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该书是一本“慢养育”的名家散文合集,收录了近30篇随笔,包括父母写给孩子的书信、自身成长经历之谈以及对于子女的教育看法等,提供了许多值得家长借鉴的教育经验。这些随笔的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有教师、作家、学者、科学家、商人,也有普通人,他们写给子女的书信温馨感人,对孩子个性的认知与思考真实、客观,充满人性,对自身的成长经历充满反思,对下一代的教育拥有相对独特的看法。
作者简介 · · · · · ·
刘瑜
女,学者、作家、诗人,生于1975年12月,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9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副教授。著有《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
周国平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插画作者
郑凯歌
2000年出生于北京,因学习困难,辍学在家学画。作品曾发表于《花城》杂志,并参加过自闭症儿童画展。
目录 · · · · · ·
亲爱的小孩——
愿你被很多人爱, 如果没有, 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慢慢长大/ 刘瑜/4
不想长大/ 周国平/14
关于父子/ 贾平凹/28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 贾平凹/36
赢在起跑线上也不一定一生都成功/ 李银河/42
大男/ 冯唐/48
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蔡春猪/54
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 安妮宝贝/66
三个真相/ 古典/74
给儿子/ 梁继璋/80
关于两百年后的世界/ 刘慈欣/84
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 - 17 名/ 林清玄/92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风/100
我们希望你成长的世界,好过我们今天的世界/(美)扎克伯格/104
PART 2
大师的叮咛——
要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 要学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 /112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胡适 /118
为什么读书/ 胡适/124
要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要学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 董桥/134
小方子,你不能再玩了/ 曹禺/140
孩子/ 梁实秋/146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152
孩子们常读这五类书,人生情味都会厚/ 钱穆/158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上学/(日)大江健三郎/172
爱好昆虫的孩子/(法)法布尔/182
PART 3
爱的手记——
我又一次无条件地相信他
我把她送到可以让她施展拳脚的地方/(美)特瑞·约翰逊/204
我又一次无条件地相信她/ 时光/212
请温和坚定地对你的孩子吧/ 一念 /226
“如果你有一颗钻石呢?”/ 陈子寒/232
望子成人——提心吊胆二十年/ 王森/24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实,很多父母没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在孩子一两岁或者三四岁的时候,想吃饭就吃饭,想不吃就不吃,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不出去就不出去。到了六七岁,又突然要把孩子管得很严,不听话就打,这样孩子当然很不舒服。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小孩一两岁的时候,脑子还不是很清楚,你让他决定是什么意思?他根本不知道做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承担不起结果。所以,“自由”和责任是一体的。他能负多大的责任,就能有多大的自由。 比如,一岁半小孩想吃冰棒,吃完了可能拉肚子,他不一定能把拉肚子和吃冰棒联系起来。而且,他那么小,拉肚子会造成多大的伤害不明确。所以,大人就不必给他吃冰棒的自由。因为他无法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可是,如果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吃冰棒,我觉得就可以给他这种自由了。吃冰棒之前告诉他,如果拉肚子了,请他自己忍受结果。如果他可以负责,就给他自由。 所以,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刚开始,孩子只能承担一丁点责任,就给他一丁点自由,慢慢的,孩子能承担的责任多了,自由也越来越多。 两岁孩子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穿鞋,五岁孩子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九岁孩子决定周末全家去哪里郊游,并且准备所需的点心和水等杂物。 现在,我们回到“温和而坚定”,父母内心需要很坚定,孩子可以决定什么,不可以决定什么。原则和底线内心要清楚。 如果是必须听从父母的事情,比如夜里九点上床睡觉,父母内心就要很坚定了。九点钟的时候,去跟孩子说要睡觉了。如果孩子有些事还没做完,可以同意延长十分钟。但是九点十分,父母必须把孩子带到床上,关灯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使劲乱动,都必须让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闹时搂着他爱抚他,但不能让他去做别的事情。父母内心要很安静,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困难发火。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静静地搂着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但是切记,话不要多,少讲道理。 3、温和而坚定,“坚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6页 -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愿你慢慢长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愿你慢慢长大"的人也喜欢 · · · · · ·
愿你慢慢长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愿你慢慢长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 更多书评 38篇
-
备份 (备份、收藏)
