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們如同一群失物之人,
終日尋找,卻遍尋不著,
東西也許真的遺落了,
也可能被我們藏起了,
也可能,是我們視而不見。
★ 艾默思.奧茲 短篇小說集 首度在台問世
★《愛與黑暗的故事》之後,創作新高點
★《衛報》十大最佳短篇小說集/《紐約時報》年度關注之書
★《印刻雜誌》國際文壇作家重點報導
★陳栢言(作家)專文導讀
故事發生在具有百年歷史的以色列鄉村特里蘭。這是個來自奧茲夢境的虛構村落,有著普羅旺斯的樣貌,居民生活單純,湧動在人心底層的景象卻複雜多變。八則短篇,寫出人與人之間難以爬梳的關係與複雜的情愁。
失婚後回家與老母親同住的男子,卻想將母親送往安養院,好為自己取得更好的生活空間,直到一個陌生人來訪,打亂了他的計劃……
終生未嫁的女醫生,在公車站等候遠道而來的外甥,卻不見其蹤影。她心中翻攪著許多和外甥幼時獨處的回憶,疑惑這個被她視如己出的年輕人,是...
我們如同一群失物之人,
終日尋找,卻遍尋不著,
東西也許真的遺落了,
也可能被我們藏起了,
也可能,是我們視而不見。
★ 艾默思.奧茲 短篇小說集 首度在台問世
★《愛與黑暗的故事》之後,創作新高點
★《衛報》十大最佳短篇小說集/《紐約時報》年度關注之書
★《印刻雜誌》國際文壇作家重點報導
★陳栢言(作家)專文導讀
故事發生在具有百年歷史的以色列鄉村特里蘭。這是個來自奧茲夢境的虛構村落,有著普羅旺斯的樣貌,居民生活單純,湧動在人心底層的景象卻複雜多變。八則短篇,寫出人與人之間難以爬梳的關係與複雜的情愁。
失婚後回家與老母親同住的男子,卻想將母親送往安養院,好為自己取得更好的生活空間,直到一個陌生人來訪,打亂了他的計劃……
終生未嫁的女醫生,在公車站等候遠道而來的外甥,卻不見其蹤影。她心中翻攪著許多和外甥幼時獨處的回憶,疑惑這個被她視如己出的年輕人,是否已從她的生命裡消失了……
八十六歲的前國會議員,至今仍念念不忘四十五年前在政壇攻擊他的人,甚至七十年前遭受的語言傷害,他仍銘記在心。這些傷害他的人都已離世,他依舊覺得周遭所有的一切都與他作對,包括從海上而來、吹亂他書桌紙張的西風。一天,他發現地底下有人在挖鑿,白天夜裡都挖,但這聲音只有他才聽得見,他決定找出那個人……
村長在辦公室收到別人轉交的便條,是他的妻子所寫。他心生疑竇,回家查看,果然,平時必定會煮飯等他回家的妻子,竟如同人間蒸發……
這些故事是現代人存在的縮影:每個人都在追尋,或許是尋找自我存在的座標,或許是令人安定的價值,也可能是自己不知為何追尋的遠大目標,就如艾默思.奧茲所說:「這些故事寫的是一群丟了東西的人,或者說,是他們把東西藏了起來,不讓自己看到。他們在閣樓、在地下室尋找,到處尋找,不停地找,卻始終一無所獲。」
繼承/親屬/挖掘/迷失/等待/陌路/歌唱/彼時一個遙遠的地方
八則短篇,八種俯看現代生活的姿態。
作者简介 · · · · · ·
艾默思.奧茲(Amos Oz)
本名艾默思.克勞斯納(Amos Klausner),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當時以色列尚未建國),出身書香之家,父母皆有大學學位,通曉多國語言,受歐洲文化薰陶甚深。
他九歲時,以色列建國;十二歲那年,母親自殺身亡。兩年後他離家投入基布茲(即「集體農場」),改姓為奧茲。1965年,他出版第一本小說,至今已著有小說14部,再加上文學、政治評論集約40部,以及逾400篇文章與評論。1968年小說《我的米海爾》大受喜愛,使他成為以色列家喻戶曉的作家,1987年的小說《黑匣子》更獲法國外語文學最高榮耀費米娜獎。1998年亦以文學成就獲得以色列獎。2002年自傳《愛與黑暗的故事》問世更成為轟動國際的大事。至今所獲國際性文學獎項還包括:德國歌德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王子獎、義大利普列摩.李維獎、義大利都靈國際書獎等。
奧茲曾參與196...
