比高、直至成为神明的永不停止的征服欲。一方面作者暗示我们这是战争狂人,搁20世纪就是希特勒;另一方面这种永不屈服、永远寻找世界边缘是人性的永恒要素,包含了人的高贵德性,亚历山大将其推到极致,这是他得以不朽的唯一原因。 (展开)
6 有用 陆钓雪等待瑶宝 2018-05-28
要永远做最优秀者:荷马式的理想成了一个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支配着亚历山大诸多行动的各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看法(如果第三卷跟他在米扎阐述的观点存在联系)也并没有弱化王太子自身的想法。人们大概会猜想,作为一个优秀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可能会觉得他的王室学生的地位和雄心让他备感为难。当时政治理论的整个趋势,无论自由主义还是独裁主义,都在转向某种形式的共和主义。由《政治学》可知他一直在设法回避这一难题... 要永远做最优秀者:荷马式的理想成了一个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支配着亚历山大诸多行动的各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看法(如果第三卷跟他在米扎阐述的观点存在联系)也并没有弱化王太子自身的想法。人们大概会猜想,作为一个优秀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可能会觉得他的王室学生的地位和雄心让他备感为难。当时政治理论的整个趋势,无论自由主义还是独裁主义,都在转向某种形式的共和主义。由《政治学》可知他一直在设法回避这一难题。尽管总体上他谴责作为一个制度的君主制,但他仍然为君主制留了一个合理化的理由,也是唯一的一个,即卓越的个人的areté(achievement,一如文艺复兴时期的virtù)。选择这种独特的荷马式标准绝非偶然。亚里士多德说,这种人,“在凡人当中如神明一般”,钓雪按:下面不抄了,但请务必参格劳孔的说法 (展开)
1 有用 风间隼 2019-01-31
不但是精彩的传记,也是完备的研究综述,看得出译者有古希腊文功底。假设读者已经读过了《远征记》,集中讲那些疑难问题。一二两章讲腓力,原来他在底比斯当过质子,并学来了先进的阵型。第三章认为是亚历山大和母后合谋害死了腓力,接过了他经略亚洲的既定方针。突出了帕美尼翁的作用,关注亚历山大在一路东征中面对的各种内部阻力,他不断寻求合法目标的过程。最后一章给出了阿里安没有提及的两个重要信息:流亡者法和神化令,认... 不但是精彩的传记,也是完备的研究综述,看得出译者有古希腊文功底。假设读者已经读过了《远征记》,集中讲那些疑难问题。一二两章讲腓力,原来他在底比斯当过质子,并学来了先进的阵型。第三章认为是亚历山大和母后合谋害死了腓力,接过了他经略亚洲的既定方针。突出了帕美尼翁的作用,关注亚历山大在一路东征中面对的各种内部阻力,他不断寻求合法目标的过程。最后一章给出了阿里安没有提及的两个重要信息:流亡者法和神化令,认为亚里士多德和安提帕特因此阴谋害死了亚历山大。纵观全书,作者想折衷后世帝国主义者拥护的“普世博爱帝国开创者”和民族主义者批判的“暴虐专制君主、民主自由的敌人”两种亚历山大形象,用的办法是强调其政策务实和不得已的一面,颇多猜测之词,结果可能反而是将他性格中至关重要的理想主义一面淡化了。 (展开)
2 有用 芣苢 2018-06-08
终于读完了,长长的舒一口气,太过瘾了!这两年来最愉快的阅读体验了,既丰富又深刻。英国人的书总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种幽默,尖刻而清淡。亚历山大这样的人物不好写,因为他的性格是如此的鲜明,以至于常人忍不住过度的歌颂或者谩骂。而格林的客观让人叹服,层层迷雾之中,他总能用自己锐利的眼光挑选出最符合逻辑的事实。每当我被他生动的文笔引诱得想要热情歌颂时,他总会跳出来,泼一瓢冷水,让你看清这件事... 终于读完了,长长的舒一口气,太过瘾了!这两年来最愉快的阅读体验了,既丰富又深刻。英国人的书总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种幽默,尖刻而清淡。亚历山大这样的人物不好写,因为他的性格是如此的鲜明,以至于常人忍不住过度的歌颂或者谩骂。而格林的客观让人叹服,层层迷雾之中,他总能用自己锐利的眼光挑选出最符合逻辑的事实。每当我被他生动的文笔引诱得想要热情歌颂时,他总会跳出来,泼一瓢冷水,让你看清这件事情的残酷实质。格林的文笔简练,但是句句有着落,又不故弄玄虚铺陈文字,整本书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好文章应该是这个样子吧。这样的作品不可多得,不容错过! (展开)
0 有用 archer093 2021-02-19
荡起回肠,将2000多年前故事娓娓道来,不失精细
0 有用 克丽奥 2021-02-18
神秘,悠长,那段历史让我觉得方法不是处于同一个宇宙,神秘,又戛然,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啊
0 有用 瘦煎饺 2021-02-17
好看!
0 有用 sudzqiu 2021-02-16
本书略有些枯燥. 对于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的我来说,细节有些多. 适合详细了解此段历史的人.
0 有用 Saskia 2021-02-16
我的天,我对于中亚地区地理知识的匮乏让我对着地图读这本书都很挠头,再加上平均五个字以上的人名,整个人是一种濒临崩溃的状态。幸亏书的内容写的很好很详实,感觉很客观 。要不真的快不行了。我读到329页了,还有不到100页。加油 亚历山大在成为亚洲之王不断东征的过程当中,原来的马其顿将领、士兵在他的军队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逐渐被稀释,他也更加喜欢波斯王国的礼仪和服饰。这样的繁文缛节让他与自己本来兄... 我的天,我对于中亚地区地理知识的匮乏让我对着地图读这本书都很挠头,再加上平均五个字以上的人名,整个人是一种濒临崩溃的状态。幸亏书的内容写的很好很详实,感觉很客观 。要不真的快不行了。我读到329页了,还有不到100页。加油 亚历山大在成为亚洲之王不断东征的过程当中,原来的马其顿将领、士兵在他的军队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逐渐被稀释,他也更加喜欢波斯王国的礼仪和服饰。这样的繁文缛节让他与自己本来兄弟般友谊的马其顿将士越来越疏远。也成了一个独裁者的帮凶。 他在止步印度河后,不得不班师回朝,非常失望的说,想不到有什么比攻占新的领土更让他兴奋的了。可明明守城是更大的挑战,他却视而不见。正如作者所说,他的开疆拓土是破坏性的,他的帝国随着他的死亡分崩离析。生前致力于塑自己为神,却离奇的在死后成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