其实,很多父母没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在孩子一两岁或者三四岁的时候,想吃饭就吃饭,想不吃就不吃,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不出去就不出去。到了六七岁,又突然要把孩子管得很严,不听话就打,这样孩子当然很不舒服。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小孩一两岁的时候,脑子还不是很清楚,你让他决定是什么意思?他根本不知道做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承担不起结果。所以,“自由”和责任是一体的。他能负多大的责任...2018-07-27 20:10:33 11人喜欢
其实,很多父母没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在孩子一两岁或者三四岁的时候,想吃饭就吃饭,想不吃就不吃,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不出去就不出去。到了六七岁,又突然要把孩子管得很严,不听话就打,这样孩子当然很不舒服。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小孩一两岁的时候,脑子还不是很清楚,你让他决定是什么意思?他根本不知道做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承担不起结果。所以,“自由”和责任是一体的。他能负多大的责任,就能有多大的自由。 比如,一岁半小孩想吃冰棒,吃完了可能拉肚子,他不一定能把拉肚子和吃冰棒联系起来。而且,他那么小,拉肚子会造成多大的伤害不明确。所以,大人就不必给他吃冰棒的自由。因为他无法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可是,如果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吃冰棒,我觉得就可以给他这种自由了。吃冰棒之前告诉他,如果拉肚子了,请他自己忍受结果。如果他可以负责,就给他自由。 所以,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刚开始,孩子只能承担一丁点责任,就给他一丁点自由,慢慢的,孩子能承担的责任多了,自由也越来越多。 两岁孩子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穿鞋,五岁孩子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九岁孩子决定周末全家去哪里郊游,并且准备所需的点心和水等杂物。 现在,我们回到“温和而坚定”,父母内心需要很坚定,孩子可以决定什么,不可以决定什么。原则和底线内心要清楚。 如果是必须听从父母的事情,比如夜里九点上床睡觉,父母内心就要很坚定了。九点钟的时候,去跟孩子说要睡觉了。如果孩子有些事还没做完,可以同意延长十分钟。但是九点十分,父母必须把孩子带到床上,关灯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使劲乱动,都必须让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闹时搂着他爱抚他,但不能让他去做别的事情。父母内心要很安静,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困难发火。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静静地搂着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但是切记,话不要多,少讲道理。 3、温和而坚定,“坚定”是一定要长期执行的,要形成习惯 明白了孩子在哪个阶段有多少自由,能承担多少责任。这时候,父母内心有原则有底线,就要一直坚持这种原则和底线。孩子可能因为不愿穿厚衣服在地上打滚,也可能因为没冰棒吃哭两三个小时,只要你下了决定,就不管他怎么做,把你的决定坚持下去。并且,孩子一直哭闹时,你需要爱抚他“宝贝,你还小,妈妈不让你吃冰棒是因为爱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内心始终有原则,孩子也会长成内心有原则,且自制力强的大人。因为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你一年一年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慢慢长大,你始终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难,父母始终是港湾 引自 请温和坚定地对你的孩子吧 回应 2018-07-27 20:10:33 -
ChestnutMao (Young Wild & Free)
△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 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2020-02-08 09:42:50 4人喜欢
△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 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悲慈。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 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我反对要去做什么家,你首先做人,做普通的人。
△因为你的一生不是十几年,而是几十年,输在起跑线上也不一定就一生都失败,赢在起跑线上也不一定就一生都成功。
△女人即使身为母亲,最重要的核心,依然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给女儿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着孩子打转。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要成长,应是如此。
△有什么可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她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我现在唯一所想的,就是让她时时觉得欣喜,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和天性去成长。她的快乐和自尊是重要的。
△重要的不是小心翼翼地活着,谁也不伤害,谁也不得罪,让谁都喜欢你,这不可能。关键是创造你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出意义来,活出特色来。好的生命不是完美,也不是安全,而是值得。
△与别人相比是没有意义的。那虽然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但是那是一种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折磨。如果你有能力,记得要和自己比,让自己过得好一些。理解自己的心有多大。给人生做加法带来快乐,做减法带来安心,加加减减到让自己舒服。世界虽然没有给每个人提供完美生活,却给每个人足够的资源拿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 真朋友。 没有人是不可代替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失去了世间上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唤醒内心的种子,就是好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内心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孩子长得太快,如果不细致爱孩子,不和孩子细致生活,那会不再认识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教育孩子分两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锻造优秀的品格为主,学习文化知识以学校教育为主。