艾默思.奧茲(Amos Oz)
本名艾默思.克勞斯納(Amos Klausner),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當時以色列尚未建國),出身書香之家,父母皆有大學學位,通曉多國語言,受歐洲文化薰陶甚深。
他九歲時,以色列建國;十二歲那年,母親自殺身亡。兩年後他離家投入基布茲(即「集體農場」),改姓為奧茲。1965年,他出版第一本小說,至今已著有小說14部,再加上文學、政治評論集約40部,以及逾400篇文章與評論。1968年小說《我的米海爾》大受喜愛,使他成為以色列家喻戶曉的作家,1987年的小說《黑匣子》更獲法國外語文學最高榮耀費米娜獎。1998年亦以文學成就獲得以色列獎。2002年自傳《愛與黑暗的故事》問世更成為轟動國際的大事。至今所獲國際性文學獎項還包括:德國歌德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王子獎、義大利普列摩.李維獎、義大利都靈國際書獎等。
奧茲曾參與1967年的六日戰爭和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親身體悟過兩次中東戰爭。從戰場歸來後,他於1977年帶頭成立「現在就和平」(Peace Now)運動,致力推動以巴和平共處。這位右手寫評論、左手寫小說的作家,被以色列人視為「以色列的良心」、先知,是少數以小說聞名國際,卻先後從德、法總統手中領得和平獎的小說家。堪稱當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希伯來語作家,也是以色列最偉大的作家。
譯者簡介
鍾志清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於1995至1997年間在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攻讀希伯來語言和文學,並協助東亞系教授古代漢語。2005年在 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學獲博士學位,是第一位在以色列獲希伯來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著有《當代以色列作家研究》、《把手指放在傷口上:閱讀希伯來文學與文化》,譯著包括《現代希伯來小說史》、《我的米海爾》、《黑匣子》、《詠歎生死》、《地下室的黑豹》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雅德娜说:“我父亲喜欢傍晚时分坐在这里。他非常喜欢没有窗子的封闭空间。”我说我也喜欢封闭的空间,那里即使仲夏时节也留着一丝冬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迷失 -
他有女朋友了,她突然想,正是这样,所以他忘了来,忘了告诉她,他终于有女朋友了,因此就没有理由再来看我了。这一想法让她内心充满近乎难以忍受的痛苦。仿佛她已经被完全掏空,只有枯萎的空壳依然作痛。实际上他并没有答应她一定要来,他只是说会尽量赶末班车,但要她不必在公交车站等他,因为他要是决定今晚来,就会自己找到她家,今晚要是不来,那么他近期会来,也许是下星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亲属
> 全部原文摘录
鄉村生活圖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为无意识所笼罩的乡村生活

梦的尾巴|读《乡村生活图景》



现在与过往在迷雾中相遇——《乡村生活图景》评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家徐则臣在一篇讲稿中提到读《乡村生活图景》的感受:“我们都知道,小说中情节要往上推,一直往上推,推至高潮,然后缓慢下降;奥兹这个集子中的每个小说,反其道而行,在高潮之前停下了,咔嚓,接下来就是断崖式下落,拐上另一条情节之路。我刚看第一篇小说,觉得莫名其妙... (展开)>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译林出版社 (2016)8.3分 2039人读过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1)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鄉村生活圖景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