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1
代序:冷战国际史研究:世界与中国 / 1
一、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学术特征 / 2
二、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 / 13
三、冷战国际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 20
上编:太空竞赛与美国的太空安全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 / 3
一、斯普特尼克之前的美国外层空间政策 / 4
二、“震荡期”的美国外层空间政策 / 7
三、“平复期”的美国外层空间政策 / 10
四、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外层空间政策的一点思考 / 12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 / 15
一、“威斯纳报告”与肯尼迪时期美苏空间冷战的深化 / 15
二、冷战威信争夺与“阿波罗计划”的确立 / 17
三、冷战军备竞赛与肯尼迪政府的军事空间发展 / 20
四、结语 / 23
“斯普特尼克事件”与美国的“导弹差距”恐慌 / 26
一、“斯普特尼克”之前美国的安全自信与安全恐慌 / 26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导弹差距”认知 / 30
三、冷战政治与“导弹差距”的浮沉 / 41
美国第一颗侦察卫星计划与美国的情报安全 / 51
一、“科罗娜”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 / 52
二、美国政府的“科罗娜”项目决策 / 54
三、“科罗娜”对保障美国国家安全的作用 / 59
中国早期的空间发展与美国的因应策略 / 63
一、争夺“空间第三”的斗争与美国的因应策略 / 64
二、1960 年代中国尖端武器发展与美国对华空间决策 / 68
三、中国首颗卫星发射与中美早期空间对抗的冷战根源 / 74
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与冷战——兼论冷战的知觉错误与过度防御心理 / 77
一、外层空间政策的政治层面 / 78
二、美国早期空间决策中的知觉错误 / 83
三、美国空间政策制定中的过度威胁预期 / 87
四、余论 / 89
太空自由——以历史视野读解美国太空战略 / 94
一、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太空自由”原则的确立 / 94
二、“太空自由”抑或“太空控制” / 99
三、美国文化传统中的“太空自由”原则 / 103
冷战科学家与美国的空间决策——兼及肯尼迪政府科技政策转型的动因 / 107
一、科学家群体的冷战政治转向 / 108
二、冷战竞赛与肯尼迪政府的科技政策 / 111
三、美国科技政策转型的心理因素 / 115
下编:美国的核政策与核战争计划
“统一作战行动计划”与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核打击方案(1960—1974) / 121
一、SIOP-62 与对中国的“大规模报复”核打击计划 / 123
二、SIOP-63 与美国对中国的“实战威慑” / 130
三、SIOP-5 与尼克松政府对中国的核打击政策 / 134
四、SIOP 对中国安全的现实威胁 / 137
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早期ABM 部署计划 / 144
一、约翰逊政府时期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ABM 部署争议 / 145
二、尼克松政府时期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ABM 部署争议 / 148
三、美国政府用ABM 遏止中国战略核力量的理论基础 / 152
美国核战争计划在新世纪的接续与再定位 / 156
一、“统一作战行动计划”及其在后冷战时代的演变 / 157
二、“9·11 事件”与系列“作战计划”的出台 / 160
三、从奥巴马政府的核声明政策看美国战略作战计划的走向 / 162
美国对伊朗的核政策:一个历史的解读 / 168
一、美伊关系与美国对伊朗核问题态度的演变 / 169
二、美国对伊朗的预防性核遏制政策 / 173
三、美国对伊核政策的根源及效果评价 / 178
针对苏联集团的核战争蓝图——美国最新解密档案译介 / 183
参考文献 / 208
· · · · · · (
收起)
2 有用 横转中子星 2022-08-19 15:46:59 辽宁
一本以作者多篇论文为基础编写出的专著。本书的内容主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首先,冷战时期美国对导弹及核武器的研究与对外战略演变;其次,美苏的导弹之争【军备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太空竞争【美苏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互不相让。每个时期各有特点】。最后,是从科学家和智库的角度来探查冷战时期美国的科技发展与对苏竞争。总体来看,以美国的视角观察冷战期间的科技军事竞争。相对于大多数冷战书籍从政治外交的角度切... 一本以作者多篇论文为基础编写出的专著。本书的内容主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首先,冷战时期美国对导弹及核武器的研究与对外战略演变;其次,美苏的导弹之争【军备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太空竞争【美苏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互不相让。每个时期各有特点】。最后,是从科学家和智库的角度来探查冷战时期美国的科技发展与对苏竞争。总体来看,以美国的视角观察冷战期间的科技军事竞争。相对于大多数冷战书籍从政治外交的角度切入来说,本书的视角还是较为新颖的,值得一看! (展开)
0 有用 空我 2023-08-05 01:25:56 北京
关于苏联第一颗卫星发射对于美国领导层和公众的冲击及回应的内容值得一看,冷战思维导致“知觉错误”,“知觉错误”又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文中关于美国对于“珍珠港事件”的深刻印象对于美国决策层的影响有不错的分析,这种历史记忆导致美国总是防御苏联的“突袭”以及后来中国的“突袭”,不管是军事的还是科技的。同时文中对于美国“自由”政策的解析可谓有趣,不同地区对一概念当然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美国的开拓传统和“自... 关于苏联第一颗卫星发射对于美国领导层和公众的冲击及回应的内容值得一看,冷战思维导致“知觉错误”,“知觉错误”又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文中关于美国对于“珍珠港事件”的深刻印象对于美国决策层的影响有不错的分析,这种历史记忆导致美国总是防御苏联的“突袭”以及后来中国的“突袭”,不管是军事的还是科技的。同时文中对于美国“自由”政策的解析可谓有趣,不同地区对一概念当然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美国的开拓传统和“自由”政策历史的解读,揭示对于“太空自由”的追求只是对于“太空控制”的追求的掩盖,这和当年“门户开放”政策也有相似之处。美国对中国的过度性防御政策还是一直延续的,在核能力很弱的时候就是,现在依旧,不过那个“统一联合行动计划”在冷战时期还算能理解,在现在是难以想象的。 (展开)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0-28 01:52:01
按需。“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题为“太空竞赛与美国的太空安全战略”,除了概述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两届政府的太空政策外,主要探讨大国间太空竞赛对主要国家军事、政治、思想、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下编的主题是“美国的核政策与核战争计划”,通过对零星解密的美国所有国家安全政策文件中最为机密的核战争计划进行研究,力图勾勒出美国核应用政策的概貌。”
1 有用 Quinn 2020-12-25 00:36:16
张杨教授冷战智识研究系列
0 有用 奶茶店在逃咖啡 2025-01-03 09:03:23 江苏
我们很需要这些不代入太多主观心理的史学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