回应 2020-02-08 09:42:50 -
《写在前面》 当你学会让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很轻松。孩子也会快乐。一个在快乐中成长的人,会更懂得待人友善,积极进取。他会独立思考,眼界开阔,热爱生活和运动,照样能自己主动学习,自己交朋友,更重要的是,他能与父母很好的相处。 《愿你慢慢长大》 能够放下所有戒备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就是最大的自由。 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 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
2019-06-06 00:01:28 3人喜欢
《写在前面》
当你学会让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很轻松。孩子也会快乐。一个在快乐中成长的人,会更懂得待人友善,积极进取。他会独立思考,眼界开阔,热爱生活和运动,照样能自己主动学习,自己交朋友,更重要的是,他能与父母很好的相处。 引自 全书 《愿你慢慢长大》
能够放下所有戒备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就是最大的自由。 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 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希望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追求与努力呵护;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 事实上对“以后”的执着常常伤害人对当下的珍视。 引自 全书 《不想长大》
我要再三强调:孩子们的心灵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的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 引自 全书 《关于父子》
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蛇蜕皮一样的始终是自己,但儿子却相当愿意像蝉蜕壳似的裂变。 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引自 全书 回应 2019-06-06 00:01:28
-
备份 (备份、收藏)
很多人,当上父母之初,都会惊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当年的父母更懂教孩子;还会发现,自己仍然在不知不觉地延续自身的经历教孩子,当年那些被自己痛恨的做法,依然被施加在下一代身上,比如,对孩子缺乏耐心而大吼大叫,比如,期待他考第一名,比如,送他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再比如,给孩子落后于时代的价值观……我们付出很多很多的辛苦,还是常常感到茫然,像被裹挟在洪流之中,停不下来。2018-07-27 21:09:53 1人喜欢
-
菜菜酱 (pura vida)
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2019-01-21 10:05:25
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
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妈妈以前不知道人会抬头这事也会让人喜悦,手有五个手指头这事也会让人振奋,一个人嘴里吐出一个“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但是你牵着妈妈的手,引领妈妈穿过存在的虚空,重新发现生命的奇迹。现在,妈妈在这个奇迹的万丈光芒中呆若木鸡,妈妈唯愿你能对她始终保持耐心,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世事变迁,都不松开那只牵引她的手。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孩子总是要按照她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
记得要活得精彩,活得认真,跟自己比。 愿你过上我从未看见与理解的生活。
有感情也要不失浪漫情怀,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教育孩子分两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锻造优秀的品格为主,学习文化知识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父母进行分工,我主要负责孩子性格、习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孩子妈妈主要负责生活日常、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引导沟通。另外尽可能不让老人来带孩子、教育孩子,还有就是其中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绝对不能插手,更不能去替孩子袒护,再一个,无论何时自始至终要提醒孩子安全第一!(这一点最重要!)
郑渊洁说,只要你有了孩子,你就应该是演员。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是任何奥斯卡影帝、影后都望尘莫及的。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当至少十八年演员。演员有两种:本色演员和演技派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和你一样有出息,你就当本色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比你有出息,你就当演技派演员。比如,你不爱看书,但是当孩子在场时,你也要像煞有介事地捧着一本书看,使孩子从小对读书产生崇拜心理——教育孩子的根本是身教。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你的孩子看。
孩子的生命属于他自己,他来到这个世界是被动的,你如果没有给他按自己意愿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职,如果你不愿意让他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那是自私。
回应 2019-01-21 10:05:25
-
第一次对自己的饶幸心理做出反省,是看到著名童话大王郑洁的一番话之后。郑渊洁说,只要你有了孩子,你就应该是演员。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是任何奥斯卡影帝、影后都望尘莫及的。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当至少十八年演员。演员有两种:本色演员和演技派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和你一样有出息,你就当本色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比你有出息,你就当演技派演员。比如,你不爱看书,但是当孩子在场时,你也要像煞有介事地捧着一本书看...
2022-01-13 10:49:11
第一次对自己的饶幸心理做出反省,是看到著名童话大王郑洁的一番话之后。郑渊洁说,只要你有了孩子,你就应该是演员。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是任何奥斯卡影帝、影后都望尘莫及的。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当至少十八年演员。演员有两种:本色演员和演技派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和你一样有出息,你就当本色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比你有出息,你就当演技派演员。比如,你不爱看书,但是当孩子在场时,你也要像煞有介事地捧着一本书看,使孩子从小对读书产生崇拜心理一一教育孩子的根本是身教。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你的孩子看。 本事有尊严地生活。现在,我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我看来,能够自食其力就是有出息。 当了二十二年的爸爸,虽然过程有点心惊胆战,但其中的快乐也是无可替代的,最后看到他的成人,备感欣慰,这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人生经历。那些什么老子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就应该对老子怎样怎样的说法都是胡扯,孩子的生命属于他自己,他来到这个世界是被动的,你如果没有给他按自己意愿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职,如果你不愿意让他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那是自私。“望子成人”的含义里当然不能有丝毫的“养儿防老”,那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给你养老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义务,那就是长成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人,然后去好好体验他的人生。 引自 望子成人——提心吊胆二十年/ 王森/240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中,我曾两次思考这个问题。重要的问题即使折磨人,也只能认真去思考,并且这种思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但曾经拿出时间对它认真加以思考本身,会在你将来想起它的时候,懂得它的意义。 引自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上学/(日)大江健三郎/172 我太太怀孕的时候,我们就进行过一次以后孩子教育题的探讨,最后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教育孩子分两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锻造优秀的品格为主,学习文化知识以学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父母进行分工,我主要负责孩子性格、习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孩子妈妈主要负责生活日常、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引导沟通。另外尽可能不让老人来带孩子、教育孩子,还有就是其中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绝对不能插手,更不能去替孩子护,再一个,无论何时自始至终要提醒孩子安全第一!(这一点最重要!) 有时候暑假寒假正好遇到我要去一些部门去办事,比如说工商、税务部门,我都会带着她,她会一些问题,我也会跟她解释为什么爸爸要去交税,交了税都是干吗用的,虽然她不一定懂,但我觉得孩子以后需要有大局观,从小有点概念也不错。这里就要说说我的一个观点,如果想要你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你就得把她看成大几岁的孩子来沟通和教育。 在这个阶段,我们也像其他家长一样,希望能培养孩子些兴趣爱好,送她去各种兴趣班;什么舞蹈啊,主持人啊,啊,还有乐器,她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上什么兴趣班,我们也认为要让她接触过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后来接触了钢琴,她似乎很感兴趣,要学,我们就先带她去音乐学校上了几节课,再问她自己的意见。她说选好了,就喜欢钢琴。我就告诉她,学钢琴很辛苦。老师也告诉她在某一个阶段特别辛苦,要是怕累就别学。我开玩笑地说,钢琴很贵啊,买了就必须坚持下去,这可是你自己的选择。孩子考虑了一下说决定了就要学钢琴,我们就尊重她的意见买了钢琴,果真后面有一个阶段很辛苦,她练得掉眼泪有时候不想练,我们也不强求她,只是提醒她当初她自己的承诺,她擦了眼泪继续练,不过这期间我们给她的观念是学钢琴主要是为了提高她自的素养,并不是要拿钢琴当专业。就这样她地练到了六年级,考了钢琴十级,到现在还一直练着。 引自 我又一次无条件地相信他 之所以很多人推崇这种一个黑脸、一个红脸,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父母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教育,也不清楚,对待孩子最好的态度是“温和而坚定”。 拿出耐心,温和地对待孩子,和孩子建立关系,让孩子对你有亲近感。一岁多点的孩子,多陪他,爱抚他,藏在妈妈身后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都可以。再大点,三五岁你可以关心他画里画了什么东西,周末去哪里玩过了,你也可以加入他的游戏,跟他赛跑之类的。到了六七岁,你可以关心他喜欢的形象一奥特曼或者女王艾莎,自雪公主之类 的,让孩子感到你是安全的、关心他的。这非常重要。 同时,内心要非常有原则,有底线,知道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其实,很多父母没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在孩子一两岁或者三四岁的时候,想吃饭就吃饭,想不吃就不吃,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不出去就不出去;到了六七岁,又突然要把孩子管得很严,不听话就打,这样孩子当然很不舒服。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小孩一两岁的时候,脑子还不是很清楚,你让他决定是什么意思?他根本不知道做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承担不起结果。所以,“自由”和责任是一体的。他能负多大的责任,就能有多大的自由。 父母内心需要很坚定,孩子可以决定什么,不可以决定什么。对原则和底线内心要清楚。 比如睡这种必须听从父母的事情,夜里九点上床睡觉,父母内心就要很坚定。九点钟的时候,去跟孩子说要睡觉了,如果孩子有些事还没做完,可以同意延长十分钟。但 是九点十分,父母必须把孩子带到床上,关灯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找各种借口,都必须让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闹时搂着他爱抚他,但不能让他去做别的事情。这时,内心要很安静,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困难发火。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静静地搂着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但是切记,话不要多,少讲道理。 “坚定”是一定要长期执行的,要形成习惯。父母内心有原则,有底线,就要一直坚持这种原则和底线。 孩子可能因为不愿穿厚衣服在地上打滚,也可能因为没冰棒吃哭两三个小时,只要你下了定,就不管他怎么做,把你的决定坚持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内心始终 有原则,孩子也会长成内心有原则且自制力强的大人。因为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 引自 请温和坚定地对你的孩子吧/ 一念 /226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为感谢的时侯,我的悲哀来了!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同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什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喜欢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中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引自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152 我一生都有这样的感觉,人这个东西是非常复杂的,又是非常宝贵的。人,还是极应当把他搞清楚的。无论做任何事情,写作,做学问,如果把人搞不清楚,看不明白,这终究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说自己一生的成就都得益于此。我想加一句:“着迷是最好的朋友。”希望你能真正在创作中得到平静快乐的心情。 引自 小方子,你不能再玩了/ 曹禺/140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引自 为什么读书/ 胡适/124 自己能供应自己、服事自己,这是独立的生活。饮食要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你功课做得好,是你自己的光荣;你做错了事,学堂记你的过,惩罚你,是你自己的羞耻。做得好,是你自己负责任。做得不好,也是你自己负责任。这是你自己独立做人的第一天,你要凡事小心。 你现在要和几百人同学了,不能不想想怎样可以同别人合得来好。人同人相处,这是合群的生活。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害别人的事。你要爱护自己,但不可妨害别人。能帮助别人,须要尽力帮助人,但不可帮助别人做坏事。如帮人作弊,帮人犯规则,都是帮人做坏事,万不可做。 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使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能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你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你不是笨人,功课应该做得好。但你要知道世上比你聪明的人多得很。你若不用功,成绩一定落后。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工夫里,干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元论你的志气怎样高,对人切不可骄傲。无论你成绩怎么好,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 引自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胡适 /118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学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引自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 /112 这其实オ是生命的真相。生命是一场破坏性的创造。 我在产房看着你出生,你的出生带来妈妈巨大的痛苦。你每天吃的奶水,是妈妈身体的消耗。当你慢慢长大,妈妈的身材样貌也都逐渐改变,活力从她的身上走到你的身上。 你六个月以后开始吃米汤,广义地说,需要毁掉一些植物的生命。你日后喜欢吃的牛肉、香肠,也需要毁掉一些动物的生命。为了延续你的生命,你必须结它们的生命,它们的生命变成了你的。虽然听起来残酷,但是这却是生命的常识。 所以,弯弯,重要的不是小心翼翼地活着,谁也不伤害谁也不得罪,让谁都喜欢你,这不可能。关键是创造你自己的生命一一让自己活出意义来,活出特色来,对得起人们为你注入的生命力,好的生命不是完美,也不是安全,而是值得。 我要讲的第二件事是关于世界的。弯弯,这个世界不公平。不知道你长大以后,幼儿园的阿姨会怎么教你。但是在你出生的时候,有个月嫂阿姨在我们家工作,她每天只 睡几个小时,三十多次被你的哭闹唤过去,却充满爱意地呼应你,拍着你。她真心喜欢你,绝不是为了钱。相比她的辛苦、她的收入并不高,她做着一份爸爸妈妈不羨慕的工作,但是也有很多人羨慕她。 你的阿姨并不比我们笨,也和你的爸爸妈妈一样努力,但是她的生活并没有我们好,这并不公平。她在你出生的头一个月陪在你身边的时间比我和妈妈还要多。但是等你长 大,你会忘记她,而记得爸爸妈妈。这也不算公平。即使这样,还有其他很多的阿姨羨慕你的月嫂阿姨,因为她们也许更加累,却没有一样的收获,这更算不公平。亲爱的弯弯,这个世界并不公平。努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但是不一定能完完全全地推翻。 所以,记得,与别人相比是没有意义的。那虽然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但是那是一种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折磨。如果你有能力,记得要和自己比,让自己过得好一些。理解自己的心有多大。给人生做加法带来快乐,做减法带来安心,加加减减到让自己舒服。世界虽然没有给每个人提供完美生活,却给每个人足够的资源拿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如果你能活得更好一些,那么去帮帮那些过得比你差的人——尤其是那些活得不够好还很努力的人,你和他们,最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要对世界有信心,它正在变好。怎么找到这个机会?好好观察你身边的人,包括你自己。你的麻烦背后就是你的天命。 我要讲的第三件事是关于你与世界的关系。你要过得认真一些。从你出生到离开的这段时间,只有三万多天,而等到你能认这封信时,你已经花掉两多天了。还有最后那么 四干多天,你会老得精力无几。所以,记得要认真生活。 那么,认真和努力一定能成功吗?我要给你讲一个努力银行的童话: 有个叫上帝的人,他开了一家努力银行。典每个人都有一个冠以自己名字的努力账户。每个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入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存得多,有的人存得少。有的人第二天就取,有的人则很多年以后一次性取出来。 上帝在干什么呢? 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账。上帝还要标注那些存努力存得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上帝很忙很忙。 但如果总是这样,总是那么几个最努力的人有最多的回报,这工作也太不好玩啦。 所以每隔十年,上帝就调出所有的金卡客户,抽一次奖,然后随机把一个巨大的成功分给中奖的那个幸运家伙。 所以,宝宝,只要努力,就会有合理的回报。而那些巨大的成功,往往来自于幸运——但是请先确定,你努力拿到了金卡。 亲爱的弯弯,欢迎来到这个世界。 记得要活得精彩,活得认真,跟自己比。 愿你过上我从未看见与理解的生活。 引自 三个真相/ 古典/74 回应 2022-01-13 10:49:11 -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前一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很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唤醒内心的种子,就是好孩子。 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内心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生命中有很多重...
2022-01-13 10:23:38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前一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很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引自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风/100 唤醒内心的种子,就是好孩子。 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内心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锻炼这个能力,除了读书,还有劳动。 爱的能力:我学生做过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100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 认识生命的多元价值:南有个高一学生,父亲是种风梨的农民,还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梨敲三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这个机器最后得到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世界观: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这时候我教你们“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那个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克服内心紧张,我们才不惧于表达自己。 有感情后要提炼观点:好文章一定会有好观点。我给我的孩子讲睡前故事,不讲白雪公主,太老套,我自己写了365个故事。比如有个国王,他有个独生子,有一天国王叫王子搬个椅子到阳台赏月,王子说自己身份显贵怎么能搬椅子,椅子是下人搬的。后来国家战败,王子成了庶民,流落街头,被一个做椅子生意的人收留,每天的生活就是搬椅子。先有观点,再讲故事,肯定是好故事。有感情也要不失浪漫情怀,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不和孩子细致生活,那会不再认识孩子。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引自 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 - 17 名/ 林清玄/92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 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失去了世间上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日你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越早珍惜生命,你享受有利于生命的日子也越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兴家,但不可以手无铁謹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地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以后,你要坐巴还是Benz(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我买了二十多年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オ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午餐。 (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引自 给儿子/ 梁继璋/80 我想我并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无微不至的母亲。自她出生在那几年,在关心她必要的衣食住行之外,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独立和互相尊重的意味。也就是说,我注重与她之间保持略微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给予对方美好的重视的感受,但不侵扰和控制对方的情绪和意志。 女人即便身为母亲,最重要的核心,依然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给女儿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着孩子打转。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要成长,应是如此。 在那几年,我陆续写完长篇小说《春宴》、散文集《眠空》和采访《古书之美》。我没有懈怠,愿意让她见到一个始终在笃实地工作着的母亲,一个在学习和成长的母亲,一个在旅行和探索着的母亲,一个关注个体和世间的秘密并用写作做出表达的母亲。这样等她长大,她会知道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经常给她拍照,觉得儿童的面容和眼神真是美丽至极,如此清澈芬芳。有些照片洗出来用相框框好,挂在她的房间里。一张是春天的时候在江南,她在花枝丛中,用手捧住一朵硕大饱满的玉兰花,微出了神。一张是她在湖北寺庙,庙里的师父们教她写字,教她用菜叶喂子。她穿着小白衬衣,梳童花头,笑容愉快。让她知道她自己是美丽的,并且感知到这种美丽,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白日她在幼儿园上课,我处理家务和自己的工作。下午她回到家里,我给她打一杯鲜榨果汁,拌入一些酸奶。她端着杯子走进自己的小书房,继续画画和做手工。孩子的心智目前还像张白纸,染上什么色彩尤其重要。不能被庸俗繁杂的电视娱乐新闻所侵扰,也不能沉浸在iPad游戏的电光声影之中。所以,让她接触到的事物需要有所过滤,有所选择。 我从不对她寄托过多期望,也不试图用力灌输给她什么。有时听到一些母亲骄傲地宣称自己的孩子会背下多少首古诗,背下《三字经》《弟子规》,甚至背下《老子》《庄子》。我从不试图要让她去学会什么。我只希望她自在地喜悦地玩耍,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用她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前行,如此而已。 她上过芭蕾课,上完第一阶段,有时在回家的路上经常疲累,在车上入睡,我问询她的意见,她说课太多,想休息。此间她还在上课外的英语课和美术课。于是我尊重她的选择,没有上第二阶段。她有时回家,自己看绘本、画画、做手工,就忘记做数学和拼音的作业,我也并不催促。因为终有一天她会正式学习这些。 有什么可着急的呢?孩子是要按照她自已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保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我现在唯一所想的,就是让她时时觉得欣喜,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和天性去成长。她的快乐和自尊是重要的。至于其他,终有一天她会知道。而且,她现在知道的事情,已经超过一些标准化答案太多太多。 夜色途中,我们穿过一个小花园。她在草地上撒欢,一下子跑得很快,很远。小小的身影穿梭过花树林、薄荷草丛,穿梭过淡淡的皎洁的月光。我看着她的样子,觉得心里跟微微痴了一样,如同看到一朵露水中的花、一颗皇冠上的珍珠。有什么区别呢?这世间美丽的纯真的存在,总是会让我们感动,会让我们敬重。 曾经是在哪一本书里见到过这样一段话,说,如果家中有五六岁大的女孩,那么她们都是神派下来的天使。她带来的快乐实在太多。现在看来,此话一点也不夸张。她们是这样的温柔、偷快、健壮、踊跃。有时她们是需要被照顾和带领的幼童,有时她们是带给大人启发和感知的镜子。一个小女孩带来的微风和香气,是与浑浊僵硬的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我因此对她总是有一种感激之心。 引自 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 安妮宝贝/66 回应 2022-01-13 10:23:38
3 有用 小寡妇也有春天 2019-12-02 11:41:19
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对得起书名,有些人是在愿子快快长大,快快成功;不是每个人都配写这样的文章,毒观念往下延续,向广扩散。真正动人的,是刘瑜般纯真的爱,真正喻人的,是法布尔般至真的理。
26 有用 一支穿云箭 2018-09-07 08:56:07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1 有用 婉菁 2018-09-27 22:02:11
5星给周国平 贾平凹 李银河 冯唐 蔡春猪 林清玄那几篇 其他的4星 有些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天下父母心
3 有用 元 2017-12-09 09:07:29
亲爱的小孩,真的希望你慢慢长大,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期许,所以,每一篇都是温情的借鉴,希望你明白。
41 有用 魏小河 2018-04-04 07:07:48
梁启超写信给孩子们,提到曾国藩的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虽然很土,但不知为什么,竟然很感动。我一直也相信:做好自己能做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 有用 Camilla玮 2022-05-12 20:35:02
是一本不错的散文集,以刘瑜、冯唐、周国平和钱穆先生那几篇最好,钱穆先生对于读业余书籍的态度我真的受用匪浅。但是贾平凹对于生孩子的观念实在不敢苟同,希望他自己去生一个体会一下,看生孩子是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0 有用 此人已死 2022-05-09 22:35:03
“事实上对“以后”的执着常常伤害对当下的珍视”…“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读这本书,就是起源于《愿你慢慢长大》这两句直至心底的话。读完,却感动、感触于每一个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共同的是尊重个性的引导。《给儿子的一封信》太感动了,轻松有趣的文字里透露无力和悲痛,无论孩子如何,健康快乐就好,剩下就交给孩子自己去探索吧……
0 有用 四九 2022-05-04 09:38:51
这是一本既给作为家长看,又给作为孩子的人看的书。
0 有用 北斗的冰星 2022-05-01 00:32:22
宝贝慢慢长大,别着急,妈妈陪着你。
0 有用 简宅西 2022-04-29 09:07:03
等有了小孩值得再看一遍。最有感触是蔡春猪的那篇《写给儿子的一等信》用最轻快的语言写出了最多的心酸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